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Co_(2)O_(4)海胆状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倪航 刘万能 +3 位作者 柯尊洁 田玉 朱小龙 郑广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3-152,共10页
采用水热法制得一种尖晶石型MgCo_(2)O_(4)海胆状电极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电化学工作站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通过改变所制备材料的水热反应时间,制... 采用水热法制得一种尖晶石型MgCo_(2)O_(4)海胆状电极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电化学工作站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通过改变所制备材料的水热反应时间,制备出团簇结构、分布较均匀以及密集度较高的MgCo_(2)O_(4)海胆状形貌。结果表明,当水热反应时间为6 h时所获得的MgCo_(2)O_(4)电极材料结构较为完善、尺寸较为均匀、电化学性能较为优异,而且在电流密度为1 mA/cm^(2)情况下,面积比电容高达6.75 F/cm^(2)。另外,对该MgCo_(2)O_(4)海胆状材料在2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周次后,面积比电容保持为原来的88.4%,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海胆状MgCo_(2)O_(4) 面积比电容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有序聚苯胺纳米阵列的制备及电化学储能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奔 张行颖 +1 位作者 陈韶云 胡成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8-507,共10页
以导电玻璃FTO为基底电极,在硫酸溶液中,分别研究了苯胺单体浓度和恒定电流大小对聚苯胺(PANI)形貌的影响;同时恒定苯胺单体的浓度和工作电流,探究了不同类型的质子酸对PANI阵列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恒电流方法可以制备出一维有序P... 以导电玻璃FTO为基底电极,在硫酸溶液中,分别研究了苯胺单体浓度和恒定电流大小对聚苯胺(PANI)形貌的影响;同时恒定苯胺单体的浓度和工作电流,探究了不同类型的质子酸对PANI阵列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恒电流方法可以制备出一维有序PANI纳米线阵列,而且当苯胺的浓度为0. 1 mol/L,恒电流法的工作电流密度为0. 03 m A/cm2时,所制备的PANI纳米线阵列形貌最佳;当用HCl,HNO3和对甲苯磺酸(p-TSA)作为合成PANI的支持液时,得到树桩状的PANI纳米结构,不能得到均一的纳米线阵列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最佳形貌PANI纳米线阵列的比电容值可达560 F/g;循环1000周后电容损失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恒定电流法 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纳米线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嘧啶及其衍生物受体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陆梦瑶 宋祥安 +1 位作者 邹盛南 张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92-1904,共13页
嘧啶可作为构建D-A型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的常用受体,其强吸电子特性和灵活的取代效应有利于形成多样的分子结构,为实现高效的有机电致发光提供了可能。近年来,基于嘧啶受体的分子结构设计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方向从以D-A-D型为主... 嘧啶可作为构建D-A型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的常用受体,其强吸电子特性和灵活的取代效应有利于形成多样的分子结构,为实现高效的有机电致发光提供了可能。近年来,基于嘧啶受体的分子结构设计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方向从以D-A-D型为主的对称分子逐渐向不对称分子过渡。喹唑啉是TADF材料的一类新型受体,具有苯并嘧啶的稠环结构,延展的共轭平面使其表现出良好潜力,通过合理的分子修饰,能够有效改善器件的发光性能。本文以嘧啶受体核为基础,围绕分子结构、光物理特性和OLED器件性能等问题,简要总结了基于嘧啶及其衍生物喹唑啉受体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研究进展,并对喹唑啉基TADF分子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活延迟荧光 嘧啶受体 喹唑啉 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包覆硬脂酸十二烷基酯相变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海平 曾怡芸 +2 位作者 陈吕鑫 刘芸 张玉敏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1,共6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有机硅烷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有机硅包覆硬脂酸十二烷基酯(DS)相变微胶囊,考查了有机硅烷前驱体的组成、芯/壁投料质量比对微胶...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有机硅烷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有机硅包覆硬脂酸十二烷基酯(DS)相变微胶囊,考查了有机硅烷前驱体的组成、芯/壁投料质量比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等对微胶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由DS和有机硅壁材组成,粒径大小介于50~100nm;当TEOS/MTES质量比为95∶5、芯/壁投料比为1∶1时,微胶囊的包封效率最高可达35.45%;有机硅壁材能够有效阻止芯材融化后的泄露,同时提升相变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能;经过100次热循环后,相变微胶囊的熔融焓保持在94%以上,显示出良好的相变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硬脂酸十二烷基酯 有机硅烷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倍率钛酸锂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程琦 汤舜 +6 位作者 刘畅 赵金星 郭京龙 兰倩 梁济元 闫继 曹元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017-12022,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用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同时针对Li_4Ti_5O_(12)电导率低的问题,提高其电导率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材料的尺寸形貌重设计、阴阳离子掺杂以及复合改性、引入导电碳、金属元素等高电导率材料掺杂等方... 