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左翼文学资源在十七年文学中的艰难融入——《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论争及碧野创作文体转换考察
1
作者 肖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7,共8页
作为横跨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文坛常青树,碧野的散文创作较受到注意。碧野亦有相当数量的小说作品,且创作有十分明显的文体转向,即在195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小说转向散文创作。个中原因复杂,有长篇小说《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论争风... 作为横跨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文坛常青树,碧野的散文创作较受到注意。碧野亦有相当数量的小说作品,且创作有十分明显的文体转向,即在195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小说转向散文创作。个中原因复杂,有长篇小说《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论争风波的因素,也有左翼文学资源的转换问题,其中涉及到十七年作家的自我改造、深入生活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野 左翼文学资源 十七年 融入 文体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圆桌谈
2
作者 黎杨全 刘方喜 +3 位作者 曾军 单小曦 谷鹏飞 张贞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7,共16页
黎杨全: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我们现在进入圆桌会议时间。本次圆桌会议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这一环节由华中师范大学胡亚敏老师建议。胡老师长期关注文艺学前沿领域,对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引起的文艺理论创新颇感兴... 黎杨全: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我们现在进入圆桌会议时间。本次圆桌会议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这一环节由华中师范大学胡亚敏老师建议。胡老师长期关注文艺学前沿领域,对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引起的文艺理论创新颇感兴趣,因此我们特地增加这一环节,讨论这样一个重要而前沿的话题。这一话题不仅涉及AI技术引发的文论问题本身,更关乎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五位嘉宾,他们都是长期研究或关注AI文艺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圆桌会议 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语互动中标识边界的“好”:功能类型与序列组织
3
作者 姚双云 肖兆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4,共12页
口语互动中“好”可用为标识边界的重要资源,作用于不同的互动层面。具体功能主要包括:标识信息边界、标识行为边界、标识话题边界。这些功能与“好”所在序列的不同边界和层次密切关联,可在多个层级发挥作用。“好”偏好分布于指令—... 口语互动中“好”可用为标识边界的重要资源,作用于不同的互动层面。具体功能主要包括:标识信息边界、标识行为边界、标识话题边界。这些功能与“好”所在序列的不同边界和层次密切关联,可在多个层级发挥作用。“好”偏好分布于指令—承诺序列、讲述序列和结束序列,且主要出现在回应位置和第三位置,也可出现在引发位置。“好”具体行使何种边界标识功能,与其所处的序列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 社会行为 边界标识 互动功能 序列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与民国早期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庆云 戴红贤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20世纪20年代,语文界的国语运动、文学界的白话文运动、思想界的新文化运动等共同促成了民国早期小学语文教育的剧变,小学语文教科书由"综合知识"编写模式转向"儿童文学"编写模式。周作人将儿童文学教育的意义和价... 20世纪20年代,语文界的国语运动、文学界的白话文运动、思想界的新文化运动等共同促成了民国早期小学语文教育的剧变,小学语文教科书由"综合知识"编写模式转向"儿童文学"编写模式。周作人将儿童文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与"五四"新文化精神关联起来,奠定了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民国 小学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体变革与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3
5
作者 舒玲娥 庄桂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7-91,共5页
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春秋时期至唐代,批评文体主要表现为对话体,或附存于史学等著作之中,被后人称为纪传体文学批评。第二阶段是从唐代到清代,批评文体主要表现为笔记体的诗话、词话,以诗论诗体,文人间... 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春秋时期至唐代,批评文体主要表现为对话体,或附存于史学等著作之中,被后人称为纪传体文学批评。第二阶段是从唐代到清代,批评文体主要表现为笔记体的诗话、词话,以诗论诗体,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以及小说戏曲评点等。第三阶段是从清末到现在,批评文体主要表现为向论著体即文学批评论文和专著的过渡。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开始了艰难的现代转型,其转型的指向便是文学批评的科学化和人本化。但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之所以发生,我们过去较多地强调了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因素,其实,文学的文体变革在其中也起到了较大的催生作用。当戏曲、小说等叙事文体迅猛发展之时,诗话、词话及小说戏曲评点等传统批评文体已不适应其要求,具有现代批评学的知识自足性与生产性的论著体应运而生。文体变革催生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符合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自律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体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根文学的寻根之失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矛 陈国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0-113,共4页
"寻根"即对民族历史、文化、生命原初生殖力的寻找。"寻根"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跨流派的重要文学现象。"寻根"作家们的"寻根"主要围绕大地的寻找、历史的寻找、心灵的寻找三个方面展开。然而,&q... "寻根"即对民族历史、文化、生命原初生殖力的寻找。"寻根"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跨流派的重要文学现象。"寻根"作家们的"寻根"主要围绕大地的寻找、历史的寻找、心灵的寻找三个方面展开。然而,"寻根"作家们的寻找并未真正触及到大地、历史和心灵,因此这种"寻根"之旅,也就成了一场无根之旅。分析文学"寻根"之失,对我们认清那一时期的作家的文化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大地 历史 心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文学生态意蕴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彭松乔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环境文学蕴涵着强烈的生态伦理精神和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它呼吁我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地球家园的生态平衡。这种环境保护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全面认识自然的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对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猛烈批... 环境文学蕴涵着强烈的生态伦理精神和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它呼吁我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地球家园的生态平衡。这种环境保护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全面认识自然的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对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猛烈批判。其丰厚的生态意蕴使它成为近年来文学艺术重建宏大叙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文学 生态意蕴 保护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贝尔文学奖女得主作品探微 被引量:3
