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志强 王文锦 +1 位作者 李亚强 茅荃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30,共4页
通过对道路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关系的阐述 ,分析了由于道路在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交通事故的机理 ,探讨了道路环境在使用过程中技术状况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建立了道路交通安全体系 ,剖析了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道路... 通过对道路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关系的阐述 ,分析了由于道路在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交通事故的机理 ,探讨了道路环境在使用过程中技术状况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建立了道路交通安全体系 ,剖析了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道路安全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中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交通安全状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量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道路安全环境 交通安全体系 高速公路 安全检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拌成品高黏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丁鹏 吉泽中 +2 位作者 徐波 陈军 虞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7-134,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温拌技术对成品高黏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评价方法对不同温拌成品高黏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不同温拌成品高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为了研究不同温拌技术对成品高黏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评价方法对不同温拌成品高黏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不同温拌成品高黏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EC120、Sasobit+聚乙烯蜡的掺入可以显著改善成品高黏沥青以及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但削弱了成品高黏沥青的低温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泡沫温拌技术可以改善成品高黏沥青的低温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虽然对成品高黏沥青的高温性能有一定的削弱作用,但仍能保持成品高黏沥青的高温等级。此外,不同温拌技术方案所制备的高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满足相关规范技术指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 成品高黏沥青 高温性能 低温性能 抗疲劳性能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空心板桥抗震性能评价及提升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安安 赵博 +2 位作者 高兆东 刘朵 李雪红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6-625,共10页
为了确保既有混凝土空心板桥在其剩余服役期内拥有可靠的抗震性能,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要求,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空心板桥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既有空心板桥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 为了确保既有混凝土空心板桥在其剩余服役期内拥有可靠的抗震性能,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要求,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空心板桥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既有空心板桥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结果表明:既有空心板桥存在桥墩箍筋配置不足、受剪承载力不满足要求、主梁支承长度不足、纵桥向未采取防落梁措施、地震作用下板式支座滑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比分析桥墩外包钢筋混凝土和粘贴碳纤维两种加固方法的加固效果,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对抗剪和抗弯承载力均有所提高,但会加大桩基础的地震响应;粘贴碳纤维加固可以有效提升墩柱的剪力,对下部结构影响较小,但抗弯承载力提升较小。针对主梁支承长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增大主梁支承长度的装置,该装置与主梁的搭接长度亦需满足一定的要求,针对本文的分析对象,搭接长度需≥25 cm。针对支座滑移可能导致主梁落梁的问题,提出一种整体封装式抗震锚棒,可用于纵向限位,该锚棒可避免常规锚棒在施工现场安装套管、灌注填充物、封装套管等工序,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板桥 抗震性能评价 加固措施 防落梁装置 封装式抗震锚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联大跨复杂桥梁抗震设计及其方案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郭赵元 陈仲扬 +4 位作者 江臣 张赵铨 李升玉 程梦梦 李雪红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3-341,共9页
长联大跨连续梁桥因其跨越能力大、伸缩缝少等优点,应用较为广泛,且跨径联长有不断增大的趋势。该类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较为复杂,并且温度变形较大,受减隔震方案的支座选取及约束体系影响较大,在抗震设计时应予以考虑。本文以... 长联大跨连续梁桥因其跨越能力大、伸缩缝少等优点,应用较为广泛,且跨径联长有不断增大的趋势。该类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较为复杂,并且温度变形较大,受减隔震方案的支座选取及约束体系影响较大,在抗震设计时应予以考虑。本文以某长联大跨复杂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常规的设计方案不满足抗震要求,需进行减隔震设计。分别设计了单墩固定和双墩固定两种形式的墩梁连接方式,并从温度作用下产生的附加内力、伸缩缝位移、支座和墩柱的地震响应、减震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提出最优减隔震方案。分析表明:双墩固定方案的地震响应相对于单墩固定方案稍小,减隔震效率相对较高,且伸缩缝位移相对较小;双面摩擦摆+黏滞阻尼器方案地震响应最小,减震效果最好,但阻尼器易漏油,维护成本高;钢支座(边墩)+高阻尼橡胶支座(中墩)方案支座剪力偏大;综合考虑温度变化影响、地震响应、减震效果以及减隔震方案的可维护性和经济性等各方面的影响,双墩固定的钢支座(中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边支座)方案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联大跨连续梁桥 减隔震方案 地震响应 墩梁连接方式 伸缩缝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