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用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同时针对Li_4Ti_5O_(12)电导率低的问题,提高其电导率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材料的尺寸形貌重设计、阴阳离子掺杂以及复合改性、引入导电碳、金属元素等高电导率材料掺杂等方法对钛酸锂进行改性,探究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并对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5O12 负极材料 电导率 倍率性能 掺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阻燃环氧树脂制备及其热性能分析实验 被引量:1
6
作者 石红 陈韶云 +2 位作者 胡成龙 陈芳 刘学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0,共4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阻燃环氧树脂的特性,并学会利用仪器设备对其性能特点进行分析,设计了透明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热性能分析实验。将合成的聚甲基亚膦酸双酚A酯加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成系列透明阻燃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阻燃环氧树脂的特性,并学会利用仪器设备对其性能特点进行分析,设计了透明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热性能分析实验。将合成的聚甲基亚膦酸双酚A酯加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成系列透明阻燃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示差量热扫描仪、热重-红外连用测试仪,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与EP相容性好,大大提高EP的阻燃性能。该实验涵盖的知识点多,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严谨规范的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型实验 阻燃环氧树脂 热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烷基次膦酸盐/聚氨酯阻燃复合材料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鑫 胡权 +2 位作者 王金露 刘继延 刘学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86,共5页
以一种高磷含量的单烷基次膦酸盐-甲基次膦酸铝(AlMeP)为阻燃剂,添加到聚氨酯弹性体(PU)中,得到AlMeP/PU阻燃复合材料。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和微型量热分析(MCC)研究了AlMeP含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示差扫描量热... 以一种高磷含量的单烷基次膦酸盐-甲基次膦酸铝(AlMeP)为阻燃剂,添加到聚氨酯弹性体(PU)中,得到AlMeP/PU阻燃复合材料。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和微型量热分析(MCC)研究了AlMeP含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红外(TG-FTIR)联合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热降解行为。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了燃烧后的炭层形貌及元素分布,探讨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当AlMeP含量为20%时,复合材料AlMeP/PU-20的LOI达到25.8%,垂直燃烧等级达到了UL94 V-0级别,且滴落现象能够完全抑制。AlMeP/PU-20的总热释放量相对于纯PU降低了32.5%。气相和残炭成分分析结果表明AlMeP通过凝聚相和气相协同发挥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次膦酸金属盐 聚氨酯 抗滴落性 阻燃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静电纺丝制备CdTe量子点/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攀瑞 彭莎 +3 位作者 周敏 邹立勇 刘学清 刘继延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7年第4期34-38,共5页
将CdTe量子点(QDs)与聚乙烯醇(PVA)通过溶液共混,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CdTe QDs/PVA复合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倒置荧光显微镜对复合纳米纤维进行微观形貌和荧光性能的研... 将CdTe量子点(QDs)与聚乙烯醇(PVA)通过溶液共混,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CdTe QDs/PVA复合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倒置荧光显微镜对复合纳米纤维进行微观形貌和荧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当PVA含量为10%、CdTe QDs浓度为1.5mmol·L-1时,所制备的CdTe QDs/PVA复合纳米纤维的荧光性能最佳,且纳米纤维表面光滑、尺寸均匀,直径为200nm左右。与溶液浇铸法制得的CdTe QDs/PVA复合薄膜相比,该复合纳米纤维膜的荧光性能有所提高,说明CdTe QDs在复合纳米纤维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聚合物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法研究聚乙二醇的非等温结晶及其相变行为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冲 莫雅伦 +5 位作者 刘奔 张行颖 陈芳 石红 胡成龙 陈韶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120,共5页
利用拉曼光谱研究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结晶及其相变行为。结果表明,PEG的结晶形态与分子量大小无关,这是因为尽管PEG具有不同的分子量,但其分子结构完全一致,因此不同分子量的PEG具有相同的结晶相态。实验进一步... 利用拉曼光谱研究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结晶及其相变行为。结果表明,PEG的结晶形态与分子量大小无关,这是因为尽管PEG具有不同的分子量,但其分子结构完全一致,因此不同分子量的PEG具有相同的结晶相态。实验进一步表明,不同分子量的PEG在等温结晶过程中球晶形成的大小和结晶速度与分子量紧密相关,这与PEG在结晶过程的成核方式有关。当PEG的分子量比较小时,分子链较为伸展,倾向于均相成核,容易形成较大的球晶,晶体生长速度慢;高分子量PEG的熔体黏度大,链段彼此相互交叠重合在一起,容易形成微小晶区,体系倾向于发生异相成核,因此球晶体较小,晶体的生长速度快。本研究为聚乙二醇在共混体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结晶形态 成核方式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酸和全氟辛基磺酸的光降解技术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詹宇航 秦雅鑫 +3 位作者 陈博磊 周珍 曹慧明 梁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6,共11页
