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粉支撑剂运移铺置规律及应用
1
作者 李亭 吴清苗 +5 位作者 羊丹 曾思佳 赵佳乐 何美琪 周卓 杨佳昊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0,共8页
针对储层体积压裂过程中大量微裂缝未得到充分有效支撑的问题,优选出具有更小粒径、更优悬浮性能的微粉支撑剂,通过Fluent软件研究该支撑剂在复杂裂缝中的运移铺置规律,利用FracMan软件对比70/140目陶粒支撑剂和微粉支撑剂的压裂效果。... 针对储层体积压裂过程中大量微裂缝未得到充分有效支撑的问题,优选出具有更小粒径、更优悬浮性能的微粉支撑剂,通过Fluent软件研究该支撑剂在复杂裂缝中的运移铺置规律,利用FracMan软件对比70/140目陶粒支撑剂和微粉支撑剂的压裂效果。研究表明:微粉支撑剂主要铺置在次级裂缝中,总体呈现出“前高后低”的分布形态;在一级分支缝中大量微粉支撑剂处于悬浮运移状态,仅200目微粉支撑剂发生了沉降,且沙堤平衡高度和面积较小,未形成有效沙堤;微粉支撑剂的铺置规律受粒径影响较大,当支撑剂目数从200目增加至600目时,在二级和三级分支缝中的砂堤平衡高度和砂堤面积逐渐增加,当支撑剂目数达到800目时,由于其粒径过小,大量支撑剂颗粒处于悬浮运移状态,不能沉降堆积成有效砂堤,容易造成近井端微裂缝支撑不充分的情况;与70/140目陶粒支撑剂相比,微粉支撑剂的运移距离更远,更容易进入次级裂缝和微裂缝中;微粉支撑剂可使压裂改造缝网更加复杂,页岩储层改造体积可增加17.71%,储层改造效果显著。该研究可为微粉支撑剂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缝 体积压裂 支撑剂运移 导流能力 微粉支撑剂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图论与ANP的城镇燃气管道风险半定量评价
2
作者 陈双庆 蒋小渝 +4 位作者 徐哲 王杉龙 周顺 于泽 李文铖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115,142,共13页
城镇燃气管道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及权重计算受主观影响较大,未考虑风险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导致风险评价方法适用性较弱。基于统计所得国内外城镇燃气管道事故案例,以事故致因关键词间的关联关系及关联强度为切入点,采用图论方法,建立... 城镇燃气管道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及权重计算受主观影响较大,未考虑风险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导致风险评价方法适用性较弱。基于统计所得国内外城镇燃气管道事故案例,以事故致因关键词间的关联关系及关联强度为切入点,采用图论方法,建立事故致因关键词的特征向量中心度和加权度模型。结合知识图谱分析,筛选了主要致因关键词并构建了城镇燃气管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融合图论理论改进了网络分析法,通过建立指标影响关系模型与判断矩阵取值模型,将指标间关联关系与关联强度量化,结合风险矩阵构建了城镇燃气管道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实例验证表明,所构建风险评价方法能够准确地对燃气管道进行风险评级,可为城镇燃气管道以及长输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图论 知识图谱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改进网络分析法 半定量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7
3
作者 罗开平 邱歧 叶建中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主力烃源岩为新沟嘴组下段,梅槐桥—资福寺向斜是生油中心。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圈闭规模小、充满度低、环生油中心较集中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以断层为主的输导体系和储层物性是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江陵凹陷...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主力烃源岩为新沟嘴组下段,梅槐桥—资福寺向斜是生油中心。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圈闭规模小、充满度低、环生油中心较集中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以断层为主的输导体系和储层物性是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江陵凹陷白垩—第三系资源探明率仅为12.4%,探明程度很低,还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荆州背斜带南缘斜坡和梅槐桥洼陷内构造—岩性及岩性圈闭、万城断裂上盘白垩系及前白垩系古潜山、公安单斜带火山岩储层及生油洼陷中的页岩油是今后一段时间油气勘探的突破方向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油中心 油气富集 勘探方向 江陵凹陷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古近系新沟咀组含膏盐岩系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均均 陈波 +4 位作者 王春连 昌俊杰 周晓峰 关小曲 赵智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5-274,共10页
