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文化世家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趋势 被引量:4
1
作者 梅新林 陈玉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0,160,共5页
江南文化世家在经历六个发展阶段之后,逐步演绎成为中国文化世家整体版图中最为密集、最为繁荣、最为典范的核心成果。江南文化世家的研究逐步走向兴盛,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阵营、双重路向、一个重心和四点不足,今后需要在个案、区域、... 江南文化世家在经历六个发展阶段之后,逐步演绎成为中国文化世家整体版图中最为密集、最为繁荣、最为典范的核心成果。江南文化世家的研究逐步走向兴盛,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阵营、双重路向、一个重心和四点不足,今后需要在个案、区域、断代、专题、综合、理论研究等六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文化世家 发展历程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追忆与现世沉迷:唐诗中的金陵与广陵--以江南城市文化圈为研究视阈 被引量:6
2
作者 葛永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12,共7页
金陵(南京)与广陵(扬州)同为对唐代文人产生重要影响的江南城市,这在唐诗中表现得颇为充分。在六朝末年金陵被毁后,广陵历史性崛起,于是六朝金陵的繁华逐步过渡为唐代广陵的繁华。以唐诗为观照点,可见出描写金陵与广陵的作品在吟咏内容... 金陵(南京)与广陵(扬州)同为对唐代文人产生重要影响的江南城市,这在唐诗中表现得颇为充分。在六朝末年金陵被毁后,广陵历史性崛起,于是六朝金陵的繁华逐步过渡为唐代广陵的繁华。以唐诗为观照点,可见出描写金陵与广陵的作品在吟咏内容、情感意向等多方面的不同。诗作对两城的不同展示,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从金陵到广陵的文学演进,同时,这一典型的文化现象也使我们从新的角度得以观察江南城市文化的变迁轨迹以及城市发展与诗歌表现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金陵 广陵 追忆 沉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范式与方法(专题讨论):文化视野中的文学演变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梅新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18,共3页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既是一个学术课题,也是一个研究方向,同时也是提升整个中国文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中国文学研究界八年来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问题的自觉探讨,对于推进中国文学研究——无论是中国文学的总体研究抑或现代文学、古代文...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既是一个学术课题,也是一个研究方向,同时也是提升整个中国文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中国文学研究界八年来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问题的自觉探讨,对于推进中国文学研究——无论是中国文学的总体研究抑或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学科研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对研究本身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彰显了重大的学术意义。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与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浙师大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在浙江金华联合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从古代向现代,现代向古代、近代的转型等不同维度,或以专题,或以个案,或以区域,或以规律探讨,或以比较文学等不同方式,广泛讨论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文学古今演变的范式与方法日渐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这组专题讨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研究成果,现由《河北学刊》刊发,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古今演变 范式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查氏水西庄雅集的江南文化特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玉兰 项姝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清代雍乾之际,天津水西庄雅集盛极一时,为北方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然而,水西庄虽地处北方,却郁满了江南文化氛围。这一方面是因为天津作为北方的水乡泽国,素有"小江南"之称,水西庄更是一个水韵荡漾的所在;另一方面,非唯水西... 清代雍乾之际,天津水西庄雅集盛极一时,为北方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然而,水西庄虽地处北方,却郁满了江南文化氛围。这一方面是因为天津作为北方的水乡泽国,素有"小江南"之称,水西庄更是一个水韵荡漾的所在;另一方面,非唯水西庄庄主天津查氏源出江南,与江南文化有着天然之缘,其雅集宾客也以江南文人为主,都有着难以释怀的江南情结。加上雍乾之际特定的时代氛围和人文心态,故水西庄雅集颇多江南文化特质,表现为诗性审美的雅集旨趣、隐逸疏离的宾主心态以及缘情尚真的文学风貌。北方地缘和南地风情的交融,使水西庄成为文人南来北往之际心驰神往之地,而雅集活动对于飘泊中的江南士人而言,更有同气间互通声息的心灵养护、精神慰藉之功。水西庄雅集因而成了雍乾时期的诗坛盛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查氏 水西庄 雅集酬唱 海宁查氏 江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文化与元代西域人之华化——以迺贤的创作为讨论中心 被引量:3
