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教育家汪懋祖文言文教育思想研究——以1934年有关文言文教育争论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庆云 戴红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8,129,共6页
20世纪30年代中期,教育家汪懋祖引发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有关文言文教育的争论。汪懋祖相继发表了《禁习文言与强令读经》、《中小学文言文运动》、《关于小学国语教材疑问之进一步的探讨》等论文,它们基本反映了汪懋祖有关文言文教育的思... 20世纪30年代中期,教育家汪懋祖引发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有关文言文教育的争论。汪懋祖相继发表了《禁习文言与强令读经》、《中小学文言文运动》、《关于小学国语教材疑问之进一步的探讨》等论文,它们基本反映了汪懋祖有关文言文教育的思想。这些思想是教育家汪懋祖长期学习、思考、研究和实践的结晶,值得人们重视。它们对于21世纪的语文教育有启迪意义,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懋祖 文言文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生态伦理的性质及原则 被引量:26
2
作者 潘世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国家语言(方言)发生、发展、传播和个体、族群、国家语言(方言)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具有构成要素的交叉性、层级性、开放性,体系功能的实践性、前提性、自律性等特征。语言生态伦理的... 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国家语言(方言)发生、发展、传播和个体、族群、国家语言(方言)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具有构成要素的交叉性、层级性、开放性,体系功能的实践性、前提性、自律性等特征。语言生态伦理的原则主要有语言与自然的平行性、民族语言与民族语言(方言)的交叉性、语言与语言人的价值性。讨论语言生态伦理的性质及原则,是构建语言生态伦理体系、践行语言生态伦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建设和谐语言生活语境下,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伦理 基本特性 基本原则 和谐语言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可能 被引量:31
3
作者 潘世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49,共6页
语言生态是语言要素与其产生、传播等自然因子及习得、运用等自然、社会因子相互作用的环境综合,体现为言语生态或话语生态。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语言的发生、发展和个体语言的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是族群语... 语言生态是语言要素与其产生、传播等自然因子及习得、运用等自然、社会因子相互作用的环境综合,体现为言语生态或话语生态。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语言的发生、发展和个体语言的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是族群语言生态外在客观意志普遍性的立法与内心主观特殊性的道德关系的统一。话语生态位、语言生态语体伦理是语言生态"应当存在"实践的基本内容。当下语境提出语言生态伦理概念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伦理 言语行为 话语生态位 制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实现的前提与对策 被引量:7
4
作者 潘世松 郑小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12,共8页
语言生态伦理的自律价值要在个体、亚族群、族群、国家(政府机构)等语言人的言语行为中得到实现,需要满足走向崇高、知识积累等前提条件;会面临"伦理"与"道德"的社会接受度不同、传承路径有偏颇等现实困难;亟需培... 语言生态伦理的自律价值要在个体、亚族群、族群、国家(政府机构)等语言人的言语行为中得到实现,需要满足走向崇高、知识积累等前提条件;会面临"伦理"与"道德"的社会接受度不同、传承路径有偏颇等现实困难;亟需培植伦理土壤,采取多维度措施。讨论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实现的前提与对策是构建语言生态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全球语言(方言、土语)、汉语领域话语生态共同体,指导我国当下社会不同领域语言生活实践,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伦理 自律价值 言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言生态伦理视域下的领域语言 被引量:8
5
作者 曾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136,共7页
领域语言的发展变化受语言生态伦理的影响和制约。从现实空间领域来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生态关系的动态调整直接受制于族群语言立法,即国家语言规划。而不同方言间的强弱竞争、方言内部成员的优胜劣汰也都与使用者的价值理念和语言态度... 领域语言的发展变化受语言生态伦理的影响和制约。从现实空间领域来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生态关系的动态调整直接受制于族群语言立法,即国家语言规划。而不同方言间的强弱竞争、方言内部成员的优胜劣汰也都与使用者的价值理念和语言态度有着密切关系。从虚拟空间领域来看,网络语言与其他传统领域语言之间的双向互动需以语言生态伦理为依据和导向,而网络语言的自我孳乳也受使用者民族认知心理和内在语言知识的影响,在深层伦理规范的驱动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实现语言生态的有序传承和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伦理 方言生态 网络语言生态 语言规划 认知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湖北方言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邢福义 汪国胜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2,共2页
