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火焰状态光学图像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罗雨馨 曹振 +8 位作者 彭江波 杨超博 张樱娜 胡斌 朱涛 李晓晖 刘文备 亓金浩 于欣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36,共9页
为防止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熄火等异常现象,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光学图像的非接触式发动机火焰实时在线监测方法,并在组合发动机加力燃烧试验台上开展了试验验证。利用高速相机采集组合发动机加力燃烧室内火焰的OH*自发辐射图像,通过... 为防止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熄火等异常现象,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光学图像的非接触式发动机火焰实时在线监测方法,并在组合发动机加力燃烧试验台上开展了试验验证。利用高速相机采集组合发动机加力燃烧室内火焰的OH*自发辐射图像,通过内嵌在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板中的图像处理系统实时处理图像并提取表征燃烧状态的火焰特征,利用阈值判断算法实现火焰状态的在线监测,其响应时间最快约为25 ms。此外,研究发现在临近熄火阶段,火焰面积脉动加快,火焰强度波动加剧,监测系统的高灵敏性使其具有捕捉熄火特征的能力,有望在未来实现对熄火等异常燃烧状态的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H~*自发辐射 燃烧诊断 发动机火焰监测 火焰特征提取 非接触测量 火焰状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滤光片特性及使用方式对光电高温计有效波长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佳雯 贾红佳 +3 位作者 车德路 李小亭 方立德 卢小丰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7-353,共7页
基于超连续激光的光谱响应度测试系统和透射比测试系统,从干涉滤光片选型、入射角度、内部反射和测量重复性4个方面分析了滤光片的特性及使用方式对中心波长660 nm高温计有效波长分度的影响。试验发现:截止特性差的滤光片可能会导致测... 基于超连续激光的光谱响应度测试系统和透射比测试系统,从干涉滤光片选型、入射角度、内部反射和测量重复性4个方面分析了滤光片的特性及使用方式对中心波长660 nm高温计有效波长分度的影响。试验发现:截止特性差的滤光片可能会导致测温误差达到0.5℃;非平行光入射安装滤光片在950~1100 nm截止区域存在漏光风险,对测温的影响可能超过1℃;高温计内部的反射光未得到有效屏蔽,也会导致700~1100 nm截止区域产生不该出现的光谱响应,影响测温的准确性甚至可能超过10℃。实验结果表明,新响应度测试系统的测量重复性良好,有效波长分度评估的不确定度为0.066 nm(k=2),影响光电高温计测温2700℃的不确定度不超过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计量 光电高温计 干涉滤光片 有效波长 超连续激光 光谱响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连续激光积分反射的材料可见近红外光谱发射率测量研究
3
作者 王荣凯 安保林 +5 位作者 赵云龙 车德路 卢小丰 翟慧星 王瑞祥 董伟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4-579,共6页
低发射率样品测量信号值较低.难以实现高精度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测量。采用超连续谱激光器作为光源,提高短波范围的测量信噪比,进一步设计并搭建相应的测量系统,以实现高精度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测量。开展不同光源系统的性能研究,评价系统... 低发射率样品测量信号值较低.难以实现高精度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测量。采用超连续谱激光器作为光源,提高短波范围的测量信噪比,进一步设计并搭建相应的测量系统,以实现高精度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测量。开展不同光源系统的性能研究,评价系统的信噪比值大小;通过分析超连续激光器不同输出功率下测量发射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选定4.1 W输出功率条件下开展实验。选用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标定的Pyromark 2500涂层,开展常温条件下的测量结果可靠性验证,对不同样品在波段600~1100 nm、温度300~373 K范围内的光谱发射率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常温样品发射率测量结果与标定值相对偏差在0.4%以下,不同温度下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性测量 发射率 积分球反射法 太阳能涂层 超连续谱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绿电煤气化生产化学品过程CO_(2)减排潜力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益 郭啸晋 徐祥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9,共9页
