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氯化石蜡的环境赋存及转化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何钰晴
辛善志
+6 位作者
王得梁
徐菁
黄亚妮
毛小微
梁勇
王亚韡
王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50,共14页
氯化石蜡(CPs)是石蜡烃的氯化衍生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电绝缘性等,被广泛用于多种工业产品中。其中短链CPs(SCCPs)于2017年被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中,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CPs的研究表明,SCCP...
氯化石蜡(CPs)是石蜡烃的氯化衍生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电绝缘性等,被广泛用于多种工业产品中。其中短链CPs(SCCPs)于2017年被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中,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CPs的研究表明,SCCPs和中链CPs在多种环境介质中有普遍检出,且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方法、环境赋存等方面,对其转化降解的研究报道较少,而极短链CPs和长链CPs的研究数据相对匮乏。文章综述了CP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赋存水平,尤其对其环境转化降解行为进行了梳理总结,相关工作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CPs的环境归趋,为深入开展CPs的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石蜡
环境赋存
环境行为
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元配体强化沉积物活化氧气氧化三氯乙烯
2
作者
江胡俊婕
韦晖谠
+3 位作者
梁怡宁
谢雯静
王璞
梁勇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92-2100,共9页
地下沉积物活化氧气产生羟基自由基(·OH)氧化污染物的地球化学过程已被证实,然而该过程因·OH产生效率不高使得其工程应用受限.本研究期望添加有机&无机二元复合配体,进一步提高沉积物活化氧气产生·OH降解污染物效率...
地下沉积物活化氧气产生羟基自由基(·OH)氧化污染物的地球化学过程已被证实,然而该过程因·OH产生效率不高使得其工程应用受限.本研究期望添加有机&无机二元复合配体,进一步提高沉积物活化氧气产生·OH降解污染物效率.研究考察了二元复合配体对沉积物活化氧气产·OH的强化效果,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复合三聚磷酸钠(TPP)作为常见有机&无机复合配体,探索二元配体强化沉积物活化氧气产生·OH对三氯乙烯(TCE)降解机制,在沉积物悬浮液(50 g·L^(−1),pH 7.0)中加入0.25 mmol·L^(−1) EDTA&0.75 mmol·L^(−1) TPP、0.5 mmol·L^(−1) EDTA&0.5 mmol·L^(−1) TPP、0.75 mmol·L^(−1) EDTA&0.25 mmol·L^(−1) TPP的复合配体后,三氯乙烯(TCE,15μmol·L^(−1))的降解率显著高于相同浓度单一配体,TPP在沉积物固相上的吸附提高了沉积物固相Fe(Ⅱ)向溶液中Fe(Ⅲ)-配体电子传递效率,溶液中Fe(Ⅲ)-EDTA(相较于Fe(Ⅲ)-TPP)更易发生氧化还原循环,这一过程增加了活化O_(2)的界面电子转移,使得活化氧气电子利用效率大大增加.通过有机&无机二元配体联用作用,进一步提高沉积物活化氧气产生·OH效率,提高了TCE降解效率.本研究为构建基于地下沉积物有氧氧化修复技术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氧化
二元配体
EDTA
&TPP
羟基自由基
三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峡库区不同鲢群体耳石微化学差异分析
3
作者
翟东东
李雯
+5 位作者
王东
轩中亚
刘红艳
熊飞
李博
姜伟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180,共9页
研究以三峡库区的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群体耳石微化学(微量元素Sr:Ca、Ba:Ca等及稳定同位素δ^(13)C、δ^(18)O)的差异,探讨鲢耳石微化学组成对栖息环境的指示性,筛选导致差异的关键指标,为开展鲢生境履历研究及野生群体和增殖放...
