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盆地白垩系石油地质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5
1
作者 段金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9-93,共5页
本区白垩系分布面积30000km^2,厚达5000m,有10多口井见油气显示,1口井获工业性油流。白垩系油气源有自生和次生两类,有较好的储、盖和圈闭条件。
关键词 白垩系 石油地质 石油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盐湖盆地盐间非砂岩油气运移聚集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宋阳 李春梅 旷理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1-75,共5页
江汉盆地盐间白云岩既是烃源岩又是非常规储集层。从资料显示的盐间顶部含油型高丰度油浸、油源对比所证实的存在下生上储多油源性、以及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古地形及裂缝带等表明,盐间白云岩内油气确实发生过运移。分析指出盐间油气成... 江汉盆地盐间白云岩既是烃源岩又是非常规储集层。从资料显示的盐间顶部含油型高丰度油浸、油源对比所证实的存在下生上储多油源性、以及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古地形及裂缝带等表明,盐间白云岩内油气确实发生过运移。分析指出盐间油气成藏是在压实作用、浮力作用及毛细管压力等动力因素下,以盐间层内孔喉、微裂缝、盐层异常错位、盐间高压流体刺穿和盐间断层缝等4种通道模式,经历了盐间油气欠压实喉道阶段和盐间高压微裂缝间歇性阶段两大运移过程的结果。由于盐间储集层渗透性较差,油气运移规模和距离受到限制,因此,该区具有盐间白云岩油浸分布广泛、油藏不受构造控制的特点;形成的油气藏类型单调,区内主要形成孔隙型油藏,而局部裂缝发育带内形成孔隙一裂缝型油藏。最后,根据该区盐间白云岩油气运移、成藏的机理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油气运、聚效率新概念,即盐间油气初次运移效率、盐间油气可流动效率和盐间油气成藏效率,并分别给出多种解决计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盐湖盆地 非砂岩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场油田注水开发高产稳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寿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0-49,共10页
王场油田位于江汉油区盐湖断陷盆地,由于受到断层和岩盐两方面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地质特点和开采规律。油田不利的方面是井深、油层薄、渗透率低、结盐结膏、对井下设施腐蚀严重;有利的方面是油藏构造陡、油层具有反韵律沉积和亲水特性,... 王场油田位于江汉油区盐湖断陷盆地,由于受到断层和岩盐两方面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地质特点和开采规律。油田不利的方面是井深、油层薄、渗透率低、结盐结膏、对井下设施腐蚀严重;有利的方面是油藏构造陡、油层具有反韵律沉积和亲水特性,因此注水波及状况好,盐水驱油效率高。 文中概括了油藏地质特点和注水开发效果,总结了油田高产稳产实践经验,列举了油田地质开发力学应用实例,提出了延长高产稳产期的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油层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I方法及其在江汉盆地海相高熟烃源岩热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严金泉 林娟华 《海相油气地质》 1996年第3期53-59,共7页
采用罗依登等人提出的公式,计算汉江盆地的TTI值,较为成功地模拟了该区海相高熟烃源岩的 热演化史。区内下志留统有机质大约在早二叠世硒霞期开发进入生油期,早三叠世嘉陵江期进入生烃高峰;中三叠世开始,当阳和仙桃两凹陷开形... 采用罗依登等人提出的公式,计算汉江盆地的TTI值,较为成功地模拟了该区海相高熟烃源岩的 热演化史。区内下志留统有机质大约在早二叠世硒霞期开发进入生油期,早三叠世嘉陵江期进入生烃高峰;中三叠世开始,当阳和仙桃两凹陷开形成,演化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沉积 烃类演化 热演化 油气藏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前白垩系海相地层油气勘探远景展望
5
作者 陈劲人 刘良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6-325,共10页
江汉平原前白垩系海相地层,厚4000—5000m,生储盖条件配套良好.其中、新生代块断活动的弱拉张改造区,油气保存条件好;印支期以来的隆起区,油气演化程度较低,有二次生油气条件.区内有三种油气成藏领域,即海相内幕构造、潜山及逆掩推覆体... 江汉平原前白垩系海相地层,厚4000—5000m,生储盖条件配套良好.其中、新生代块断活动的弱拉张改造区,油气保存条件好;印支期以来的隆起区,油气演化程度较低,有二次生油气条件.区内有三种油气成藏领域,即海相内幕构造、潜山及逆掩推覆体下盘.其中上组合弱拉张改造区的海相内幕布构造,是近期争取突破的最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白垩纪 油气勘探 海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下第三系火山岩年代 被引量:30
