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化空天防御作战体系架构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小波 王蒙一 +3 位作者 廖咏一 黄智捷 王涛 王维平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在潜在威胁日趋智能化和当前智能技术不断进步的双重推动下,空天防御作战体系不是装备和技术的线性叠加与机械堆砌,而是一个各作战要素有机融合、动态适变与持续演进的综合智能体。在分析智能化空天防御作战体系特征的基础上,创新智能... 在潜在威胁日趋智能化和当前智能技术不断进步的双重推动下,空天防御作战体系不是装备和技术的线性叠加与机械堆砌,而是一个各作战要素有机融合、动态适变与持续演进的综合智能体。在分析智能化空天防御作战体系特征的基础上,创新智能化设计范式与理念,提出一种基于智能体网络的体系架构设计方法,从兵力节点、兵力关系、适变机制3个方面探讨了智能化赋能架构设计的关键技术。该方法为空天防御力量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智能化方法参考,有助于提升空天防御作战体系建设与运用的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防御作战体系 智能体网络 持续演进 适变机制设计 智能化体系架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细长旋成体绕流场分层特性研究
2
作者 石伟龙 甘才俊 +4 位作者 张隽研 李晓辉 王利 程晓丽 何仕培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936,共8页
针对细长旋成体在临近空间中绕流场结构是否存在非对称性、非定常性这一富有争议的问题,采用粒子示踪技术(平面和体式)和高精度数值模拟技术,结合量级分析方法对高超声速细长旋成体绕流场进行了研究.试验获得了细长旋成体流向和多个展... 针对细长旋成体在临近空间中绕流场结构是否存在非对称性、非定常性这一富有争议的问题,采用粒子示踪技术(平面和体式)和高精度数值模拟技术,结合量级分析方法对高超声速细长旋成体绕流场进行了研究.试验获得了细长旋成体流向和多个展向截面的流场结构粒子图像,从这些图像中发现高超声速细长旋成体绕流空间场存在3层结构,除了与高超声速平板壁面绕流场或亚跨声速旋成体一样存在的自由流与边界层外,还在两者之间新发现一层粒子严重堆积的特殊“界面层”.通过数值模拟和量级分析发现,该界面层中法向速度不再为0,并存在压力峰值和很大的压力法向梯度,这是前缘激波与膨胀波的存在以及大曲率型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试验结果还表明:界面层是绕流场结构出现非对称性和非定常性的主要区域;界面层的厚度随着攻角增大而增大,大攻角和雷诺数提高时界面层发生扭曲变形,进而导致了绕流场的非对称和非定常特性.这些发现可以为临近空间高速导弹气动性能分析与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旋成体 临近空间 高超声速 界面层 非对称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界磁场和天线构型对射频等离子体微放电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金恒 苌磊 +2 位作者 杨鑫 周海山 罗广南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利用HELIC程序,研究了磁场和天线构型对射频微放电的影响。在天线方位角模数m=0和m=1两类典型模式下,外界磁场总是通过影响射频电场的分布影响天线的功率沉积分布,其中m=1的半螺旋(half helix)天线在达到临界磁场(10mT)后,轴向上的功率... 利用HELIC程序,研究了磁场和天线构型对射频微放电的影响。在天线方位角模数m=0和m=1两类典型模式下,外界磁场总是通过影响射频电场的分布影响天线的功率沉积分布,其中m=1的半螺旋(half helix)天线在达到临界磁场(10mT)后,轴向上的功率沉积分布由单峰转变为双峰分布,且峰值主要分布在天线的两侧;而m=0的环形(loop)天线在外界磁场达到临界值(1mT)后,主要呈现为一个单峰分布,且峰值位于天线正下方。而对并排的两个loop(loop^(++))天线,发现其不同轴向位置处的临界磁场值不同(z=0mm处为1mT,z=±60mm处为9mT),但是其功率沉积和电磁波受外界磁场的影响与m=0的loop天线类似。在无外磁场条件下,loop^(++)天线的功率沉积相较于其他两种天线的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磁场效应 射频等离子体 天线构型 功率沉积 电磁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稳定控制中陷波滤波器的离散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日新 张欧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8,共7页
