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演化特征及其生烃潜力评价——以化子坪地区延长组长6段为例
1
作者
向佳
郭峰
+6 位作者
马江波
吴向阳
张寰萌
武芳芳
方泽鑫
潘琦
郭岭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5-1231,共17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储层的储集物性差,各类成岩作用在优质储层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尚不清晰,限制了研究区优质储层的精准预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预测。【研究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储层的储集物性差,各类成岩作用在优质储层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尚不清晰,限制了研究区优质储层的精准预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预测。【研究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及高压压汞资料,对研究区延长组长6段储层的微观孔隙发育类型、孔喉结构特征和成岩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长6段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含有少量极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微裂缝,孔隙结构主要为中孔—细孔、微细喉道类型,总体上属于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结论】成岩演化阶段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碳酸盐岩胶结作用较强烈,这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和绿泥石胶结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长6段原油与区域长7段暗色泥岩、泥页岩存在显著的地质关联,但生烃潜力有限,主要依赖于长7段烃源岩供烃,开发潜力受储层条件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长6段
安塞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柱塞排水采气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的试验应用
被引量:
12
2
作者
陈晓宇
朱党辉
+4 位作者
王大江
刘乔平
孙志扬
姜宇玲
孔萍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56,共5页
针对涪陵页岩气田部分老井积液日渐明显这一现象,为探索合适的排水采气工艺,在页岩气田W区块若干气井中开展了柱塞气举先导试验。由于页岩气井具有生产井口扩径、生产管柱缩径的特征,常规柱塞技术应用受到制约,为此进行了页岩气井柱塞...
针对涪陵页岩气田部分老井积液日渐明显这一现象,为探索合适的排水采气工艺,在页岩气田W区块若干气井中开展了柱塞气举先导试验。由于页岩气井具有生产井口扩径、生产管柱缩径的特征,常规柱塞技术应用受到制约,为此进行了页岩气井柱塞排采井口改造及组合柱塞的设计,有效解决了柱塞技术在页岩气井应用存在的井口瓶颈及漏失问题。文章还介绍柱塞排采工艺在涪陵页岩气田应用可行性判断的两种方法,该方法对W区块柱塞选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同时,柱塞排采工艺在现场生产实际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工艺效果、制度优化效果及较好的经济效益。W区块现场应用13口井,成功率100%。柱塞排水采气技术的试验成功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涪陵页岩气田排水采气工艺体系,而且所表现出来的推广潜力更为气田上产增效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页岩气田
柱塞排水采气
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2上段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亚辉
杨申谷
+1 位作者
陈小虎
马银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0-911,共12页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储层发育影响因素,利用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方法开展了太2上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太2上段储层平均孔隙度为7.84%、平均渗透率为0.396 mD,以特低孔-超低渗为主,孔隙结构复杂...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储层发育影响因素,利用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方法开展了太2上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太2上段储层平均孔隙度为7.84%、平均渗透率为0.396 mD,以特低孔-超低渗为主,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储层发育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孔、岩屑溶孔等;根据各区域孔隙发育频率、孔隙度与渗透率,将孔隙组合分为3类:粒内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的实验方法能够较好地表征3类孔隙组合的储层特征,其中粒内溶孔+晶间孔的组合是良好的储层孔隙类型。根据沉积分异和孔隙分异规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优质储层评价标准,将太2上段储层由好到差分为Ⅰ、Ⅱ、Ⅲ类,并对优质储层有利区做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2上段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演化特征及其生烃潜力评价——以化子坪地区延长组长6段为例
1
作者
向佳
郭峰
马江波
吴向阳
张寰萌
武芳芳
方泽鑫
潘琦
郭岭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石化
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气一厂
延长
油田
股份有限
公司
杏子川
采
油
厂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
出处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5-1231,共17页
基金
长庆油田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编号:ZDZX202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41302076)。
文摘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储层的储集物性差,各类成岩作用在优质储层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尚不清晰,限制了研究区优质储层的精准预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预测。【研究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及高压压汞资料,对研究区延长组长6段储层的微观孔隙发育类型、孔喉结构特征和成岩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长6段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含有少量极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包括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微裂缝,孔隙结构主要为中孔—细孔、微细喉道类型,总体上属于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结论】成岩演化阶段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碳酸盐岩胶结作用较强烈,这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和绿泥石胶结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长6段原油与区域长7段暗色泥岩、泥页岩存在显著的地质关联,但生烃潜力有限,主要依赖于长7段烃源岩供烃,开发潜力受储层条件制约。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长6段
安塞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tight reservoir
pores structure
diagenesis
Chang 6
Ansai oilfiled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柱塞排水采气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的试验应用
被引量:
12
2
作者
陈晓宇
朱党辉
王大江
刘乔平
孙志扬
姜宇玲
孔萍
机构
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
气
勘探开发有限
公司
中国石化
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气一厂
中国石化
江汉
油田
分公司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化
江汉
油田
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56,共5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涪陵页岩气开发示范工程”(编号:2016ZX05060)资助。
文摘
针对涪陵页岩气田部分老井积液日渐明显这一现象,为探索合适的排水采气工艺,在页岩气田W区块若干气井中开展了柱塞气举先导试验。由于页岩气井具有生产井口扩径、生产管柱缩径的特征,常规柱塞技术应用受到制约,为此进行了页岩气井柱塞排采井口改造及组合柱塞的设计,有效解决了柱塞技术在页岩气井应用存在的井口瓶颈及漏失问题。文章还介绍柱塞排采工艺在涪陵页岩气田应用可行性判断的两种方法,该方法对W区块柱塞选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同时,柱塞排采工艺在现场生产实际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工艺效果、制度优化效果及较好的经济效益。W区块现场应用13口井,成功率100%。柱塞排水采气技术的试验成功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涪陵页岩气田排水采气工艺体系,而且所表现出来的推广潜力更为气田上产增效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涪陵页岩气田
柱塞排水采气
积液
Keywords
Fuling shale gas field
plunger drainage gas recovery
liquid loading
分类号
TE3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2上段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亚辉
杨申谷
陈小虎
马银银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气一厂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0-911,共12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X05007-004)。
文摘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储层发育影响因素,利用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方法开展了太2上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太2上段储层平均孔隙度为7.84%、平均渗透率为0.396 mD,以特低孔-超低渗为主,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储层发育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孔、岩屑溶孔等;根据各区域孔隙发育频率、孔隙度与渗透率,将孔隙组合分为3类:粒内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的实验方法能够较好地表征3类孔隙组合的储层特征,其中粒内溶孔+晶间孔的组合是良好的储层孔隙类型。根据沉积分异和孔隙分异规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优质储层评价标准,将太2上段储层由好到差分为Ⅰ、Ⅱ、Ⅲ类,并对优质储层有利区做出预测。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2上段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Keywords
Ordos Basin
Upper Tai-2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pore structure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演化特征及其生烃潜力评价——以化子坪地区延长组长6段为例
向佳
郭峰
马江波
吴向阳
张寰萌
武芳芳
方泽鑫
潘琦
郭岭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柱塞排水采气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的试验应用
陈晓宇
朱党辉
王大江
刘乔平
孙志扬
姜宇玲
孔萍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2上段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孙亚辉
杨申谷
陈小虎
马银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