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下种植黄精栽培技术及发展研究
1
作者 曹惠杰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期97-99,共3页
黄精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林下种植黄精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而且对改善林下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黄精种植区域分布不均衡,种植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升。本文... 黄精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林下种植黄精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而且对改善林下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黄精种植区域分布不均衡,种植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升。本文先是分析了黄精的价值,并介绍了我国黄精种植现状,接着重点探讨了林下种植黄精的选地整地、种苗选择、种植方式、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等栽培技术要点,并从加强科技支撑、完善产业链条、建立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种植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林下种植黄精要严格按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规范化操作,采取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化经营之路,促进黄精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林下种植 栽培技术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江山市猕猴桃病害病原鉴定
2
作者 潘慧 李文艺 +5 位作者 陈美艳 雷靖 曹惠杰 谢义福 钟彩虹 李黎 《中国果树》 2024年第11期93-97,共5页
为明确浙江省江山市猕猴桃病害的发生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江山市特色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8—2019年对江山市7个乡镇8个代表性猕猴桃园进行了病害周年调查。通过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分子生物学鉴... 为明确浙江省江山市猕猴桃病害的发生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江山市特色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18—2019年对江山市7个乡镇8个代表性猕猴桃园进行了病害周年调查。通过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江山市猕猴桃园区春季主要病害为细菌性溃疡病,夏季及秋冬季为真菌性软腐病、炭疽病、黑斑病、灰斑病和褐斑病,该结果为当地猕猴桃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病害调查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标准解读
3
作者 宋吉玲 袁卫东 毛小伟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2期49-53,共5页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526—2023《秀珍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于2023年7月22日发布,2023年8月22日起实施。该标准的修订对规范秀珍菇产业秩序,推动秀珍菇产业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主要介绍该标准修订的背景及意义,解释说明标准的主要条款...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526—2023《秀珍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于2023年7月22日发布,2023年8月22日起实施。该标准的修订对规范秀珍菇产业秩序,推动秀珍菇产业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主要介绍该标准修订的背景及意义,解释说明标准的主要条款,有助于广大秀珍菇从业者进一步理解并推动标准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技术 标准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发性出菇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建文 巫优良 +4 位作者 毛小伟 陈小平 杨明华 刘苏雅 魏海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190-1193,共4页
传统反季节栽培秀珍菇培养基以木屑为主料,采收6~7潮,周期长,用工量大,栽培成本高。工厂化秀珍菇栽培量大,生产周期短,要求产量集中。为探索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发性出菇关键技术,本研究比较了秀珍菇不同菌株、培养基配方、发菌期等因素... 传统反季节栽培秀珍菇培养基以木屑为主料,采收6~7潮,周期长,用工量大,栽培成本高。工厂化秀珍菇栽培量大,生产周期短,要求产量集中。为探索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发性出菇关键技术,本研究比较了秀珍菇不同菌株、培养基配方、发菌期等因素,发现适宜工厂化单潮爆出菇的优良菌株为金秀,最佳配方为棉籽壳15%、玉米芯15%、木屑26.5%、甘蔗渣20%、麸皮20%、豆粕2.5%、石灰1%,适宜开袋出菇的发菌期为7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 秀珍菇 爆发性出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床式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明华 毛小伟 +1 位作者 陈小平 巫优良 《食用菌》 CAS 2021年第2期56-57,共2页