开展导弹稳定控制设计时,通常采用陷波滤波器对弹体弹性振动频率进行抑制,保证控制系统的弹体弹性稳定性。介绍了陷波滤波器的基本原理,针对陷波滤波器离散化设计带来的频率畸变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预畸变双线性变换法,在不改变陷波滤... 开展导弹稳定控制设计时,通常采用陷波滤波器对弹体弹性振动频率进行抑制,保证控制系统的弹体弹性稳定性。介绍了陷波滤波器的基本原理,针对陷波滤波器离散化设计带来的频率畸变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预畸变双线性变换法,在不改变陷波滤波器阻尼比值的基础上,通过调节阻尼大小实现频率畸变的补偿。与传统离散化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既补偿了畸变频率,又保证了陷波宽度和相位特性与连续域相同,具有操作简单、适用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控制 陷波滤波器 弹性频率 离散化设计 预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ID-LQR的导弹稳定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苏日新 张欧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导弹稳定控制系统是提高导弹制导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以导弹纵向平面为例,建立了导弹稳定控制的状态空间模型,推导了LQR控制算法,在传统LQR方法的基础上,结合PID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ID-LQR导弹稳定控... 导弹稳定控制系统是提高导弹制导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以导弹纵向平面为例,建立了导弹稳定控制的状态空间模型,推导了LQR控制算法,在传统LQR方法的基础上,结合PID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ID-LQR导弹稳定控制方法。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所提方法和传统LQR方法、改进LQR方法、模糊PID-LQR方法的控制性能,并对建立的导弹模型参数进行了拉偏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优于其他3种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稳定控制 导弹模型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比例积分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补偿的导弹弹性抑制验证方法研究
6
作者 苏日新 张欧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1256,共6页
针对导弹六自由度数学仿真中的弹体弹性模型,开展弹性振动抑制的验证方法研究。介绍了用于导弹弹性振动抑制的陷波滤波器,分析了导弹飞行主动段和被动段中滤波器设计的验证思路,指出了目前在数学仿真验证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调频现象提... 针对导弹六自由度数学仿真中的弹体弹性模型,开展弹性振动抑制的验证方法研究。介绍了用于导弹弹性振动抑制的陷波滤波器,分析了导弹飞行主动段和被动段中滤波器设计的验证思路,指出了目前在数学仿真验证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调频现象提出了一种频率补偿的陷波滤波器在线验证方法,通过对频率补偿函数进行理论推导可发现,该函数可适用于任何阶次的弹性频率验证。通过构建弹体弹性频率补偿函数实现了对所设计陷波滤波器的验证,不仅验证了弹性频率的陷波深度与理论设计值一致,还可以模拟不同弹性频率的基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抑制 陷波滤波器 验证方法 调频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备维修过程中备件布局人机工效优化设计 被引量:7
7
作者 郭璐 王崴 +1 位作者 杨云 刘晓卫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3-157,162,共6页
备件取用效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在装备维修过程中能精确、及时、高效地取用备件,提出了考虑人机工效的备件布局优化问题。根据备件布局的特点,在保证备件车行车安全性的前提下,选取了人机工效学中的重要性原则、取用频... 备件取用效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在装备维修过程中能精确、及时、高效地取用备件,提出了考虑人机工效的备件布局优化问题。根据备件布局的特点,在保证备件车行车安全性的前提下,选取了人机工效学中的重要性原则、取用频率原则、相关性原则及相容性原则为备件布局依据及目标,建立了备件布局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在实例中采用萤火虫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布局模型能综合考虑各子目标,且萤火虫算法求解模型可以获得较好的布局优化方案,备件布局易于查找及存取,达到快速完成维修任务提高维修保障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件 布局 人机工效 萤火虫算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GMD空间的窄带雷达空中目标识别方法
8
作者 郭泽坤 杨洪飞 +3 位作者 刘峥 谢荣 冉磊 李嘉楠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6-1145,共10页
