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湖碳酸盐岩油藏勘探突破与启示
1
作者 王必金 包汉勇 +5 位作者 吴世强 刘爱武 郭丽彬 俞映月 徐毓珠 赵文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历经60年勘探,资源探明率达70%以上,常规砂岩油藏勘探程度高,潜江组盐湖碳酸盐岩发育,研究和勘探程度低,是潜在的重要增储领域。通过加强岩相学、测井解释等基础研究,开展老井资料重新认识,认为潜江组湖相碳酸盐岩在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历经60年勘探,资源探明率达70%以上,常规砂岩油藏勘探程度高,潜江组盐湖碳酸盐岩发育,研究和勘探程度低,是潜在的重要增储领域。通过加强岩相学、测井解释等基础研究,开展老井资料重新认识,认为潜江组湖相碳酸盐岩在纵向上多个层位发育,累计厚度超百米。识别出颗粒碳酸盐岩、泥晶碳酸盐岩、颗粒混积岩和细粒混积岩4类主要岩石类型,平面上碳酸盐岩有利区呈环带分布;开展成藏条件的再认识,潜江组泥晶碳酸盐岩和颗粒混积岩为潜江组优质烃源岩,以及颗粒碳酸盐岩和颗粒混积岩为优质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岩性岩相控藏,储集物性控富”的油气富集特征。研究新认识指导湖相碳酸盐岩油藏油气勘探,在潭口地区和钟市地区连续取得突破,具有超亿吨资源潜力,成为勘探增储的现实接替新领域。通过勘探实践得到4点重要启示,对深化江汉盆地盐湖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以及东部类似断陷盆地新领域的扩大勘探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凹陷 盐湖 潜江组 碳酸盐岩油藏 成藏认识 勘探突破 重要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油田高盐油藏低界面张力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玉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5,102,共5页
为提高江汉油田高盐中低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的原油采收率,用起泡剂和稳泡剂配制了泡沫体系,通过考察起泡剂类型、浓度及稳泡剂浓度对泡沫体系发泡体积和半衰期的影响优选了泡沫体系配方,研究了泡沫体系的耐油性、耐盐性及耐老化性,对泡... 为提高江汉油田高盐中低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的原油采收率,用起泡剂和稳泡剂配制了泡沫体系,通过考察起泡剂类型、浓度及稳泡剂浓度对泡沫体系发泡体积和半衰期的影响优选了泡沫体系配方,研究了泡沫体系的耐油性、耐盐性及耐老化性,对泡沫驱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对并联岩心的驱油实验考察了泡沫体系的封堵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起泡剂和稳泡剂质量分数均为0.4%时,泡沫体系的发泡能力良好,发泡体积为110 mL,半衰期为427 min,泡沫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较低(10^(-2)mN/m数量级);泡沫体系耐油性较好,在含油量为30%时的半衰期为40 min;耐盐性良好,在矿化度为300 g/L或钙镁离子为5 g/L时的半衰期大于350 min;耐老化性良好,在70℃下老化100 d的发泡体积和半衰期变化较小;低界面起泡剂氮气驱最佳注入参数为:气液比1.5∶1、注入段塞0.4 PV、注入速度1.2 mL/min,在此条件下泡沫体系可提高单管岩心采收率7.51%、并联岩心采收率10.04%,对王场油田高盐非均质油层具有良好的调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界面张力 泡沫驱 高盐 采收率 江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超大遥感影像的障碍物自动定位与变观设计研究
3
作者 罗兵 王一雯 +2 位作者 付一生 王昀 肖云飞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4-796,共13页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利用图像分割模型进行障碍物识别是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变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大多数勘探工区覆盖范围大且呈不规则状,用于观测系统设计的遥感影像通常很大且携带了大量的无效数据。基于深度学习的障碍物识别方...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利用图像分割模型进行障碍物识别是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变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大多数勘探工区覆盖范围大且呈不规则状,用于观测系统设计的遥感影像通常很大且携带了大量的无效数据。基于深度学习的障碍物识别方法聚焦于提高识别精度,而缺少识别前的遥感影像预处理和识别后的障碍物边界矢量化处理,使得相关的方法难以实用化。为此,提出了“遥感影像的预处理-障碍物自动识别-后处理-避障变观”的“四步走”遥感影像处理方法,以实现面向超大遥感影像的障碍物自动定位与变观设计。首先,提出一种遥感影像预处理方法,自适应拟合有效数据区域的最小外切矩形,完成最优遥感瓦片切分;其次,提出改进的UMiT-Net(Softmax)网络模型,同时提取多种类型障碍物;然后,设计一组障碍物边界矢量化方法,通过边界提取、拼接、扩边、坐标转换等处理得到投影坐标;最后,使用避障算法移动炮点和检波点,确定炮检点的新坐标,完成变观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剔除试验工区遥感影像中50.4%的无效瓦片数据,计算效率提升102%。障碍物识别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完整性,使用矢量化后的边界坐标能够快速完成避障变观设计,“端到端”式的操作高效易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系统变观设计 超大遥感影像 瓦片切分 障碍物自动识别 边界矢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复兴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凝析气藏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前景 被引量:52