以废棉、棉屑为主要栽培原料,介绍草菇出菇房搭建、菌种制备、培养料的选择、栽培料配方、堆制发酵、上料、播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等二次发酵床式栽培草菇(V23)的技术。
关键词 草菇 床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金针菇工厂化瓶栽技术及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被引量:3
6
作者 巫优良 毛小伟 +3 位作者 陈小平 杨明华 王琛 金若 《食药用菌》 2021年第4期346-348,共3页
为走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差异化道路,进行黄色金针菇工厂化种植试验,取得较好效益。从母种生产、锥形瓶扩繁原种、发酵罐扩繁生产种等方面介绍菌种制作,并详细说明拌料、装瓶、灭菌、接种、菌丝培养、搔菌、催蕾和出菇的关键管理技术。针... 为走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差异化道路,进行黄色金针菇工厂化种植试验,取得较好效益。从母种生产、锥形瓶扩繁原种、发酵罐扩繁生产种等方面介绍菌种制作,并详细说明拌料、装瓶、灭菌、接种、菌丝培养、搔菌、催蕾和出菇的关键管理技术。针对可能出现的菌瓶污染率高,现蕾、出菇不整齐,产量低、出现大根小头等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金针菇 工厂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料配方、发菌期对工厂化栽培秀珍菇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建文 刘苏雅 +3 位作者 毛小伟 巫优良 陈小平 杨明华 《蔬菜》 2024年第8期56-60,共5页
工厂化秀珍菇栽培量大,生产周期短,要求产量集中在第1潮菇。为保障工厂化秀珍菇单潮菇出菇周期短、产量高、品质好,以金秀1号为试验对象,对工厂化秀珍菇不同培养料配方和适宜开袋出菇的发菌期进行了研究,设置4种不同培养料配方处理,分... 工厂化秀珍菇栽培量大,生产周期短,要求产量集中在第1潮菇。为保障工厂化秀珍菇单潮菇出菇周期短、产量高、品质好,以金秀1号为试验对象,对工厂化秀珍菇不同培养料配方和适宜开袋出菇的发菌期进行了研究,设置4种不同培养料配方处理,分析各处理对发菌时间、菌丝长势及产量的影响;并采用筛选出的最优配方培养秀珍菇,设置4个发菌期处理,分析各处理对秀珍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15%、玉米芯15%、木屑26.5%、甘蔗渣20%、麸皮20%、豆粕2.5%、石灰1%时,秀珍菇产量最高,单潮菇产量达到225.4 g/袋,较对照极显著提高5.3%,且菌丝发菌快,比对照提早2 d满袋,提早1 d结束采菇。发菌期以70 d最为理想,割袋后发生爆发性出菇,3 d内完成采收,较对照提早1 d;子实体产量最高,为223.25 g/袋,较对照极显著提高5.9%。建议在工厂化秀珍菇生产中采用以上培养料配方,发菌70 d左右,以实现秀珍菇的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培养料 配方 发菌期 产量 工厂化栽培 出菇时间 子实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对秀珍菇工厂化生产的影响
8
作者 刘苏雅 杨建文 +3 位作者 毛小伟 陈青 巫优良 杨明华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6期68-71,77,共5页
由于传统栽培的秀珍菇生长周期长且产量较低,品质参差不齐,现大部分转为工厂化生产。为保障工厂化秀珍菇头潮菇的产量高、品质好,对工厂化秀珍菇开展不同菌种、培养料配方及培养时间的研究,分析各处理对秀珍菇的子实体农艺性状、优质菇... 由于传统栽培的秀珍菇生长周期长且产量较低,品质参差不齐,现大部分转为工厂化生产。为保障工厂化秀珍菇头潮菇的产量高、品质好,对工厂化秀珍菇开展不同菌种、培养料配方及培养时间的研究,分析各处理对秀珍菇的子实体农艺性状、优质菇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工厂化生产的菌种、配方及合适的培养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工厂化生产的秀珍菇品种为金秀,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15%、玉米芯15%、木屑41%、甜菜渣5%、麸皮20%、豆粕3%、石灰1%,培养时间为65 d时秀珍菇单潮产量最高,且优质菇产量高,品质好,菌柄细长便于采收,菌盖厚不易开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液体菌种 品种 配方 培养时间 工厂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艺性状和ISSR标记的秀珍菇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宋吉玲 王伟科 +3 位作者 陆娜 闫静 袁卫东 巫优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3-181,共9页