江陵凹陷位于江汉盆地西南部,在其次级洼陷资福寺洼陷和梅槐桥洼陷南部新沟咀组下段(新下段)沉积了一套膏盐岩层。通过钻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含膏盐岩系地层的岩性、电性及物理性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三维地震剖... 江陵凹陷位于江汉盆地西南部,在其次级洼陷资福寺洼陷和梅槐桥洼陷南部新沟咀组下段(新下段)沉积了一套膏盐岩层。通过钻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含膏盐岩系地层的岩性、电性及物理性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三维地震剖面资料及正演模拟结果,确定了研究区主要岩性组合的地震响应特征:膏盐岩与泥岩互层表现为强振幅;砂泥岩互层表现为中振幅;质纯的泥岩振幅最弱。应用井点预测与均方根振幅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新下段膏盐岩层的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新下段膏盐岩层在平面上的分布较为局限,相对于沙市组具有明显的向南迁移萎缩的趋势,物源、构造和沉积环境3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是造成这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凹陷 古近系 新沟咀组 膏盐岩 沉积特征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致密油藏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换新 陈波 +1 位作者 沈均均 陈立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9,共6页
潜江凹陷新沟地区始新统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白云岩储集层致密油藏研究程度低。在分析油藏基本石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原油及烃源岩样品分析资料,对原油地化特征、油源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湖相白云岩储... 潜江凹陷新沟地区始新统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白云岩储集层致密油藏研究程度低。在分析油藏基本石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原油及烃源岩样品分析资料,对原油地化特征、油源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湖相白云岩储集层为中-低孔、超低渗透、特小孔喉致密储集层,油藏具有典型致密油藏特征。Ⅱ油组泥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低,具有较大的生成低熟油的潜力。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表明,Ⅱ油组原油成熟度低,为典型的咸水湖相低熟油。原油来源于同层系构造低部位低熟烃源岩,为自生自储油藏,存在短距离的二次运移。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低熟油生烃母质为高等植物、浮游生物和藻类等为主的咸水湖相混合型有机质,生物类脂物早期生烃为研究区低熟油的主要生烃模式,而富硫大分子早期降解生烃也可能是其重要的生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潜江凹陷 新沟地区 致密油藏 白云岩 低熟油 油源对比 成因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预测在广北油田滚动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向树安 胡辉 +1 位作者 曾强 苏苇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6期13-15,共3页
广北油田为一上倾尖灭的岩性油藏 ,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 ,在储层精细标定的基础上 ,通过储层地质建模与正演 ,建立Eq3 4 油组的储层地震响应模式 ;借助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约束反演等技术 ,对Eq3 4 1 油组储层进行预测并优选滚动探... 广北油田为一上倾尖灭的岩性油藏 ,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 ,在储层精细标定的基础上 ,通过储层地质建模与正演 ,建立Eq3 4 油组的储层地震响应模式 ;借助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约束反演等技术 ,对Eq3 4 1 油组储层进行预测并优选滚动探井广 43 - 1井钻探 ,结果钻遇油层 2 3 8m/1层并获高产 ,新增地质储量 73× 1 0 4 t,取得了滚动勘探的成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滚动勘探 地震响应 地震属性 约束反演 广北油田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非常规油藏成油潜力分析
7
作者 周旻玥 李维 +1 位作者 田野 韦龙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83-84,共2页
目前世界上的非常规资源的致密油的储层主要是富含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夹砂岩沉积体系中,形成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邹才能等,2012)。江汉盆地为白垩纪—第三纪发展起来的拉张断陷盐湖相盆地(戴世昭等,199... 目前世界上的非常规资源的致密油的储层主要是富含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夹砂岩沉积体系中,形成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邹才能等,2012)。江汉盆地为白垩纪—第三纪发展起来的拉张断陷盐湖相盆地(戴世昭等,1991),古近纪早期的新沟嘴组地层作为其主要含油层系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沟嘴组 江汉盆地 常规油 潜力分析 石油聚集 盐湖相 沉积体系 古近纪 含油层系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泥调剖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3