4
作者 舒志国 周林 +5 位作者 李雄 刘皓天 曾勇 谢洪光 姚明君 王艳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223,共12页
日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在川东复兴地区部署实施的涪页10HF井测试日产气5.58×10^4 m^3,日产油17.6m^3,取得了该区东岳庙段陆相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有效指导该区陆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同时为四川盆地和国内外其他地区... 日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在川东复兴地区部署实施的涪页10HF井测试日产气5.58×10^4 m^3,日产油17.6m^3,取得了该区东岳庙段陆相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有效指导该区陆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同时为四川盆地和国内外其他地区陆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基于岩心、钻井、测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复兴地区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凝析气藏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页岩品质、资源规模、保存条件、地表条件、压裂改造以及试气试采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复兴地区东岳庙段陆相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前景。综合研究认为:东岳庙段陆相页岩原生品质好,资源规模大,具有形成大型页岩气藏的物质基础;复兴地区为低山和丘陵地貌,东岳庙段埋深适中、地层平缓且断裂不发育,具备开展大规模页岩气开发的有利条件;东岳庙段粘土矿物含量高和可压性较差,“高密布缝体积改造”的压裂工艺技术已基本实现对东岳庙段陆相页岩的有效改造;东岳庙段为高压力系数的页岩凝析气藏,油、气产出规律不清,合理高效的开发方式仍需要持续开展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前景 涪页10HF井 东岳庙段 自流井组 凝析气藏 陆相页岩 侏罗系 复兴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页岩油储层矿物组成与脆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芙蓉 何生 +2 位作者 郑有恒 侯宇光 吴世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1-218,共8页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潜江组潜二—四段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了矿物组成与脆性特征研究,以及有机地球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各样品具有差异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潜二段页岩有机质以腐泥型为主,TOC平均值为1.38%,总体处于未熟—低熟...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潜江组潜二—四段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了矿物组成与脆性特征研究,以及有机地球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各样品具有差异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潜二段页岩有机质以腐泥型为主,TOC平均值为1.38%,总体处于未熟—低熟阶段(Ro为0.26%-0.5%),矿物中蒸发岩类矿物含量高;潜三段页岩有机质以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为主,TOC平均值为2.53%,总体处于低熟—中等成熟阶段(Ro为0.5%-0.88%),矿物中石英和黏土含量较高;潜四段页岩有机质以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为主,TOC平均值为0.69%,总体处于中等成熟—成熟范围(Ro为0.55%-1.3%),碳酸盐矿物含量较高。与北美及中国其他地区的页岩相比,潜江组盐间页岩具有"低黏土矿物、低石英、高碳酸盐、低脆性矿物"的特征,但其中潜三段的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平均56%),脆性指数较大(平均75.3%),具有较好的脆性,是潜江组盐间页岩最有利的勘探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成 脆性矿物 页岩 储层 潜江组 潜江凹陷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一体化在涪陵页岩气示范区立体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6