6
作者 徐论勋 阎春德 +3 位作者 俞惠隆 王宝清 余芳权 王典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对江汉盆地下第三系23个重武岩样品K-Ar同位素年龄测定,并按不同层位进行等时线处理,表明各组样品的年龄分别为潜江组四段41.0Ma、荆沙组45.5Ma、新沟嘴组51.2Ma、沙市组62.4Ma,与所处的地层时代基本... 对江汉盆地下第三系23个重武岩样品K-Ar同位素年龄测定,并按不同层位进行等时线处理,表明各组样品的年龄分别为潜江组四段41.0Ma、荆沙组45.5Ma、新沟嘴组51.2Ma、沙市组62.4Ma,与所处的地层时代基本一致。据此,编制了与火山活动事件紧密相关的江汉盆地早第三纪地层地质年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 火山岩 第三纪 储集层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勘探经济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24
7
作者 黄旭楠 包世界 +6 位作者 傅振华 游洋 程坤芳 徐贻钦 莫江红 郑泽和 朱朝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13,共5页
石油天然气勘探的经营目标应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勘探价值最大,既要考虑短期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意义。油气勘探是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系统工程,在整个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以客观的经济评价为依据,跟踪勘探... 石油天然气勘探的经营目标应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勘探价值最大,既要考虑短期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意义。油气勘探是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系统工程,在整个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以客观的经济评价为依据,跟踪勘探进展进行序列决策。石油勘探经济评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对经济评价的基本单元进行勘探风险分析和经济分析,其中,勘探风险分析包括石油地质风险评价以及勘探工程技术风险和政策、市场风险分析;经济分析包括投资需求分析和勘探价值分析。②在多个项目中,以吸引力(重点考虑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价值)和风险为优选指标,选择最优项目,预备可行项目,剔除无效益项目。③对优选出的项目提出若干种勘探方案,分析勘探经济技术实力和最佳投资分配方式,进行勘探决策(分为勘探战略决策、勘探战术决策和勘探操作决策)。为保证对项目勘探经济评价的唯一性和权威性,应建立勘探经济评价规范和统一的评价标准;应进行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建立勘探。开发共用的数据库、图形库。图4表6参2。(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经济评价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大地电磁和地震数据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振武 王家映 +1 位作者 张胜业 高仕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8-88,共11页
针对江汉盆地海相地层的地电结构特点,对区内5口探井的物性数据作了统计,给出了一维层状介质模型。大地电磁数据是采用一维层状介质递推关系式模拟,差商法求其偏导数;地震数据是以水平界面为基础进行快速射线追踪正演,运用解析法... 针对江汉盆地海相地层的地电结构特点,对区内5口探井的物性数据作了统计,给出了一维层状介质模型。大地电磁数据是采用一维层状介质递推关系式模拟,差商法求其偏导数;地震数据是以水平界面为基础进行快速射线追踪正演,运用解析法求偏导数。理论数据采用典型HAK型曲线5层地球物理模型试算。在上述基础上,本文着重阐述了大地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方法,首先引入模型空间向量,其参数由各层的速度、电阻率和厚度构成,并给出此模型的响应函数,然后将响应函数和数据向量建立统一的映射关系。由于不同的数据集具有不同的物理空间和数量级,必须作归一化处理,引入相对预测误差向量,为此,文中给出一种求解不适定问题的方法。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联合反演结果表明,它优于任何一种单一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联合反演 地震数据 电磁勘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石油地质特征及远景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明毅 戴卿林 +1 位作者 朱忠德 严金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1-339,共9页
