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塘湖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被引量:58
1
作者 包建平 马安来 +2 位作者 黄光辉 李贤庆 钟宁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29,共5页
依据生物标志物分布和组成特征, 把三塘湖盆地的原油和油显示划分为中生界煤成油和上古生界湖相成因原油两大类。中生界煤成油以塘参1 井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原油为代表,含蜡量高(30% 以上) , 其正构烷烃系列具有明显的奇碳优... 依据生物标志物分布和组成特征, 把三塘湖盆地的原油和油显示划分为中生界煤成油和上古生界湖相成因原油两大类。中生界煤成油以塘参1 井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原油为代表,含蜡量高(30% 以上) , 其正构烷烃系列具有明显的奇碳优势,Pr/Ph 值高( 大于4.0) ,四环萜烷/三环萜烷值大于1.0,三环萜烷系列中C19 、C20 相对丰度高于C21 、C23 ,有C31 六环藿烷,无伽马蜡烷,C29 甾烷占绝对优势,此类原油源于中生界煤系烃源岩。上古生界湖相成因原油包括塘参3 井、条2 井、条3 井油显示,其正构烷烃系列没有明显的奇偶优势,Pr/Ph 值低,三环萜烷/四环萜烷( 仅检测到C24 一个化合物)值大于1.0,且C21 、C23 三环萜烷的相对丰度高于C19 、C20 ,无C31 六环藿烷,但伽马蜡烷和β胡萝卜烷的含量高,C27 甾烷丰度较高, 此类原油源于上古生界湖相烃源岩。依据成熟度, 又可把上古生界原油分成未熟- 低熟油和成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原油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类型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地层水与水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贤庆 侯读杰 +1 位作者 柳常青 张爱云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3期1-5,共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不同层位地层水的对比分析 ,奥陶系地层水呈偏酸性—弱碱性( pH值为 3 7~ 8 7) ,具有总矿化度高、离子组成以Cl-和Ca2 + 为主、水型为CaCl2 型、有机酸含量 (主要是乙酸 )较高等特征 ,明显不同于石炭—二...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不同层位地层水的对比分析 ,奥陶系地层水呈偏酸性—弱碱性( pH值为 3 7~ 8 7) ,具有总矿化度高、离子组成以Cl-和Ca2 + 为主、水型为CaCl2 型、有机酸含量 (主要是乙酸 )较高等特征 ,明显不同于石炭—二叠系地层水。研究表明 ,总矿化度高值区和有机酸总含量高值区与天然气富集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对中部气田 2 0多个奥陶系水溶气样品资料的初步分析 ,认为该区水溶气可能主要来源于煤成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期盆地 地层水 水溶气 有机酸 水型 奥陶系 气田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敏 张俊 张春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通过塔里木盆地540个原油样品中轻烃,尤其是G7烃类异构烷烃、环烷烃和正构烷烃的研究,认识到2-MH与3-MH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要高于2-MH与2-MP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而MCP与MCH的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最差。原... 通过塔里木盆地540个原油样品中轻烃,尤其是G7烃类异构烷烃、环烷烃和正构烷烃的研究,认识到2-MH与3-MH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要高于2-MH与2-MP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而MCP与MCH的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最差。原油K1值分布在0.78~1.54之间,其中80%原油样品的K1值为0.90~1.20。原油中(2-MH+2,3-DMP)与(3-MH+2,4-DMP)占总烃(C4~C7)的百分比的变化趋势一致。研究还表明,原油K1值的异常变化可能反映出烃源岩特殊的沉积环境。此外,根据稳态催化过程中G7轻烃的组成特征,利用P2(%)与P3/N2和nC7(%)与CPs/CHs关系图,对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湖相油和塔中断隆海相油进行了成因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异庚烷 地球化学特征 原油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原油噻吩类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敏 张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对塔里木盆地典型原油噻吩类化合物含量和组成特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原油苯并萘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占芳烃化合物的百分含量相差明显,海相油含量最高,湖相油次之,而煤成油最低。本文提出了4-甲基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 对塔里木盆地典型原油噻吩类化合物含量和组成特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原油苯并萘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占芳烃化合物的百分含量相差明显,海相油含量最高,湖相油次之,而煤成油最低。本文提出了4-甲基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2+3)-甲基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比值是区分海相油和湖相油新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最大烷化度表明海相油呈现出高烷化度,而陆相油则表现为低烷化度,即从海相泥灰岩原油、海相碳酸盐岩原油到湖相油和煤成油依次减少。这是因为富硫与贫硫干酪根在生烃过程中的环化作用或支链化作用程度差异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噻吩 海相油 煤成油 塔里木盆地 油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不同Mango轻烃参数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敏 张俊 《断块油气田》 CAS 2000年第1期14-17,共4页