作者 包汉勇 梁榜 +3 位作者 郑爱维 肖佳林 刘超 刘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8,共11页
四川盆地涪陵海相页岩气区具有不同于北美页岩气区的地质条件,很难直接采用北美大规模、高密度、连片化布井的开发模式。针对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下部气层一次井网开发后剩余资源精细刻画难度大、剩余资源动用率低和提高老井最终技术... 四川盆地涪陵海相页岩气区具有不同于北美页岩气区的地质条件,很难直接采用北美大规模、高密度、连片化布井的开发模式。针对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下部气层一次井网开发后剩余资源精细刻画难度大、剩余资源动用率低和提高老井最终技术可采储量(EUR)技术不完善等难题,提出了适用于涪陵海相页岩气立体开发特点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在页岩气立体开发方案实施过程中,对剩余气分布、钻完井、压裂和生产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建立地模数模一体化储量动用评价技术、立体开发调整井位一体化优化技术和钻井、完井配套工艺一体化实施技术,形成了一套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系列,有效指导了涪陵海相页岩气高效立体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地质工程一体化 储量动用程度 立体勘探开发 涪陵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开发潜力——以川东涪陵北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为例 被引量:27
7
作者 刘皓天 李雄 +3 位作者 万云强 刘忠宝 周林 车世琦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陆相泥页岩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利用四川盆地涪陵北地区最新钻井(FY10井)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页岩矿物组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研究了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页岩气形成条件与勘探潜... 陆相泥页岩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利用四川盆地涪陵北地区最新钻井(FY10井)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页岩矿物组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研究了侏罗系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页岩气形成条件与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东岳庙段一亚段优质页岩厚度大于20 m,有机质含量较高(TOC为1.31%~4.04%,平均值大于1.5%),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有机质已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页岩中无机矿物孔与有机质孔均较发育,平均孔隙度大于4%,储集性能好;岩心浸水实验显示气泡密集、持续性好,页岩气形成与富集条件好;东岳庙段整体埋藏深度适中,页岩中发育大量灰质介壳纹层,有利于增强压裂改造效果,因此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泥页岩 页岩气 勘探潜力 东岳庙段 侏罗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组与沙市组盐间非砂岩油气藏勘探潜力对比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波 肖秋苟 +1 位作者 曹卫生 赵海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0-196,共7页
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发育盐间非砂岩油气藏。江陵凹陷沙市组也沉积了一套含盐地层,但盐间非砂岩油气藏发育程度不如潜江组。沉积特征、成藏条件和成藏机制研究发现,两套含盐地层及其盐韵律特征的差异受构造环境、古气候环境控制。... 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发育盐间非砂岩油气藏。江陵凹陷沙市组也沉积了一套含盐地层,但盐间非砂岩油气藏发育程度不如潜江组。沉积特征、成藏条件和成藏机制研究发现,两套含盐地层及其盐韵律特征的差异受构造环境、古气候环境控制。潜江组沉积时期,断陷活动强,形成补偿或欠补偿的深水沉积环境,利于有机质堆积,盐韵律特征由纯盐岩层和盐间深灰色泥岩、油页岩、含芒硝白云岩和白云岩等组成,深灰色泥岩、油页岩为有利烃源岩,含芒硝白云岩和白云岩等为有利储集层,具备形成盐间非砂岩油气藏的条件。沙市组沉积时期,断陷活动弱,气候干旱,形成补偿到过补偿的沉积环境,盐韵律由含膏盐岩、膏质盐岩和盐间紫色、灰色泥岩或含芒硝泥岩组成,烃源岩和储集层条件较差,但其下段上部的一套灰色盐岩、膏岩夹灰色泥岩组成的盐韵律层存在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盐间非砂岩油气藏 盐岩层 自生自储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江东区块下古生界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9