8
作者 胡雪滨 邓卫东 肖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1-254,267,共5页
测定了江汉钟市、马王庙油田采出污水处理中产生的含油污泥的含固、含油、含水、含盐量,污泥水的矿化组成及污泥固相颗粒的粒径分布。针对渗透率级差为10、高渗层平均孔隙直径11.53μm、低渗层平均孔隙直径3.978μm、地层水矿化度很高... 测定了江汉钟市、马王庙油田采出污水处理中产生的含油污泥的含固、含油、含水、含盐量,污泥水的矿化组成及污泥固相颗粒的粒径分布。针对渗透率级差为10、高渗层平均孔隙直径11.53μm、低渗层平均孔隙直径3.978μm、地层水矿化度很高的广北油田注水井调剖,按1/3~1/7桥塞理论确定颗粒堵剂的粒径范围为1.6~3.8μm,选用固相颗粒以小 中颗粒为主、d<10μm的颗粒占42.8%的钟市污泥,添加超细碳酸钙粉(d<5μm的颗粒占88.8%)以弥补污泥固含量的不足(仅18.2%),加入高分子稠化剂和悬浮剂,制成含油污泥调剖剂,其粘度为56mPa·s,颗粒沉降时间4~5小时。在平行双岩心封堵实验中,注入2PV该调剖剂并关闭48~72小时后,高渗岩心的封堵率>90%,低渗岩心的伤害率<20%;耐水冲刷性>30PV;以多段塞方法低流量注入调剖剂而以高流量注水可得到好的封堵效果。以岩心封堵前后的压汞、铸体薄片数据和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证实了封堵效果。2001~2002年在广北油田11口注水井实施污泥调剖,单井平均注入量247m3,介绍了选井原则、施工工艺及2口井调剖效果。图6表5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调剖剂 渗透率 粒径 储层 注水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解堵增能返排技术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应学 解琪 陈晓源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3期85-88,共4页
针对地层能量低、受有机和无机质混合堵塞的油水井 ,研制了一种增能液及增能酸化处理工艺 ,该工艺发热产气量大、解堵能力强 ,能在地层自发形成稳定的泡沫液 ,返排效率高。
关键词 酸化解堵 增能 返排技术 辅助酸化 三龙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底水油藏开采机理与含水上升规律 被引量:39
10
作者 肖春艳 李伟 肖淑萍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70,共3页
针对靖安侏罗系边底水油藏的开发特征,以边底水生产开采机理和控制底水锥进的理论方法为指导,根据油藏动态分析研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新52井区边含水上升规律,研究了井区含水上升影响因素,提出人工注水是油藏实现"控水稳油&... 针对靖安侏罗系边底水油藏的开发特征,以边底水生产开采机理和控制底水锥进的理论方法为指导,根据油藏动态分析研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新52井区边含水上升规律,研究了井区含水上升影响因素,提出人工注水是油藏实现"控水稳油"和高效开发的有效途径。新52井区注水开发延缓边底水锥进的效果,有效减缓了油田含水上升,确保了油藏的稳产开发,为油藏中后期开发调整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油藏 底水锥进 含水上升率 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系统GM(1,N)模型的脱碳装置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烨 肖传桃 刘彬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脱碳系统相对简单,适用于小样本预测。为了研究影响脱碳装置稳定性的因素,验证当前工况下的生产调节方法及参数是否满足生产要求,使脱碳效果达到最佳。结合LNG工厂开工升量、稳产、降产停工3个阶段脱碳装置的运行参数,选用灰色系统GM(1... 脱碳系统相对简单,适用于小样本预测。为了研究影响脱碳装置稳定性的因素,验证当前工况下的生产调节方法及参数是否满足生产要求,使脱碳效果达到最佳。结合LNG工厂开工升量、稳产、降产停工3个阶段脱碳装置的运行参数,选用灰色系统GM(1,N)模型进行建模运算。模拟结果直观反应出脱碳系统的运行规律,找到了影响脱碳效果的主观因素。研究表明,吸收塔塔底、塔顶温度是影响脱碳反应的主观因素。装置的生产运行调节参数需定期进行校验调整,才能使脱碳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碳装置 灰色系统 GM(1 N)模型 工艺特点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韩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彦婧 高潮 +1 位作者 邓杰 孔令非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1期52-56,共5页