研究以三峡库区的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群体耳石微化学(微量元素Sr:Ca、Ba:Ca等及稳定同位素δ^(13)C、δ^(18)O)的差异,探讨鲢耳石微化学组成对栖息环境的指示性,筛选导致差异的关键指标,为开展鲢生境履历研究及野生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鉴别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基于耳石边缘区微量元素比值的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江津区、巴南区、丰都县、太平溪镇等4个样点鲢的判别成功率均值为83.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Li/Ca、Na/Ca、Co/Ca、Sr/Ca、Ba/Ca在4个样点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样点之间鲢耳石的微量元素比值存在显著差异,第一成分贡献率较高的指标是Sr/Ca (35.3%)、Co/Ca (28.4%)、Ba/Ca (20.2%),表明Sr/Ca、Co/Ca、Ba/Ca可以作为鲢生境履历重建研究的关键微量元素指标。基于耳石稳定同位素数据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6个群体的δ^(13)C和δ^(18)O值均存在显著差异,δ^(13)C和δ^(18)O值双位图显示太平溪镇、万州区、丰都县聚为一组,巴南区、北碚区原种场、巴南区原种场聚为一组,表明巴南区采集的野外个体可能是来自增殖放流。综上所述,耳石微量元素Sr/Ca、Co/Ca、Ba/Ca和稳定同位素δ^(13)C、δ^(18)O在不同鲢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鲢生境履历重建研究的关键指标,其中δ^(13)C和δ^(18)O值分析可以有效实现野生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微量元素
稳定同位素
生境履历重建
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砷化合物的摄入调控机制
被引量:
2
4
作者
雷梦瑾
龙艳敏
+3 位作者
胡立刚
阴永光
刘广良
蔡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69-1479,共11页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慢性砷暴露可导致人群罹患皮肤癌、膀胱癌、肺癌等恶性疾病,但其致毒/癌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关于砷暴露致毒/癌机理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砷的胞内作用途径,而较少关注砷摄入调控过程对其暴露致毒/癌的贡献.在生理条件下,部分...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慢性砷暴露可导致人群罹患皮肤癌、膀胱癌、肺癌等恶性疾病,但其致毒/癌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关于砷暴露致毒/癌机理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砷的胞内作用途径,而较少关注砷摄入调控过程对其暴露致毒/癌的贡献.在生理条件下,部分砷化合物由于结构与磷酸根、葡萄糖、甘油等天然底物相近,可借由相应的载体被细胞摄入,摄入途径和效率存在显著的砷形态依赖性.此外,砷化合物的生物毒性效应与其赋存形态直接相关.可见,砷的摄入调控对于砷的暴露致毒/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在哺乳动物体系中不同砷形态的摄入载体、载体调控及对应的砷摄入分布、效率和暴露毒性,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以往在砷致毒/癌机制研究中被忽视的砷摄入调控途径.然而,砷摄入调控过程中的诸多重要环节如砷胁迫下的摄入启动和调控机制等都是空白,需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为深入理解砷的致毒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化合物
致毒/癌机制
细胞摄入
载体蛋白
调控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氯化石蜡的环境赋存及转化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何钰晴
辛善志
王得梁
徐菁
黄亚妮
毛小微
梁勇
王亚韡
王璞
机构
江汉大学
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
重点
实验室
江汉大学
环境与
健康
学院
江汉大学
环境与
健康
学院
中国科
学院
生态
环境
研究中心
环境
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50,共14页
基金
江汉大学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PBSKL2022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006055,41977327)。
文摘
氯化石蜡(CPs)是石蜡烃的氯化衍生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电绝缘性等,被广泛用于多种工业产品中。其中短链CPs(SCCPs)于2017年被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中,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CPs的研究表明,SCCPs和中链CPs在多种环境介质中有普遍检出,且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方法、环境赋存等方面,对其转化降解的研究报道较少,而极短链CPs和长链CPs的研究数据相对匮乏。文章综述了CP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赋存水平,尤其对其环境转化降解行为进行了梳理总结,相关工作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CPs的环境归趋,为深入开展CPs的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氯化石蜡
环境赋存
环境行为
转化降解
Keywords
chlorinated paraffins
environmental occurrenc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ransformation degradation
分类号
X59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元配体强化沉积物活化氧气氧化三氯乙烯
2
作者
江胡俊婕
韦晖谠
梁怡宁
谢雯静
王璞
梁勇
机构
江汉大学
环境与
健康
学院
出处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92-210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7086)资助.
文摘
地下沉积物活化氧气产生羟基自由基(·OH)氧化污染物的地球化学过程已被证实,然而该过程因·OH产生效率不高使得其工程应用受限.本研究期望添加有机&无机二元复合配体,进一步提高沉积物活化氧气产生·OH降解污染物效率.研究考察了二元复合配体对沉积物活化氧气产·OH的强化效果,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复合三聚磷酸钠(TPP)作为常见有机&无机复合配体,探索二元配体强化沉积物活化氧气产生·OH对三氯乙烯(TCE)降解机制,在沉积物悬浮液(50 g·L^(−1),pH 7.0)中加入0.25 mmol·L^(−1) EDTA&0.75 mmol·L^(−1) TPP、0.5 mmol·L^(−1) EDTA&0.5 mmol·L^(−1) TPP、0.75 mmol·L^(−1) EDTA&0.25 mmol·L^(−1) TPP的复合配体后,三氯乙烯(TCE,15μmol·L^(−1))的降解率显著高于相同浓度单一配体,TPP在沉积物固相上的吸附提高了沉积物固相Fe(Ⅱ)向溶液中Fe(Ⅲ)-配体电子传递效率,溶液中Fe(Ⅲ)-EDTA(相较于Fe(Ⅲ)-TPP)更易发生氧化还原循环,这一过程增加了活化O_(2)的界面电子转移,使得活化氧气电子利用效率大大增加.通过有机&无机二元配体联用作用,进一步提高沉积物活化氧气产生·OH效率,提高了TCE降解效率.本研究为构建基于地下沉积物有氧氧化修复技术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沉积物氧化
二元配体
EDTA
&TPP
羟基自由基
三氯乙烯.