9
作者 陆亚秋 梁榜 +2 位作者 王超 刘超 吉靖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1-250,共10页
目前埋深大于3500 m的深层页岩气已逐渐成为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开发过程主要面临地层压力增大、储集物性变差、压裂改造形成复杂缝网困难等问题,开发选区及井位优化部署难度大。江东区块是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二期产能... 目前埋深大于3500 m的深层页岩气已逐渐成为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开发过程主要面临地层压力增大、储集物性变差、压裂改造形成复杂缝网困难等问题,开发选区及井位优化部署难度大。江东区块是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二期产能建设的主要区块,埋深大于3500 m的深层页岩气面积为57.8 km^2,约占区块面积的1/2,目的层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①—⑤小层优质页岩,是一套富碳、富硅、富页理和富黄铁矿的黑色页岩。采用深层页岩气开发评价选区指标体系及水平井井位优化评价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深层页岩气井开发效果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地层埋深、地应力、裂缝发育特征及页岩地层倾角。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与最小主应力夹角不超过40°,A与B靶点高差尽量小于300 m。通过江东区块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单井获得较高的测试产量和可采储量,勘探开发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潜力 深层页岩气 五峰组 龙马溪组 江东区块 涪陵页岩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湖盆地复杂岩性区储层预测方法研究——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劲 李铭华 +3 位作者 郭丽彬 钟庆良 孔金平 查光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277,共5页
通过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广—浩地区古近系潜江组潜4段0油组半咸化期砂岩储层的预测,形成了一套剖析盐湖盆地复杂岩性区储层的预测方法——"四定法"储层预测技术,即:地质地震复合相定相带、岩石物理建模定标志、多属性地... 通过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广—浩地区古近系潜江组潜4段0油组半咸化期砂岩储层的预测,形成了一套剖析盐湖盆地复杂岩性区储层的预测方法——"四定法"储层预测技术,即:地质地震复合相定相带、岩石物理建模定标志、多属性地质综合分析定边界、确定性反演定厚度。近3年来,采用"四定法"在潜江凹陷进行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发现了多个高产滩坝岩性油藏,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该方法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复杂岩性区储层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岩性区 储层预测 潜江凹陷 江汉盆地 盐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潭口地区构造模式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云生 罗劲 +3 位作者 李铭华 郭丽彬 袁娟梅 张亮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89,共6页
潭口地区属于极具盐湖盆地特色的一个大型盐隆构造,其结构构造十分复杂。近年来通过对潭口地区结构构造及演化开展再认识,认为潭口地区具有盐湖特色的S形嵌入构造。结合已有钻探资料与油气发现,首次明确提出潭口凸起同沉积断层带下降盘... 潭口地区属于极具盐湖盆地特色的一个大型盐隆构造,其结构构造十分复杂。近年来通过对潭口地区结构构造及演化开展再认识,认为潭口地区具有盐湖特色的S形嵌入构造。结合已有钻探资料与油气发现,首次明确提出潭口凸起同沉积断层带下降盘发育多期坡折扇体,同时指出该区存在4类重点勘探目标,即潭口凸起周缘构造油藏勘探目标,潭口凸起东、西部滩坝岩性油藏、水下分流河道构造—岩性油藏勘探目标,潭口凸起南部同沉积断层带下降盘坡折岩性油藏及嵌入型构造油藏勘探目标,高断阶带新沟嘴组、白垩系它源油藏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潭口地区 潜江盐湖 构造模式 成藏条件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白垩系勘探前景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金荣 李志刚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1期9-12,共4页
