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纤拉曼传感的痕量爆炸物检测技术
1
作者 刘洋 柯特 +2 位作者 陈先锋 贡晶晶 张琪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精准、高效的爆炸物检测技术可实时监控爆破材料的存储、运输及使用环节,及时排查过期或不稳定爆炸物,通过痕量检测手段识别非法爆炸物残留,为安全生产监管和公共安全防范提供技术支撑,平衡工程效率与安全环保的双重需求。开发了基于银... 精准、高效的爆炸物检测技术可实时监控爆破材料的存储、运输及使用环节,及时排查过期或不稳定爆炸物,通过痕量检测手段识别非法爆炸物残留,为安全生产监管和公共安全防范提供技术支撑,平衡工程效率与安全环保的双重需求。开发了基于银纳米簇(AgNCs)基底检测爆炸物的光纤拉曼传感器,将拉曼技术与光纤传感技术结合,实现爆炸物的高灵敏光谱检测与信号传输,用于高灵敏度检测痕量TNT。通过银-硫键修饰的4-氨基苯硫酚(4-ATP)处理的AgNCs基底作为TNT的捕获探针,TNT-4-ATP复合物的形成进一步增强了TNT的SERS信号,确定TNT的检测限(LOD)可达10-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爆破 表面增强拉曼技术 光纤传感 爆炸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环氧树脂/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胡棚 徐豪 蔡少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142,共5页
针对废弃环氧树脂(EP)回收处理困难的问题,将废弃环氧树脂作为填充材料用于聚酰胺66(PA66)的改性。通过熔融挤出的方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PA66(PA66-g-MAH)用于增容,得到PA66-g-MAH/EP/PA66复合材料。分别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热重分析仪... 针对废弃环氧树脂(EP)回收处理困难的问题,将废弃环氧树脂作为填充材料用于聚酰胺66(PA66)的改性。通过熔融挤出的方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PA66(PA66-g-MAH)用于增容,得到PA66-g-MAH/EP/PA66复合材料。分别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探究不同相容剂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容剂的加入可以改善体系的相容性,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提高;3%PA66-g-MAH/20%EP/PA66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为69.2 MPa,弹性模量为678.3 MPa;相容剂加入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和最大分解速率所对应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环氧树脂 聚酰胺66 马来酸酐接枝聚酰胺66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机械臂末端位姿误差校正方法
3
作者 韩金利 尚卓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1-517,共7页
机械臂位姿校正由于误差考虑不充分,导致误差校正效果差,机械臂稳定性低,因此,提出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机械臂末端位姿误差校正方法。该方法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原理,通过最小二乘算法,确定机械臂末端位姿误差,包括位置误差和姿态误差,... 机械臂位姿校正由于误差考虑不充分,导致误差校正效果差,机械臂稳定性低,因此,提出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机械臂末端位姿误差校正方法。该方法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原理,通过最小二乘算法,确定机械臂末端位姿误差,包括位置误差和姿态误差,根据得到的误差,采用适应度改进的遗传算法,结合非线性传递特性分析机械臂的末端位姿,获得误差补偿,构建机械臂末端位姿的误差校正方法,实现机械臂末端位姿误差校正。经过实验证明,所提方法校正后的最高误差仅为0.13 cm,响应时间低于1.25 s,复杂度为0.30,并且振动区间较小,仅为[-0.03,0.02]m,说明该方法较为简洁,可以快速实现机械臂误差校正,降低了算法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机械臂的稳定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距传感器 机械臂末端位姿 误差校正 最小二乘算法 遗传算法 非线性传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下碳化物析出的热力学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廖已莹 侯廷平 +4 位作者 杨雨豪 郑一航 于涛 刘伍明 吴开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30,共10页
钢中碳化物的形成主要由合金元素的种类以及含量的决定,碳化物对钢铁材料的显微组织形态和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磁场是影响碳化物析出规律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常见的碳化物M_(6)C(M=Fe,Mo)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η-Fe_(... 钢中碳化物的形成主要由合金元素的种类以及含量的决定,碳化物对钢铁材料的显微组织形态和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磁场是影响碳化物析出规律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常见的碳化物M_(6)C(M=Fe,Mo)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η-Fe_(2)C、Fe_(3)C、Fe_(2)Mo_(4)C、Fe_(3)Mo_(3)C-Ⅰ、Fe_(3)Mo_(3)C-Ⅱ和Fe_(4)Mo_(2)C等合金碳化物的磁矩,计算结果表明其中Fe_(4)Mo_(2)C的磁矩最大,达到了7.04μB.磁矩不仅由碳化物晶胞中Fe原子个数有关,还与Fe Wyckoff占位紧密相关.