采用物性分析、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方法,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类型有残余粒间孔隙、溶蚀孔隙、晶间孔隙、微裂缝,以溶蚀孔隙为主要类型;喉道... 采用物性分析、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方法,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类型有残余粒间孔隙、溶蚀孔隙、晶间孔隙、微裂缝,以溶蚀孔隙为主要类型;喉道类型以细喉道为主;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道型为主,其次是小孔-细喉道型、大孔-中粗喉道型;孔喉半径越大,低渗透储层的渗透性越好;分选系数和歪度系数反映了低渗透储层喉道大小不均一、类型多样及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类型 喉道特征 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参数 延长组 东-韩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工厂停产状态下循环冷却水腐蚀性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烨 何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为了研究停产状态下循环冷却系统特性,以便更好地控制循环水水质,防止循环系统腐蚀、结垢。结合LNG工厂停产情况下循环系统药剂控制实例及配套工艺操作,通过更换药剂种类、优化加药方案,依据水质化验数据分析和挂片腐蚀实验结果,表明药... 为了研究停产状态下循环冷却系统特性,以便更好地控制循环水水质,防止循环系统腐蚀、结垢。结合LNG工厂停产情况下循环系统药剂控制实例及配套工艺操作,通过更换药剂种类、优化加药方案,依据水质化验数据分析和挂片腐蚀实验结果,表明药剂控制方案可行。研究表明,停工状态下沉积在管道中的黏泥和腐蚀产物等污垢较多,易产生垢下腐蚀并阻碍了缓蚀药剂与金属表面的接触,影响了缓蚀效果。浓缩倍数是影响药剂效果的关键因素。高浓缩倍数状态时,药剂在水中的停留时间会更长,应选用稳定性优良,不易分解的药剂。若浓缩倍数发生大幅降低,则必须立即更换相应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水系统 腐蚀 结垢 浓缩倍数 药剂更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速压汞的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长3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32
14
作者 蔡玥 赵乐 +5 位作者 肖淑萍 张磊 龚嘉顺 孙磊 孙阳 康丽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5,113,共4页
为明确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恒速压汞技术,结合常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恒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为明确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恒速压汞技术,结合常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恒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3储层孔隙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为主,发育低排驱压力—粗喉道型、较低排驱压力—较粗喉道型、中排驱压力—中喉道型、较高排驱压力—较细喉道型、高排驱压力—细喉道型5种孔隙结构类型。恒速压汞测试结果表明:储层的平均孔隙半径为100~200μm,为中孔—小孔型,个别为大孔型,孔隙分布曲线偏粗态;平均喉道半径为0.2~0.7μm,主要为微细喉道,喉道分布曲线偏细态。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半径关联性较差,主要受平均喉道半径及其分布形态的控制,并进而影响特低—超低渗透储层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压汞特低—超低渗透储层 孔隙结构 长3油层组富县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管清洗方法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定 黃朝斌 +2 位作者 李寿勇 黎瑶 操自强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4,共3页
旧油管清洗作为油管修复工艺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其清洗质量对油管的使用成本、施工作业的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同时,其清洗方式也影响着清洗效果和成本、修复质量、操作安全性及环保等方面。针对传统清洗方法对结垢、锈皮旧油管存在... 旧油管清洗作为油管修复工艺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其清洗质量对油管的使用成本、施工作业的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同时,其清洗方式也影响着清洗效果和成本、修复质量、操作安全性及环保等方面。针对传统清洗方法对结垢、锈皮旧油管存在着清洗效率低、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了旧油管的内壁采用钻通与高压水射流相结合、外壁采用刷式清洗与低压射流清洗相结合的清洗方案。现场使用结果表明,这种清洗方案提高了油管清洗质量和效率,降低了清洗成本,改善了工作环境,给油田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清洗 高压射流 钻通 环保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低压小排量热力清蜡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德高 许弟龙 王立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48,共3页
