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烟草样品中总氮含量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小秋 王欣 郭敬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5-756,共2页
烟草中总氮量(以氨态氮计)和其中各种类型的氮化合物含量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总氮量高的烟叶,往往其他的氮化合物含量亦高。各种氮化合物成分在烟草加工过程中也发生各种复杂的化学变化,直接影响烟叶的品质,因此,总氮量的测定对鉴... 烟草中总氮量(以氨态氮计)和其中各种类型的氮化合物含量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总氮量高的烟叶,往往其他的氮化合物含量亦高。各种氮化合物成分在烟草加工过程中也发生各种复杂的化学变化,直接影响烟叶的品质,因此,总氮量的测定对鉴别烟质好坏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测定 烟草样品 总氮含量 纳氏试剂 氮化合物 总氮量 化学变化 加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纳米结构的氧化亚铜薄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胥桂萍 闫丽丽 余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0-714,共5页
采用铜阳极氧化法生成了各种形貌的氧化亚铜薄膜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开路电压(open circuit)等测试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及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时的面电流密度及表面活性剂对氧化亚铜形貌有... 采用铜阳极氧化法生成了各种形貌的氧化亚铜薄膜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开路电压(open circuit)等测试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及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时的面电流密度及表面活性剂对氧化亚铜形貌有比较大的影响.当CTAB为表面活性剂时,随面电流密度增大,氧化亚铜的形貌从网状、片状到棒状转化.当阳极液中表面活性剂为CTAB、PVP、PEG时,可以分别得到纳米带状、枝桠状及纳米线状的氧化亚铜,并且纳米线状的氧化亚铜具有最好的光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氧化亚铜薄膜电极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增敏苏丹红B褪色反应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亚珍 何如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6-670,共5页
构建了一种测定亚硝酸根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基于稀硫酸介质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苏丹红B褪色反应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测定亚硝酸根的表面活性剂增敏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在3... 构建了一种测定亚硝酸根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基于稀硫酸介质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苏丹红B褪色反应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测定亚硝酸根的表面活性剂增敏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在30℃,反应时间从反应开始到3 min为止,495 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体系吸光度的减少值,从而测定其反应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后,非催化体系吸光度A0和催化体系吸光度A的差值△A(=A0-A)增大约1倍.研究了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条件,测定了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为3.07×10-4s-1和表观活化能Ea为57.44 kJ/mol.体系△A值与亚硝酸根的浓度在0.01~0.2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 μg/L.用于泡椒鲜竹食品中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根 溴酸钾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表面活性剂 苏丹红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纳氏试剂比色-分光光度法测定烟叶中的总氮含量 被引量:6
4
作者 郭敬 杨小秋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4-56,共3页
用硫酸和双氧水在微波消解系统中对烟叶进行消化,使样品中的总氮转化为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用纳氏试剂显色,420 nm波长处用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溶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法方便、快速、重现性好,加标回收率在90%~115%之间,可用于大批样品... 