作为江陵凹陷油气勘探的领域之一,白垩系在许多关键问题上还存在分歧和争议,白垩系的成藏主控因素是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笔者在回顾江陵凹陷的勘探历程和总结归纳前人成果认识基础上,根据SK8-16最新的钻探成果发现,白垩系成藏主控因素... 作为江陵凹陷油气勘探的领域之一,白垩系在许多关键问题上还存在分歧和争议,白垩系的成藏主控因素是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笔者在回顾江陵凹陷的勘探历程和总结归纳前人成果认识基础上,根据SK8-16最新的钻探成果发现,白垩系成藏主控因素①烃源-断层双控是基础;②储层的发育程度影响油气的富集;③后期保存条件是关键;④优越的成藏模式和成藏配置关系是油气突破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江陵凹陷 成藏主控因素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坪北油田延长组储层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建 梁文川 +1 位作者 龚鑑铭 张国威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0,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坪北油田延长组广泛发育一套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各小层渗透率差异性较小,均在1×10-3μm2左右,开发上却表现出了强烈的平面、纵向非均质性特征。目前行业内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方法对该类储层进一步细分来体现这种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坪北油田延长组广泛发育一套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各小层渗透率差异性较小,均在1×10-3μm2左右,开发上却表现出了强烈的平面、纵向非均质性特征。目前行业内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方法对该类储层进一步细分来体现这种特征。基于岩心、薄片、X射线衍射、压汞等各类分析测试资料,针对研究区强非均质性特征,从储层岩石物理相的角度开展了储层分类方法的研究,得到了几项重要成果:(1)经典岩石物理相概念中的裂缝相描述在坪北油田受到资料情况限制较难实现,可以扩展为孔隙结构相的概念加以描述分析;(2)该区域特低渗透储层沉积相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支间湾3种;成岩相可分为碳酸盐胶结相、强压实致密相、弱压实-弱溶蚀相、不稳定组分强溶蚀相4类;孔隙结构相可分为小孔微喉相、中孔细喉相、中孔中喉相3类;(3)结合沉积相、成岩相与孔隙结构相,可将研究区岩石物理相划分为4类,对应储层级别为非-差、较差、中等、好。采用改进的岩石物理相划分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低孔特低渗透油藏进一步细分,该成果对油田当前的滚动勘探油藏评价及老区细分开发调整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相似油藏的储层分类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岩石物理相 孔隙结构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海相探区中寒武统盐下层勘探潜力浅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莉 《海相油气地质》 2011年第1期26-32,共7页
江汉海相探区内中寒武统覃家庙组膏盐岩盐下层系中发育有两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对盐下层系生、储、盖特点和分布规律的分析表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及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发育页岩烃源岩,上震旦统灯影组碳酸盐岩和下寒武统石龙洞组碳酸盐岩... 江汉海相探区内中寒武统覃家庙组膏盐岩盐下层系中发育有两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对盐下层系生、储、盖特点和分布规律的分析表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及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发育页岩烃源岩,上震旦统灯影组碳酸盐岩和下寒武统石龙洞组碳酸盐岩有良好的储集条件,而覃家庙组的膏盐岩和下寒武统石牌组—天河组泥质岩又为盐下的油气聚集提供了区域性盖层条件。指出了有利的勘探区带为石柱复向斜、利川复向斜以西地区和宜昌稳定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中寒武统 盐下层 烃源岩 碳酸盐岩储集层 有利勘探区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辉 吴世强 +3 位作者 曹卫生 曾芳 杨文涛 马胜钟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沉积相模式、沉积体系展布及其控制因素,分析认为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新沟嘴组下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咸水湖泊沉积体系,新沟嘴组下段沉积之前发育的深大断裂、继承性古隆起对... 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沉积相模式、沉积体系展布及其控制因素,分析认为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新沟嘴组下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咸水湖泊沉积体系,新沟嘴组下段沉积之前发育的深大断裂、继承性古隆起对新沟嘴组下段沉积相展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沙坝、席状砂、滨浅湖滩沙、沙坝等多种微相。