《湖北方言研究丛书》序言 汉语方言研究,意义重大。可以帮助我们追溯古代语音、语汇和语法之源流,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释读经典,研究中国文化,认识汉民族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整体汉语”,有效地促进现代汉语共同语的... 《湖北方言研究丛书》序言 汉语方言研究,意义重大。可以帮助我们追溯古代语音、语汇和语法之源流,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释读经典,研究中国文化,认识汉民族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整体汉语”,有效地促进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发展,推进华语的全球化传播,加强全球华人的相互团结和寻根意识,提高华语在国际交往中的精确性和表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研究 湖北 古代语音 古代汉语 中国文化 现代汉语 寻根意识 国际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宏道山水游记异文研究——以吴郡本和佩兰居本为代表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庆云 戴红贤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92-196,共5页
袁宏道山水游记存在两种版本系统:一以佩兰居本为代表,一以吴郡本为代表。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吴郡本当为初稿,佩兰居本为改稿,吴郡本优于佩兰居本。进一步还可推断,改稿者不应是袁宏道,而很可能是何伟然。
关键词 袁宏道 游记 异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多样性实质及其生态伦理规约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桂亮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3-20,共8页
语言多样性是语言保护的目标,但仍面临着来自民间和学界的诸多争议。基于语言生态伦理的多元性学科背景,可知语言多样性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对语言生态伦理的社会性特质认识不足。语言多样性的社会伦理实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 语言多样性是语言保护的目标,但仍面临着来自民间和学界的诸多争议。基于语言生态伦理的多元性学科背景,可知语言多样性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对语言生态伦理的社会性特质认识不足。语言多样性的社会伦理实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多样性的价值判断受制于"文化悖论"社会生态;二是语言多样性的现实价值受制于"信息自律"生态伦理。基于此,要保护语言多样性,应尊重历史,利于当代,面向未来,以消解"文化悖论"为目标,以增进社会理解、文化宽容、兼性互惠为语言生态伦理原则,立足"信息人"生存需求的动态多样性来制定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多样性 语言生态伦理 语言保护 文化悖论 信息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国文论里的中国画论关键词--以查瓦茨卡娅的《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庄桂成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6,共8页
俄国学者叶·查瓦茨卡娅的《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的专著,它从历史、问题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的分期和相关理论问题,尤其对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的关键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查瓦茨卡娅对中国古代... 俄国学者叶·查瓦茨卡娅的《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的专著,它从历史、问题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的分期和相关理论问题,尤其对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的关键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查瓦茨卡娅对中国古代绘画第一法"气韵生动"这个关键词,从本体论、认识论的角度进行阐述,是为"以西释中"方法。她对"画道"关键词的阐述,是用中国的理论学说来阐述其对"画道"的理解,是为"以中释中"方法。查瓦茨卡娅对中国绘画美学进行分析时,还阐述了"天地"与"空间","品"与"风格","逸"与"自然"等关键词,采用的是"中西互释"方法。俄国学者查瓦茨卡娅对中国古代绘画美学关键词的阐释超越了"异国情调"和"东方主义",体现为一种"多元共生",这是西方文论阐释中国问题的一种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瓦茨卡娅 绘画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话中的“他你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筱娟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80,共7页
武汉人将日常礼貌敬语"你家"拉入"他"中,融合生成武汉话中的"他你家"等敬语,"他你家""他你家们""他您家(们)"和"他驾(们)"等动态地展示了武汉话第三人称敬语的... 武汉人将日常礼貌敬语"你家"拉入"他"中,融合生成武汉话中的"他你家"等敬语,"他你家""他你家们""他您家(们)"和"他驾(们)"等动态地展示了武汉话第三人称敬语的表-里-值、普一方一古之方方面面。灵活的对象指向使"他你家"等体现了武汉礼貌话语的广博和适度。运用中,"他你家"基本居于自然活脱的最佳语境,偶尔处于异常不佳情形。调研发现,武汉话中的"他你家"存在退出青少年语库的可能性,需要社会、学界给予关注,积极引导,从而使武汉礼貌传统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话 他你家 两个三角 话语特征 礼貌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艺电影的一个文化症候:从《白日焰火》说起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贞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7期11-14,共4页