Keywords
sediment oxygenation
binary ligands
EDTA&TPP
hydroxyl radicals
trichloroethylene
分类号
X-1 [环境科学与工程]
O6 [理学—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峡库区不同鲢群体耳石微化学差异分析
3
作者
翟东东
李雯
王东
轩中亚
刘红艳
熊飞
李博
姜伟
机构
江汉大学
生命科学
学院
江汉大学
环境与
健康
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三峡工程鱼类资源保护
湖北省
重点
实验室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180,共9页
基金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科研项目(2020049-ZHX)
湖北省渔业资源监测(CJ2023155-12)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T2020034)资助。
文摘
研究以三峡库区的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群体耳石微化学(微量元素Sr:Ca、Ba:Ca等及稳定同位素δ^(13)C、δ^(18)O)的差异,探讨鲢耳石微化学组成对栖息环境的指示性,筛选导致差异的关键指标,为开展鲢生境履历研究及野生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鉴别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基于耳石边缘区微量元素比值的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江津区、巴南区、丰都县、太平溪镇等4个样点鲢的判别成功率均值为83.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Li/Ca、Na/Ca、Co/Ca、Sr/Ca、Ba/Ca在4个样点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样点之间鲢耳石的微量元素比值存在显著差异,第一成分贡献率较高的指标是Sr/Ca (35.3%)、Co/Ca (28.4%)、Ba/Ca (20.2%),表明Sr/Ca、Co/Ca、Ba/Ca可以作为鲢生境履历重建研究的关键微量元素指标。基于耳石稳定同位素数据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6个群体的δ^(13)C和δ^(18)O值均存在显著差异,δ^(13)C和δ^(18)O值双位图显示太平溪镇、万州区、丰都县聚为一组,巴南区、北碚区原种场、巴南区原种场聚为一组,表明巴南区采集的野外个体可能是来自增殖放流。综上所述,耳石微量元素Sr/Ca、Co/Ca、Ba/Ca和稳定同位素δ^(13)C、δ^(18)O在不同鲢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鲢生境履历重建研究的关键指标,其中δ^(13)C和δ^(18)O值分析可以有效实现野生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鉴别。
关键词
耳石
微量元素
稳定同位素
生境履历重建
鲢
Keywords
Otolith
Trace element
Stable isotope
Habitat resume reconstruction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分类号
S932.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砷化合物的摄入调控机制
被引量:
2
4
作者
雷梦瑾
龙艳敏
胡立刚
阴永光
刘广良
蔡勇
机构
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学院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
学院
生态
环境
研究中心
环境
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69-147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76065,21677063)资助。
文摘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慢性砷暴露可导致人群罹患皮肤癌、膀胱癌、肺癌等恶性疾病,但其致毒/癌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关于砷暴露致毒/癌机理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砷的胞内作用途径,而较少关注砷摄入调控过程对其暴露致毒/癌的贡献.在生理条件下,部分砷化合物由于结构与磷酸根、葡萄糖、甘油等天然底物相近,可借由相应的载体被细胞摄入,摄入途径和效率存在显著的砷形态依赖性.此外,砷化合物的生物毒性效应与其赋存形态直接相关.可见,砷的摄入调控对于砷的暴露致毒/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在哺乳动物体系中不同砷形态的摄入载体、载体调控及对应的砷摄入分布、效率和暴露毒性,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以往在砷致毒/癌机制研究中被忽视的砷摄入调控途径.然而,砷摄入调控过程中的诸多重要环节如砷胁迫下的摄入启动和调控机制等都是空白,需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为深入理解砷的致毒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
砷化合物
致毒/癌机制
细胞摄入
载体蛋白
调控通路
Keywords
arsenical
toxicity/carcinogenesis mechanism
cellular uptake
transporter
regulation signaling
分类号
X5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99 [医药卫生—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氯化石蜡的环境赋存及转化降解研究进展
何钰晴
辛善志
王得梁
徐菁
黄亚妮
毛小微
梁勇
王亚韡
王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元配体强化沉积物活化氧气氧化三氯乙烯
江胡俊婕
韦晖谠
梁怡宁
谢雯静
王璞
梁勇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峡库区不同鲢群体耳石微化学差异分析
翟东东
李雯
王东
轩中亚
刘红艳
熊飞
李博
姜伟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砷化合物的摄入调控机制
雷梦瑾
龙艳敏
胡立刚
阴永光
刘广良
蔡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