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年江山市晚稻褐飞虱暴发成因浅探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华波 宁秀珍 +1 位作者 吴新明 吴增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326-329,共4页
褐飞虱2005年在江山市大发生,发生程度为有测报资料记录以来之最,根据田间系统调查,分析大发生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 褐飞虱 晚稻 大发生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浙西地区优质水稻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龚俊 胡依君 +2 位作者 陈建江 周昌南 陈彦福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第1期18-20,共3页
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属衢州市,是浙、闽、赣3省交界处,是浙江省传统农业大县,连续四届荣获浙江省“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县。水稻种植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该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升,水稻种植技术... 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属衢州市,是浙、闽、赣3省交界处,是浙江省传统农业大县,连续四届荣获浙江省“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县。水稻种植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该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升,水稻种植技术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改进。江山市属金衢稻区,具备丰富的温光资源,是浙江省种植双季晚稻的重要区域。为了寻找更加优良的连作晚稻新品种,江山市农技中心2022年在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的安排下承担了水稻新品种展示和示范项目任务。在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的精心部署下,通过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和实施项目主体专家和领导的帮助,早稻、连作晚稻新品种示范和展示取得较大成效。要想水稻保持高产,促进当地种植业发展、农民增收,就需要不断探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晚稻 水稻栽培 双季晚稻 病虫害防治 农业科技水平 农技中心 种植业发展 生产先进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山市水稻病虫害防控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龚俊 王晓东 +1 位作者 姜伟 周江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1803-1805,共3页
水稻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是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控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抓手。通过调查江山市水稻病虫害防控体系的现状,并从基层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和智能化设备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监测防控 江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江山市连作晚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新明 祝善明 +2 位作者 陈建江 毛雄强 毛水根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3期46-47,53,共3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江山市种植的优质连作晚稻品种,特于2020年进行了15个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甬优7753、甬优7860、甬优5550、隆晶优1212、桃优香占、华浙优812、甬优4901和隆晶优4013等8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全生育期较为适中,适应性... 为了筛选出适合江山市种植的优质连作晚稻品种,特于2020年进行了15个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甬优7753、甬优7860、甬优5550、隆晶优1212、桃优香占、华浙优812、甬优4901和隆晶优4013等8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全生育期较为适中,适应性较强,抗逆性较好,表现较为突出,适宜在江山地区作为连作晚稻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生育期 产量 浙江江山 202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常态化预防控制技术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建忠 沈颖 +5 位作者 梁伟芳 江建锋 徐刚勇 王晓东 陈建兵 杨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57-961,共5页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病害,尽管对该病害的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但2015年以来,该病害又有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年后,衢江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呈多点式、暴发式增长,尤其是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对该区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病害,尽管对该病害的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但2015年以来,该病害又有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年后,衢江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呈多点式、暴发式增长,尤其是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对该区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借鉴“中医治未病”理论,探索采用“3+X”模式防控水稻白叶枯病。结果表明,与常规防治方法相比,在水稻种植关键环节,用20%噻唑锌提早进行预防处理,不仅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延缓田间病害扩展速度,对水稻植株生长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作物安全性好。利用此模式防控效果达到85%以上,产量比常规防治区增加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预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单季稻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姜新有 周江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293-299,420,共8页
