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选
1
作者 马杰 惠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2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实现从“素描”到“素质”的发酵与转变——以对我校美术学院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究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兵林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11期138-139,共2页
从"素描"到"素质",是一个破茧成蝶、脱胎换骨的痛苦过程,学生若能成功经历这个过程,才有可能真正得到一把艺术创作的智慧钥匙。我校《素描构成表现》课程,是一门从"素描"的角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艺术&qu... 从"素描"到"素质",是一个破茧成蝶、脱胎换骨的痛苦过程,学生若能成功经历这个过程,才有可能真正得到一把艺术创作的智慧钥匙。我校《素描构成表现》课程,是一门从"素描"的角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课程,教师对当前素描教学现状的正确把握,对课程内容设计合理,使教学方法新颖得当,无疑会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描 素质 画面 构成表现 思维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时美术作品
3
作者 陈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美术作品质量增强研究
4
作者 秦芹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47-50,共4页
传统的美术作品质量增强方法无法控制最佳实地密度范围,导致美术作品色彩差异阈值过大,为此,提出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美术作品质量增强研究。建立CIE L^*a^*b^*色彩空间模型划分色彩量级,再利用RGB空间转换模型转换色彩空间。在此基础上... 传统的美术作品质量增强方法无法控制最佳实地密度范围,导致美术作品色彩差异阈值过大,为此,提出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美术作品质量增强研究。建立CIE L^*a^*b^*色彩空间模型划分色彩量级,再利用RGB空间转换模型转换色彩空间。在此基础上,依据美术作品质量增强流程,增强美术作品质量。考虑到实际密度未在控制范围内,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分离目标,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验中,选用Adobe Illustrator CS6软件制作实验色靶,并选取6幅测试样品检测两种方法在不同色差感受程度上的分布结果是否达到质量增强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方法的质量增强效果更理想,更符合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作品 质量增强 图像处理技术 色彩空间模型 目标分离 实验色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芹美术作品
5
作者 秦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F0004-F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蜘蛛侠:纵横宇宙》对媒介审美边界的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惠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5,共3页
“蜘蛛宇宙”系列的最新作品《蜘蛛侠:纵横宇宙》继续推进2D与3D动画的融合,漫画不仅以视觉元素形式存在,而且将漫画创作思维融入动画制作过程中,使其作为创作方法与审美方式存在。《蜘蛛侠:纵横宇宙》进一步强化视觉空间的情感属性,引... “蜘蛛宇宙”系列的最新作品《蜘蛛侠:纵横宇宙》继续推进2D与3D动画的融合,漫画不仅以视觉元素形式存在,而且将漫画创作思维融入动画制作过程中,使其作为创作方法与审美方式存在。《蜘蛛侠:纵横宇宙》进一步强化视觉空间的情感属性,引导观众沉浸于风格化视觉空间所蕴藉的丰沛的情绪和情感当中,以期建立超级英雄与观众共通的情感空间。影片对媒介审美边界的持续探索,使之脱离了传统的动画审美范式,极大扩展了动画本体美学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侠:纵横宇宙》 媒介审美 审美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影像·嵌套媒介·数字伦理:电影中电子屏幕特写镜头的叙事建构
7
作者 廖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5,共6页
在智能手机无处不在的时代,关于手机的镜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影中。数字时代使影视制作更灵活、多样,也为手机的电子屏幕特写镜头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在手机作为一种日常通信工具出现在电影中时,对手机屏幕或其他电子设备屏幕现实进行... 在智能手机无处不在的时代,关于手机的镜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影中。数字时代使影视制作更灵活、多样,也为手机的电子屏幕特写镜头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在手机作为一种日常通信工具出现在电影中时,对手机屏幕或其他电子设备屏幕现实进行特写拍摄镜头也已经“侵入”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写镜头 电子屏幕 手机屏幕 通信工具 影视制作 智能手机 电子设备 元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类的英雄主义:《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成长叙事
8
作者 廖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48-152,共5页