塔中地区存在两种K1值原油 ,塔中北斜坡正常K1值原油和中央断垒带异常高K1值原油。研究表明不同K1值原油中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相似 ,但芳烃尤其是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绝对含量和内组成则差异迥然。异常高K1值原油中二苯并噻... 塔中地区存在两种K1值原油 ,塔中北斜坡正常K1值原油和中央断垒带异常高K1值原油。研究表明不同K1值原油中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相似 ,但芳烃尤其是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绝对含量和内组成则差异迥然。异常高K1值原油中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占总芳烃含量的 4 5%以上 ,其中甲基二苯并噻吩与三甲基二苯并噻吩比值大于 1 ;相反 ,正常K1值原油中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占总芳烃的含量低于 2 5% ,而甲基二苯并噻吩与三甲基二苯并噻吩比值小于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生物标志物 原油 油气勘探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朱俊章 包建平 《海相油气地质》 2000年第3期55-59,共5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属广阔的台地和槽盆沉积,是塔里木盆地海相主力烃源岩,通过对寒武系一下奥陶统及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饱和和芳香烃的部析,发现11个分子系列参数在两套烃源岩中具有明显的区别,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烃源岩Tmax...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属广阔的台地和槽盆沉积,是塔里木盆地海相主力烃源岩,通过对寒武系一下奥陶统及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饱和和芳香烃的部析,发现11个分子系列参数在两套烃源岩中具有明显的区别,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烃源岩Tmax较高,烃指数极低,产率指数较高,两套烃源岩的TOC玎当,Ph/nC18值较高,藿烷/甾烷值较低(<2.0),甲藻甾烷含量较高,重排甾烷含量较低,姥鲛烷/植烷值较低,伽马蜡烷/C30藿烷值较高,表明寒武系处于厌氧环境的时间较长,水体盐度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海相沉积 寒武纪 奥陶纪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标志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朱俊章 包建平 《海相油气地质》 2000年第4期55-59,共5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属广阔的台地和槽盆沉积,是塔里木盆地的海相主力烃源岩。通过对寒武系—下奥陶统及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饱和烃和芳香烃的剖析,发现11个分子系列参数在两套烃源岩中具有明显的区别。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 T_...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属广阔的台地和槽盆沉积,是塔里木盆地的海相主力烃源岩。通过对寒武系—下奥陶统及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饱和烃和芳香烃的剖析,发现11个分子系列参数在两套烃源岩中具有明显的区别。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 T_(max) 较高,烃指数极低,产率指数较高;两套烃源岩的 TOC 值相当;Ph/nC_(18)值较高,藿烷/甾烷值较低(<2.0);甲藻甾烷含量较高,重排甾烷含量较低;姥鲛垸/植皖值较低,伽马蜡烷/C_(30)藿烷值较高,表明寒武系处于厌氧环境的时间较长,水体盐度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海相沉积 奥陶纪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源油气运移方向的地球化学识别 被引量:14
8
作者 侯读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87-90,共4页
对松辽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混源油气的运移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未熟油和成熟油的混源现象较为常见 ,应用不同的成熟度指标可以识别这种情况。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石炭系油藏CⅢ 油组的油气为三期油气... 对松辽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混源油气的运移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未熟油和成熟油的混源现象较为常见 ,应用不同的成熟度指标可以识别这种情况。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石炭系油藏CⅢ 油组的油气为三期油气的混源 ,油气运移的主体方向是自西向东。后期较高成熟度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气、轻质油 ,自东向西进入塔中 1油田、塔中 4油田 ,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混源油气 运移方向 地球化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安来 李贤庆 +1 位作者 包建平 熊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7-371,共5页