5
作者 邱江宁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9-215,共7页
13-14世纪期间,藉由蒙古人的三次西征,西域人东迁中土的情形极其频繁。而中华文化"无远弗届"的渗透力也使得生活在中土的西域人在经过几代的涵养之后,完全华化。长期生活于浙江庆元的葛逻禄氏迺贤作为末代色目,浙东文化构成... 13-14世纪期间,藉由蒙古人的三次西征,西域人东迁中土的情形极其频繁。而中华文化"无远弗届"的渗透力也使得生活在中土的西域人在经过几代的涵养之后,完全华化。长期生活于浙江庆元的葛逻禄氏迺贤作为末代色目,浙东文化构成其教育背景的重要部分,成为他的思维模式、创作经验和表现手法的底色,使他真正脱却了他的祖先身上的"居逐水草,驰骋猎射,饱肉勇决"的游牧气质,这种文化上的深刻渗透甚至使他成为元代西域作家群体终结者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迺贤 浙东文化 西域人之华化 元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情以启蒙”的主题标举与文化超越——明清江南文学精神的一个考察维度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永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59,共10页
明清江南文学既是宋元文学之深化,又是近代文学之预演。明清时期士商的融合培育着新的商业文化,表现为非儒观念与民间文化的结合,雅俗文学的对流互动成为时代的显著现象。明清文人以言情为最主要的写作策略,言情以张欲,言情以反理,言情... 明清江南文学既是宋元文学之深化,又是近代文学之预演。明清时期士商的融合培育着新的商业文化,表现为非儒观念与民间文化的结合,雅俗文学的对流互动成为时代的显著现象。明清文人以言情为最主要的写作策略,言情以张欲,言情以反理,言情以明性,其作品内容包含着雅与俗的分合消长,娱乐与教化的彼此纠结,最终达成言情以启蒙。讨论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文学形态层面,即雅与俗之分合,娱乐与教化之消长;二是文学主题层面,表现为从"原欲"到"情本"的跨越;三是文学精神层面,江南区域之文学经典高扬启蒙大旗完成对雅与俗、娱乐与教化的双重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江南 言情 启蒙 文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江南商业世家之文化转型的动力机制
7
作者 葛永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2-141,共10页
在明清时期以经营商业发家或名世的商业世家,为保持家业兴旺,大都会走上文化转型之路,这是江南商业世家文化转型所遵循的基本历史逻辑。文化转型由多种要素综合促成,概括而言,乃是规划为先、经济为基、家训为魂、姻亲为助。即首先实施... 在明清时期以经营商业发家或名世的商业世家,为保持家业兴旺,大都会走上文化转型之路,这是江南商业世家文化转型所遵循的基本历史逻辑。文化转型由多种要素综合促成,概括而言,乃是规划为先、经济为基、家训为魂、姻亲为助。即首先实施家族规划、开展家族内部分工,由此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其次,创设义庄,兴办义学,开展自具特色的家族教育。商业世家的文化转型在历史纵向上注重家规庭训的传承,尤其是保存与发扬家学传统;在地域横向上借助姻亲关系,建构社会关系网,全面提升世家文化品位。围绕教育为本,预先谋划蓝图,夯实教育根基,纵向历史传承,横向地域拓展,最终完成文化转型。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交织和彼此融通构成了推动转型顺利完成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商业世家 文化转型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世情小说梦境插图的图像隐喻与文学功能
8
作者 曾礼军 刘宇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9,共16页
梦境插图与明清世情小说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仅梦境插图集中在世情小说当中,而且图像表达也呈现出独特的“世情化”特征。梦境插图以世情小说文本为依据进行构图和绘刻,表现婚恋情感、人生命运和善恶道德等世情内涵。梦境插图又具有图像... 梦境插图与明清世情小说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仅梦境插图集中在世情小说当中,而且图像表达也呈现出独特的“世情化”特征。梦境插图以世情小说文本为依据进行构图和绘刻,表现婚恋情感、人生命运和善恶道德等世情内涵。梦境插图又具有图像阐释的能动性,聚焦于世情人物和世情场景的绘刻和再创作,通过“梦里”与“梦外”的双重图像形态来再现、深化和拓展小说中的世情主题。梦境插图作为世情小说的副文本,还对小说文本的阅读和传播具有突出的辅助作用,进一步凸显和强化了世情叙事和世情主题。梦境插图的这种“世情化”现象的形成,是梦文化意识的民族累积、梦境图像绘制的繁荣与明清尚情文化思潮合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世情小说 梦境插图 图像隐喻 文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学派与浙西学派名实考辩
9