物源供给和砂体展布都有两支,分别是汉水水系和汉川水系。由于对储层展布认识不清,致使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受到了制约。因此,开展沉积相控制下的储层展布特征研究,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潜江凹陷 沉积相 沉积体系 深大断裂 古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红星地区二叠系茅口组页岩气勘探突破及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包汉勇 赵帅 +4 位作者 王必金 郭战峰 刘皓天 张莉 朱志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5,共11页
四川盆地二叠系页岩气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继二叠系吴家坪组获得勘探突破后,将低勘探程度层系——茅口组“高灰”页岩气作为重要的勘探接替方向。利用HYM-1等井的岩心、测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系统开展茅口组页岩气藏条件与富... 四川盆地二叠系页岩气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继二叠系吴家坪组获得勘探突破后,将低勘探程度层系——茅口组“高灰”页岩气作为重要的勘探接替方向。利用HYM-1等井的岩心、测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系统开展茅口组页岩气藏条件与富集特征的研究,认为茅口组四段一亚段页岩具有高碳、高灰、高孔隙度、高含气性、高杨氏模量、薄储层、多夹层的“五高一薄一多”的典型地质特征;与五峰组—龙马溪组等页岩相比,茅四段页岩碳酸盐矿物含量更高、黏土矿物含量更低,储集空间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无机孔较少,孔隙度平均4.27%,整体表现为高孔隙度;茅四段一亚段平均含气量为4.96m^(3)/t,具备较高的含气量。综合分析认为,富藻高碳页岩的发育、良好的储集能力和保存条件,以及页岩储层的可压裂性,是茅四段页岩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红星地区 二叠系 茅口组 海相页岩 地质特征 富集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气勘探成果及方向展望 被引量:6
17
作者 包汉勇 赵帅 +1 位作者 张莉 刘皓天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4,共13页
基于构造、岩心、测井等资料,采用电镜扫描、低温N_(2)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盆地模拟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的沉积演化、储层特征及页岩气富集模式,明确了勘探有利区,总结了勘探成果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 基于构造、岩心、测井等资料,采用电镜扫描、低温N_(2)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盆地模拟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的沉积演化、储层特征及页岩气富集模式,明确了勘探有利区,总结了勘探成果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的沉积演化表现为:栖霞组—茅口组三段为开阔台地相;茅四段底部为台地-陆棚相,相带变化快,茅四段顶部为斜坡-陆棚相,地层被剥蚀、南厚北薄;吴家坪组一段(吴一段)底部为海陆过渡滨岸沼泽-潟湖相,吴一段顶部为台地-斜坡-陆棚相,斜坡-陆棚相带分布范围小、相变快;吴二段为斜坡-陆棚相沉积,从早至晚依次受控于古气候、火山活动和古气候、火山活动,沉积中—晚期古生产力较高,TOC均值大于8.00%。(2)研究区茅四段及吴二段陆棚相区发育2套优质页岩,具有“高有机碳-高灰质”的特征,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分别为19 m和25 m,孔隙类型以有机孔为主,结构以微孔和介孔为主;富碳凝灰岩薄夹层混合质页岩岩相、高碳凝灰岩薄夹层硅质页岩为优质岩相,孔隙度分别为6.27%和6.43%,TOC值分别为10.11%和9.35%,含气饱和度分别为92.59%和91.81%,脆性指数分别为55.24%和61.19%,是地质和工程的双“甜点”段。(3)研究区二叠系广泛发育的层状藻为主要有机质来源;在侏罗纪主排烃期,其构造稳定、二叠系烃源岩排烃较少,中侏罗纪—早白垩纪早期为主生气期,构造活动较弱,页岩气的保存条件好,现今已完成生气过程,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Ro值约2.1%,勘探潜力巨大。(4)建南、龙驹坝、三星区块为有利勘探区,其中建南区块潜力最大;茅四段(3)小层及吴二段(3)小层为优质层系的靶窗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沉积演化 有机孔 斜坡-陆棚 “高有机碳-高灰质”页岩 吴家坪组 茅口组 中上二叠统 川东红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深层煤层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郭旭升 赵培荣 +10 位作者 申宝剑 刘曾勤 罗兵 赵石虎 张嘉琪 贺甲元 付维署 魏海鹏 刘炯 陈新军 叶金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1523,共13页