8
作者 吴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79-83,共5页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文学遗赠,1901年开始颁奖至今,一个由90人构建的“诺贝尔文学大家族”赫然屹立,光耀夺目。这个文学大家族里有八位女作家,他们是西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 f。获奖年1909)、格拉齐亚·黛莱达(Graz...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文学遗赠,1901年开始颁奖至今,一个由90人构建的“诺贝尔文学大家族”赫然屹立,光耀夺目。这个文学大家族里有八位女作家,他们是西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 f。获奖年1909)、格拉齐亚·黛莱达(Grazia Deledda.1926年)、西格里德·温茜特(Sigrid undset.1928年)、赛珍珠(泼尔·西登屈里克 Pearls.Buck.1938年)、加夫列拉·密丝特拉儿(Gabriela Mistral.1945年)、奈莉·沙克丝(Nelly Sachs.1966年)、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91年)、托妮·莫里森(ToniMonson.1993年)。 诺贝尔文学大家族里女性成员的创造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母爱” 女诗人 “爱” 母性意识 “孤独” “母亲” 赛珍珠 艾略特 大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文学决议与中国五十年代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2
9
作者 庄桂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125,共5页
苏联历史上曾发布了许多文学决议,这些决议传入中国后,对中国1950年代的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文学批评理论的政治化、解决文学问题手段的政治化以及写英雄人物的问题等。苏联文学决议之所以会对中国50年代的文学批评产生如此强... 苏联历史上曾发布了许多文学决议,这些决议传入中国后,对中国1950年代的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文学批评理论的政治化、解决文学问题手段的政治化以及写英雄人物的问题等。苏联文学决议之所以会对中国50年代的文学批评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除了政治上的提倡这种外部原因之外,还有其自身的文化发展逻辑。中国照搬苏联的文艺政策,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势下,迅速解决和处理了某些新出现的文艺问题。但是,这种照搬也留下许多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文学决议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人与文学艺术的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松乔 《学术论坛》 2003年第4期91-95,共5页
文学艺术面对克隆人这一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必须从人文精神方面作出自己真诚的应答。就克隆人与文学发展的关系而言 ,一方面 ,我们应在文学叙述维度上寻找新的叙述资源 ,丰富文学创作的领域 ;另一方面 ,我们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 文学艺术面对克隆人这一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必须从人文精神方面作出自己真诚的应答。就克隆人与文学发展的关系而言 ,一方面 ,我们应在文学叙述维度上寻找新的叙述资源 ,丰富文学创作的领域 ;另一方面 ,我们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维护人类诗意生存的崇高社会使命 ,寻求文学审美的深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人 文学发展 叙述资源 诗意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京、海文学看现代知识分子的城乡意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路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89,共4页
京派和海派作家们在作品中表现出了相同的在城与乡之间徘徊焦虑的意识,这种理性和感性的矛盾几乎是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思想中的矛盾。作家们对乡村世界的美化本身又是一种"非乡村化"的文学再造,特别是京派作家,在用城市人生... 京派和海派作家们在作品中表现出了相同的在城与乡之间徘徊焦虑的意识,这种理性和感性的矛盾几乎是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思想中的矛盾。作家们对乡村世界的美化本身又是一种"非乡村化"的文学再造,特别是京派作家,在用城市人生活的需要将乡村世界进行文学想象,而这种想象就暗含着他们在呼唤的一种"城市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 海派 城市 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时期英国大学社会构成与教育发展
12
作者 刘贵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2-165,共4页
相比中世纪而言,过渡时期英国大学社会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贵族、中间阶层、社会下层人士之子都成为大学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大学社会构成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世俗性与宗教性并存等特征。大学社会构成的变化增强了... 相比中世纪而言,过渡时期英国大学社会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贵族、中间阶层、社会下层人士之子都成为大学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大学社会构成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世俗性与宗教性并存等特征。大学社会构成的变化增强了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推动着大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时期 英国大学 社会构成 教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开放中的悖论
13
作者 吴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开放"在新时期以来的文艺批评理论中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也为批评理论实践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开放更是一切具有生命力事物的最本质特征。然而,开放中的成就不能遮蔽其本身存在的悖论。开放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存在不同... "开放"在新时期以来的文艺批评理论中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也为批评理论实践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开放更是一切具有生命力事物的最本质特征。然而,开放中的成就不能遮蔽其本身存在的悖论。开放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不是所有的开放都具备生命品质。以对文学文本、对评家自己的开放为例,说明开放必须与封闭结合,必须具备主动性、生存性和本体性,只有这样,文学批评的开放才具有生命力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 本体性 生存性 文学文本 评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小说观念的确立——论南宋说话四家之“小说家”对小说观念发展的贡献
14
作者 卢世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8,共5页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分史志小说观念和文学小说观念两种。史志小说观念产生于汉代,直到清代其表述变化不大,只是对象有一些变化。对我们今天的小说观念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古代文学小说观念。古代的文学小说观念产生于宋代,其标志是宋代说话...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分史志小说观念和文学小说观念两种。史志小说观念产生于汉代,直到清代其表述变化不大,只是对象有一些变化。对我们今天的小说观念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古代文学小说观念。古代的文学小说观念产生于宋代,其标志是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家"的理论,《醉翁谈录》详细陈述了这一观念。由于说话表演的需要,说话人以人物故事为表演内容,诞生一批名篇,规范了小说叙事文体,使之脱离了史志小说杂录、杂抄的形态;由于表演效果的需要,说话人进行艺术创作,增强了故事的文学性。他们的理论总结,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小说观念,并由此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小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人 小说家 文学小说观念 叙事 文学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性”与先锋实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产电影的艺术实践