用硫酸和双氧水在微波消解系统中对烟叶进行消化,使样品中的总氮转化为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用纳氏试剂显色,420 nm波长处用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溶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法方便、快速、重现性好,加标回收率在90%~115%之间,可用于大批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纳氏试剂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粉/气相SiO_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骆崛逵 严辉 +2 位作者 张雪平 李桢林 范和平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25,共5页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硅微粉、气相SiO2进行表面改性后,分别使用单一的硅微粉、气相SiO2及复配的硅微粉/气相SiO2作为填料,对环氧树脂电子灌封胶进行改性,制得二元或三元体系的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硅微粉、气相SiO2进行表面改性后,分别使用单一的硅微粉、气相SiO2及复配的硅微粉/气相SiO2作为填料,对环氧树脂电子灌封胶进行改性,制得二元或三元体系的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采用单一填料改性的二元体系相比,采用硅微粉和气相SiO2组合填料改性的三元体系环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当m(环氧树脂)∶m(硅微粉)∶m(气相SiO2)=100∶120∶3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161.44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灌封胶 硅微粉 气相SiO2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黑色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志兰 李桢林 +1 位作者 严辉 范和平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45,49,共4页
以对苯二氨基二苯醚(ODA)为二胺单体,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为二酐单体,经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然后加入炭黑、表面活性剂,超声分散处理后,涂膜、热亚胺化制备了黑色聚酰亚胺(PI)薄膜。探讨黑色PI薄膜形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拉... 以对苯二氨基二苯醚(ODA)为二胺单体,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为二酐单体,经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然后加入炭黑、表面活性剂,超声分散处理后,涂膜、热亚胺化制备了黑色聚酰亚胺(PI)薄膜。探讨黑色PI薄膜形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拉伸强度、热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炭黑含量的增加,PI膜的透光率逐渐下降,当炭黑质量分数为3%以上时,薄膜基本不透光;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提高了黑色PI膜的力学性能,但并不影响其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聚酰亚胺薄膜 炭黑 表面活性剂 透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奶粉中4种雌激素类残留 被引量:5
7
作者 谭芳 黄璐 郑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6-159,共4页
建立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奶粉中炔雌醇、己烯雌酚、壬基酚、苯甲酸雌二醇残留量的方法。样品以乙腈超声萃取、离心,提取液浓缩后经0.45μm滤膜过滤,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研究萃取溶剂、萃取时间及离心时间对萃取效率的... 建立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奶粉中炔雌醇、己烯雌酚、壬基酚、苯甲酸雌二醇残留量的方法。样品以乙腈超声萃取、离心,提取液浓缩后经0.45μm滤膜过滤,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研究萃取溶剂、萃取时间及离心时间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确立色谱检测条件。结果表明,乙腈和0.043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用磷酸调至pH值到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4 nm。方法的检出限为3~20μg/kg,4种组分得到良好分离,加标回收率在80.2%~101.0%之间,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2 4~0.999 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95%~2.04%之间(n=3)。方法快速、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样品处理简单、无杂质干扰,能够满足奶粉中雌激素分析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奶粉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乙基次膦酸锌盐阻燃环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邹立勇 王小萌 +2 位作者 魏文君 刘学清 刘继延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96,共5页
以甲基乙基次膦酸锌[Zn(MEP)]作为环氧树脂(EP)的阻燃剂,制备了Zn(MEP)/EP阻燃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和热分析仪等手段对Zn(MEP)进行结构表征和热分析,并通过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 以甲基乙基次膦酸锌[Zn(MEP)]作为环氧树脂(EP)的阻燃剂,制备了Zn(MEP)/EP阻燃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和热分析仪等手段对Zn(MEP)进行结构表征和热分析,并通过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极限氧指数和垂直燃烧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Zn(MEP)/EP复合材料的阻燃和热分解性能。结果表明,Zn(MEP)在氮气中406℃开始失重。在EP复合材料中,Zn(MEP)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7.5%,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94 V-0级;Zn(MEP)/EP燃烧后表面形成致密的碳层,碳层主要含碳、氧、磷、锌四种元素,且碳层中Zn/P原子数之比约为4∶1——高于燃烧前(1∶2),说明P元素一部分挥发到气相中。