中国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近年勘探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是非常规天然气的战略接替领域,但效益开发面临复杂的地质-工程挑战。本文研究了中国典型地区深层煤层气地质特征,总结了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深层煤层气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 中国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近年勘探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是非常规天然气的战略接替领域,但效益开发面临复杂的地质-工程挑战。本文研究了中国典型地区深层煤层气地质特征,总结了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深层煤层气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与浅层对比,深层煤层气具有“非均质性强、游离气-吸附气双富、塑性强”的地质-工程特点。②深层中-低煤阶煤储集空间大,以原生植物组织孔为主,中-高煤阶煤微孔与裂隙发育,孔隙以有机质气孔为主,裂隙以割理和外生裂隙为主。③经过多年攻关,中国石化已经初步形成了深层煤层气选区评价、甜点预测、水平井钻井与有效支撑压裂改造技术系列,为深层煤层气的勘探突破提供了有效支撑。④建议进一步加强深层煤层气富集规律与“甜点”及开发技术政策与排采规律研究,研发薄煤层水平井优快钻完井与压裂改造降本增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实践 富集高产 地质-工程特征 游离气 深层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盐湖重力流沉积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3
19
作者 包汉勇 郭丽彬 +1 位作者 葛涛元 姜在兴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1305,共15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湖沉积中首次发现大范围的重力流沉积,关于其沉积特征、成因机制、主控因素和有利岩相尚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潜江凹陷北部20口取心井的精细观察,结合测录井、薄片、矿物成分和粒度分析,识别出10种重力...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湖沉积中首次发现大范围的重力流沉积,关于其沉积特征、成因机制、主控因素和有利岩相尚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潜江凹陷北部20口取心井的精细观察,结合测录井、薄片、矿物成分和粒度分析,识别出10种重力流相关的岩相。研究区重力流沉积可分为4种成因相类型,包括风暴重力流沉积、滑动-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根据岩相组合类型,将重力流沉积划分为近端、中端和远端沉积。地震、风暴和洪水为重力流沉积的诱发因素,潜4^(0)沉积期气候干旱,潭口地区的次级断裂带活动,引发斜坡带沉积物的滑动滑塌。潜4^(0中)沉积期为盐湖淡化期,洪水引发长距离搬运的超密度流体。碎屑流成因的纯净块状粉砂岩、细砂岩和浊流成因的平行层理砂岩为有利储集体。平行层理粉砂岩、块状粉砂岩和泥岩的组合是在流体转化过程中形成的优势岩相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重力流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潜江凹陷 潜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缘白马地区常压页岩气开发地质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超 包汉勇 万云强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1,共9页
涪陵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近几年年产气量稳定在70亿m^(3)以上,开发效果良好。随着开发需求不断增大,开发对象由焦石坝等高压页岩气藏逐步转向了白马常压页岩气藏。2021年白马地区提交探明储量1048.83亿m^(3),地质... 涪陵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近几年年产气量稳定在70亿m^(3)以上,开发效果良好。随着开发需求不断增大,开发对象由焦石坝等高压页岩气藏逐步转向了白马常压页岩气藏。2021年白马地区提交探明储量1048.83亿m^(3),地质资源基础得到夯实,而开发地质评价与目标优选是实现储量有效动用第一环。以分析化验、测井解释、地震预测、压裂试气资料为基础,开展白马地区常压页岩气开发有利层段与有利目标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马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发育深水陆棚相富有机质页岩,其中深水陆棚硅质页岩是开发最有利层段。明确了地层压力系数、孔隙度、天然裂缝、应力性质是常压页岩气开发地质评价的关键参数。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白马常压页岩气藏开发选区地质参数体系,优选白马向斜南部为开发建产第一目标,实现了规模效益建产,对常压页岩气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地区 页岩气 常压 开发地质 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 深水陆棚硅质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