通过模拟计算碳化物的磁致磁热熔、磁熵、磁焓和磁自由能,从热力学角度对各碳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磁场会使碳化物的磁致磁热熔和磁熵增加;强磁场会降低M_(6)C的磁自由能进而提高其稳定性.此工作为研究核聚变材料磁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碳化物 析出相 热力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晶增强聚丙烯酰胺复合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谢俊龙 钟雨薇 +1 位作者 张诗童 蔡少君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08-3213,共6页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AMPSLi)和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制备得到P(AM-co-AMPSLi)导电水凝胶,并以纤维素纳米晶(CNC)为增强相以提高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对CNC/P(AM-co-AMPSLi)复合水凝胶的结构、机械性能、电导率和微观形貌进行...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AMPSLi)和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制备得到P(AM-co-AMPSLi)导电水凝胶,并以纤维素纳米晶(CNC)为增强相以提高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对CNC/P(AM-co-AMPSLi)复合水凝胶的结构、机械性能、电导率和微观形貌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CNC与P(AM-co-AMPSLi)水凝胶之间存在氢键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水凝胶的综合力学性能;3%CNC/P(AM-co-5%AMPSLi)复合水凝胶的导电性能(0.65S/m)和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最大负荷0.473 N,抗拉强度30.37 kPa),抗拉强度相较于未添加CNC的共聚水凝胶提高了4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纤维素纳米晶 导电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N-吡啶吲哚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6
作者 梅义娜 罗城 +5 位作者 查涵 张澳 徐冰冰 钱坤 胡思前 王亮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3-107,152,共6页
开发低介电常数的高性能聚酰亚胺(PI),对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商品化的5-硝基吲哚为初始原料,经过取代、芳化和还原合成了一种新型含N-吡啶吲哚结构的二胺单体——2-[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N-吡啶-5-... 开发低介电常数的高性能聚酰亚胺(PI),对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商品化的5-硝基吲哚为初始原料,经过取代、芳化和还原合成了一种新型含N-吡啶吲哚结构的二胺单体——2-[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N-吡啶-5-氨基吲哚。该二胺单体分别与3种商品化的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4,4′-(4,4′-异亚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进行聚合,经过热亚胺化分别制备了3种聚酰亚胺薄膜(PI-1、PI-2、PI-3)。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3种薄膜已经完全亚胺化。X射线衍射数据显示,3种薄膜均为无定型状态,无明显的结晶峰。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3种薄膜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中PI-1具有最高玻璃化转变温度(268℃)。3种薄膜的5%和10%热分解温度范围分别为470~490℃和525~560℃,残炭率(800℃)均大于50%。介电性能测试表明,薄膜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1 MHz条件下的介电常数均低于2.8。此外,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吡啶 吲哚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笔芯上原位生长有序聚苯胺阵列及其电化学储能
7
作者 盛全康 陈奥 +3 位作者 陈龙 张禹 陈韶云 胡成龙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5-1884,共10页
导电聚合物可以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小型储能设备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采用废旧短铅笔作为原料,将铅笔芯(pencil core, PC)剥离出来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支撑基底,然后通过稀溶液法将有序聚苯胺(polyaniline,PANI)纳米棒阵... 导电聚合物可以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小型储能设备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采用废旧短铅笔作为原料,将铅笔芯(pencil core, PC)剥离出来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支撑基底,然后通过稀溶液法将有序聚苯胺(polyaniline,PANI)纳米棒阵列原位生长在铅笔芯的表面形成PANI@PC电极。铅笔芯作为一种导电性良好的碳材料,当其与有序微纳结构的PANI相结合时,能快速实现电子的传输和导出,即使在高扫描速率或电流密度下,内层活性物质仍能参与电极反应,从而提高电极材料的利用效率,改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在1 A/g电流密度下PANI@PC电极的比电容可达470 F/g;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 A/g时,比电容损失率仅为25.5%。进一步分析PANI@PC电极的电荷存储机制,发现该电极反应由快速动力学控制,即PANI@PC电极表面的双电层电容和法拉第赝电容贡献,这有利于实现电极材料良好的速率性能。本研究可以为超级电容器用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碳材料 有序 阵列结构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PAA-PAM共聚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雅欣 谢俊龙 +1 位作者 李成豪 蔡少君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7,共6页