高温下(700℃)的主要残余物是稳定的磷酸盐和芳香烃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基次膦酸锌 阻燃剂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路板蚀刻废液及其回收铜盐产品中PCBs污染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璞 梁勇 +3 位作者 许世爱 高仁富 李英明 张庆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0-465,共6页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类环境污染物.为研究工业过程中POPs的运转迁移,针对电路板蚀刻废液及其回收后生产的铜盐产品中7种指示性PCBs(多氯联苯)及CB-209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Bs在碱性废液和微蚀废液中未检出,...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类环境污染物.为研究工业过程中POPs的运转迁移,针对电路板蚀刻废液及其回收后生产的铜盐产品中7种指示性PCBs(多氯联苯)及CB-209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Bs在碱性废液和微蚀废液中未检出,而在酸性废液中有不同程度检出,ρ(∑8PCBs)在0.41~60.80 ng/L之间,其中ρ(∑7指示性PCBs)在0.24~58.00 ng/L之间.3种铜盐产品〔Cu Cl2、Cu2(OH)3Cl和Cu SO4〕中,Cu SO4中w(∑8PCBs)相对较高,在2.75~284.00 ng/kg之间;而Cu Cl2中w(∑8PCBs)在6.95~31.50 ng/kg之间;Cu2(OH)3Cl中w(∑8PCBs)在7.31~9.42 ng/kg之间.污染物指纹特征表明,酸性蚀刻废液及其铜盐产品中的PCBs具有十分相似的分布特征,CB-28是最主要的检出单体,并且w(CB-209)相对较高,表明铜盐产品中的PCBs主要来源于生产原料(酸性蚀刻废液)的携带,而酸性蚀刻废液中污染物来源须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蚀刻废液 铜盐产品 污染物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负载聚酰亚胺复合膜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天容 胡思前 +2 位作者 余凡 李艾华 张玉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6-59,共4页
为了提高聚酰亚胺(PI)的导电性能,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PI膜,然后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银(Ag)负载PI复合膜,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Ag负载PI复合膜表面负载Ag的分散状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分析和拉力测试... 为了提高聚酰亚胺(PI)的导电性能,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PI膜,然后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银(Ag)负载PI复合膜,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Ag负载PI复合膜表面负载Ag的分散状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分析和拉力测试对Ag负载PI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测电阻法对Ag负载PI复合膜的导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Ag均匀分布在膜的表面,颗粒大小约20μm,膜表面有非常特征Ag衍射峰;对比纯PI膜,在硝酸银用量为0.05mol/L提高至0.50mol/L条件下,Ag负载PI复合膜的分解温度由522.10℃降至505.79℃,拉伸强度由120.2MPa下降至78.26MPa,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下降;纯PI膜无导电性,Ag负载PI复合膜的电阻约1Ω,复合膜的导电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Ag负载 复合膜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覆盖膜的性能改进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志兰 李桢林 +2 位作者 张雪平 严辉 范和平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39,共5页
通过减压蒸馏除去丙烯酸酯单体中的阻聚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出丙烯酸酯乳液;用白色水性环氧乳液代替传统的深红色酚醛固化剂,将此水性环氧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复配成胶,制成改性的丙烯酸胶覆盖膜,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减压蒸馏除去丙烯酸酯单体中的阻聚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出丙烯酸酯乳液;用白色水性环氧乳液代替传统的深红色酚醛固化剂,将此水性环氧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复配成胶,制成改性的丙烯酸胶覆盖膜,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环氧固化剂用量为丙烯酸酯乳液质量的7%~9%,固化温度为170℃,固化时间为1 h时,制备的覆盖膜综合性能最优,其剥离强度大于0.8 N/mm,耐锡焊性和耐酸碱性满足使用要求,且覆盖膜固化后颜色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覆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二甲氧基吲哚的合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亮 顾昌翰 +2 位作者 瞿星 李站 彭望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7-250,共4页