15
作者 肖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1-34,共4页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文艺领域进入了万物复苏的时期,在经历了长期沉寂之后,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电影制作,都进入了一个更加追求艺术效果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除了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等题材之外,文学界还出现了不少更富有艺术效果的作...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文艺领域进入了万物复苏的时期,在经历了长期沉寂之后,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电影制作,都进入了一个更加追求艺术效果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除了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等题材之外,文学界还出现了不少更富有艺术效果的作品,再次展现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艺术创作铁律。与此同时,文学的发展还给电影的制作带来了启发与契机,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产电影在艺术实践方面呈现出了一种非常明显的互动关系,即“文学性”与先锋实验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文学 为有源头活水来 伤痕文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 国产电影 电影制作 文艺领域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社会转型的史学分析及启示——以1560-1660年英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变化为例
16
作者 刘贵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3-118,共6页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与社会转型是社会各界关注的2个焦点。以1560-1660年英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为例,用历史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英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与社会转型相互影响的关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与社会转型是社会各界关注的2个焦点。以1560-1660年英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为例,用历史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英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与社会转型相互影响的关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转型。提出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启示:调整产业结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岗位;高等学校应该依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适当控制招生规模,限制就业压力大的学科招生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大学毕业生 就业 社会转型 高等教育 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挪移·变异·寻觅——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探询
17
作者 彭松乔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2-137,共6页
改革开放的国内环境和世界全球化格局,使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不断加强。一方面,我们不断吸纳世界各国文学营养,以激活中国文学自身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学也逐步走出国门,得到外国文学界更多的认可。从时段... 改革开放的国内环境和世界全球化格局,使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不断加强。一方面,我们不断吸纳世界各国文学营养,以激活中国文学自身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学也逐步走出国门,得到外国文学界更多的认可。从时段特征来看,它呈现出由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粗放挪移,到九十年代的调整变异,再到二十一世纪沉淀寻觅的发展轨迹。"世界性因素"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表现空间,带来了文学观念的深层变革,为中国文学参与世界对话,提高艺术水平注入了"造血干细胞"。如何使文学的"世界性因素"转化为本民族内在的创新动力,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仍然是中国文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三十年 中国文学 “世界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汉语文学的艺术感觉与思维
18
作者 彭松乔 《学术论坛》 2004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数字化时代,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现实世界拓展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存的新型模式。在这样的生存境况下,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自然平台与数字化平台相互作用,使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也使汉语文学的发展... 数字化时代,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现实世界拓展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存的新型模式。在这样的生存境况下,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自然平台与数字化平台相互作用,使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也使汉语文学的发展面临着文化转型的强劲冲击。汉语文学如要达到审美诗性对数字技术理性的超越,就必须尽快掌握数字化时代人们的艺术感觉和思维变化特征,适时地进行文学范式的调整。只有富于时代特色的良好艺术感觉和诗性思维,才可重铸汉语文学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汉语文学 艺术感觉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革命文学批评对“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接受——以对波格丹诺夫的接受为例
19
作者 庄桂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7-90,共4页
无产阶级文化派指的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化协会这一团体,波格丹诺夫是这一组织的代表人物。无产阶级文化派全盘否定文化遗产,要求创造"纯无产阶级文化",认为艺术不过是组织的手段,这些主张都曾对中国早期的革命文学批评产生过重... 无产阶级文化派指的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化协会这一团体,波格丹诺夫是这一组织的代表人物。无产阶级文化派全盘否定文化遗产,要求创造"纯无产阶级文化",认为艺术不过是组织的手段,这些主张都曾对中国早期的革命文学批评产生过重要影响。一个充满错误的文学理论流派为什么被中国所接受?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社会斗争激烈,革命文学批评者们需要那种"武器"式的批评,而"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理论正好迎合了这种需要。从文学批评本身来说,是中国革命文学批评缺乏可资借鉴的过往经验,只能囫囵吞枣地从苏联汲取,却又缺乏仔细辨别和甄选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文化派 中国革命文学批评 波格丹诺夫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对文学的直接介入──评俞汝捷著《人心可测》
20
作者 邱胜威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心理学 直接介入 心理描写 小说人物 多样统一 小说艺术 人物性格 人物心理刻画 文艺心理学 心理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