作者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技术 ,系统研究了江汉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组成、生烃组分及有机质热演化。江汉盆地烃源岩形态显微组分含量明显偏低 ,平均仅占全岩体积的 1.5 %。显微组分组成中富含腐泥组 ,相对发育镜质组和壳质... 作者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技术 ,系统研究了江汉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组成、生烃组分及有机质热演化。江汉盆地烃源岩形态显微组分含量明显偏低 ,平均仅占全岩体积的 1.5 %。显微组分组成中富含腐泥组 ,相对发育镜质组和壳质组 ,贫惰性组。有机质类型多为Ⅱ、Ⅰ型。藻类体、矿物沥青基质是该区主要生烃组分。文中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及富氢组分和非烃馏分的荧光参数探讨了江汉盆地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下第三系 烃源岩 有机岩石学 研究 显微组分 热演化 生烃组分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凹陷天然气藏成因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马安来 包建平 +3 位作者 王培荣 毛凤鸣 侯建国 王文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44,共3页
盐城凹陷天然气藏的发现是苏北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但对天然气成因还有不同认识。利用天然气的化学组成、稳定碳同位素、苯及甲苯碳同位素、在线同位素质谱和流体包裹体技术 ,比较系统研究了盐城凹陷天然气的成因。其天然气的甲烷... 盐城凹陷天然气藏的发现是苏北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但对天然气成因还有不同认识。利用天然气的化学组成、稳定碳同位素、苯及甲苯碳同位素、在线同位素质谱和流体包裹体技术 ,比较系统研究了盐城凹陷天然气的成因。其天然气的甲烷含量高、重烃含量低、干燥系数高 ,属高成熟裂解气 ,稀有气体同位素特征表明未受幔源气侵入影响 ;天然气碳同位素呈正碳分布 ,乙烷碳同位素值为 -2 8.3 1‰~ -2 6.91‰ ,ln(C1/C2 )稳定 ,ln(C2 /C3 )分布范围大 ,结合地质背景判断为混源气 ,主体为原油裂解气 ,气源可能与苏北盆地的海相古生界有关 ;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主频范围为 95~ 10 5℃ ,表明气藏形成时间为晚第三纪 ,以水溶相和气相方式运移为主。图 3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凹陷 天然气藏 成因 化学组分 特征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向廷生 何正国 +1 位作者 佘跃惠 柳常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3-55,共3页
实验中所选用的DLA5、LB7、HG9细菌来自辽河油田、塔里木油田和江汉油田的油水样。用筛选培养出的3种细菌对青海七个泉油田的原油进行了处理,对毛细管等速电泳、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实测结果的分析表明,这3种细菌可降解青... 实验中所选用的DLA5、LB7、HG9细菌来自辽河油田、塔里木油田和江汉油田的油水样。用筛选培养出的3种细菌对青海七个泉油田的原油进行了处理,对毛细管等速电泳、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实测结果的分析表明,这3种细菌可降解青海七个泉油田原油的长链烷烃、芳烃支链,但对芳环骨架没有影响。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酸、酯、酮类和气体等物质。有机酸主要是乙酸,气体主要是氮气。对微生物作用前后的原油物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后可使原油粘度降低、蜡含量下降、凝固点降低。提高采收率是一种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提高采收率 采油 机理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熟—低熟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贤庆 王铁冠 +1 位作者 钟宁宁 张爱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03-110,共8页
有机岩石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边缘学科 ,目前作为常规研究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评价中。文中主要根据作者近年来的研究工作 ,简要总结了未熟—低熟烃源岩显微组分分类与特征、显微组分组成与母质类型、有机质丰度评价、有机质... 有机岩石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边缘学科 ,目前作为常规研究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评价中。文中主要根据作者近年来的研究工作 ,简要总结了未熟—低熟烃源岩显微组分分类与特征、显微组分组成与母质类型、有机质丰度评价、有机质热演化、生烃组分和成烃作用分析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充分显示了有机岩石学在未熟—低熟油气评价中良好的应用价值。