目前,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的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PFOA和PFOS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等特点。常规的方法如:超声降解法、电化学氧化法和微生物降解法等,很难将其... 目前,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的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PFOA和PFOS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等特点。常规的方法如:超声降解法、电化学氧化法和微生物降解法等,很难将其彻底降解,因此开发有效的PFOA和PFOS降解技术成为了环境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光降解技术在有效去除环境介质中的PFOA和PFOS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和优良的应用前景,并引起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本论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FOA和PFOS光降解方面的研究报道,重点对比了不同催化剂、氧化剂和光敏剂对PFOA和PFOS光降解效率的影响及降解机理。同时系统分析了目前PFOA和PFOS光降解技术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以期为开发安全有效的PFOA和PFOS光降解技术提供全面的科学信息,并为光降解PFOA和PFOS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全氟辛酸 全氟辛基磺酸 光降解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酰胺化的化学标记技术在磷酸化多肽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伦妃 张启伟 +2 位作者 肖琛 熊淼 郑琦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3-472,I0003,共11页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复杂多样,通过激酶与磷酸酶调控的磷酸化是最广泛、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定量分析磷酸化蛋白质的动态变化,有利于阐明磷酸化修饰调控生命活动的机理,了解其在实现生物功能过程中的作用。以质谱为核心的分析方法...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复杂多样,通过激酶与磷酸酶调控的磷酸化是最广泛、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定量分析磷酸化蛋白质的动态变化,有利于阐明磷酸化修饰调控生命活动的机理,了解其在实现生物功能过程中的作用。以质谱为核心的分析方法是当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中最常用的定量技术,主要包括无标记定量、内标绝对定量、化学标记等。本文将一种用于蛋白质糖基化分析的标记方法应用于磷酸化多肽的研究。使用二甲胺标记蛋白质的所有酶解肽段,被酰胺化的羧基可提高TiO 2对磷酸化多肽的富集特异性以及液相色谱-质谱(LC-MS)检测的灵敏度。稳定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高通量磷酸化多肽的相对定量分析。基于二甲胺衍生的化学标记法在磷酸化多肽的质谱分析中具有优势,有望成为生物组织中磷酸化蛋白质研究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 酰胺化 稳定同位素标记 液相色谱-质谱(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12
作者 孙志腾 程攻 刘学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57,168,共6页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3,3’-二羟基联苯胺(P-HAB)、[4,4’-(4,4’-异亚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BPADA)、马来酸酐(MA)、丙烯酰氯等,合成了一种新型紫外光固化双马来酰亚胺(BMI);以BMI为预聚物,4-丙烯酰吗啉(AMP)为稀释剂...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3,3’-二羟基联苯胺(P-HAB)、[4,4’-(4,4’-异亚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BPADA)、马来酸酐(MA)、丙烯酰氯等,合成了一种新型紫外光固化双马来酰亚胺(BMI);以BMI为预聚物,4-丙烯酰吗啉(AMP)为稀释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Irgacure-184)为光引发剂,制备了紫外光固化BMI-AMP树脂;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超导核磁共振仪(NMR)表征了BMI的化学结构,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测试BMI及BMI-AMP树脂的热性能,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DHR流变仪(DHR)测试光学性能。结果表明,BMI-AMP树脂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及光透过率,热分解温度达421.69℃,玻璃化转变温度达267℃,最大透光率为99.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双马来酰亚胺 光致聚合 透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玻璃表面硅树脂耐磨涂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海平 赵志伟 +1 位作者 刘芸 胡思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以纳米SiO_(2)溶胶、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环氧烃基硅树脂;添加1-苄基-2-甲基咪唑(BMI)、乙酰丙酮铝、混合溶剂等,配成用于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以纳米SiO_(2)溶胶、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环氧烃基硅树脂;添加1-苄基-2-甲基咪唑(BMI)、乙酰丙酮铝、混合溶剂等,配成用于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抗划伤性的有机硅涂料。