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源罗伊氏黏液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顾艳丽 林洋 +3 位作者 刘艳 郭小会 曹艳子 江国托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60-2673,共14页
本试验旨筛选一株防治水产致病菌能力强的虾源乳酸菌,并对其抑制水产致病菌的性质进行研究。以健康南美白对虾的不同肠段菌群为菌株分离来源,采用CaCO 3-MRS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再通过抑菌能力试验和溶血试验复筛获得安全菌株。... 本试验旨筛选一株防治水产致病菌能力强的虾源乳酸菌,并对其抑制水产致病菌的性质进行研究。以健康南美白对虾的不同肠段菌群为菌株分离来源,采用CaCO 3-MRS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再通过抑菌能力试验和溶血试验复筛获得安全菌株。对筛选的乳酸菌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并评价其生长特性、耐受性、抗生素敏感性及不同处理的发酵上清液对水产病原菌的抑菌能力。结果显示:对常见水产致病菌抑菌能力最强的安全菌株经16S rRNA测序鉴定为罗伊氏黏液乳杆菌SAMMRS-1G。在菌株的生长特性上,罗伊氏黏液乳杆菌SAMMRS-1G的最适培养pH为5.0,最适培养温度为39℃,4~14 h为其对数生长期;从耐受性上看,罗伊氏黏液乳杆菌SAMMRS-1G对人工胃肠液和渗透压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在pH 3.0条件下静置培养4 h存活率为90.7%,3.0 g/L的胆盐浓度下培养4 h存活率为85.3%,60‰高盐度条件下静置培养4 h存活率为98.7%;在不同处理对罗伊氏黏液乳杆菌SAMMRS-1G发酵上清液抑菌能力影响方面,发酵上清液对致病菌的抑菌能力为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腐败希瓦氏菌>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大肠杆菌>假交替单胞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哈维弧菌,且发酵上清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蛋白酶处理后抑菌能力在原来的82%以上,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小鼠安全性试验表明,罗伊氏黏液乳杆菌SAMMRS-1G对小鼠的生长性能和脏器指数均无负面影响。综上可知,本试验筛选出的虾源罗伊氏黏液乳杆菌SAMMRS-1G是一株耐受性好、防治水产致病菌能力强、代谢产物活性稳定、具有益生菌潜力的安全乳酸菌,可为水产养殖替抗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黏液乳杆菌 水产致病菌 抑菌能力 耐受性 代谢产物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丁酸梭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单春乔 刘秋晨 +3 位作者 张英雪 刘恩 赵荣 刘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5,共4页
试验对分离到的菌株DL-01进行鉴定和生物学分析,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菌株;检测高温条件芽孢的存活率,对其代谢产物、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抗生素、胆盐、... 试验对分离到的菌株DL-01进行鉴定和生物学分析,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菌株;检测高温条件芽孢的存活率,对其代谢产物、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抗生素、胆盐、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的耐受能力以及对致病菌的拮抗能力。结果显示:此菌株为丁酸梭菌;95℃处理10 min后,芽孢存活率达到95%;菌株代谢产生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酶等物质,产丁酸性能较好;连续传代30代,菌株形态不变,DNA谱带基本相同;此菌株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猪胆盐浓度为0.35%时,菌株DL-01仍然能够生长;经过2.5 h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处理后,活菌数达99%以上;能抑制肠出血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生长。结果表明,丁酸梭菌DL-01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抗逆性等优良特性,这些优势有利于将其应用到动物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鉴定 代谢产物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菌复合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单春乔 林洋 +5 位作者 冯柳柳 刘艳 武杰 陆继爽 李国爱 江国托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52-1659,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选取年龄、胎次、泌乳天数及生理性状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40头,随机为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选取年龄、胎次、泌乳天数及生理性状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40头,随机为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和1.5 kg/t的酶菌复合制剂,预试期10 d,正试期40 d,分别于试验第10、20、30、40天采集牛粪便,利用粪便分析筛对牛粪便组成进行分析。分别在试验第1、20、40天采集乳样,采用乳汁分析仪测定各组乳样中乳脂率、乳蛋白率、非脂固形物和奶中体细胞数(SCC),试验期间记录每头牛平均日产奶量(ADMY)及平均日采食量(ADFI)。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酶菌复合制剂能够显著增加奶牛平均日产奶量(P<0.05),提高牛乳中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P<0.05),降低体细胞数(P<0.05),改善粪便结构。综合试验结果,酶菌复合制剂应用于奶牛养殖的最优添加量为1.0 kg/t,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降低牛体细胞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菌复合制剂 奶牛 生产性能 体细胞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发酵液对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顾艳丽 单春乔 +4 位作者 曹艳子 刘艳 林洋 王效禹 江国托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87-3695,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药发酵液对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选择健康1日龄AA白羽肉鸡240羽,分别进行大肠杆菌O78半数致死剂量和复方中药发酵液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试验。在28日龄评价治疗效果,并在28、42日龄分别检测免疫...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药发酵液对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选择健康1日龄AA白羽肉鸡240羽,分别进行大肠杆菌O78半数致死剂量和复方中药发酵液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试验。在28日龄评价治疗效果,并在28、42日龄分别检测免疫器官指数、抗氧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等指标。结果显示,经过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菌株发酵后的复方中药发酵液能够将大肠杆菌的感染时间由4 h延迟至24 h,高剂量组(1.0 g/mL)、中剂量组(0.5 g/mL)、抗生素组(硫酸新霉素)有效率分别为80.0%、76.7%和80.0%,治愈率分别为80.0%、70.0%和70.0%;高剂量组与感染组和抗生素组相比,28日龄时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165.6%(P<0.05)、25.4%(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了82.6%和94.3%(P<0.05),42日龄时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97.4%和82.0%(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了43.4%和27.5%(P<0.05),28、42日龄时抗氧化指标T-AOC、TP含量及GSH-Px、T-SOD活性差异显著(P<0.05),能够显著提高肠道内乳酸菌含量,降低大肠杆菌含量(P<0.05)。综上,中剂量组(0.5 g/mL)复方中药发酵液抗菌效果明显,能够替代抗生素,高剂量组(1.0 g/mL)复方中药发酵液对肉鸡其他指标明显优于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发酵液 大肠杆菌 肉鸡 疗效 抗氧化指标 肠道菌群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中药对禽大肠杆菌病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顾艳丽 曹艳子 +3 位作者 王效禹 单春乔 刘艳 江国托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5-153,共9页
为研究发酵中药对感染禽大肠杆菌病肉仔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27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白羽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D组)常规饲养,发酵中药组(PEG组)和抗生素组(K组)分别用致病性大肠杆菌O78造模并治... 为研究发酵中药对感染禽大肠杆菌病肉仔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27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白羽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D组)常规饲养,发酵中药组(PEG组)和抗生素组(K组)分别用致病性大肠杆菌O78造模并治疗。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微生物菌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由穿心莲、白头翁、败酱草、黄连等中药制备的发酵中药,治愈禽大肠杆菌病后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在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上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能够显著提高Akkermansia在肠道菌群中的比例。综上,发酵中药可调节肉鸡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有益菌群丰度,降低有害菌群丰度,调节物质运输和代谢,进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中药 禽大肠杆菌病 肠道菌群 16S rRNA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