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江津区林业碳汇能力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玉麟 田茂元 《林业勘查设计》 2023年第3期71-75,共5页
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持续影响着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人类活动是大气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因素。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碳汇功能,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为减缓不断加剧的... 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持续影响着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人类活动是大气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因素。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碳汇功能,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为减缓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林业正在经历发展方向的调整与转变,固碳林业悄然兴起,包含碳汇造林、保护森林碳库、发展低碳经济和碳替代措施等多个方面。在唱响“生态家园”,发展绿色GDP的目标下,摸清当地碳汇能力,开展碳价值测算,为低碳经济发展和保护碳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江津区林业资源现状,开展森林碳贮量、年固碳能力和林业碳汇项目的测算和研究,为今后江津区绿色GDP计量、发展低碳经济、碳汇融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碳汇项目 碳汇能力 江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江津区晚熟龙眼速生早结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田茂元 何俊琳 杨天碧 《绿色科技》 2011年第11期57-60,共4页
根据在江津区进行的10多年的栽培试验,分析了江津晚熟龙眼生长较慢、挂果较迟、产量较低的问题,从适地适树、适时定植、配方施肥、科学抚育等方面探讨了晚熟龙眼速生早结丰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龙眼 早结 丰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江津林业生态空间布局及发展路径的思考
3
作者 田茂元 陈玉麟 何勇 《农家科技》 2022年第4期49-50,共2页
“十三五”期间,江津林业立足“点、线、面”林业生态空间布局,大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一系列生态工程,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截至2020年底,全区森林面积249.87万亩,较“十... “十三五”期间,江津林业立足“点、线、面”林业生态空间布局,大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一系列生态工程,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截至2020年底,全区森林面积249.87万亩,较“十二五”末增加了26.87万亩,增长率12%;活立木蓄积850万立方米,较“十二五”末增加139万立方米,增长率19.5%;森林覆盖率51.8%,较“十二五”末增长了5.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 发展路径 空间布局 林业生态 国土绿化 森林覆盖率 江津 新一轮退耕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橄榄新品种‘江津白园橄榄’选育初报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恒星 胡曦 +4 位作者 黄小辉 李秀珍 冯大兰 陈玉麟 陈勇 《南方农业》 2014年第1期5-6,8,共3页
简述果橄榄新品种‘江津白园橄榄’的选育过程,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重庆市林木品种审(认)定。简介江津白园橄榄的植物学特性和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并与当地同类品种进行果实品质比较,认为其具有品质优良、丰产性好、适宜加工等特点,有较高... 简述果橄榄新品种‘江津白园橄榄’的选育过程,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重庆市林木品种审(认)定。简介江津白园橄榄的植物学特性和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并与当地同类品种进行果实品质比较,认为其具有品质优良、丰产性好、适宜加工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品种选育 江津白园橄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森林健康评价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5
作者 陈华 师贺雄 +3 位作者 何邦亮 王蕾 马正锐 代云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55-59,65,共6页
本文以《森林资源专项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由森林组织结构、立地条件、生产力等3个方面的9个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庆市江津区的森林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 本文以《森林资源专项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由森林组织结构、立地条件、生产力等3个方面的9个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庆市江津区的森林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江津区森林健康等级为“良”(E_(max)=0.4040),综合评价得分为59.27分;评价指标体系中,单位面积蓄积(C9)、龄组(C1)、树种组成(C3)、平均胸径(C7)等4个指标权重值较大,是影响森林健康评价的关键因素。但是树种组成、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蓄积等4个指标等级为“良”,在营林措施上进行改进,森林健康状况将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健康 层次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 江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红椿苗木形态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高琦 刘亚敏 +4 位作者 刘玉民 代崇雯 李力 周凡博 张钰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63,共11页
