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国教育家汪懋祖文言文教育思想研究——以1934年有关文言文教育争论为中心 |
罗庆云
戴红贤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2
|
语言生态伦理的性质及原则 |
潘世松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6
|
|
3
|
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可能 |
潘世松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31
|
|
4
|
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实现的前提与对策 |
潘世松
郑小艳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7
|
|
5
|
论语言生态伦理视域下的领域语言 |
曾丹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6
|
关于湖北方言研究 |
邢福义
汪国胜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7
|
袁宏道山水游记异文研究——以吴郡本和佩兰居本为代表 |
罗庆云
戴红贤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3
|
|
8
|
语言多样性实质及其生态伦理规约 |
王桂亮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4
|
|
9
|
俄国文论里的中国画论关键词--以查瓦茨卡娅的《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为中心 |
庄桂成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0
|
武汉话中的“他你家” |
周筱娟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1
|
中国文艺电影的一个文化症候:从《白日焰火》说起 |
张贞
|
《电影评介》
|
2014 |
2
|
|
12
|
革命文艺:创作主体与经典生成——以原生态延安文艺为中心 |
吴艳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3
|
清代汉口商业生活对文学发展之影响——兼论汉口文学发展研究的样本意义 |
李利民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4
|
人机对话二语口试模式中汉英母语考官评分的实证对比研究 |
方勇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5
|
静、空、柔:乒乓球作为国球的文化成因探析 |
管翠萍
苏文清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6
|
王榨:通往开阔民间的路径——地域文化视角中的林白小说 |
刘保昌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7
|
历史、现实、未来与个体生命意义的构建——刘诗伟长篇小说《一生彩排》的当代书写 |
张贞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文体变革与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 |
舒玲娥
庄桂成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9
|
从《春潮》看女性电影的母女镜像叙事 |
张贞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20
|
中国戏曲“随处作场”表演方式的特征 |
王雯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