针对窄带雷达对短时观测回波(echoes from short-term observation,ESTO)序列特征识别性能较低且易受诱饵干扰的问题,基于最大边缘高斯混合分布(maximum-margin Gaussian mixture distribution,MGMD)空间提出一种空中目标识别方法。首先... 针对窄带雷达对短时观测回波(echoes from short-term observation,ESTO)序列特征识别性能较低且易受诱饵干扰的问题,基于最大边缘高斯混合分布(maximum-margin Gaussian mixture distribution,MGMD)空间提出一种空中目标识别方法。首先,构建MGMD空间,对库内类别预设类中心,将每个类别中心之间的距离最大化,并且类中心对应MGMD的均值。其次,构建包含特征注意力机制的深度网络,将ESTO序列映射至MGMD空间。然后,通过训练使每类深度特征服从于MGMD,从而使其边缘最大化,以此提升模型的分类泛化性能和对诱饵的鉴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窄带雷达对目标ESTO序列的分类性能和对诱饵目标的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雷达 空中目标识别 短时观测回波 最大边缘高斯混合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伪谱凸优化的RBCC中段组合轨迹优化方法
9
作者 杨宇轩 费王华 +2 位作者 刘海礼 王培臣 闫循良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针对RBCC中段组合轨迹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伪谱凸优化的嵌套优化方法。首先,根据飞行任务需求给出了中段飞行方案,并对组合轨迹优化问题进行了描述;其次,通过分析组合轨迹各段耦合机理,将组合轨迹优化问题转化为段间衔... 针对RBCC中段组合轨迹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伪谱凸优化的嵌套优化方法。首先,根据飞行任务需求给出了中段飞行方案,并对组合轨迹优化问题进行了描述;其次,通过分析组合轨迹各段耦合机理,将组合轨迹优化问题转化为段间衔接静态参数寻优与子段轨迹优化问题,并设计基于粒子群-伪谱凸优化的双层嵌套优化策略对该问题进行求解;上层通过粒子群算法确定静态参数,在此基础上,下层采用伪谱凸优化方法分段进行轨迹优化设计,通过伪谱离散和凸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将非凸、非线性优化问题转化为离散凸优化问题,并设计了基于信赖域收缩的序列凸优化求解策略,在保证各段轨迹最优性的同时,实现了中段组合轨迹优化问题的快速求解;最终,以某RBCC动力概念飞行器为例,完成了中段组合轨迹优化设计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C 中段组合轨迹 双层嵌套优化 粒子群 伪谱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军杀伤网概念研究及对我防空作战装备体系的启示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玉茜 曹亚杰 +1 位作者 佘晓琼 廖咏一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DARPA寻求从杀伤链转向杀伤网,意图利用信息网络构建高度分散的杀伤网,形成难以预测的杀伤链。美空军在试验旗体系下开展“橙旗”“翠旗”和“黑旗”试验,探索杀伤网概念的落地应用。首先,围绕杀伤网作战概念,阐述杀伤网与杀伤链的内涵... DARPA寻求从杀伤链转向杀伤网,意图利用信息网络构建高度分散的杀伤网,形成难以预测的杀伤链。美空军在试验旗体系下开展“橙旗”“翠旗”和“黑旗”试验,探索杀伤网概念的落地应用。首先,围绕杀伤网作战概念,阐述杀伤网与杀伤链的内涵与差异;其次,理清DARPA“自适应跨域杀伤网”项目的发展背景,分析其基于电子商务“供应商—消费者”框架的架构设计,总结其“跨域杀伤网协商与实例化的实时推理分析”软件针对项目关键技术的演示验证情况;再次,从作战管理、体系架构、安全通信、基础设施、标准规范等方面提出构建杀伤网所需的关键技术;最后,瞄准构建未来防御作战弹性杀伤网,从技术角度给出建设我防空作战装备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网 杀伤链 防空装备体系 自适应跨域杀伤网 作战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灵敏度的导弹装备费用敏感性分析
11
作者 常菊 刘晓东 何荧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2-2638,共7页
基于装备费用敏感性分析较少考虑因子间相互作用及因子概率分布等现状,为在项目研制初期有效识别导弹装备费用驱动因子,全面分析单个因子和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对于研制费用的影响,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基于方差的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 基于装备费用敏感性分析较少考虑因子间相互作用及因子概率分布等现状,为在项目研制初期有效识别导弹装备费用驱动因子,全面分析单个因子和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对于研制费用的影响,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基于方差的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采用蒙特卡罗随机采样模拟各因子的概率分布,求解费用模型的一阶和全阶灵敏度系数。引用多元二阶导弹费用测算模型,评估灵敏度收敛样本量,测算其输入参数对于费用的全局影响情况,利用测算结果简化模型。通过简化后模型、原模型和任意幂次模型的对比结果,验证基于方差全局灵敏度分析对于导弹装备费用驱动因子识别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装备 费用驱动因子 全局灵敏度 敏感性分析 灵敏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损飞翼布局飞行器气动特性分析