作为第五部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中国影片,《白日焰火》不仅成就了中国第一个柏林电影节影帝廖凡,更创造了海外电影节获奖华语文艺片的票房新纪录,上映20天票房即破亿,成为"口碑和票房共赢"的影片佳作。不可否认,擒熊成功... 作为第五部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中国影片,《白日焰火》不仅成就了中国第一个柏林电影节影帝廖凡,更创造了海外电影节获奖华语文艺片的票房新纪录,上映20天票房即破亿,成为"口碑和票房共赢"的影片佳作。不可否认,擒熊成功给《白日焰火》带来了绝妙的市场契机,但获奖并不意味着赢得观众,多年来,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风光过的文艺片,如《三峡好人》、《孔雀》、《图雅的婚事》等,票房都比较惨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电影 柏林电影节 文艺片 中国影片 三峡好人 《孔雀》 金熊奖 国际电影节 镜头语言 廖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文艺:创作主体与经典生成——以原生态延安文艺为中心
12
作者 吴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131,共5页
原生态的延安文艺本身很复杂,从前期的"多元共生"到后期倡导"工农兵方向",存在一脉相承的联系。革命战争年代对文艺服从性和服务性的要求,助推或限制了文艺经典的生成,但不同艺术门类仍然存在差别,就是同一艺术门... 原生态的延安文艺本身很复杂,从前期的"多元共生"到后期倡导"工农兵方向",存在一脉相承的联系。革命战争年代对文艺服从性和服务性的要求,助推或限制了文艺经典的生成,但不同艺术门类仍然存在差别,就是同一艺术门类的不同主体和艺术作品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艺 延安文艺 创作主体 经典生成 原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汉口商业生活对文学发展之影响——兼论汉口文学发展研究的样本意义
13
作者 李利民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122,共6页
清代的汉口已成为一座纯粹的商业巨都。作为其唯一经济基础和核心生活方式的商业生活对其文学发展必然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着积极的一面:商业移民为文学发展提供了大批生力群体,轻商传统激发了他们重视文教,商人们凭借经济实力... 清代的汉口已成为一座纯粹的商业巨都。作为其唯一经济基础和核心生活方式的商业生活对其文学发展必然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着积极的一面:商业移民为文学发展提供了大批生力群体,轻商传统激发了他们重视文教,商人们凭借经济实力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合城经商的汉口为文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商业题材和一定的活跃思想。同时,这种影响还有着消极的一面,这方面甚至更为深刻:纷攘庸俗之风对雅致滋润的文学创作心境明显产生了干扰;轻商的传统观念导致文人不可能正确理解商业和商人,从而导致文人不可能正确面对和书写汉口人的生活;浮华的生活风气对文学的深刻性形成心理上的限制。这些状况基本上决定了汉口文学总体水平非常难有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 商业 文学 影响 学术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对话二语口试模式中汉英母语考官评分的实证对比研究
14
作者 方勇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X期85-86,共2页
实验分析了人机对话二语口试中汉英母语两组考官评分可靠性及其组间评分尺度和标准的异同。结果显示1)两组考官评分组内高度一致,组间没有显著差异。2)两组考官自述评分依据表明口语流利度比语音重要。3)汉语母语考官更倾向于从二语知... 实验分析了人机对话二语口试中汉英母语两组考官评分可靠性及其组间评分尺度和标准的异同。结果显示1)两组考官评分组内高度一致,组间没有显著差异。2)两组考官自述评分依据表明口语流利度比语音重要。3)汉语母语考官更倾向于从二语知识的掌握上考察考生的二语能力,英语母语考官则偏向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衡量。4)在不提供评分细则的设定下,两组考官个案评分存在明显差异,考生得分依据不一致。5)汉语母语考官比英语母语考官更能容忍考生在语音上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对话 二语口试 汉语母语考官 英语母语考官 考官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空、柔:乒乓球作为国球的文化成因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管翠萍 苏文清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8-193,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探讨乒乓球作为中国国球的原因。主要结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在中国人的心里形成了一群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比如对声音的敏感,对心灵静空的体验,对以柔克刚思想的领会,对"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参悟等等。以智...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探讨乒乓球作为中国国球的原因。主要结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在中国人的心里形成了一群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比如对声音的敏感,对心灵静空的体验,对以柔克刚思想的领会,对"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参悟等等。以智慧而不是力量为主的乒乓球运动暗合了中国人几千年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心理情结、精神气质,使乒乓球一踏入中国便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乒乓球 中国传统文化 国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榨:通往开阔民间的路径——地域文化视角中的林白小说
16