【目的】探明褪黑素(MT)、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3种外源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红椿苗木表观形态及光合生理的影响,筛选对红椿干旱损伤缓解效果最好的外源物质。【方法】以2年生红椿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土壤湿度... 【目的】探明褪黑素(MT)、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3种外源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红椿苗木表观形态及光合生理的影响,筛选对红椿干旱损伤缓解效果最好的外源物质。【方法】以2年生红椿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土壤湿度为45%,对红椿进行中度干旱胁迫(MD)处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外源施加0.1 mmol/L MT(MD+MT)、0.5 mmol/L SA(MD+SA)和0.4 mmol/L MeJA(MD+MeJA)进行3个缓解试验处理,同时设土壤湿度为70%的正常供水对照(CK),比较各处理红椿幼苗生长指标、表观形态、气孔和叶肉细胞形态、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种外源物质的干旱缓解效果。【结果】①中度干旱胁迫(MD)会抑制红椿幼苗地径、株高和叶长等的生长,MD+SA处理可显著缓解干旱对地径和株高的抑制,但MD+MeJA处理对地径生长有抑制作用,MD+MT处理对株高生长有抑制作用。②中度干旱胁迫会损害红椿叶片的表观形态、气孔及叶肉细胞形态,MD+SA处理对红椿叶片脱落、叶色、气孔开闭程度及叶肉细胞形态有明显恢复效果,MD+MeJA处理对红椿叶片萎蔫情况和气孔开闭程度的恢复具有明显缓解效果。③中度干旱胁迫会显著抑制红椿的光合作用,MD+SA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红椿叶绿素含量、气孔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抑制有缓解作用,MD+MeJA处理对气孔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有一定缓解作用,MD+MT处理仅对叶绿素荧光参数有缓解效果。④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MD+SA、MD+MeJA和MD+MT处理抗旱性指标的隶属函数均值分别为0.55,0.52和0.45,表明MD+SA处理对红椿干旱损伤的缓解效果最好。【结论】干旱胁迫条件下,红椿表观形态受损,叶绿素含量下降,气体交换参数和PSⅡ反应中心等光合机构受损;MT、SA和MeJA 3种外源调节物质均可以缓解干旱胁迫下红椿的受损情况,且SA的调节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外源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与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煜禾 张洪江 +5 位作者 王伟 程金花 王冉 杜士才 吕文星 古德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2-108,共7页
为满足在同类土地利用方式下测量大量土壤水分状况的需求,选择重庆四面山人工针叶混交林地、天然针叶混交林地和农耕地等3种土地利用方式,在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压力膜仪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基础上,分别采用Brooks-Co... 为满足在同类土地利用方式下测量大量土壤水分状况的需求,选择重庆四面山人工针叶混交林地、天然针叶混交林地和农耕地等3种土地利用方式,在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压力膜仪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基础上,分别采用Brooks-Corey模型、Gardner模型和van Genuchten模型模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筛选出适用于特定土地利用方式的模型,用于模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结果表明,Brooks-Corey模型模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差异,在3个模型中拟合精度最差.Gardner模型对不同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拟的判别系数R2均大于0.97;van Genuchten模型对农耕地0~20,20~40,40~60 cm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拟的判别系数R2均在0.92以上.Gardner模型适用于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模拟,van Genuchten模型适用于农耕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模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四面山5种人工林保土功能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程金花 张洪江 +3 位作者 王伟 杜仕才 李根平 任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9,共6页
森林的保土功能是其生态功能的重要体现。在对重庆四面山5种林分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保土功能指标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林分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功能差异,其中保土综合能力最强... 森林的保土功能是其生态功能的重要体现。在对重庆四面山5种林分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保土功能指标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林分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功能差异,其中保土综合能力最强的林分类型是杉木-马尾松-木荷针阔混交林(其综合评定值为1.1581),杉木-马尾松针叶混交林(1.4152)和石栎-木荷阔叶混交林(1.4595)差别不大,杉木纯林(2.5580)保土综合能力最弱,明显弱于其他林分。从排序可看出,树种组成丰富、枯落物储量多的针阔混交林保土能力最强,要优于针叶混交林或阔叶混交林,单一针叶林保土功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四面山 保土功能 坐标综合评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农地土壤前期含水量对优先流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欣 张洪江 +6 位作者 张福明 程金花 阮林 李世友 田香姣 魏虎伟 徐贵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4,共8页