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Irgaure2959为引发剂,通过紫外光固化法制备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PAM)共聚水凝胶。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流变仪等... 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Irgaure2959为引发剂,通过紫外光固化法制备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PAM)共聚水凝胶。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流变仪等对共聚水凝胶的各项性能进行表征,并探究丙三醇的加入对水凝胶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保水性能、黏附性能和抗冻、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丙三醇能有效提高共聚水凝胶的断裂伸长率、韧性、保水性、黏附性和极端温度耐受性。通过紫外光固化法制备的共聚水凝胶,当AA和AM单体摩尔比为4∶6,交联剂MBA含量为1‰,丙三醇体积百分比为60 vol%时,其综合性能最佳:断裂伸长率为631.8%,拉伸强度为53.0 kPa,并且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抗冻、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酰胺 丙三醇 共聚水凝胶 紫外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晶/PAMPSLi复合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梁津津 张诗童 蔡少君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6,共5页
以纤维素纳米晶(CNC)为增强相,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得CNC/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PAMPSLi)复合水凝胶。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力学试验机、流变仪和四探针测试仪对水凝胶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 以纤维素纳米晶(CNC)为增强相,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得CNC/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PAMPSLi)复合水凝胶。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力学试验机、流变仪和四探针测试仪对水凝胶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电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CNC在水凝胶基体中均匀分布;随着CNC含量的增加,复合水凝胶的综合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弹性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加,但电导率有所降低。1‰BIS/5%CNC/PAMPSLi复合水凝胶综合性能最佳,抗拉强度0.25MPa,断裂伸长率836%,电导率0.10S/m,在柔性传感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 导电水凝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透明薄膜的现状及进展
10
作者 徐伊凡 王唯一 +2 位作者 张天驰 陈风 刘学清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3,共5页
近年来,随着资源枯竭和塑料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以纤维素为代表的生物质资源得到关注。纤维素作为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其在加工时存在由强氢键网络引起的溶解和成型问题。在介绍纤... 近年来,随着资源枯竭和塑料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以纤维素为代表的生物质资源得到关注。纤维素作为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其在加工时存在由强氢键网络引起的溶解和成型问题。在介绍纤维素透明薄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不同尺寸和形态的纤维素对纤维素透明薄膜进行了分类介绍,并且,展望了其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再生纤维素薄膜、纤维素纳米纸、全纤维素复合薄膜及透明木材薄膜。关于再生纤维素薄膜的研究集中于绿色溶剂的开发及力学性能的优化,纤维素纳米纸实现了高强度与高透光性,全纤维素复合薄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及生物降解性,透明木材薄膜在保留其天然结构的同时,提高了透明性与强度。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纤维素薄膜有较好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及环境友好性,在包装、光电器件及柔性电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再生纤维素薄膜 纤维素纳米纸 全纤维素复合薄膜 透明木材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负载空心立方铁催化剂制备及其氧还原反应性能