作者 刘保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7-75,共9页
林白曾经被长期贴上“女性主义写作”或者“私人化写作”的标签,其内涵既包括粘稠、阴郁、焦虑、自恋、孤独的作家主体的精神性特征,也包括内倾、独白、慌乱、封闭、迷狂、神经质的文本层面的叙事文体特征。直到《万物花开》《妇女闲聊... 林白曾经被长期贴上“女性主义写作”或者“私人化写作”的标签,其内涵既包括粘稠、阴郁、焦虑、自恋、孤独的作家主体的精神性特征,也包括内倾、独白、慌乱、封闭、迷狂、神经质的文本层面的叙事文体特征。直到《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北去来辞》等小说横空出世,才彻底改变了读者和评论界的陈见,也实现了林白小说创作破茧而出化蛹为蝶的重要的历史性突破,这得益于她对王榨地域人、事和历史的原生态的民间呈现。王榨人有自己的生存哲学,澎湃着汹涌的生命激情,成为林白文学世界的“异托邦”。林白小说王榨书写的文学史意义在于:接续和发展了现代文学城乡二元对立的叙事传统;营造了独特的乡村文化空间;具有实感经验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具有反思的深刻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白小说 王榨 经典化 乡村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现实、未来与个体生命意义的构建——刘诗伟长篇小说《一生彩排》的当代书写
17
作者 张贞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06,共5页
从时空观的发展历程来看,亚里士多德的朴素时空观和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对人类目前的时空认知影响最为深远,在这一认知体系里,时间具有外在性、单向性、均衡性和流逝性等特点,它建构着人们的生命意识却永远不被人类所掌控和支配。所以,在... 从时空观的发展历程来看,亚里士多德的朴素时空观和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对人类目前的时空认知影响最为深远,在这一认知体系里,时间具有外在性、单向性、均衡性和流逝性等特点,它建构着人们的生命意识却永远不被人类所掌控和支配。所以,在时间的流逝中追问人生的意义,是人类自古以来不曾逃离的宿命,也因而成为文学书写中最能引起心理共鸣的永恒命题。《百年孤独》开篇之所以经典,恰在于用“闪前”和“闪回”的融汇构筑了瞬间的磅礴与深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时空观 认知体系 《百年孤独》 文学书写 时空认知 心理共鸣 人生的意义 单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变革与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舒玲娥 庄桂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7-91,共5页
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春秋时期至唐代,批评文体主要表现为对话体,或附存于史学等著作之中,被后人称为纪传体文学批评。第二阶段是从唐代到清代,批评文体主要表现为笔记体的诗话、词话,以诗论诗体,文人间... 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春秋时期至唐代,批评文体主要表现为对话体,或附存于史学等著作之中,被后人称为纪传体文学批评。第二阶段是从唐代到清代,批评文体主要表现为笔记体的诗话、词话,以诗论诗体,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以及小说戏曲评点等。第三阶段是从清末到现在,批评文体主要表现为向论著体即文学批评论文和专著的过渡。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开始了艰难的现代转型,其转型的指向便是文学批评的科学化和人本化。但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之所以发生,我们过去较多地强调了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因素,其实,文学的文体变革在其中也起到了较大的催生作用。当戏曲、小说等叙事文体迅猛发展之时,诗话、词话及小说戏曲评点等传统批评文体已不适应其要求,具有现代批评学的知识自足性与生产性的论著体应运而生。文体变革催生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符合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自律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体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春潮》看女性电影的母女镜像叙事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4-98,共5页
电影《春潮》构建了女性电影中的"母女镜像"叙事美学。主要表现为:女性在进行自我主体建构时,往往会以母亲为"镜像"进行想象性投射,这一投射以异化、误认的方式制约着女儿们的自我认知,使其与母亲形成复杂的羁绊关... 电影《春潮》构建了女性电影中的"母女镜像"叙事美学。主要表现为:女性在进行自我主体建构时,往往会以母亲为"镜像"进行想象性投射,这一投射以异化、误认的方式制约着女儿们的自我认知,使其与母亲形成复杂的羁绊关系。在具体叙事中,电影采取了"女性欲望叙事"和"空间叙事"的叙事策略,深入挖掘"母女镜像"在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与意义,研究如何突破这种"镜像"困境,并在"反被看""语言表达""反思他者"等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女性主义美学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潮》 母女镜像 叙事 他者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曲“随处作场”表演方式的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83-186,共4页
作为中国戏曲最一般的表演形式,随处作场诞生于戏曲的萌发时期,并一直延续到后世。其特征是表演过程的流走性、演出场合的流动性以及童子功搬演的自由性。随处作场是形成戏曲审美特征的现实基础,决定了戏曲舞台是没有指向性的、具有极... 作为中国戏曲最一般的表演形式,随处作场诞生于戏曲的萌发时期,并一直延续到后世。其特征是表演过程的流走性、演出场合的流动性以及童子功搬演的自由性。随处作场是形成戏曲审美特征的现实基础,决定了戏曲舞台是没有指向性的、具有极大自由度的"空场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处作场 空场子 表演过程 演出场合 童子功搬演 戏曲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