利用商业可购买的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与叠氮乙酸乙酯缩合得到叠氮基肉桂酸甲酯;再经过分子内环化获得5,6-二甲氧基吲哚甲酸酯,通过水解获得5,6-二甲氧基吲哚-2-甲酸,经过脱羧后合成5,6-二甲氧基吲哚,产品总收率为49%。探讨了浓度... 利用商业可购买的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与叠氮乙酸乙酯缩合得到叠氮基肉桂酸甲酯;再经过分子内环化获得5,6-二甲氧基吲哚甲酸酯,通过水解获得5,6-二甲氧基吲哚-2-甲酸,经过脱羧后合成5,6-二甲氧基吲哚,产品总收率为49%。探讨了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三种参数对该路线中环化反应收率的影响。该合成路线具有原料简单、路线短,可操作性强,合成效率高等优点。所有化合物均采用IR,NMR,MS等多种谱学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醛 环化 5 6-二甲氧基吲哚-2-甲酸 5 6-二甲氧基吲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海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8-53,共6页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聚砜包覆双酚A型环氧树脂微胶囊,通过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和微机差热天平对微胶囊的形貌、粒径分布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分散剂种类及用量、搅拌速度、反应温度以及壁材与芯材投料质量比对微胶囊制备...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聚砜包覆双酚A型环氧树脂微胶囊,通过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和微机差热天平对微胶囊的形貌、粒径分布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分散剂种类及用量、搅拌速度、反应温度以及壁材与芯材投料质量比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过高时不能形成微胶囊;选择1.0%(质量分数,下同)的聚乙烯醇分散剂、搅拌速度为750r/min、反应温度为30℃、壁材与芯材投料质量比为2∶1时制得的微胶囊呈规则球形,产率较高,微胶囊分散较好,平均粒径在100μm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环氧树脂 微胶囊 包覆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2O3改性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海平 李猛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4-165,168,共3页
以纳米Al_2O_3改性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壁材,以1,2-环己烷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DGCHD)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纳米Al_2O_3改性的环氧树脂微胶囊。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微胶囊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 以纳米Al_2O_3改性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壁材,以1,2-环己烷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DGCHD)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纳米Al_2O_3改性的环氧树脂微胶囊。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微胶囊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壁材中加入适量的纳米Al_2O_3时,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和表面粗糙度均增加,且纳米Al_2O_3并不会破坏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预聚体的缩聚反应。当壁材中纳米Al_2O_3为3%(wt,质量分数,下同)时,微胶囊的囊芯达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纳米粒子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志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3,共4页
以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制备出高粘度的聚酰胺酸溶液,然后将钛酸丁酯-乙酰丙酮溶液逐滴滴加均匀分散至聚酰胺酸溶液中,将PAA在玻璃板上涂膜经过高温亚胺化处理,最后制... 以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制备出高粘度的聚酰胺酸溶液,然后将钛酸丁酯-乙酰丙酮溶液逐滴滴加均匀分散至聚酰胺酸溶液中,将PAA在玻璃板上涂膜经过高温亚胺化处理,最后制备PI/Ti O2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复合薄膜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拉伸试验对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采用热失重(TG)测试,对复合薄膜的热学性能进行表征。最终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薄膜中存在纳米Ti O2的空间网络结构,并且纳米Ti O2在薄膜中均匀分布,在Ti O2含量为2%左右时,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二氧化钛 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活化策略高效合成新型吲哚[2,1-a]异喹啉化合物
16
作者 王亮 陈玉婷 +2 位作者 杜依娜 顾昌翰 彭望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9期19-22,共4页
以吲哚为原料,使用容易安置和移除的嘧啶基作为导向基团,以C-H活化/芳化反应为关键步骤,实现了中间体N-嘧啶-2-苯基吲哚的高效合成。通过简便的方法移除该中间体上的嘧啶导向基团,以C-H活化/环化反应为关键步骤,实现了新型吲哚[2,1-a]... 以吲哚为原料,使用容易安置和移除的嘧啶基作为导向基团,以C-H活化/芳化反应为关键步骤,实现了中间体N-嘧啶-2-苯基吲哚的高效合成。通过简便的方法移除该中间体上的嘧啶导向基团,以C-H活化/环化反应为关键步骤,实现了新型吲哚[2,1-a]异喹啉的构建。对C-H活化/芳化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进行了该反应的放大量实验。所有化合物均采用IR、NMR、HRMS等多种谱学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 导向基团 C-H活化 多环吲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铜促进的吲哚衍生物的分子内C-H活化/胺化反应