中扬子地区经历了基底形成、地台发育、后地台改造三个演化阶段。该区上震旦统至中三叠统以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厚达6000—10000m。海相沉积生油层系多、厚度大,母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热—高熟阶段;具备多种储集空间和良好... 中扬子地区经历了基底形成、地台发育、后地台改造三个演化阶段。该区上震旦统至中三叠统以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厚达6000—10000m。海相沉积生油层系多、厚度大,母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热—高熟阶段;具备多种储集空间和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以石柱复向斜、当阳复向斜和沉湖复向斜含油气远景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 海相 碳酸盐油气田 地质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王庙油田敏感性储层注水开发的经验与教训 被引量:12
10
作者 柯小平 付春华 +1 位作者 龙玉梅 欧风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2-35,共4页
马王庙油田含油层位为下第三系新沟咀组下段 ,储层敏感性较强 ,注水开发过程中 ,储层敏感性的表现是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 ,注水压力上升 ,油层吸水能力下降 ,注水井周围地层压力不断上升。针对这种现象 ,在研究储层特征的基础上 ,模拟矿... 马王庙油田含油层位为下第三系新沟咀组下段 ,储层敏感性较强 ,注水开发过程中 ,储层敏感性的表现是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 ,注水压力上升 ,油层吸水能力下降 ,注水井周围地层压力不断上升。针对这种现象 ,在研究储层特征的基础上 ,模拟矿场注水条件 ,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岩心水驱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岩心水驱后 ,空气渗透率损失 10 2 %~ 34 6 % ,水测渗透率下降 80 %以上。水驱前后岩心对比测试表明 ,水驱后孔隙结构变差。通过相同储层、不同区块注水开发效果的对比分析 ,综合室内研究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地层损害 注水开发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反转构造类型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郑天发 傅宜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38,共3页
江汉盆地在陆相发展阶段,经历了早期(燕山运动晚期至喜山运动早期)的构造负反转和晚期(喜山运动晚期)的构造正反转。早期构造负反转形成的拉张断陷叠加在先期压扭住断裂诏皱带上,受北东向剪切带控制发育的负反转构造一般成为半地... 江汉盆地在陆相发展阶段,经历了早期(燕山运动晚期至喜山运动早期)的构造负反转和晚期(喜山运动晚期)的构造正反转。早期构造负反转形成的拉张断陷叠加在先期压扭住断裂诏皱带上,受北东向剪切带控制发育的负反转构造一般成为半地堑式断陷,沉积的白垦系和下第三系是江汉盆地的陆相勘探目的层系;沿北西-北北西向挤压构造带分布的负反转构造成为地堑式断陷。喜山运动晚期江汉盆地发生构造正反转,时间东早西晚,反转程度东强西弱,反映区域性挤压作用力来自盆地以东。正反转构造划分为发育比较成熟的全正反转构造(褶皱剥蚀型,断裂上下皆逆型,断裂上逆下正型)和正反转程度弱的准正反转构造(地层上下皆凸型和上凸下凹型),简述其剖面鉴别特征和发育部位。江汉盆地的构造反转现象为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的反转构造研究提供了又一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构造演化 构造类型 石油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组未熟烃源岩生油量预测的化学动力学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蒲秀刚 江继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1-244,共4页