11
作者 黄媚佳 伍海艺 +1 位作者 胡茂从 姚振华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64-8170,8178,共8页
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氧还原反应(ORR)中非常有前途的催化剂,Fe/N-C催化剂因其具有良好ORR催化活性和成本低等优势而受研究者们的广泛研究。以生物质材料明胶为前驱体合成Fe/N-C催化剂。采用原位掺杂法将明胶与九水硝酸铁混... 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氧还原反应(ORR)中非常有前途的催化剂,Fe/N-C催化剂因其具有良好ORR催化活性和成本低等优势而受研究者们的广泛研究。以生物质材料明胶为前驱体合成Fe/N-C催化剂。采用原位掺杂法将明胶与九水硝酸铁混合加热,冷冻干燥去除水分,在3个不同温度下热解得到催化剂。TEM表明高温热解的催化剂呈现典型的空心立体结构。其中900℃下热解的催化剂,实现了-3.87 mA/cm^(-2)的电流密度,并为4电子反应路径,比其他两个温度热解的催化剂有着更显著的稳定性和更优异的ORR活性,且其具有更好的耐甲醇和稳定性。研究为制备Fe/N-C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氧还原反应 单金属催化剂 氮掺杂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小尺寸微米级液滴制备
12
作者 夏威 何荣祥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05-507,共3页
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制备的皮升级微量液滴,作为独立的微反应器,由于其比表面大,高通量等优势,在生物、医学、化学、物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工作利用软光刻技术制备流聚焦型微流控芯片,研究了微流控芯片中连续相和分散相的流速对... 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制备的皮升级微量液滴,作为独立的微反应器,由于其比表面大,高通量等优势,在生物、医学、化学、物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工作利用软光刻技术制备流聚焦型微流控芯片,研究了微流控芯片中连续相和分散相的流速对微量液滴尺寸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连续相流速时,微量液滴的尺寸减小;而加快分散相流速时,微量液滴的尺寸增大。当微流控芯片的通道尺寸固定后,由于分散相和连续相的界面张力不变,通过改变连续相和分散相的流速,微量液滴的尺寸范围有限,本工作中微量液滴的尺寸为几百微米至25μm。本工作探究了微流控芯片中如何制备尺寸小于25μm的微量液滴的方法。通过添加活性剂,改变连续相和分散相的界面张力,可实现制备尺寸为10μm的微量液滴。本工作所利用的微量液滴制备方法,制备的10μm大小液滴具备更高的比表面积,反应活性将会更大、在药物释放,颜色显示等领域将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微量液滴 液滴分裂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废弃PCB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豪 胡棚 +1 位作者 彭湘红 蔡少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6,共6页
将废弃印刷电路板中的环氧树脂(EP)非金属粉末(废弃EP)添加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中,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得ABS/废弃EP复合材料。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得马来酸酐接枝ABS (ABS-g-MAH),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证明了ABS-g-MAH成功... 将废弃印刷电路板中的环氧树脂(EP)非金属粉末(废弃EP)添加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中,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得ABS/废弃EP复合材料。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得马来酸酐接枝ABS (ABS-g-MAH),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证明了ABS-g-MAH成功制备。将ABS-g-MAH作为增容剂添加到ABS/废弃EP复合材料中,分别对所得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冲击性能、硬度、热稳定性和微观形貌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未加增容剂时,ABS/废弃E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EP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弯曲强度随EP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断裂伸长率、缺口冲击强度和硬度与纯ABS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在EP的改性和增容剂的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其中,添加10份ABS-g-MAH和30份EP的ABS/废弃E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纯ABS提高19.1%,弯曲强度提高21.6%,硬度提高12.2%;EP的加入使ABS/废弃EP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总体上有所降低,但仍大于350℃,ABS-g-MAH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影响较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发现,增容剂的加入可以改善ABS基体与EP粉末中玻璃纤维的相容性,使玻璃纤维在ABS中的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印刷电路板 废弃环氧树脂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 增容剂 共混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的再生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旭 胥桂萍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2期44-47,63,共5页