12
作者 徐一航 李宁 +3 位作者 刘玉祥 刘伟 丁锴 何仕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44,共11页
为分析飞翼布局飞行器受到防空系统打击后的气动特性,采用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Re=1.47×10^(5)条件下战损飞翼布局飞行器进行了风洞试验测力分析,并采用LES方法对部分工况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战损孔导致飞翼布... 为分析飞翼布局飞行器受到防空系统打击后的气动特性,采用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Re=1.47×10^(5)条件下战损飞翼布局飞行器进行了风洞试验测力分析,并采用LES方法对部分工况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战损孔导致飞翼布局飞行器滚转特性和侧向特性出现变化的原因。首先,通过风洞试验发现战损对飞翼布局飞行器的纵向气动特性影响较小,对飞翼布局飞行器的滚转气动特性和侧向气动特性影响较大。其次,迎角10°~30°范围内有战损情况下飞翼布局飞行器的滚转力矩系数明显比未战损情况下大,其中model2战损形式飞翼布局飞行器的滚转力矩系数和侧向力系数绝对值最大。model3~model5一类战损形式的飞行器在迎角10°~24°范围内其滚转力矩系数和侧向力系数绝对值随战损孔向梢弦方向移动而减小。最后,通过LES方法对飞翼布局飞行器流场进行高精度模拟发现:机翼下表面气流会经过战损孔流至上表面,诱导机翼被风区流动提前分离,从而导致飞翼布局飞行器机翼表面的非对称流动分离,引起飞行器滚转力矩系数和侧向力系数绝对值的增大。且战损孔越靠近根弦,其诱导出机翼背风区的流动分离面积越大,飞翼布局飞行器背风区非对称流动现象越明显。结果表明:通过对飞翼布局飞行器的尾涡进行分析发现战损孔会在其后方诱导出多个涡系,且各个涡系之间的距离较近并相互缠绕;随着战损孔向机翼的梢弦移动,战损孔诱导出的脱落涡也向梢弦移动,并与翼尖涡相互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翼布局飞行器 战损 风洞试验 LES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极随钻声波测井换能器感知信号类型的研究
13
作者 张超 陈辉 +1 位作者 胡恒山 王军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4-809,共6页
为了认识测量信号所对应的力学类型及相应类型的钻铤波在钻铤内的分布,该文将理论模拟的随钻声波测井波形与实验波形进行对比。与前人单独考虑压电效应或井孔传播效应不同,该文模拟单极随钻声波测井响应时,将发射器、接收器、光滑钻铤... 为了认识测量信号所对应的力学类型及相应类型的钻铤波在钻铤内的分布,该文将理论模拟的随钻声波测井波形与实验波形进行对比。与前人单独考虑压电效应或井孔传播效应不同,该文模拟单极随钻声波测井响应时,将发射器、接收器、光滑钻铤和井孔结构作为一个整体,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模拟了电压源激励下接收器记录的声压信号和位移信号。将模拟的声压波形与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钻铤波与斯通利波相对幅值相差较大,而模拟的径向位移波形更接近电压信号。进一步比较理论波形与小模型井内实验测量到的电压信号,证实电压信号更接近位移信号而与声压信号差异明显。这表明当钻铤光滑时,单极随钻声波测井换能器感知的主要是径向位移信号。研究还表明声压信号中的钻铤波能量主要集中在钻铤内壁,径向位移信号中的钻铤波能量主要集中在钻铤外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声波测井 换能器 声压 径向位移 压电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超远程拦截作战的俯视探测平台构想
14
作者 张桂榕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33,共7页
设计导弹拦截1000 km外隐身飞机的最大难点在于探测发现隐身飞机并输出高精度的目标位置信息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搜索锁定目标,完成拦截作战精度链闭环。文中通过分析典型隐身飞机目标F-22的雷达散射特性,指出了F-22在俯视角50°... 设计导弹拦截1000 km外隐身飞机的最大难点在于探测发现隐身飞机并输出高精度的目标位置信息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搜索锁定目标,完成拦截作战精度链闭环。文中通过分析典型隐身飞机目标F-22的雷达散射特性,指出了F-22在俯视角50°以上时雷达散射截面积会显著增加,提出基于俯视探测策略和快速构建低成本的前置时敏探测系统策略完成对超远程隐身目标拦截作战精度链闭环的构想,分析了时敏探测平台的技术要求,推导了该系统对典型目标F-22的探测距离,开展了“助推-滑翔”弹道仿真,初步论证了超远程拦截作战精度链闭环过程,形成了探测平台与超远程导弹拦截作战策略研究思路。