【目的】分析评价秀珍菇菌株的农艺性状与遗传多样性,为秀珍菇种质资源分类鉴定、遗传育种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0个秀珍菇菌株进行PCR产物扩增电泳检测,以ISSR聚类图谱分析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对各菌株开... 【目的】分析评价秀珍菇菌株的农艺性状与遗传多样性,为秀珍菇种质资源分类鉴定、遗传育种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0个秀珍菇菌株进行PCR产物扩增电泳检测,以ISSR聚类图谱分析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对各菌株开展品比试验,观测各菌株的菌丝生长、子实体农艺性状和产量等农艺性状,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秀珍菇菌株遗传相似水平为0.47~0.92,在0.69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依据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为0.496~1.828,变异系数为7.76%~25.21%,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秀珍菇菌株的产量与菌丝生长速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而菌盖宽度与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菌盖厚度与菌柄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为84.891%,主成分为菌柄直径、菌盖厚度、产量、菌盖颜色和黄菇病,能较好地解释所有变量包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结论】依据菌株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台秀1号、秀珍菇12和中农秀珍菇菌株可作为品种选育的亲本使用,其中秀珍菇12和中农秀珍菇菌株各项农艺性状均表现较好,可在浙江地区进行推广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农艺性状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设施条件和催芽方式对黑木耳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吉玲 袁卫东 +3 位作者 毛剑婷 毛小伟 陆娜 巫优良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12期27-30,46,共5页
以连栋大棚、空调房和传统大棚为菌丝培养场地,同时对空调房和传统大棚内培养的菌棒开展不催芽、催芽3 d、催芽5 d的试验。综合分析不同设施条件和催芽方式对黑木耳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为黑木耳精准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 以连栋大棚、空调房和传统大棚为菌丝培养场地,同时对空调房和传统大棚内培养的菌棒开展不催芽、催芽3 d、催芽5 d的试验。综合分析不同设施条件和催芽方式对黑木耳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为黑木耳精准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设施条件下,空调房中菌丝生长较好,产量较高;传统大棚和连栋大棚效果较差。不同设施条件中均是不催芽处理组出耳较好,整体表现为空调房优于传统大棚。说明黑木耳菌棒培养期间,最适场地为空调房或传统大棚;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可以采用不催芽(直接排田)的方式出耳,在天气干燥炎热,阳光暴晒的条件下,应在适宜条件下先催芽再排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设施条件 催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包冷刺激强度和转潮期时长对秀珍菇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青 陈小平 +3 位作者 陈星坤 宋吉玲 袁卫东 袁德明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3期110-112,119,共4页
为探索菌包冷刺激强度和转潮养菌时长对秀珍菇产量的影响,分别设置不同的冷刺激时长(0.5、3.0、6.0、10.0 h)和转潮养菌时长(6、12、18、24、30 d)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菌包在8~10℃条件下冷刺激维持6 h,转潮养菌24 d为宜,能满足... 为探索菌包冷刺激强度和转潮养菌时长对秀珍菇产量的影响,分别设置不同的冷刺激时长(0.5、3.0、6.0、10.0 h)和转潮养菌时长(6、12、18、24、30 d)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菌包在8~10℃条件下冷刺激维持6 h,转潮养菌24 d为宜,能满足秀珍菇菌包营养积累,实现秀珍菇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冷刺激诱导 转潮期时长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工艺对白茶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钰虹 魏然 +7 位作者 方舟滔 廖鹏飞 陈加土 毛小伟 巫优良 任姝帆 牟锡川 苏祝成 《中国茶叶加工》 2022年第2期33-38,共6页
文章探究了不同干燥工艺对江山白茶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选取嫩度一致的福鼎大白和迎霜两个茶树品种,采用三种不同干燥工艺进行制作,对比不同干燥法对茶样生化成分、感官审评得分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综合各个因素筛选适制白茶的... 文章探究了不同干燥工艺对江山白茶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选取嫩度一致的福鼎大白和迎霜两个茶树品种,采用三种不同干燥工艺进行制作,对比不同干燥法对茶样生化成分、感官审评得分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综合各个因素筛选适制白茶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结合短时速干、日晒及提香机干燥提香的混合加工工艺均较单一干燥方式所制白茶品质更优,抗氧化活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干燥 抗氧化活性 感官审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