用柠檬酸对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石墨进行包覆再生,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对包覆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比较了不同包覆比(柠檬酸与石墨废料的质量比)对充放电性能、倍率性能、阻抗性能、循环伏安性能的... 用柠檬酸对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石墨进行包覆再生,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对包覆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比较了不同包覆比(柠檬酸与石墨废料的质量比)对充放电性能、倍率性能、阻抗性能、循环伏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包覆可有效修复负极材料石墨的表面结构,并大幅提高电化学性能;当包覆比为1∶10时,电化学性能最佳,首周充放电比容量达到1.5 Ah·g^(-1);放电倍率为1 C时循环20周后的放电比容量达到310 mAh·g^(-1);石墨化程度更高,阻抗更小,可达到循环使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石墨废料回收 柠檬酸包覆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正极材料力学劣化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重民 王斌 +3 位作者 陈帅帅 李华 陈珍莲 王德宇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8-956,共9页
力学性质是材料的本质属性之一,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于电动汽车、智能电网领域,活性材料的力学特性开始受到关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循环寿命需要达到几千次,活性材料晶胞亦经历几千次规律的膨胀、收缩,材料颗粒的力学劣化成为必须面... 力学性质是材料的本质属性之一,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于电动汽车、智能电网领域,活性材料的力学特性开始受到关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循环寿命需要达到几千次,活性材料晶胞亦经历几千次规律的膨胀、收缩,材料颗粒的力学劣化成为必须面对的新挑战。本文以团队的研究结果为主,总结了锂电池层状正极材料力学劣化机制和改善措施。首先,讨论了正极材料的力学研究基础,明确正极材料符合弹性形变,可以使用胡克方程分析;其次,回顾了正极材料力学劣化行为符合“损伤-断裂”模型,应力产生缺陷,逐渐积累直至断裂,电解液会沿着裂缝扩散至电池内部发生副反应,造成循环跳水;最后,总结了抑制材料力学劣化的主要策略,重点介绍了降低晶胞形变和表面构筑刚性层,降低晶胞变化是通过减小材料应变降低颗粒应力,表面构筑刚性层是阻挡电解液扩散至开裂的体相,这些策略都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循环寿命。总的来说,电极材料的力学劣化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合适的改善措施,延迟、减缓力学劣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劣化 损伤-断裂模型 颗粒开裂 层状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乙醇制丁二烯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8-94,共7页
生物乙醇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可代替化石能源生产化工产品的中间能源载体,研究将生物乙醇转化为化工基础原料丁二烯意义重大,该技术工业化的关键是高性能多功能催化剂的开发,当前乙醇制丁二烯催化剂正处于规模化应用的前期阶段。分别... 生物乙醇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可代替化石能源生产化工产品的中间能源载体,研究将生物乙醇转化为化工基础原料丁二烯意义重大,该技术工业化的关键是高性能多功能催化剂的开发,当前乙醇制丁二烯催化剂正处于规模化应用的前期阶段。分别介绍生物乙醇制备丁二烯的反应原理,重点综述生物乙醇制丁二烯Mg/Si基催化剂、锆基催化剂、新型催化剂3类相关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生物乙醇制备丁二烯工艺技术的最新研究报道。最后分析当前生物乙醇制丁二烯技术的现状,并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出产业化应重点关注的领域。建议加大对生物乙醇一步法制丁二烯多功能催化剂及配套工艺技术的开发力度,形成生物丁二烯成套工艺技术,助力化工产业的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 生物乙醇 多相催化剂 工艺技术 碳中和 生物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框架材料ZIF-GIS基ZnO的合成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17
作者 吴欣蓓 孔志博 +1 位作者 陈思源 王亚珍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16-919,共4页
