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电器》“浮式海上风电用动态缆关键技术研究”特约主编寄语
1
作者 高景晖 钟力生 潘文林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I0009-I0012,共4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我国正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的开发是新能源获取的有效途径,其在深远海风能利用方面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世界战略性技术之一。
关键词 电力体制改革 海上风电 风能利用 新型电力 战略性技术 碳中和 新能源 独特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5 kV挤包绝缘柔性直流海缆脱气时间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潘文林 任海洋 +3 位作者 梅文杰 赵薇 钟力生 于钦学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52,共6页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直流特性测量方法研究了525 kV挤包绝缘柔性直流海缆的最佳脱气时间,分析了电缆绝缘层中不同位置绝缘的交联副产物相对含量、直流电导率、直流电气强度和平均空间电荷密度随脱气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脱气33 d...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直流特性测量方法研究了525 kV挤包绝缘柔性直流海缆的最佳脱气时间,分析了电缆绝缘层中不同位置绝缘的交联副产物相对含量、直流电导率、直流电气强度和平均空间电荷密度随脱气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脱气33 d后,不同位置绝缘的交联副产物含量与直流电性能均趋于稳定,525 kV挤包绝缘柔性直流海缆的脱气时间达到35 d时,即可获得较为稳定的脱气效果。未脱气时绝缘层不同位置的交联副产物含量及直流特性较为均一,脱气过程中内部绝缘的直流特性参数均劣于中部绝缘与外部绝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包绝缘直流海缆 交联副产物 直流电导率 直流电气强度 空间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用动态海缆的发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姜磊 高景晖 +2 位作者 钟力生 潘文林 袁振钦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用动态海缆作为浮式风机与静态海底电缆间的连接设备,是实现近远海风能资源开发、远距离输送以及规模化利用的关键装备。文中按照动态海缆系统的开发脉络,从动态海缆"干式"与"湿式"结构对比、抗... 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用动态海缆作为浮式风机与静态海底电缆间的连接设备,是实现近远海风能资源开发、远距离输送以及规模化利用的关键装备。文中按照动态海缆系统的开发脉络,从动态海缆"干式"与"湿式"结构对比、抗水树绝缘材料开发、电缆附件相关技术、动态海缆失效因素、试验方法以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全面综述了动态海缆的技术发展现状。特别针对"湿式"结构动态海缆用抗水树绝缘材料的测试方法、动态海缆系统试验标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动态海缆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研究抗水树绝缘材料长期老化行为及机理,开发更高电压等级抗水树绝缘材料,优化附件结构及制造工艺,探求电缆系统联调测试技术,完善国标海缆相关规范与标准等。该研究可为中国动态海缆设计、关键材料开发、装备制造工艺和试验技术完善等相关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 动态海缆 抗水树交联聚乙烯 电缆附件 验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式风电平台动态海缆用绝缘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康佳 姜磊 +3 位作者 高景晖 钟力生 潘文林 袁振钦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7,共6页
近年来,利用海上漂浮式风电平台开发风电资源逐渐成为能源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动态海缆作为风机与静态海底电缆间的连接装置,是海上能源输送系统的关键设备。在动态海缆运行过程中,其往往面临着电—热—机械等多种失效因素,这对动... 近年来,利用海上漂浮式风电平台开发风电资源逐渐成为能源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动态海缆作为风机与静态海底电缆间的连接装置,是海上能源输送系统的关键设备。在动态海缆运行过程中,其往往面临着电—热—机械等多种失效因素,这对动态海缆的关键材料尤其是绝缘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针对一种超纯净均聚抗水树交联聚乙烯材料进行研究,结合动态海缆可能面临的失效风险因素,对绝缘材料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及耐温性能进行测试,验证材料作为动态海缆绝缘材料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风电平台 动态海缆 抗水树交联聚乙烯 拉伸试验 电阻率 热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缆上弯段曲率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伟宁 李春梅 +4 位作者 韦莹莹 孙亚峰 卢青针 岳前进 尹原超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0,共7页
动态缆的疲劳寿命设计与分析过程中需要获得疲劳热点位置的准确响应,而动态缆曲率的理论预测模型与数值模型基于大量假设且结果缺乏验证,因此需要对动态缆上弯段曲率分布情况开展实验研究。该文提出基于分布式光纤测量技术的曲率测量方... 动态缆的疲劳寿命设计与分析过程中需要获得疲劳热点位置的准确响应,而动态缆曲率的理论预测模型与数值模型基于大量假设且结果缺乏验证,因此需要对动态缆上弯段曲率分布情况开展实验研究。该文提出基于分布式光纤测量技术的曲率测量方法,建立含空隙的动态缆-防弯器系统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模型,并设计动态缆-防弯器系统原型拉弯试验,采用所提出的测量方法进行动态缆曲率分布测量。结果表明动态缆缆体处最大曲率较防弯器处最大曲率偏大9.9%,且增大拉力值与摆动角度将增大动态缆最大曲率并使最大曲率发生位置前移。该文提出的基于分布式光纤测量技术的动态缆曲率测量方法可为动态缆的原型试验和疲劳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缆 防弯器 疲劳热点 曲率分布 分布式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525 kV挤包绝缘柔性直流海缆绝缘击穿的制造工艺因素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潘文林 梅文杰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2-66,共5页