在免耕条件下,以新二优6号和两优培九2个单季稻为材料,进行氮磷钾肥不同用量水平的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免耕单季稻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间对免耕稻产量具有交互作用,其中氮磷、氮钾的互作达显... 在免耕条件下,以新二优6号和两优培九2个单季稻为材料,进行氮磷钾肥不同用量水平的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免耕单季稻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间对免耕稻产量具有交互作用,其中氮磷、氮钾的互作达显著水平,并建立了施肥模型。通过回归方程模拟分析,单季稻高产水平下的合理施肥推荐量氮(N)为150~180 kg·hm-2,磷(P2O5)为60~110 kg·hm-2,钾(K2O)为100~1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单季稻 施肥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田水稻施肥技术研究
7
作者 周江明 钱小妹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436-438,共3页
在粘土田水稻上进行了氮、磷、钾肥3因素4水平多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氮肥增产效果高于磷肥,施用磷肥增产效果高于钾肥;水稻产量随着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上升,但氮、钾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产量反而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增... 在粘土田水稻上进行了氮、磷、钾肥3因素4水平多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氮肥增产效果高于磷肥,施用磷肥增产效果高于钾肥;水稻产量随着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上升,但氮、钾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产量反而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增加到最大磷肥用量时水稻产量未见下降,但增幅已不大;粘土田水稻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以157.5、15.8和76.5 kg/hm2为宜;试验同时也表明,水稻施肥增产百分率与土壤养分含量呈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 水稻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地区茭白促早高效生态种植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江德权 甘宏信 +6 位作者 毛土有 汪飞燕 刘卫华 陈锦鹏 易建群 王宏航 夏秋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0-122,共3页
双季茭白采用促早高效生态种植技术,秋茭可提早上市4 d(天)左右,春茭可提早上市25 d(天)左右,填补了市场空档期,经济效益高,且避开了用工高峰期,种植技术也容易学习、掌握和推广。近年来,茭白促早高效生态种植技术因技术简单易学、茭白... 双季茭白采用促早高效生态种植技术,秋茭可提早上市4 d(天)左右,春茭可提早上市25 d(天)左右,填补了市场空档期,经济效益高,且避开了用工高峰期,种植技术也容易学习、掌握和推广。近年来,茭白促早高效生态种植技术因技术简单易学、茭白商品性好、可填补淡季市场、售价高、农药投入少等优点,受到浙西地区种植户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茭白 提早上市 促早 淡季市场 生态种植技术 种植户 浙西地区 商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套管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江明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田间管理 山药 套管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衢州市双季稻区早翻早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诚永 李韵 +2 位作者 程渭树 王宏航 吴汉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28-28,35,共2页
为研究衢州市早翻早稳产、安全生产栽培技术,设置了早翻早4个播期和5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考5 250 kg/hm2的目标产量,金早47在7月25日之前适宜在衢州市作早翻早播种;中早39在7月20日之前适宜在衢州市作早翻早播种;金早09和甬... 为研究衢州市早翻早稳产、安全生产栽培技术,设置了早翻早4个播期和5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考5 250 kg/hm2的目标产量,金早47在7月25日之前适宜在衢州市作早翻早播种;中早39在7月20日之前适宜在衢州市作早翻早播种;金早09和甬籼69在7月15日之前适宜在衢州市作早翻早播种;嘉早311不适宜在衢州市作早翻早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翻早 双季稻 播期 品种 安全生产 浙江衢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力稻田晚稻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周江明 姜家彪 +1 位作者 姜新有 詹丽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5,共8页