采用溶剂热法,以六水合硝酸锌[Zn(NO_(3))_(2)·6 H_(2)O]为金属盐,2-甲基咪唑[2-Mi]、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为配体,按1∶1∶1原料摩尔比投料反应制得ZIF-GIS,首次以ZIF-GIS为Zn源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并分别得到ZnO-500、ZnO-600、ZnO-70... 采用溶剂热法,以六水合硝酸锌[Zn(NO_(3))_(2)·6 H_(2)O]为金属盐,2-甲基咪唑[2-Mi]、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为配体,按1∶1∶1原料摩尔比投料反应制得ZIF-GIS,首次以ZIF-GIS为Zn源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并分别得到ZnO-500、ZnO-600、ZnO-700。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在碱性条件用三电极体系进行循环伏安法(CV)、恒流充放电法(GCD)等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ZIF-GIS由中间内凹的粗糙类“柿饼”形貌逐渐发生膨胀成为“荔枝”形,在600℃时晶体形貌转变为表面光滑的多面体棱晶。在1 A/g下ZIF-GIS的比电容可达1847.2 F/g,对材料进行热处理后1 A/g下比电容由1686.9 F/g(ZnO-500)升高到2247.5 F/g(ZnO-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GIS ZNO 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博文 付祥南 +1 位作者 徐远健 刘志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5期1-5,12,共6页
相变储能材料导热系数较低是影响其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关键问题。介绍了相变储能材料的分类及特性,提出了提高相变储能材料导热系数的策略:相变储能材料与金属类材料、石墨类材料以及多种材料复合,综述了相变储能材料在电池热管... 相变储能材料导热系数较低是影响其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关键问题。介绍了相变储能材料的分类及特性,提出了提高相变储能材料导热系数的策略:相变储能材料与金属类材料、石墨类材料以及多种材料复合,综述了相变储能材料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进展,展望了相变储能材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材料 导热系数 电池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环二胺浅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诚 刘帅 +3 位作者 刘芸 汪海平 朱天容 胡思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二步法,在冰浴的条件下,以含脂环结构的二胺单体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甲胺(IPDA)和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与二酐单体4,4′-(4,4′-异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BPADA),制备六种不同二胺比例的聚酰亚胺(PI)薄膜。... 采用二步法,在冰浴的条件下,以含脂环结构的二胺单体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甲胺(IPDA)和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与二酐单体4,4′-(4,4′-异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BPADA),制备六种不同二胺比例的聚酰亚胺(PI)薄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RD)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热机械分析、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热失重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对薄膜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PI薄膜已经完全亚胺化,整体为无定型形态,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紫外透过率,最大透过率均在87%以上,450 nm最高透过率为83.26%,力学性能表现出柔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在200℃左右,初始分解温度均在388℃以上,在未到初始分解温度之前,几乎不发生质量损失,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冰浴法 脂环二胺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快速测定尿液中的葡萄糖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禹 陈龙 +7 位作者 王中才 胡广 徐东 盛全康 陈奥 陈韶云 胡成龙 陈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54,共9页
通过多元醇还原法制备了大长径比的银(Ag)纳米线微纳结构,并将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基底,以罗丹明6G(R6G)为探针分子研究了Ag纳米线的SERS效应,实验结果表明,Ag纳米线SERS基底对R6G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10)mol/L,增强因子约... 通过多元醇还原法制备了大长径比的银(Ag)纳米线微纳结构,并将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基底,以罗丹明6G(R6G)为探针分子研究了Ag纳米线的SERS效应,实验结果表明,Ag纳米线SERS基底对R6G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10)mol/L,增强因子约为1.0×10^(4);以610和772 cm^(-1)散射峰强度计算得出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66%和13.75%,表明R6G在Ag纳米线基底上的SERS信号强度分布较均一,具有较好的信号重现性.另外,将Ag纳米线作为SERS基底用于检测尿液中低含量的D-(+)-葡萄糖,发现Ag纳米线对D-(+)-葡萄糖的浓度检出限低至10^(-6)mg/mL,RSD值低于8%,说明Ag纳米线对于D-(+)-葡萄糖的痕量检测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信号重现性.该研究可为糖尿病的血糖监测和早期预防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银纳米线 糖尿病 葡萄糖 痕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