在重庆四面山的4块农地上,通过前期洒水使样地具有不同的土壤前期含水量,应用优先流染色法和室内图像提取技术分析样地垂直剖面和水平剖面的土壤染色情况,并在染色过程中用TDR记录样地每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分析不同前期含水量下优先流... 在重庆四面山的4块农地上,通过前期洒水使样地具有不同的土壤前期含水量,应用优先流染色法和室内图像提取技术分析样地垂直剖面和水平剖面的土壤染色情况,并在染色过程中用TDR记录样地每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分析不同前期含水量下优先流的入渗深度及入渗速率,研究土壤前期含水量对优先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前期含水量低的样地,湿润锋的渗透速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湿润锋平均入渗速率为1 520mm/h;土壤前期含水量高的样地,湿润锋的渗透速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湿润锋平均入渗速率为515mm/h;(2)土壤前期含水量较低的样地垂直剖面的染色示踪物平均最大入渗深度为56.00cm,大于前期含水量较高的样地的33.76cm,说明土壤前期含水量低的样地优先流渗透深度更大;(3)土壤前期含水量较高的样地,优先流主要发生在土壤A层和B层的20-30cm土层深度处,而前期含水量低的样地优先流在A层、B层和C层均有发生。而且土壤前期含水量较低的样地,垂直剖面每层的平均染色面积均大于前期含水量高的样地,说明土壤前期含水量较低的样地优先流现象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土壤前期含水量 优先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四面山不同森林类型林冠的截留作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马惠 张洪江 +2 位作者 王伟 杜仕才 李根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6期108-114,共7页
通过对重庆市四面山6种不同森林类型(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暖性竹林)最大容水量和林冠截留率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林冠截留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1)温性针叶林和暖性针叶林较其他... 通过对重庆市四面山6种不同森林类型(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暖性竹林)最大容水量和林冠截留率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林冠截留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1)温性针叶林和暖性针叶林较其他4种森林类型具有更高的单位面积林冠最大容水量及林冠平均截留率,表现出较强的林冠截留功能;2)影响植物群落林冠最大容水量的主要因素为郁闭度及单位面积枝叶质量,呈正相关关系;3)影响各森林类型林冠截留率的主要因素为降水量、降水强度以及林冠枝叶干燥程度,随降水量或降水强度的增加,不同森林类型的林冠截留能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枝叶干燥程度对不同森林类型截留能力的影响也有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最大容水量 林冠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四面山不同林地类型优先流特征及染色形态定量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侯芳 程金花 +2 位作者 祁生林 姚晶晶 阮芯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以重庆四面山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碘-淀粉染色示踪试验,借助Adobe Photoshop、IPWIN等图像处理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对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染色形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阔叶林地、针叶林地、灌木林和草地土... 以重庆四面山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碘-淀粉染色示踪试验,借助Adobe Photoshop、IPWIN等图像处理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对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染色形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阔叶林地、针叶林地、灌木林和草地土壤优先流分别在5~25、10~30、10~25 cm和5~20 cm发育明显,各林地垂直剖面总体上均随土层深度增加染色面积比下降。阔叶林和针叶林土壤表层0~10 cm下降迅速,灌木林随土壤深度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基本不变再下降的趋势。阔叶林和针叶林总染色面积比高于灌木林和草地,阔叶林的优先流比和优先流长度指数也分别高于针叶林、灌木林和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染色形态 林地类型 碘-淀粉染色示踪法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重庆市森林城市建设成效与发展建议探究
12
作者 陈玉麟 田茂元 李力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23期130-132,共3页
森林城市建设,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增进居民生态福祉、构建美丽家园和推动生态文明的实践创新。新形势下,重庆市积极开展森林城市建设,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森林城市建设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森林城市建设,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增进居民生态福祉、构建美丽家园和推动生态文明的实践创新。新形势下,重庆市积极开展森林城市建设,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森林城市建设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森林城市建设基本原则。当前,重庆市森林城市建设初显成效,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构建多主体协调机制、确保森林城市区域特色、强化生态文化建设,这对重庆市森林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森林城市 建设成效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杉木造林技术探究
13
作者 李江川 《南方农业》 2021年第2期105-106,共2页
杉木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其再生能力强,能够抵抗多种不良环境。基于此,简要阐述造林活动的生态价值,并以第二代杉木造林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其选苗、培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详细总结促进第二代杉木造林长期发展的措施,以期为... 杉木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其再生能力强,能够抵抗多种不良环境。基于此,简要阐述造林活动的生态价值,并以第二代杉木造林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其选苗、培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详细总结促进第二代杉木造林长期发展的措施,以期为林场造林领域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推动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缓解自然资源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杉木 人工造林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