研究了SiO_(2)溶胶与KH-560的配比、乙酰丙酮铝的用量等参数对涂层耐磨性、硬度、附着力及光学透光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硅树脂涂层可以有效提高PMMA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当涂层原料SiO_(2)和KH-560的质量比为2∶1、乙酰丙酮铝用量为涂层液质量的0.4%时,涂层的铅笔硬度和附着力分别为4H和1级,耐磨性和透光性均较未涂覆的PMMA基材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耐磨涂层 溶胶-凝胶法 硅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环二胺浅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诚 刘帅 +3 位作者 刘芸 汪海平 朱天容 胡思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二步法,在冰浴的条件下,以含脂环结构的二胺单体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甲胺(IPDA)和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与二酐单体4,4′-(4,4′-异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BPADA),制备六种不同二胺比例的聚酰亚胺(PI)薄膜。... 采用二步法,在冰浴的条件下,以含脂环结构的二胺单体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甲胺(IPDA)和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与二酐单体4,4′-(4,4′-异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BPADA),制备六种不同二胺比例的聚酰亚胺(PI)薄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RD)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热机械分析、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热失重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对薄膜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PI薄膜已经完全亚胺化,整体为无定型形态,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紫外透过率,最大透过率均在87%以上,450 nm最高透过率为83.26%,力学性能表现出柔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在200℃左右,初始分解温度均在388℃以上,在未到初始分解温度之前,几乎不发生质量损失,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冰浴法 脂环二胺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超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欣膂 梁昊 +5 位作者 陈婷 徐伊凡 陈嘉敏 刘学清 陈风 刘继延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6,71,共7页
聚酰亚胺(PI)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柔性电子器件基材。下一代电子元器件正向低维度、大规模及精细化集成发展,对作为层间绝缘材料的PI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普通芳香族PI介电常数偏高,无法直接应用于微... 聚酰亚胺(PI)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柔性电子器件基材。下一代电子元器件正向低维度、大规模及精细化集成发展,对作为层间绝缘材料的PI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普通芳香族PI介电常数偏高,无法直接应用于微电子工业领域。因此,当前急需开发降低PI材料介电常数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低/超低介电常数PI的相关研究和系统性工作,希望这些综合性归纳能为低、超低介电常数PI的构筑提供新方案,也为PI的加工工艺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超低介电常数 聚酰亚胺 本征结构 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腐蚀行为和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振博 韩忠智 +4 位作者 林冰 肖莹 王莹莹 聂臻 唐鋆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9-30,共12页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在CCUS技术中,二氧化碳运输起着关键作用。超临界CO_(2)输送以其实用性、高效性和经济性而得到快速发展,成为CCUS技术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超临界CO_(2)管输环境是含有多...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在CCUS技术中,二氧化碳运输起着关键作用。超临界CO_(2)输送以其实用性、高效性和经济性而得到快速发展,成为CCUS技术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超临界CO_(2)管输环境是含有多种气态杂质的高压二氧化碳腐蚀环境,对输送管道腐蚀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综述了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的腐蚀现状和腐蚀机理,重点探讨了杂质气体O_(2)、SO_(2)、H_(2)S和NO_(2)对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腐蚀的影响,各杂质气体相互作用的腐蚀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还探讨了超临界CO_(2)输送工艺参数,包括流速、含水量、温度和压力对管道腐蚀行为的影响以及其腐蚀机理。目前,超临界CO_(2)管输的临界含水量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实际工况下的临界含水量需要结合温度和压力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管道 腐蚀 杂质气体 输送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水环境中全氟化合物污染水平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17
作者 周珍 胡宇宁 +2 位作者 史亚利 蔡亚岐 梁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5-433,共9页