通过充分地仿真、计算、论证,表明该构想不仅成本低廉,还有望引领防空作战理念从固定阵地、烟囱式架构向高机动部署、分布式协同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远程拦截 俯视探测 时敏探测系统 精度链闭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方案快速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胥磊 谷良贤 +1 位作者 龚春林 万佳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07-111,134,共6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学科优化设计的需求,基于飞行器几何外形、弹道和热防护材料、热防护系统型号数据库,通过气动热快速预测方法和一维热响应预报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一种通用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快速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实现了...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学科优化设计的需求,基于飞行器几何外形、弹道和热防护材料、热防护系统型号数据库,通过气动热快速预测方法和一维热响应预报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一种通用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快速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实现了热防护系统优化设计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设计过程需要多种分析工具以及过程繁琐等不足。最后结合典型服役环境,利用该方法对类X—37B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进行快速设计,得到热防护系统的总质量。结果表明,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系统 气动加热 热分析 高超声速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喷流对低速大攻角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一航 刘伟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04-2517,共14页
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雷诺数Re=55000条件下细长旋成体有、无横向喷流时大攻角非对称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风洞试验发现了旋成体在法向和侧向进行喷流时其大攻角非对称气动特性与无喷流时的区别,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几... 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雷诺数Re=55000条件下细长旋成体有、无横向喷流时大攻角非对称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风洞试验发现了旋成体在法向和侧向进行喷流时其大攻角非对称气动特性与无喷流时的区别,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几个典型工况下旋成体有、无横向喷流时的非对称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喷流对旋成体非对称流动分离的影响.通过风洞试验发现当细长旋成体进行法向控制时无喷流、喷流位于迎风区和喷流位于背风区的旋成体表现出了不同的非对称流动特性:首先喷流位于迎风区时攻角范围在20°~40°之间有喷流和无喷流旋成体所产生的侧向力方向相反,攻角大于40°之后侧向力系数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与无喷流时的侧向力系数方向相同,但是其绝对值要比无喷流时的侧向力系数小.其次喷流位于背风区时攻角在15°~35°之间有喷流时的侧向力系数绝对值要明显比无喷流时大,在随后的40°~70°之间旋成体侧向力系数变化规律与无喷流的趋势相似.当细长旋成体进行侧向控制时由于沿侧向的喷流所产生的直接力使得攻角范围在0°~20°之间和大于45°时有喷流的旋成体侧向力系数绝对值要比无喷流时大,但是攻角在25°~40°之间时旋成体的侧向力系数绝对值减小,甚至在35°时几乎为0.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当细长旋成体进行法向控制时,喷流位于迎风区和背风区时喷流都对有扰流片一侧的流动分离产生了影响,使得其与无喷流时的流场结构不同.无喷流时细长旋成体有扰流片的一侧首先发生流动分离,但是当喷流存在时无扰流片的一侧首先发生流动分离,从而导致了侧向力绝对值增大以及侧向力方向发生改变等现象.当细长旋成体进行侧向控制时,没有扰流片的一侧流动首先发生了分离,有扰流片的一侧后发生流动分离.旋成体有扰流片一侧由于喷流的影响在弹体喷嘴附近及后方产生了低压区,无扰流片一侧的流动分离之后旋成体中后部分产生了高压区,使弹体产生了沿z轴正向的侧向力,这与喷流产生的直接力方向相反、大小相当,从而出现了旋成体攻角在20°~40°之间侧向力较小、甚至在35°时几乎为0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旋成体 横向喷流 风洞试验 非对称流动 低速大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扰动下面向设计的导弹装备保障系统仿真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璐 刘晓东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6-1124,共9页