17
作者 王亮 李站 +1 位作者 瞿星 彭望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2期25-28,共4页
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设计并合成了新型的N-芳基取代的吲哚衍生物;通过C-H活化反应策略,发展了乙酸铜促进的吲哚衍生物的分子内C-H活化/胺化反应,获得了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新型吲哚稠杂环化合物。研究了反应的底物适用范围,通过X-射线单... 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设计并合成了新型的N-芳基取代的吲哚衍生物;通过C-H活化反应策略,发展了乙酸铜促进的吲哚衍生物的分子内C-H活化/胺化反应,获得了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新型吲哚稠杂环化合物。研究了反应的底物适用范围,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铜 C-H活化/胺化 C-N键形成 吲哚稠杂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中钾含量测定的两种预处理方法相关性的研究
18
作者 杨小秋 刘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1939-1940,共2页
[目的]对来自全国各地烟草基地的100个烟草样品进行钾含量的测定,建立水提取和酸消解2种预处理方式的转换模型,考察2种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水提取和酸消解2种方式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测定,对2种方法的试验参... [目的]对来自全国各地烟草基地的100个烟草样品进行钾含量的测定,建立水提取和酸消解2种预处理方式的转换模型,考察2种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水提取和酸消解2种方式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测定,对2种方法的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并对2种预处理方式的测定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建立了2种方式之间的线性转换方程,同时对常规酸消解和水提取转换值进行了t检验,结果 t为0.286 0,小于t0.05,44(t0.05,44=2.021)。[结论]常规酸消解测定值与水提取转换值无显著差异,可以用水提取代替酸消解来对烟草样品进行预处理,使测定方法简化、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预处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某高校学生血清中全氟烷酸水平及暴露途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珂 傅建捷 +4 位作者 高燕 周珍 陈敏杰 张爱茜 梁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24-1432,共9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负离子源串联质谱法(HPLC-ESI-MS/MS)对武汉市某大学学生血清、膳食、自来水及室内生活环境灰尘中13种全氟烷酸(PFAAs)的浓度水平进行了检测.PFOS、PFOA和PFHx S是学生血清中PFAAs的主要检出物,浓度均值分别为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负离子源串联质谱法(HPLC-ESI-MS/MS)对武汉市某大学学生血清、膳食、自来水及室内生活环境灰尘中13种全氟烷酸(PFAAs)的浓度水平进行了检测.PFOS、PFOA和PFHx S是学生血清中PFAAs的主要检出物,浓度均值分别为5.28、1.89、1.04 ng·m L-1.PFBS是膳食、自来水中PFAAs的主要检出物,浓度均值分别为0.20 ng·g-1、1.93 ng·L-1.不同类型室内灰尘样品中PFAAs的浓度差别较大,实验室灰尘样品中PFHx S、PFOS、PFOA显著高于学生宿舍(P<0.05).根据学生血清中PFAAs含量,通过单室代谢模型反推估算学生每日PFOS、PFOA摄入量分别为0.49、0.27 ng·kg-1b.w.·d-1;根据膳食、自来水及室内灰尘中PFAAs含量及平均每日摄入量,计算学生每日PFOS、PFOA摄入量分别为0.66、0.58 ng·kg-1b.w.·d-1;通过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得出的摄入量数值,分析PFOS、PFOA在学生体内的可利用度分别为74.2%、46.6%.此外,对学生暴露PFOS、PFOA的暴露途径及健康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膳食是学生暴露于PFOS、PFOA的首要途径,学生通过膳食、自来水和室内灰尘摄入的PFOS、PFOA总量远低于安全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酸 血清 自来水 膳食 灰尘 每日摄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酰胺基的次膦酸金属盐阻燃剂在PBT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昊 刘学清 +3 位作者 刘继延 周恒 蔡少君 胡成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3-86,共4页
比较了β-(N-苯基甲酰胺)乙基甲基次膦酸的锌、镁、铝盐[Zn(CEMP)、Mg(CEMP)和Al(CEMP)]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Zn(CEMP)和Mg(CEMP),Al(CEMP)表现出较好的阻燃效果,当其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 比较了β-(N-苯基甲酰胺)乙基甲基次膦酸的锌、镁、铝盐[Zn(CEMP)、Mg(CEMP)和Al(CEMP)]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Zn(CEMP)和Mg(CEMP),Al(CEMP)表现出较好的阻燃效果,当其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时,可使PBT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9.5%,垂直燃烧达到UL 94V-0级;Al(CEMP)能够降低PBT的热分解速率,提高其残炭率;热分解过程中的残留物主要含磷和碳组分,初步推断Al(CEMP)主要通过凝聚相发挥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膦酸金属盐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阻燃剂 磷-氮协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