采用常规热力清蜡方法易导致油层堵塞和卡井躺井事故 ,为弥补常规方法的不足 ,研究出一种低压力小排量的热力清蜡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热洗车加热热载体 (油或水 ) ,通过油套环空缓慢注入井筒 ,其热能以热传递方式向油管内传递 ,提... 采用常规热力清蜡方法易导致油层堵塞和卡井躺井事故 ,为弥补常规方法的不足 ,研究出一种低压力小排量的热力清蜡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热洗车加热热载体 (油或水 ) ,通过油套环空缓慢注入井筒 ,其热能以热传递方式向油管内传递 ,提高油管内壁的温度 ,蜡受热熔化而被液流带出地面。江汉油田 38井次应用表明 ,采用这项技术 ,单井平均日产液由原来的11 7t上升至 13 1t ;平均最大载荷由 115 9kN下降至 112 0kN ;平均单井最大电流从 6 2A下降至 5 6A ;抽油机平衡比提高 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低压 小排量 热力清蜡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管柱技术探讨 被引量:26
17
作者 荣莽 罗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67,共3页
介绍了我国页岩气藏与美国页岩气藏的差异,以及美国页岩气藏压裂技术的应用情况,借鉴国外页岩气藏水平分段压裂技术,并结合我国页岩气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裸眼水平井分段压裂管柱、双封隔器单卡分段压裂管柱、多级桥塞分段压裂管柱和环... 介绍了我国页岩气藏与美国页岩气藏的差异,以及美国页岩气藏压裂技术的应用情况,借鉴国外页岩气藏水平分段压裂技术,并结合我国页岩气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裸眼水平井分段压裂管柱、双封隔器单卡分段压裂管柱、多级桥塞分段压裂管柱和环空封隔器分段压裂管柱,分析了各压裂管柱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其技术关键。最后指出,应针对不同井况采用不同的工艺管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分段压裂 页岩气藏 压裂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防砂筛管的缝宽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洋洋 韩英 +2 位作者 张建忠 李立武 王辉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5期64-66,共3页
以筛管完井的油井,筛管缝宽是决定防砂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各种防砂理论都是针对一种岩样而言,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塔里木某油藏多个岩样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适合该油藏的合理缝宽。
关键词 岩样 凯依方程 主成分分析 缝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抽油泵失效分析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谢义华 杨静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65,共2页
针对江汉油田抽油泵近几年出现的失效现象进行了分析 ,分析表明抽油泵失效主要表现为抽油泵断 (柱塞上游动阀罩断和上接头断 )、抽油泵脱 (游动阀罩脱扣和固定阀压紧接头脱扣 )及抽油泵漏 (泵固定阀总成失效 )。为此 ,提出抽油泵失效控... 针对江汉油田抽油泵近几年出现的失效现象进行了分析 ,分析表明抽油泵失效主要表现为抽油泵断 (柱塞上游动阀罩断和上接头断 )、抽油泵脱 (游动阀罩脱扣和固定阀压紧接头脱扣 )及抽油泵漏 (泵固定阀总成失效 )。为此 ,提出抽油泵失效控制措施 :(1 )改进深井抽油泵工艺设计 ;(2 )加强抽油泵质量管理 ;(3)加强采油工艺配套。采取措施后 ,江汉采油厂 2 0 0 2年抽油泵失效与 2 0 0 1年相比减少了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泵 采油设备 失效分析 控制措施 泵筒 柱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250—2平动椭圆振动筛的研制与开发 被引量:2
20
作者 牟长青 魏连清 +5 位作者 褚洪金 代青 范丽 朱均波 侯召坡 张绘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2-43,62,共3页
S2 5 0— 2平动椭圆振动筛结构的新颖之处在于将两个振动器对称倾斜放置于筛箱出口的上部。 2台电动机以V形对称倾斜放置在筛箱上方 ,调节偏心块的相位角 ,形成平动椭圆振动轨迹 ;将电动机平行放置可产生直线运动轨迹。通过转换振动轨... S2 5 0— 2平动椭圆振动筛结构的新颖之处在于将两个振动器对称倾斜放置于筛箱出口的上部。 2台电动机以V形对称倾斜放置在筛箱上方 ,调节偏心块的相位角 ,形成平动椭圆振动轨迹 ;将电动机平行放置可产生直线运动轨迹。通过转换振动轨迹 ,可以满足振动筛在不同工况下使用。该型筛筛面垂直加速度 6 4m/s2 ,振动轨迹椭圆度 1∶3,水平速度 0 36m/s ,振幅 (双 )6 4mm ,筛箱横向偏摆 0 0 3mm ,噪声 80dB ,均符合标准值要求。该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对易碎、粘泥地层优势突出 ,其处理量比直线筛大 2 0 % ,钻井液飞溅小 ,能有效地清除钻井液中的有害固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动 振动轨迹 对易 对称 量比 振幅 直线运动 钻井液 筛箱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