耦合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绿电为煤气化反应供热以消除燃烧供热实现自热平衡的影响,不仅可有效降低气化过程CO_(2)排放量,还能提高合成气氢碳比(H/C),从而降低以煤气化为源头生产化学品的水煤气变换工段中CO_(2)排放。对不同类型的常规气化... 耦合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绿电为煤气化反应供热以消除燃烧供热实现自热平衡的影响,不仅可有效降低气化过程CO_(2)排放量,还能提高合成气氢碳比(H/C),从而降低以煤气化为源头生产化学品的水煤气变换工段中CO_(2)排放。对不同类型的常规气化反应器和相应的耦合绿电反应器进行建模与模拟,判明合成气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温度对合成气组分的影响,探讨合成气H/C随温度变化规律,并计算不同化学品生产过程的CO_(2)减排潜力。结果表明,耦合绿电的气化反应器合成气中CO_(2)排放较常规气化反应器分别减少了12.63%(固定床)、11.01%(气流床)、9.23%(输运床)和5.12%(流化床),且H/C呈上升趋势;温度对合成气组分影响较大,热解解耦和气化反应的反应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成气组分;温度低于1500 K时,H/C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高于1500 K时,H/C随温度升高而缓慢升高;耦合绿电煤基化学品生产过程CO_(2)排放大幅减少,操作在更低温度和压力的气化反应器具有更高的合成气H/C和CO_(2)减排潜力;耦合绿电的固定床系统效率优势明显;考虑到耦合绿电的高温反应器存在的技术困难,耦合绿电的固定床、流化床和输运床反应器更具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流程模拟 CO_(2)减排 氢碳比 绿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位置迭代PCSS算法的光场PTV气泡跟踪测速方法
5
作者 王粤 孙凯 +3 位作者 刘艳 陈龙 朱效宇 许传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4-854,共11页
光场粒子跟踪测速(PTV)技术能够在单视角条件下重建气液两相流中气泡的三维空间位置,实现气泡运动轨迹的跟踪,为受限空间条件下气泡参数测量提供了解决方案。然而,在气泡浓度较高以及位移量较大的条件下,光场PTV气泡匹配准确率较低,由... 光场粒子跟踪测速(PTV)技术能够在单视角条件下重建气液两相流中气泡的三维空间位置,实现气泡运动轨迹的跟踪,为受限空间条件下气泡参数测量提供了解决方案。然而,在气泡浓度较高以及位移量较大的条件下,光场PTV气泡匹配准确率较低,由此导致气泡运动速度场测量结果出现明显的错误矢量。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全局位置迭代以及极坐标系统相似技术的气泡匹配方法(GPPI-PCSS),通过PCSS匹配方法所获得的气泡三维速度场对单帧图像内所有气泡的位置进行迭代更新,使两帧图像中的气泡位置逐渐重合,由此获得高准确度的气泡匹配结果。通过开展鼓泡床内气泡运动行为光场PTV实验研究,对GPPI-PCSS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采样间隔0.5~7ms、空气流量0.15~0.35L/min工况范围内,GPPI-PCSS方法的气泡匹配准确率的平均值为92.65%,分别高于传统PCSS方法的81.38%和松弛方法的84.12%。此外,通过GPPI-PCSS方法所测量得到的气泡最大运动速度范围为38.34~49.87cm/s,与理论计算值一致,由此证明了所提出的GPPI-PCSS方法可以用于光场PTV技术中,在高气泡浓度、大气泡位移条件下获得准确的气泡速度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场成像 粒子跟踪测速 气泡位置匹配 极坐标系统相似技术 全局位置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布局对切向发散结构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光 邵卫卫 张哲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175,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燃气轮机燃烧室冷却效率,采用热流固耦合方法以及Realizable k-ε模型,在两种吹风比下,对4种不同布局的切向发散冷却结构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吹风比2.2时,冷却射流之间相互独立,孔布局对切... 为了进一步提高燃气轮机燃烧室冷却效率,采用热流固耦合方法以及Realizable k-ε模型,在两种吹风比下,对4种不同布局的切向发散冷却结构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吹风比2.2时,冷却射流之间相互独立,孔布局对切向发散冷却结构的影响较小。在吹风比10.4时,正对排列结构的冷却射流交叉互补,更易形成全覆盖冷却气膜;而采用交叉排列结构由于各排冷却射流互相叠加,抬升涡增强使得冷却射流脱离壁面,导致展向均匀性变差且综合冷却效率降低。沿轴向等间距比“前密后疏”排列的综合冷却效率峰值更高。正对且等间距排列结构具有最佳的冷却效果,随着吹风比的增大,综合冷却效率提升幅度最大为17.6%,比交叉排列的两种结构综合冷却效率高出约46%。基于模拟结果拟合了正对且等间距孔布局的首排孔冷却效率关联式,试验值与模拟结果的误差在±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孔布局 切向发散 综合冷却效率 热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