未熟—低熟烃源岩具有显微组分组成非均质性、有机组分分期生烃和有机质“二段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熟—低熟烃源岩 显微组分 有机质热演化 生烃组分 有机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何正国 向廷生 梅博文 《钻采工艺》 CAS 1999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研究对辽河、江汉油水样中分离的4株微生物,在青海七个泉油田中19井微生物增油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4种微生物能不同程度降解原油长链烷烃和芳烃且混合菌较单一菌效果好,同时生成大量具有降粘能力的短链有机... 本研究对辽河、江汉油水样中分离的4株微生物,在青海七个泉油田中19井微生物增油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4种微生物能不同程度降解原油长链烷烃和芳烃且混合菌较单一菌效果好,同时生成大量具有降粘能力的短链有机酸、醇和生物气等物质.模拟试验表明,4种微生物及混合菌种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采收率 微生物采油 石油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原油的轻烃分类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俊章 包建平 王培荣 《海相油气地质》 2001年第1期36-39,共4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不同层位205个原油样品的色谱分析研究,应用其轻烃的组分作关系图,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划分为海相油(A)、湖相油(B)和煤成油(C)三大类。海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五环优势,导致其生成的海相原油(A...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不同层位205个原油样品的色谱分析研究,应用其轻烃的组分作关系图,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划分为海相油(A)、湖相油(B)和煤成油(C)三大类。海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五环优势,导致其生成的海相原油(A)具五环优势;陆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三环优势和六环优势,导致其生成的陆相原油(B,C)具三环优势和六环优势。应用正庚烷值与异庚烷值作关系图,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划分为海相油(A)、陆相油(B+C)两大类。海相油(A)沿脂肪族干酪根曲线分布,陆相油(B+C)大多沿芳香族干酪根曲线分布。对于同类烃源岩,随着埋深和压力不断增加,烃源岩中干酪根自由体积将不断减小,对六环优势抑制最大,对五环优势抑制较大,对三环优势抑制较小,对直接裂解抑制最小,导致其生成的原油中正庚值和异庚烷值随埋深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原油分析 轻烃 分类 成因 色谱分析 正庚烷值 异庚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荧光光度术在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贤庆 马安来 +2 位作者 熊波 钟宁宁 王铁冠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1-97,共7页
在简要介绍显微荧光光度术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其在烃源岩显微组分特征、有机质热演化、有机质类型、烃类生成与运移、以及富氢显微组分生烃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充分展现了其在烃源岩研究与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显微荧光光度术 烃源岩 有机岩石学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提高辽河稠油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正国 向廷生 +1 位作者 佘跃惠 薛锋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8-20,共3页
为了探讨利用本源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新技术 ,详细研究采用微生物富集分离方法从辽河海河油田稠油区块原油、地层水中分离筛选出了三株对稠油有降解作用的本源细菌 ,并将其应用于该区块原油模拟驱油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水驱后的油藏... 为了探讨利用本源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新技术 ,详细研究采用微生物富集分离方法从辽河海河油田稠油区块原油、地层水中分离筛选出了三株对稠油有降解作用的本源细菌 ,并将其应用于该区块原油模拟驱油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水驱后的油藏中存在能降解稠油并产生羧酸 ,酯 ,醇和二氧化碳等产物的微生物 ;室内可通过调整培养物配方激活微生物 ,使三次采收率提高 2 3 7% ;各单一菌种对原油的作用机制不同 ,它们能协同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 .因此 ,在经过更详细的微生物区系分析后 ,该区块稠油有望实现本源微生物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驱替试验 提高采收率 稠油 微生物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对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张春明 赵红静 +3 位作者 梅博文 陈梅 肖乾华 吴铁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1-343,348,共4页