为验证525 kV挤包绝缘柔性直流海缆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先对525 kV柔性直流海缆进行交流例行试验,然后进行直流VSC负荷循环试验。通过对击穿试样进行解剖分析和相关试验检测,分析海缆制造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工艺缺陷,以及绝缘中残留的交联... 为验证525 kV挤包绝缘柔性直流海缆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先对525 kV柔性直流海缆进行交流例行试验,然后进行直流VSC负荷循环试验。通过对击穿试样进行解剖分析和相关试验检测,分析海缆制造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工艺缺陷,以及绝缘中残留的交联副产物对绝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工艺没有发现缺陷,能保证交流电缆品质的制造工艺,不一定全部适用于直流电缆生产。交联副产物含量及空间电荷密度在绝缘层中的分布与不连续环形电树枝出现的位置一致,说明交联副产物含量及空间电荷密度在绝缘层中的分布相较于交流电缆,对直流电缆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海缆 绝缘击穿 空间电荷 交联副产物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电缆电气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梅文杰 狄健 +3 位作者 李文鹏 孙达威 潘文 梁克云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62,共7页
在进行直流电缆的绝缘结构设计和优化时,其电场分布特性是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COMSOL仿真软件建立了320 kV直流电缆的简化模型,并研究其稳态和暂态电气特性规律,然后通过试验对仿真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导体最高温度和绝... 在进行直流电缆的绝缘结构设计和优化时,其电场分布特性是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COMSOL仿真软件建立了320 kV直流电缆的简化模型,并研究其稳态和暂态电气特性规律,然后通过试验对仿真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导体最高温度和绝缘层内外表面最大温差为约束条件,当环境温度低于12℃时,直流电缆载流量的决定性因素为绝缘层的内外温差(20℃),当环境温度高于12℃时,直流电缆载流量的决定性因素为导体最高工作温度(70℃);在仿真操作冲击试验、雷电冲击试验及绝缘温差30℃下负荷循环试验过程中,分别得出暂态和稳态最大击穿场强为58 kV/mm、25 kV/mm,对比直流绝缘材料性能参数可知直流电缆结构满足设计要求。试验表明COMSOL多物理场仿真模拟对于直流电缆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缆 稳态载流量 冲击电压 暂态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的动态缆线型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邹科 袁振钦 +4 位作者 刘刚 王辉 屈衍 孙亚峰 祝茂宇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3,30,共7页
动态电缆在水中的线型对确保电缆的合理受力,保证疲劳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针对浮式风电动态缆的陡波线型,基于经典悬链线方程,以远位张力与近位曲率的利用率之和作为线型优化的目标,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线型进行优化,分析了不同浮... 动态电缆在水中的线型对确保电缆的合理受力,保证疲劳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针对浮式风电动态缆的陡波线型,基于经典悬链线方程,以远位张力与近位曲率的利用率之和作为线型优化的目标,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线型进行优化,分析了不同浮力系数对线型优化的影响。文中结论对线型工程设计具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电 动态缆 陡波线型 模拟退火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离电荷影响的电荷输运模型研究
9
作者 贡新浩 赵军涛 +5 位作者 贺逸飞 张梓轩 朱铎坤 刘海钧 梁郑钊 吴锴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136,共7页
电缆接头作为高压直流电缆的关键附件,其绝缘性能决定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为验证仿真模型计算电缆接头电场分布中的电荷输运模型有效性,本文通过阻挡实验计算注入载流子迁移率和电离电荷电导率,提出了同时考虑注入电荷和电离电... 电缆接头作为高压直流电缆的关键附件,其绝缘性能决定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为验证仿真模型计算电缆接头电场分布中的电荷输运模型有效性,本文通过阻挡实验计算注入载流子迁移率和电离电荷电导率,提出了同时考虑注入电荷和电离电荷作用的电荷输运模型,并简化了输运模型中的待定参数。然后利用仿真模型对XLPE-EPDM双层结构的电场分布进行模拟和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XLPE-EPDM双层结构的界面电荷极性随着场强的增加发生反转,仿真模型计算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接头 电离电荷 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 kV挤出模注式接头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鑫 狄健 +2 位作者 叶丽军 汤国良 刘玉君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68,共6页
系统地介绍了一种无装配界面挤出模注式接头的结构设计方法及制造工艺流程。结合工程应用实例,重点分析了接头制作过程的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依据该设计理念研发的110k V挤出模注式接头顺利通过了型式试验,验... 系统地介绍了一种无装配界面挤出模注式接头的结构设计方法及制造工艺流程。结合工程应用实例,重点分析了接头制作过程的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依据该设计理念研发的110k V挤出模注式接头顺利通过了型式试验,验证了设计原理及制造工艺的正确性。此外,还探讨了110 k V XLPE电缆线路接头安装后交接试验的相关规定,并提出了交接试验方案的选择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电缆 中间接头 挤出模注式接头 交流耐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