作者 李圣华 张婷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143,159,160,共12页
浙东学派、浙西学派名实之辩关涉宋、元、明学术思潮的审视,以及清学及乾嘉之学源起的考察,故不可或缺。历来争论多聚焦于朱学、陆学、王学、浙学传承及其得失。从南宋乾淳年间至明初,浙东学术尤为兴盛,学者常以浙东之学指称浙学。自顾... 浙东学派、浙西学派名实之辩关涉宋、元、明学术思潮的审视,以及清学及乾嘉之学源起的考察,故不可或缺。历来争论多聚焦于朱学、陆学、王学、浙学传承及其得失。从南宋乾淳年间至明初,浙东学术尤为兴盛,学者常以浙东之学指称浙学。自顾宪成、高攀龙讲学东林,浙西之学开始与浙东之学分庭抗礼。黄宗羲与徐乾学关于“浙东学派”的论辨,体现了清初浙东、浙西之学的分野。对朱、陆的不同看法是浙东、浙西之学的一大分歧所在。浙东经史之学与浙西经学并肇开乾嘉朴学风气。清末民初,相关讨论再度兴起。民国学者总结清学时,关注重心落在汉、宋问题上。对浙东史学的过度推尊,也造成民国学者对清学源流认识的一些偏差。严格来说,浙学主要是指浙东学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学派 浙西学派 学术源流 名实考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知识搜寻、控制机制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基于NCA与SEM的混合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长峰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高水平的跨组织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顺畅运行的粘合剂,是实现高校和企业深度融合的主要体现之一。然而现有研究视角大多基于企业组织层面展开,且主要聚焦于结构和关系视角,无法有效解释外部知识搜寻战略与创新绩效关系间争议性的研究... 高水平的跨组织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顺畅运行的粘合剂,是实现高校和企业深度融合的主要体现之一。然而现有研究视角大多基于企业组织层面展开,且主要聚焦于结构和关系视角,无法有效解释外部知识搜寻战略与创新绩效关系间争议性的研究结论。依托组织控制机制理论,本文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混合方法,对不同控制机制的单独和组合影响效应进行了精确刻画,分析了外部知识搜寻和控制机制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基于181份中国大型企业参与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调查数据,研究1表明,两种外部知识搜寻战略中只有搜寻深度是合作创新项目绩效的必要条件;两种控制机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均为合作创新项目绩效的关键必要条件,如果任何一种控制机制阈值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就会降低整个合作创新项目绩效水平。研究2发现,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在外部知识搜寻宽度和深度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绩效间至少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验证了控制机制对合作创新项目绩效的重要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产学研网络中不同的控制机制如何有效提升跨组织知识转移效率,而且为合作创新项目中个体组织正确实施外部知识搜寻战略提供了治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搜寻宽度 知识搜寻深度 过程控制 结果控制 产学研合作项目 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之美:上林湖新出瓷墓志生成的地域因缘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国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6-133,160,共9页
自二十世纪初至今,浙江慈溪、余姚两县交界处的上林湖一带陆续出土了百余件唐五代时期的瓷墓志。上林湖地区是唐五代时期越窑的主产区,制瓷工艺发达,有着悠久的生产罐状瓷器的历史。当地居民多就地取材,从而促成了这批质地特殊、形制各... 自二十世纪初至今,浙江慈溪、余姚两县交界处的上林湖一带陆续出土了百余件唐五代时期的瓷墓志。上林湖地区是唐五代时期越窑的主产区,制瓷工艺发达,有着悠久的生产罐状瓷器的历史。当地居民多就地取材,从而促成了这批质地特殊、形制各异的瓷墓志的出现。就内容而言,这些瓷墓志不仅具有成熟的墓志铭所必备的文体特征,还有特殊的隶事功能——详细记载了墓地的四至、买卖的详情以及棺位的走向等,为我们了解当地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林湖 瓷墓志 地域 隶事功能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浙北平原的海洋灾害及其社会影响——以海宁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微微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44,共9页
