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黄素的微分脉冲溶出伏安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平 王娟 曾百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9-312,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对核黄素在裸金电极和巯基化合物分子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pH4.8的B-R缓冲溶液中,核黄素在裸金电极和分子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上均于-0.35V左右产生一对可逆的氧化还...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对核黄素在裸金电极和巯基化合物分子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pH4.8的B-R缓冲溶液中,核黄素在裸金电极和分子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上均于-0.35V左右产生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核黄素在裸金电极和谷胱甘肽、三巯基丙酸、二巯基苯丙咪唑分子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上,其浓度分别在3.0×10-7~2.3×10-4mol/L、1.05×10-6~2.0×10-4mol/L、2.1×10-6~2.08×10-4mol/L、1.05×10-6~2.0×10-4mol/L范围内与微分脉冲伏安峰峰电流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2、0.9909、0.9857、0.9832,核黄素的检出限为2.1×10-7mol/L、5.2×10-7mol/L、8.6×10-7mol/L、5.2×10-7mol/L。对浓度为1.0×10-5mol/L的核黄素进行10次平行测定,所得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将该方法用于核黄素片剂和复合维生素B片剂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循环伏安法 金电极 分子自组装膜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