武汉作为中国氟化工行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其水环境中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PFASs)污染情况对评估该地区水环境生态安全至关重要。采集了武汉城区10个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污水和19个地表水样品,利用HPLC-ESI-MS/MS技术分析研究该区域水... 武汉作为中国氟化工行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其水环境中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PFASs)污染情况对评估该地区水环境生态安全至关重要。采集了武汉城区10个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污水和19个地表水样品,利用HPLC-ESI-MS/MS技术分析研究该区域水环境中PFASs污染水平及其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武汉地区的污水和地表水样品中,PFASs污染均以短链同系物全氟丁酸(PFBA)和全氟丁基磺酸(PFBS)为主。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污水中PFASs总浓度分别为11.8~12 700 ng·L^(-1)和19.1~9 970 ng·L^(-1)。在城区15个湖水样品中,PFASs总浓度为21.0~10 900 ng·L^(-1);在流经城区的4个江水样品中,PFASs总浓度为4.11~4.77 ng·L^(-1),比湖水样品中PFASs浓度水平低1~2个数量级。与污水中PFASs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各湖泊水样中PFASs总体水平呈现汉口<汉阳<武昌的趋势,表明城市工业布局与人口密度程度直接影响城市PFASs污染空间分布。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水环境中PFASs污染以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基磺酸(PFOS)为主不同,武汉地区水环境中PFASs污染以短链同系物为主,表明短链替代效应已经渐渐在中国化工领域出现,中国全氟行业在响应国际组织规范和建议的基础上做出了实质性进展。然而,对于短链PFASs的污染特征、迁移运输以及生态风险等科学问题,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 武汉 水环境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玲 徐瑛 +3 位作者 陈妤红 尤庆亮 于洁 郭文勇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18,共5页
以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和1,1’-双(4-氨基苯基)环己烷(BAPC)为二胺原料,将其与2种商品化的芳香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进行两步缩聚反应,合成4种聚酰亚胺。通... 以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和1,1’-双(4-氨基苯基)环己烷(BAPC)为二胺原料,将其与2种商品化的芳香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进行两步缩聚反应,合成4种聚酰亚胺。通过对这4种聚酰亚胺的溶解性、固化温度及其薄膜透明性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其中两种溶解性和薄膜透明性较好的聚酰亚胺,并对这两种聚酰亚胺薄膜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将脂环结构引入到含三氟甲基和柔性基团(醚键、羰基)的聚酰亚胺中,使聚酰亚胺的溶解性得到明显改善,在可溶于DMAc、NMP、DMF和CHCl_3的基础上,还可溶于DMSO和THF;薄膜透明性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可溶性 透明性 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PMMA/SEBS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及相态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韶云 程欢 +4 位作者 邹毅 张远方 刘学清 刘继延 胡成龙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0-124,共5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苯乙烯(P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其增容体系的复合材料。通过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拉伸强度、热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Mapping成像观察,研究了不同含量的苯乙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苯乙烯(P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其增容体系的复合材料。通过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拉伸强度、热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Mapping成像观察,研究了不同含量的苯乙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作为增容剂对PS/PMMA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以及界面结合的情况。结果表明,SEBS的加入能够有效改善PS/PMM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增容剂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聚酰亚胺树脂的合成及其薄膜制备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刚 卢春燕 +4 位作者 刘帅 汪海平 朱天容 刘芸 胡思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以含支链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EA)为二胺单体,采用高温一步法与四种二酐进行聚合,合成了四种聚酰亚胺(PI)树脂,并制备了一系列聚酰亚胺薄膜。对聚酰亚胺树脂进行了溶解性测试,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 以含支链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EA)为二胺单体,采用高温一步法与四种二酐进行聚合,合成了四种聚酰亚胺(PI)树脂,并制备了一系列聚酰亚胺薄膜。对聚酰亚胺树脂进行了溶解性测试,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静态热机械分析仪及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PI薄膜的结构、光学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系列树脂溶解性优异,薄膜热稳定性良好,5%热失重温度(T_(g)^(5))均在39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均高于230℃,两种半脂环族PI薄膜的光学性能优异,紫外截止波长28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可溶 浅色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