根据研究区未熟烃源岩样品热解实验求出的表观活化能与生烃率以及指前因子与表观活化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生烃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可计算任意埋深处的生烃率及任意埋深段的生烃强度 ,进而计算生烃量。应用该模型测算了江汉盆地JJ... 根据研究区未熟烃源岩样品热解实验求出的表观活化能与生烃率以及指前因子与表观活化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生烃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可计算任意埋深处的生烃率及任意埋深段的生烃强度 ,进而计算生烃量。应用该模型测算了江汉盆地JJ、QQ、XX凹陷潜江组未熟烃源岩在现今的累积生油强度和生油量。通过与其它两种生油量计算方法的对比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量 未熟烃源岩 江汉盆地 化学动力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场油田与美俄相似油田开发水平对比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光宏 陈宝来 +1 位作者 黎发文 赵奇枝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6-374,共9页
本文概述了王场油田与美俄相似油田的开发特点,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主要开发指标,讨论了注水时机、增加采收率时机和放大压差开采问题。作者认为,王场油田的开发水平接近或超过美俄相似油田的开发水平;对低饱和砂岩油田不宜过分放大压... 本文概述了王场油田与美俄相似油田的开发特点,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主要开发指标,讨论了注水时机、增加采收率时机和放大压差开采问题。作者认为,王场油田的开发水平接近或超过美俄相似油田的开发水平;对低饱和砂岩油田不宜过分放大压差开采;中小型砂岩油田二次和三次采油时间最好在地层能量消耗到不能保持高产稳产时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开发特征 注水 放大压差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鄂西地区油气藏类型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0
14
作者 胡晓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0-302,共3页
湘鄂西地区花果坪复向斜中北部、桑植石门复向斜中部的构造改造程度弱 ,处于古构造的斜坡上 ,是寻找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地区。花果坪复向斜南部以及桑植石门复向斜西部处于古构造斜坡下部 ,构造改造程度较弱 ,有望发现继承性油气藏。宜都... 湘鄂西地区花果坪复向斜中北部、桑植石门复向斜中部的构造改造程度弱 ,处于古构造的斜坡上 ,是寻找原生油气藏的有利地区。花果坪复向斜南部以及桑植石门复向斜西部处于古构造斜坡下部 ,构造改造程度较弱 ,有望发现继承性油气藏。宜都鹤峰复向斜中部及中央复向斜上部成油组合 ,因受构造运动强烈改造 ,志留系盖层被剥蚀 ,仅存下部含油组合 ,只能寻找重建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西地区 油气藏 类型 油气勘探方向 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鄂地区钻探效果分析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6-39,共4页
湘鄂地区属中扬子区,有4套烃源层(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奥陶系,下志留统)、4套储集层(上震旦统,下寒武统,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和2套良好的区域盖层(志留系和下寒武统),可划分为2套成油气系统(第一套以下寒武统为盖... 湘鄂地区属中扬子区,有4套烃源层(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奥陶系,下志留统)、4套储集层(上震旦统,下寒武统,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和2套良好的区域盖层(志留系和下寒武统),可划分为2套成油气系统(第一套以下寒武统为盖层,完整有效,是最首要的勘探层系;第二套以志留系为盖层,保存条件优劣不均,也是重点勘探层系)。该区已勘探30余年,但勘探一直未获大的突破,统计钻入下古生界和震旦系的32口井油气显示情况,结果表明:油气勘探未获突破的重要原因是很多探井钻遇地层生储盖组合不全。认为该区至少存在2类勘探领域:①海相内幕圈闭,是最现实的勘探领域,利川复向斜、花果坪复向斜和桑植—石门复向斜是有利区带;②推覆带下盘圈闭,有利勘探区带主要分布在桑植—石门复向斜之内。要获得湘鄂地区海相地层的勘探突破,关键是要选择古今封盖条件均好的圈闭钻探。图2表4(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钻探 效果分析 湘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扬子区壳内低阻层的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雁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4-58,共5页
中扬子区广泛发育多套壳内低阻层,它们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在油气成藏方面显示重要作用。根据国内外油气勘探实例和经验,认为中扬子区壳内低阻层与构造关系密切,探讨了壳内低阻层的解释方法。
关键词 低阻层 油气勘探 扬子板块 构造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 T 油田新沟嘴组成岩流体及流体/矿物反应热力学
17