本文利用历史文献资料总结了清代浙北平原海洋灾害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以海宁为中心探讨了海洋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在清代,台风和潮灾深刻影响着海宁的社会生产生活,而官方与民间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应对。但从成效看,民间对灾害的应对能力是... 本文利用历史文献资料总结了清代浙北平原海洋灾害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以海宁为中心探讨了海洋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在清代,台风和潮灾深刻影响着海宁的社会生产生活,而官方与民间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应对。但从成效看,民间对灾害的应对能力是薄弱和被动的;相对来讲,官方主持的海塘修筑更为有效,但海塘的防灾能力能否实现又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浙北平原 海洋灾害 社会影响 海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元代诗文研究述要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江宁 唐云芝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5-191,共7页
近十年来,一直相对薄弱的元代诗文研究有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和优秀学者快速成长。围绕文献整理与研究,多民族文化与文学,诗文理论与批评,地域文化与文学,文人群体以及文学史撰写等内容,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
关键词 元代诗文 《全元文》 《全元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现代视野中传统文化的复魅——以《刀兵过》中的王克笙、王明鹤父子形象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洪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发表在《中国作家》2018年第4期上的长篇小说《刀兵过》,随后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单行本。老藤:《刀兵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首先对其作者老藤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老藤,原名滕贞甫,山东青岛市即墨区人,1963年出生,在东北... 发表在《中国作家》2018年第4期上的长篇小说《刀兵过》,随后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单行本。老藤:《刀兵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首先对其作者老藤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老藤,原名滕贞甫,山东青岛市即墨区人,1963年出生,在东北工作,当过党政干部,后成为辽宁省专业作家。这些信息让我感到某种亲切,因为同龄、同乡,而且我也在东北工作过几年的时间,对那里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现代视野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复魅 形象 父子 王明 《中国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慎行与明遗民社会——关于“明遗民二代”文化心态的典型解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圣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8-144,160,共7页
"明遗民二代"是中国遗民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探讨这一现象,不仅有助于推动明遗民社会研究,而且也是清初士大夫研究、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环节。清诗大家查慎行为"明遗民二代"典型人物之一。他出生于两世遗民之... "明遗民二代"是中国遗民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探讨这一现象,不仅有助于推动明遗民社会研究,而且也是清初士大夫研究、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环节。清诗大家查慎行为"明遗民二代"典型人物之一。他出生于两世遗民之家,传海宁查氏家风家训,早年不以科举为业,致力于诗古文词,师辈多遗民耆旧。"胎习之为性"使他亲近遗民,表彰节烈,认同自我寒士身份。后天环境变化也改变着其先天习性,缘生计逼迫,他终未自绝于科举仕途,遂漫而应之,"竿木自随,逢场作戏"。久困科场将他进一步推向江湖,养成江湖寒士心态,以"山水友朋"为性命,以"品逸"为高。江湖心态也影响其十年文学侍从生涯,徬徨自悔,背负沉重的进退失据感,终返山林。慎行"类遗民"的文化心态在"国朝六家"中极为独特,具有典型的认识意义,反映了清初一大批新生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求索与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慎行 明遗民社会 家世家训 师承交接 江湖寒士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理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梅新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3,99,共6页