《从21世纪安全撤离》表面上是一部科幻电影,实质上却是一部讲述成长的青春电影。影片聚焦于王炸、王诚勇与泡泡三人的心理状态,通过“意识穿梭时间”这一设定将他们抛入到不得不成长的处境之中。在影片里,成长被界定为一个与时间密切... 《从21世纪安全撤离》表面上是一部科幻电影,实质上却是一部讲述成长的青春电影。影片聚焦于王炸、王诚勇与泡泡三人的心理状态,通过“意识穿梭时间”这一设定将他们抛入到不得不成长的处境之中。在影片里,成长被界定为一个与时间密切相关的问题,人物成长的目标被勾勒为一种介于少年男性与成年男性之间的英雄形象,成长的过程被描摹为从“无知”的少年到“有知”的少年的蜕变,少年的成长是一种历史性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21世纪安全撤离》 成长叙事 反成长 英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声的力量:电影静默技法的美学意义与叙事功能
9
作者 朱缘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1-64,共4页
在电影制作中,静默属于声画分离的特殊样式,是指在有声影视作品中所有声音突然消失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对于电影作品而言,这种无声化的处理不仅是一种技术性的停顿,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语言实践与美学现象。从其技法应用的美学意... 在电影制作中,静默属于声画分离的特殊样式,是指在有声影视作品中所有声音突然消失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对于电影作品而言,这种无声化的处理不仅是一种技术性的停顿,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语言实践与美学现象。从其技法应用的美学意义来看,电影作品能够将视听、情感多要素融合在一起,在影片的动静转化过程中升华主题;从静默技法的叙事功能来看,电影在营造特定的氛围,强化非语言沟通,揭示角色心理,控制故事节奏,甚至反映社会背景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对此,电影静默技法可以带给观众超越言语的深刻体验,使观者在沉默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思想启示,从而丰富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静默技法 美学意义 叙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的独特审美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少辉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1,共2页
任何商品的销售几乎都离不开产品的包装和设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包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外形还是意象,都成为衡量包装是否优秀以及是否符合产品市场销售要求的重要指标。随着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茶叶需求更加多样化,... 任何商品的销售几乎都离不开产品的包装和设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包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外形还是意象,都成为衡量包装是否优秀以及是否符合产品市场销售要求的重要指标。随着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茶叶需求更加多样化,茶产品市场竞争空前加剧。在我国包装事业日益繁荣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广大生产厂商要十分注重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本文托从我国茶叶包装的审美特性入手,对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的独特审美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茶叶 包装设计 独特审美 产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漆画的审美特征与茶文化碰撞 被引量:1
11
作者 辛立刚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9-370,共2页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漆画都是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但二者却有极大的差别。中国茶文化发展到当下,已经成为了兼具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但现代漆画由于时间较短,还属于工匠技术,未能成为典型的纯艺术形式。所以二者有着艺术和技艺... 中国茶文化与现代漆画都是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但二者却有极大的差别。中国茶文化发展到当下,已经成为了兼具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但现代漆画由于时间较短,还属于工匠技术,未能成为典型的纯艺术形式。所以二者有着艺术和技艺的差别。同时,由于茶文化与现代漆画的发展时间不同,因此,在历史跨度上也有不同。但是尽管二者有着众多差异,但二者在文化碰撞中也有许多共通之处。二者都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有着对历史的传承,同时还有着道法自然的艺术追求。茶文化与现代漆画可以实现融合和发展,二者的融合,既是两种艺术形式的融汇和协作,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现代漆画 差异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彩在茶室空间氛围营造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兵林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7-88,共2页