作者 倪师军 罗雨田 +4 位作者 刘丽华 王绪本 李素娥 罗杨棣 韩定荣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7-355,共9页
对江汉盆地 T 油田主要的工业储层——下第三系新沟嘴组沉积岩石的成岩流体进行了热力学研究。实测的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10—139℃,属于该区中成岩阶段的温度范围(67—155℃)。成岩流体的压力为10.2—56MPa。成岩流体中阳... 对江汉盆地 T 油田主要的工业储层——下第三系新沟嘴组沉积岩石的成岩流体进行了热力学研究。实测的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10—139℃,属于该区中成岩阶段的温度范围(67—155℃)。成岩流体的压力为10.2—56MPa。成岩流体中阳离子的活度出现 Ca^(2+)>Mg^(2+)>Na^+>K^+>Fe^(3+)>Fe^(2+);阴离子的活度出现 HCO_3^->SO_4^(2-)>F^->Cl^->CO_3^(2-);气相成分出现 CO_2>CO>H_2S>CH_4>H_2的变化趋势。热力学计算表明,成岩流体的 pH 值为5.86—6.47,Eh 值为-0.73V—-O.64V。这种成岩流体与沉积岩中矿物发生化学反应后,可导致长石的溶蚀或被其它矿物交代,以及粘土矿物高岭石不稳定而向伊利石和绿泥石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流体 流体 江汉盆地 矿物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盐下中-古生界物化探技术方法
18
作者 郑天发 杨玉江 《海相油气地质》 1996年第2期52-56,共5页
江汉盆地中-下古生界地震勘探最主要的矛盾在于盐下层地震反射信噪比极低。开展三种野外采集方法试验,即单线高次覆盖和非纵高次覆盖、宽线高次覆盖,资料品质有明显改善;改变处理流程,可以重新处理老资料;利用物化探嵛料进行圈闭综合评... 江汉盆地中-下古生界地震勘探最主要的矛盾在于盐下层地震反射信噪比极低。开展三种野外采集方法试验,即单线高次覆盖和非纵高次覆盖、宽线高次覆盖,资料品质有明显改善;改变处理流程,可以重新处理老资料;利用物化探嵛料进行圈闭综合评价。提出谢家湾构造深部存在油气且保存较好,石炭系亦有含油气可能。多种物化探资料的综合应用,是江汉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方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古生代 地震勘探 盐系 地层 盐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反转构造地球物理特征及盆地演化
19
作者 郑天发 付宜兴 《海相油气地质》 1996年第4期10-12,共3页
江汉盆地自加里东至印支期接受了一套较为稳定的台地相为主的碳酸盐岩沉积,侏罗纪末至燕山早一中期经受区域挤压,发生褶皱和逆冲;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早—中期发生伸展作用,形成负反转构造;随后盆地进入坳陷期,沉积了广华寺组和平原组,... 江汉盆地自加里东至印支期接受了一套较为稳定的台地相为主的碳酸盐岩沉积,侏罗纪末至燕山早一中期经受区域挤压,发生褶皱和逆冲;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早—中期发生伸展作用,形成负反转构造;随后盆地进入坳陷期,沉积了广华寺组和平原组,期间发生过局部的褶皱隆升,形成正反转构造。喜马拉雅晚期为弱正反转构造期,使得喜马拉雅期的正断层具封闭性,有利于油气藏形成。盆地东部和中部的小板凹陷和潜江凹陷广泛发育局部褶皱剥蚀型的全正反转构造,反射波同相轴间呈喇叭口状,地层向断层方向有增厚趋势。盆地西部的当阳地区常发育上下皆逆和上逆下正的全正反转构造或上下皆凸的准正反转构造。总体上,构造反转具有东早西晚、东强西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断层 构造演化 江汉盆地 油气藏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场油田潜四段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素娥 李木元 梁尚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4-74,共11页
本文结合王场油田潜四段的地质及开发特点,提出综合开采动态、沉积环境和测井资料,研究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方法。通过分析计算,绘制出各主力油砂体的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及生产井的纵向剩余油分布曲线,总结了剩余油饱和度在平面及纵向上... 本文结合王场油田潜四段的地质及开发特点,提出综合开采动态、沉积环境和测井资料,研究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方法。通过分析计算,绘制出各主力油砂体的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及生产井的纵向剩余油分布曲线,总结了剩余油饱和度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规律,指出了油田挖潜调整的方向,经部分区块和少数井的调整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水驱 剩余油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