在不同土壤背景氮稻田中,采用不同的水氮管理模式,研究了灌水和施氮方式对晚稻的产量、农艺性状、氮肥利用率及节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技术能使晚稻产量提高5.1%~6.5%;土壤氮残留量增加0.4%~2.... 在不同土壤背景氮稻田中,采用不同的水氮管理模式,研究了灌水和施氮方式对晚稻的产量、农艺性状、氮肥利用率及节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技术能使晚稻产量提高5.1%~6.5%;土壤氮残留量增加0.4%~2.3%;氮肥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分别提高12.6%~113.4%、0.4%~19.7%、11.3%~92.9%,且增幅随着土壤背景氮的上升而提高;节省水资源18.0%~34.3%。施氮方式上,以氮素基肥:追肥为50:50的效果最佳,与农户传统的70:30比例相比,产量提高0.3%~8.9%,并表现出低肥田淹水条件下增幅大,高肥田湿润条件下增幅大的现象;氮肥利用率虽都有一定的提高,但除低肥田外,中、高肥田中差异不显著。试验还发现,氮肥利用率与稻田土壤背景氮呈直线负相关,r=-0.9919;氮肥流失量随着土壤背景氮的增加而上升。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灌溉和施肥,能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水稻产量,并节省灌溉用水。但在土壤高背景氮的稻区,最主要的问题是大量减少氮肥用量,以减少氮素流失,降低氮肥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背景氮 晚稻 水肥管理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绿肥养分积累特点及地力培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姜新有 周江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45-47,共3页
不同绿肥品种大田种植示范及试验结果表明,优良品种大桥种紫云英对大田地力培肥效果最佳,667 m2氮、磷、钾积累量分别达8.97,0.49和4.66 kg;在果园套种,箭叶豌豆积累的养分量明显高于大桥种紫云英,更有利于改善果园土壤的理化性状和提... 不同绿肥品种大田种植示范及试验结果表明,优良品种大桥种紫云英对大田地力培肥效果最佳,667 m2氮、磷、钾积累量分别达8.97,0.49和4.66 kg;在果园套种,箭叶豌豆积累的养分量明显高于大桥种紫云英,更有利于改善果园土壤的理化性状和提高养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养分积累 地力培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周江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156-162,共7页
通过3年在不同肥力水平的稻田试验,研究增施绿肥、稻草、商品有机肥及其组合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单施化肥相比,连续3年增施有机肥料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平均增7.2%,14.4%,10.6%和93.1%,其中肥... 通过3年在不同肥力水平的稻田试验,研究增施绿肥、稻草、商品有机肥及其组合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单施化肥相比,连续3年增施有机肥料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平均增7.2%,14.4%,10.6%和93.1%,其中肥力中等稻田增效明显优于肥力较高稻田,且随有机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容重则平均下降了9.9%。不同有机肥料处理间,对土壤氮积累贡献最大的为绿肥,但土壤磷出现下降;土壤有机质、磷、钾含量均以稻草还田处理增效最佳。增施有机肥料处理在不同肥力稻田中对水稻产量影响不一,肥力中等稻田平均增9.8%,其中以种植绿肥结合稻草还田处理产量最高,比化肥处理增18.0%;肥力较高稻田则以稻草还田处理产量最高,比化肥处理增3.2%,其余处理均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水稻产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晚稻超级稻品比试验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昌南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7期116-117,共2页
为筛选适宜江山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杂交水稻组合,2007年开展了连作晚稻超级稻品比试验,结果表明:GH-7组合全生育期与协优46相仿,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可适度推广,但要注意稻曲病与稻飞虱的防治;钱优1号较协优46产... 为筛选适宜江山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杂交水稻组合,2007年开展了连作晚稻超级稻品比试验,结果表明:GH-7组合全生育期与协优46相仿,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可适度推广,但要注意稻曲病与稻飞虱的防治;钱优1号较协优46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可逐步推广,但要适时早播及重视螟虫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晚稻 超级稻 品种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直播油菜覆草及播种方式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东 周江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449-450,共2页
免耕直播油菜田覆草及播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覆草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并培肥地力;在播种方式上,撒播比条播增产9.0%,经济效益提高24.6%。
关键词 免耕 覆草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67
16
作者 周江明 赵琳 +4 位作者 董越勇 徐进 边武英 毛杨仓 章秀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4-281,共8页
针对部分地区水稻生产中氮肥用量过高及水稻移植密度越来越低的状况,选择2个早稻和2个晚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水平和移植密度互作试验,分析两因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水平和移植密度对水稻产量有显... 针对部分地区水稻生产中氮肥用量过高及水稻移植密度越来越低的状况,选择2个早稻和2个晚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水平和移植密度互作试验,分析两因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水平和移植密度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其互作效应不显著;氮水平、移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其中,低氮水平处理平均氮素利用率比高氮水平增加2.1%5~.6%;高密度的氮素利用率比低密度增加10.1%4~5.7%。说明提高移植密度,减少氮肥用量,既可通过大幅度增加有效穗来实现高产,又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在资源日益短缺、生产成本渐高及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密植少氮应是值得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在本试验条件下,早稻移植密度在29.33~6.0万穴/hm2的基础上施N 153.11~69.4 kg/hm2、晚稻移植密度在23.13~0.0万穴/hm2的基础上施N 161.51~90.1 kg/hm2氮素是高产高效节氮的合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移植密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晚稻不同组合多点大区对比试验