贯通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最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章培恒先生倡导。自2001年11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贯通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最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章培恒先生倡导。自2001年11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来,至2010年12月由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期间已走过了十年的艰难探索之路。一方面,在学术界同人的共同努力下,无论在研究实践还是学理思考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困惑与歧见。值此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之际,的确到了一个需要对过去十年的探索之路进行全面总结,进而走向更为深入的学理逻辑思考与学术体系建构的时间节点。为此,我们借助《河北学刊》发表一组专题讨论文章,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演变 中国文学 学理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江南女诗人群体及其主要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建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81,共5页
清代江南地区涌现大量女诗人,她们形成诸多女作家群,如商祁家族诗会、蕉园诗社、随园女弟子群、碧城女弟子群等,总体上来看,这些女诗人群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社交性",以及"扩展性";同时这些女诗人群... 清代江南地区涌现大量女诗人,她们形成诸多女作家群,如商祁家族诗会、蕉园诗社、随园女弟子群、碧城女弟子群等,总体上来看,这些女诗人群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社交性",以及"扩展性";同时这些女诗人群还各具特征,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女作家群 地域性 社交性 扩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江南生态乌托邦及其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海庆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3,100,共6页
江南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孕育出了江南社会的生态乌托邦。为了将这个乌托邦变成现实,世世代代的江南人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在农业时代江南文化视野中,人的生命源于自然,又最终回归自然,生命的理想在于与大自然同生共荣,如"... 江南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孕育出了江南社会的生态乌托邦。为了将这个乌托邦变成现实,世世代代的江南人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在农业时代江南文化视野中,人的生命源于自然,又最终回归自然,生命的理想在于与大自然同生共荣,如"花里神仙"般美好。要实现这个目标,人就需要营造一个能够充分获得伟大自然力支持的"仙境"一样的家园。当城市化和工商业开始冲击人们的桃花源之梦时,一部分人借江湖平衡来自于城市文明的压力,另一部分人则开始了建造"城市山林"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生态 乌托邦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语世界的李渔作品翻译和研究
19
作者 高玉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125,137,共6页
明末清初的小说家、戏曲家李渔的影响早已经波及海外,但相对于李渔在日本和欧美影响的介绍和研究,其作品在俄罗斯的翻译和研究情况学术界缺少关注,国内相关资料记述缺失很多,且存在不少错误信息。文章对李渔及其作品在俄罗斯的翻译和研... 明末清初的小说家、戏曲家李渔的影响早已经波及海外,但相对于李渔在日本和欧美影响的介绍和研究,其作品在俄罗斯的翻译和研究情况学术界缺少关注,国内相关资料记述缺失很多,且存在不少错误信息。文章对李渔及其作品在俄罗斯的翻译和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补充并纠正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缺失和讹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十二楼 闲情偶寄 俄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报人小说家群体的代际兴替与时代特征——以上海活动中心为例
20
作者 曾礼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115,共8页
近代报人小说家群体是伴随着近代报纸杂志等新兴媒体而成长的新型文人群体,是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由本土向西方对接的直接推动者和主要肩负者。他们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代:《申报》报人小说家群体,活动于1872年至1894年,他们是小说... 近代报人小说家群体是伴随着近代报纸杂志等新兴媒体而成长的新型文人群体,是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由本土向西方对接的直接推动者和主要肩负者。他们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代:《申报》报人小说家群体,活动于1872年至1894年,他们是小说报刊创编的探索者和尝试者;清末报人小说家群体,活动于1895年至1911年,他们开创了小说报刊创编的新局面,推动了小说报刊创编的第一波高潮形成,普遍重视小说的政治启蒙作用,使小说文体从文学边缘地带走上了中心位置;民初报人小说家群体,活动于1912年至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他们推动了小说报刊创编的第二波高潮形成,重视小说的消遣娱乐功能,促进了中国都市文学的初步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报人小说家群体 代际兴替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