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茶室空间氛围的营造和设计是茶室的核心。茶文化是茶室空间设计的指导。同时茶室空间的合理设计又要通过视觉语言的直观及审美增强茶室空间的文化内涵气息。而在此过程中,作为第一视觉语言的色彩... 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茶室空间氛围的营造和设计是茶室的核心。茶文化是茶室空间设计的指导。同时茶室空间的合理设计又要通过视觉语言的直观及审美增强茶室空间的文化内涵气息。而在此过程中,作为第一视觉语言的色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色彩和茶室的基本概念着手,分析影响色彩在茶室空间氛围营造的因素,并系统探讨现代茶室空间氛围营造中的色彩应用,为茶室的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茶室 空间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艺术与服装设计艺术的交融与互动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杰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93,共2页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文化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为现代服装设计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思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创新,也为服装设计行业注入新活力,使得全球时尚圈迎来了“中国风”热潮。中国画艺术是一种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中国传统...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文化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为现代服装设计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思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创新,也为服装设计行业注入新活力,使得全球时尚圈迎来了“中国风”热潮。中国画艺术是一种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将中国画艺术与服装设计艺术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中国画艺术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多元化格局 中国传统文化 时尚圈 传承与创新 全球化背景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下明式圈椅对瓦格纳“中国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赫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47,共4页
明式家具作为我国传统家具艺术的巅峰之作,在世界家具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探讨其对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Hans J.Wegner)“中国椅”系列作品的影响,对于现代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明式圈椅和瓦格纳的“中国椅... 明式家具作为我国传统家具艺术的巅峰之作,在世界家具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探讨其对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Hans J.Wegner)“中国椅”系列作品的影响,对于现代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明式圈椅和瓦格纳的“中国椅”以结构性构件符号作划分,运用查尔斯•皮尔士(Charles S.Peirce)的符号学理论,考察这些构件符号被瓦格纳在符号解码过程中所产生的“转译”现象,从而以符号学视角对“中国椅”借鉴明式圈椅这种现象进行了理论阐述。从符号学视角考察明式圈椅与瓦格纳“中国椅”系列作品的关系,可以确定后者受明式圈椅美学意蕴的影响直接而广泛,而这种影响可以用皮尔士符号学理论中解释项的不确定性进行很好地阐释,同时,瓦格纳“中国椅”系列作品的创作思路可以为现代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一条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式家具 明式圈椅 “中国椅” 符号学 汉斯•瓦格纳 查尔斯•皮尔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柔性包装袋喷码缺陷检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玮 门耀华 辛立刚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9-256,共8页
目的针对传统喷码检测方法计算量大、字符区域定位不显著、识别准确率较低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柔性包装袋喷码缺陷检测方法。方法以柔性包装袋上喷码图像为研究对象,以滤波抑噪、阈值处理等技术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运用YOLO-V3... 目的针对传统喷码检测方法计算量大、字符区域定位不显著、识别准确率较低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柔性包装袋喷码缺陷检测方法。方法以柔性包装袋上喷码图像为研究对象,以滤波抑噪、阈值处理等技术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运用YOLO-V3网络模型对字符区域进行定位,并采用阈值和非极大值抑制算法提高喷码区域定位的显著性,通过改进AlexNet网络结构、运用多特征融合运算等方法,获取更为丰富的图像卷积特征,实现字符串的整体识别,从而提高喷码缺陷识别的准确率。结果将YOLO-V3联合改进AlexNet的检测方法与传统喷码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喷码缺陷检测方法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9.39%。结论基于机器视觉的柔性包装袋喷码缺陷检测方法在模型计算量、字符区域定位显著性和字符识别准确率都有一定的优势,并有效解决了字符串整体识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多特征融合 喷码缺陷 YOLO-V3网络 改进Alex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的油画破损区域修复算法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军胜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31-34,共4页