17
作者 占才水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5期43-43,45,共2页
为筛选出适宜江山市地域的具备超高产潜力的单季晚稻组合,并探明其生育特性与产量表现,于2016年开展了单季晚稻不同组合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浙优18、甬优12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并且具备超高... 为筛选出适宜江山市地域的具备超高产潜力的单季晚稻组合,并探明其生育特性与产量表现,于2016年开展了单季晚稻不同组合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浙优18、甬优12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并且具备超高产潜力,可以作为单季晚稻超高产栽培优势品种;春优927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具备高产潜力,可以选为单季晚稻高产栽培示范品种;甬优1540产量虽然与对照甬优9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全生育期较对照甬优9号短,是甬优9号的理想替代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晚稻 不同组合 多点 大区对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平氮磷钾对超级稻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江明 俞乒乒 +2 位作者 吴新明 郑剑 章秀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4,共6页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大田不同氮磷钾养分水平下的超级稻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特征及转运规律。结果表明:(1)超级稻干物质累积高峰在中期,约累积了总量的50%。干物质累积主要受氮素影响,它们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8554),磷钾影响不显著。(2...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大田不同氮磷钾养分水平下的超级稻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特征及转运规律。结果表明:(1)超级稻干物质累积高峰在中期,约累积了总量的50%。干物质累积主要受氮素影响,它们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8554),磷钾影响不显著。(2)超级稻体内氮磷钾累积有不同的特点,氮磷累积量随超级稻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钾累积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单峰曲线。其中氮累积主要集中在前期和中前,约占全累积量的85.4%;磷累积高峰在中期,占总量的58.0%;钾累积量也是中期最高,占累积总量的64.6%。随着氮磷钾施用水平的提高,各自养分累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除氮素与钾素对各自累积量有显著的影响外,磷素及三元素之间互作的影响基本上未达显著水平。(3)超级稻籽粒中,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99.2,53.2,23.8 kg/hm2(比例为4.2∶2.2∶1),其中75%氮素、70%磷素、100%钾素来自营养体。氮营养体转运率与氮素水平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R=0.9610),而不受磷钾明显影响;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磷转运率上升,氮素对磷转运率的影响呈现单峰曲线关系;钾素水平的提高,钾转运率和流失率上升,氮素对钾转运率的影响与磷一样,呈现单峰曲线关系,表明过低或过高的氮素对磷钾累积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 超级稻 吸收和转运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44
19
作者 周江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4-240,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比例(有机肥氮分别占100%、70%、40%、20%和0%),对早稻、晚稻及单季稻施用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氮为40%、20%、40%时,早稻、晚稻和单季稻产量最高...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比例(有机肥氮分别占100%、70%、40%、20%和0%),对早稻、晚稻及单季稻施用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氮为40%、20%、40%时,早稻、晚稻和单季稻产量最高,分别比单施化肥区增8.5%、2.8%和4.6%。有机肥氮在20%~40%之间,稻米品质较佳,比例过高则稻米易碎、垩白上升和蛋白质含量下降。有机肥氮为20%水稻氮素累积量最高,有利于氮素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水稻 产量 品质 氮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pH值对畜禽粪便和菌渣混合高温堆肥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姜新有 王晓东 +1 位作者 周江明 郑建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95-1602,共8页
以猪粪和菌渣为主要原料,过磷酸钙和石灰作为pH调节剂,设计8个不同pH值的堆肥处理,研究堆肥初始pH值与堆肥腐熟进程及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堆肥初始p H值的提高,堆肥升温速率、最高温度和有机物降解率均上升。... 以猪粪和菌渣为主要原料,过磷酸钙和石灰作为pH调节剂,设计8个不同pH值的堆肥处理,研究堆肥初始pH值与堆肥腐熟进程及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堆肥初始p H值的提高,堆肥升温速率、最高温度和有机物降解率均上升。然而,p H值的提高导致堆肥中NH_4^+-N的积累量下降,堆肥产品中氮素损失上升。综合考虑堆肥效率和产品质量等因素,建议畜禽粪便堆肥中添加石灰量不要超过堆料鲜质量的0.6%或添加过磷酸钙量不要超过堆料鲜质量的5.2%。堆肥初始pH值在6.42~6.83之间有利于减少氮素损失和提高堆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农业废弃物 堆肥 铵氮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