针对导弹装备,尤其是新研装备或历史经验数据欠缺的装备,在设计阶段保障方案规划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扰动下面向设计的导弹装备保障系统仿真方法。构建了分层分块的混合递阶仿真框架,抽象出装备保障过程中的装备类、保障类、管理... 针对导弹装备,尤其是新研装备或历史经验数据欠缺的装备,在设计阶段保障方案规划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扰动下面向设计的导弹装备保障系统仿真方法。构建了分层分块的混合递阶仿真框架,抽象出装备保障过程中的装备类、保障类、管理类、环境类智能体,并根据保障流程确定了这4类智能体的交互机制及信息传递链路。分析了影响装备保障决策的2类扰动,建立了装备故障扰动和人员失误扰动模型,采用双时钟机制实现仿真过程中的扰动注入,并根据装备维修保障流程及智能体状态跃迁过程建立了保障系统的恢复行为模型。选取了某型导弹装备开展实例仿真,将保障资源仿真结果与装备初始设计方案和装备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系统的正确性,为在设计阶段制定合理科学的装备保障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装备 保障 面向设计 扰动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交战的战术数据链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栋花 彭波 龚小鹏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1,共7页
介绍了外军典型战术数据链的发展情况,同时根据未来网络化作战需求,对基于协同交战的战术数据链的作战使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协同交战的战术数据链体系结构、功能需求和指标需求,最后给出了基于协同交战的战术数据链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战术数据链 协同交战 作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初速度的战斗部静态飞散区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联邦 刘玉祥 +2 位作者 曹伟 杨军 刘睿 《现代防御技术》 2019年第5期43-48,共6页
针对防空导弹拦截高速目标时存在的战斗部破片动态飞散区变窄问题,提出一种非均匀初速度的战斗部破片静态飞散区设计方法,使战斗部前端破片静态飞散区至后端破片静态飞散区内的破片初速度具有逐渐递增的分布特征。通过仿真验证,该设计... 针对防空导弹拦截高速目标时存在的战斗部破片动态飞散区变窄问题,提出一种非均匀初速度的战斗部破片静态飞散区设计方法,使战斗部前端破片静态飞散区至后端破片静态飞散区内的破片初速度具有逐渐递增的分布特征。通过仿真验证,该设计方法可使导弹拦截高速目标时的破片动态飞散区变宽,能覆盖更宽的引信启动散布区,有利于提高防空导弹拦截高速目标的引战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部 非均匀 破片初速度 静态飞散区 动态飞散区 引战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微型导弹动基座传递对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伟 杨光鑫 +3 位作者 刘玉祥 樊世兵 任韦 陈中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9-174,共6页
为了解决微型导弹应用于轻小型无人机平台的动基座传递对准难题,分析确定了基于姿态匹配修正的传递对准方法,构建了姿态误差方程、姿态矩阵匹配方程、姿态矩阵小角度提取和传递对准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并完成了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基... 为了解决微型导弹应用于轻小型无人机平台的动基座传递对准难题,分析确定了基于姿态匹配修正的传递对准方法,构建了姿态误差方程、姿态矩阵匹配方程、姿态矩阵小角度提取和传递对准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并完成了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基于姿态匹配修正的传递对准方法,在无人机作双轴和三轴分时摇摆机动时均能实现失准角、安装角误差的有效估计,并且估计误差均在5′以内、收敛时间不大于10 s,为轻小型察打一体无人装备研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微型导弹 动基座传递对准方法 修正姿态匹配方法 小角度提取 轻小型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