不同微生物降解级别原油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轻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中含氯化合物没有明显的影响;中等降解的原油,随降解程度的增加,唑、甲基唑和C2-唑的浓度呈规律性的减小;严重降解原油,其含氯化合物浓度则显著降低。唑... 不同微生物降解级别原油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轻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中含氯化合物没有明显的影响;中等降解的原油,随降解程度的增加,唑、甲基唑和C2-唑的浓度呈规律性的减小;严重降解原油,其含氯化合物浓度则显著降低。唑、甲基唑、C2-唑的相对百分含量在非严重降解原油中,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在严重降解原油中,唑和甲基唑明显降低,C2-唑则升高。二甲基唑类,全屏蔽型、半屏蔽型、全裸露型三类异构体的相对百分含量,在非严重降解原油中无明显变化;在严重降解原油中,全屏蔽型和全裸露型增加,而半屏蔽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生物降解 咔唑 苯并咔唑 微生物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地区三叠系油藏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和烷基苯酚的运移分馏作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敏 龙长河 +2 位作者 张俊 张春明 胡伯良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0-155,共6页
塔北地区三叠系油藏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和烷基苯酚自南向北存在着运移分馏作用 ,表现为中性含氮化合物的绝对浓度由高变低 ,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而部分屏蔽型化合物和裸露型化合物相对贫瘠 ,1,8 DMCA/1,7 DM CA ,1,8 DMCA/2 ,7 DMCA ,1... 塔北地区三叠系油藏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和烷基苯酚自南向北存在着运移分馏作用 ,表现为中性含氮化合物的绝对浓度由高变低 ,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而部分屏蔽型化合物和裸露型化合物相对贫瘠 ,1,8 DMCA/1,7 DM CA ,1,8 DMCA/2 ,7 DMCA ,1,8 DMCA/部分屏蔽化合物 ,1,8 DMCA/裸露化合物的比值由小变大 ,而 [a]/[c]的比值则由大变小 ,烷基苯酚化合物 2 MPH/3 MPH和 2 ,6 DMPH/2 ,3 DMPH的比值亦由小变大。此外同一构造带中原油自西向东 ,从下而上中性含氮化合物同样存在着运移分馏效应。研究还表明塔北地区三叠系原油横向上自南向北 ,从吉拉克地区向桑塔木断垒和轮南断垒带方向运移 ,而侧向上原油从下而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含氮化合物 烷基苯酚 运移分馏作用 原油 塔北地区 三叠系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凹陷天然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安来 包建平 +3 位作者 王培荣 毛凤鸣 侯建国 王文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3-27,共5页
盐城凹陷发现了中等规模的天然气藏 ,与天然气伴生还有少量凝析油 ,目前对天然气成因还有争议。天然气甲烷含量高、重烃含量低、干燥系数高。天然气碳同位素呈正碳分布 ,δ1 3C1 介于 - 37.7‰~ - 38.1‰。结合地质背景 ,认为天然气为... 盐城凹陷发现了中等规模的天然气藏 ,与天然气伴生还有少量凝析油 ,目前对天然气成因还有争议。天然气甲烷含量高、重烃含量低、干燥系数高。天然气碳同位素呈正碳分布 ,δ1 3C1 介于 - 37.7‰~ - 38.1‰。结合地质背景 ,认为天然气为混源气 ,主体为油型裂解气 ,海相古生界烃源岩可能是其主力气源岩。凝析油碳同位素为- 2 8.8‰~ - 30 .5‰ ,全油色谱中含有一定的长链正构烷烃 ,Pr/Ph为 1 .56 ,三环萜烷含量高 ,C2 9Ts、C30 重排藿烷含量高 ,重排甾烷含量高 ,C2 9甾烷 >C2 7甾烷 >C2 8甾烷。石蜡指数、庚烷值表明凝析油为高成熟凝析油 ,C2 9甾烷 2 0S/(2 0S +2 0R)值表明其为成熟原油 ,凝析油为不同成熟度油气混合物 ,主体来源于泰州组烃源岩。凝析油的形成与蒸发分馏作用密不可分。烃类主要充注时间为 6Ma~ 1 5Ma。天然气成藏为“古生新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凹陷 天然气 成藏模式 凝析油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蒸发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芳烃化合物预测生物降解原油的粘度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红静 尹凡举 +2 位作者 张敏 张春明 梅博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5-518,共4页
利用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和溶剂选择抽提—定量GC/MS分析技术 ,对辽河油田冷 43/ 37断块区 2 1个原油样品进行了粘度与饱和烃、芳烃化合物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原油粘度随饱和烃族组成含量降低而升高 ,与芳烃族组成无关 ,但与萘、... 利用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和溶剂选择抽提—定量GC/MS分析技术 ,对辽河油田冷 43/ 37断块区 2 1个原油样品进行了粘度与饱和烃、芳烃化合物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原油粘度随饱和烃族组成含量降低而升高 ,与芳烃族组成无关 ,但与萘、菲、二苯并噻吩系列芳烃化合物的绝对浓度及其在总芳烃中的百分含量关系密切。就不同粘度范围的原油 ,其芳烃化合物参数与粘度的相关性亦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原油 粘度 芳烃化合物 薄层色谱一氢火焰离子检测 稠油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