传统的油画破损区域修复算法在计算破损区域像素点时,对黑白色彩过于敏感,容易发生颜色覆盖现象。为此,设计大数据背景下的油画破损区域修复算法。分析油画中破损区域特性,获取油画破损区域像素点,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匹配与原有油画图... 传统的油画破损区域修复算法在计算破损区域像素点时,对黑白色彩过于敏感,容易发生颜色覆盖现象。为此,设计大数据背景下的油画破损区域修复算法。分析油画中破损区域特性,获取油画破损区域像素点,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匹配与原有油画图像特征类似的图像数据,获取像素点计算权重函数和对应的修复值,修复破损区域单个像素点,以此类推,完成整个油画破损区域的修复。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属性相同的破损油画图像,与传统的修复算法相比,设计的大数据背景下的油画破损区域修复算法修复的图像中未发生颜色覆盖的问题,保证了油画图像的质量,该算法适合应用在油画破损修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油画破损 峰值分布 像素 修复 算法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发展的内在理路——以罗威廉的汉口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涂戈尔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0-116,共7页
汉口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格局而成为区域乃至全国商业中心,并显现出与中国传统城市不一样的城市形态与社会、经济、文化特性,因此倍受海内外城市史研究者的青睐。其中尤以美国汉学家罗威廉的研究最为典型,其对18—19世纪汉口的商... 汉口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格局而成为区域乃至全国商业中心,并显现出与中国传统城市不一样的城市形态与社会、经济、文化特性,因此倍受海内外城市史研究者的青睐。其中尤以美国汉学家罗威廉的研究最为典型,其对18—19世纪汉口的商业与社区的研究,在冲击—反应、中国传统城市功能结构以及公共领域与公民社会等三个方面颠覆了西方学界对传统中国的认知,并提出即使没有近代开埠和西方的冲击,汉口也能缓慢地发展到近代社会的大胆假设,从而构筑起新的对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威廉 汉口 冲击与反应 内在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经验、民间视角与精神图像--纪录片《大地情书》叙事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88-91,共4页
纪录片《大地情书》由胡峰执导,以“看见·东方之美”为主题,最初在优酷网络平台上映,因开播以来口碑与热度一路高涨,后又在央视十套播出。本片根植于东北黑土地的文化脉络,在首播阶段的点击量就已突破1.7亿次,弹幕数量多达37万,连... 纪录片《大地情书》由胡峰执导,以“看见·东方之美”为主题,最初在优酷网络平台上映,因开播以来口碑与热度一路高涨,后又在央视十套播出。本片根植于东北黑土地的文化脉络,在首播阶段的点击量就已突破1.7亿次,弹幕数量多达37万,连续5周登顶优酷热播榜首,获得亿万观众的倾力推荐。《大地情书》以发生在东北黑土地上的真实故事为叙述内容,透过平视视角阐释东北百姓的生活理念。与此同时,本片从网络纪录片走向了中央电视台,堪称近年来网生纪录片向电视平台反向输出的典范,并获得2019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这些成绩共同说明了本片在叙事题旨和社会导向上的正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叙述内容 东北黑土地 文化脉络 民间视角 电视平台 网络平台 正向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国风动画《小虎墩大英雄》的美学创新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婷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30-132,共3页
21世纪以来,随着一系列高质量、高票房动画电影的陆续问世,标志着中国动画终于走出低谷正式进入上升期,并逐渐形成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新国风动画美学风格。从“中国动画学派”到新国风动画,是一次融合式审美思维的解放,也是数字技术视... 21世纪以来,随着一系列高质量、高票房动画电影的陆续问世,标志着中国动画终于走出低谷正式进入上升期,并逐渐形成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新国风动画美学风格。从“中国动画学派”到新国风动画,是一次融合式审美思维的解放,也是数字技术视阈下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的成功融合。《小虎墩大英雄》从题材内容到视觉表征都极具民族风格,与当下新国风动画美学风格协同一致之余,在造型设计与全龄化审美上皆做出了创新性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动画 《小虎墩大英雄》 新国风 动画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艺术中美学价值取向探析
20
作者 黄晶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5-16,共2页
在电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色彩美学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法,而且还成了电影艺术的视觉语言。电影中对不同色彩的运用能够在营造气氛、表达思想和象征意义上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对影片背景和结局的暗示上也有着很强的影响。本文就国内外多部... 在电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色彩美学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法,而且还成了电影艺术的视觉语言。电影中对不同色彩的运用能够在营造气氛、表达思想和象征意义上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对影片背景和结局的暗示上也有着很强的影响。本文就国内外多部优秀影片中对于色彩美学的认识和运用来探讨色彩美学在电影艺术中的地位,指出色彩美学是电影发展史上的革命,也必将为以后电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美学 影视 服饰色彩 美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