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泉书院与江南的读书文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华枫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5-236,共2页
创建于明代的二泉书院作为无锡惠山祠堂中书院类祠的典型代表,展现了江南源远流长的读书文化。论文分析了二泉书院的所在地无锡惠山历史上的读书传统,二泉书院的创建者邵宝的言行所体现的爱书明理、尚德致用的读书精神和教育理念,以及... 创建于明代的二泉书院作为无锡惠山祠堂中书院类祠的典型代表,展现了江南源远流长的读书文化。论文分析了二泉书院的所在地无锡惠山历史上的读书传统,二泉书院的创建者邵宝的言行所体现的爱书明理、尚德致用的读书精神和教育理念,以及这一精神理念中所体现的江南读书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艺术 惠山祠堂 二泉书院 邵宝 江南 读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晚期加工速度对图形推理能力的影响:工作记忆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韩燕 张恒 +3 位作者 贾丽娜 刘颖 张雨暄 邹丽娟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3,共7页
考察童年晚期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对图形推理能力的影响。采用加工速度任务、工作记忆任务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对169名10-12岁的儿童进行测查。研究结果如下:(1)方差分析表明,加工速度和图形推理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2)结构方程模型表明... 考察童年晚期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对图形推理能力的影响。采用加工速度任务、工作记忆任务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对169名10-12岁的儿童进行测查。研究结果如下:(1)方差分析表明,加工速度和图形推理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2)结构方程模型表明,不论图形推理难易程度如何,工作记忆均中介了加工速度对图形推理能力的影响。(3)图形推理的难度越大,工作记忆对其的影响越大。结论:童年晚期加工速度通过工作记忆对图形推理能力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工作记忆直接对图形推理能力产生影响,加工速度间接影响图形推理能力。此外,图形推理难度越大,越需要工作记忆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晚期 加工速度 工作记忆 图形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民歌与锡剧的共生文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江南民歌与锡剧同为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整体上兼具江南水乡特色,是江苏省的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江南民歌、锡剧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江南民歌、锡剧的形成和发展及两者的相互交流与融合,探讨江南民歌与锡剧在共... 江南民歌与锡剧同为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整体上兼具江南水乡特色,是江苏省的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江南民歌、锡剧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江南民歌、锡剧的形成和发展及两者的相互交流与融合,探讨江南民歌与锡剧在共生的环境中所产生的音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民歌 锡剧 共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性中的教师人文关怀——课堂教学的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惠恭健 吕红日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0-32,共3页
课堂教学视角下的教师人文关怀是公开性、利他性等公共性质的课堂教学反映。教师人文关怀表现在两个方面:课堂生命的关爱、课堂文化的开放。前者的价值内核是知识传授者和生命守护者角色的统一,后者则主要体现为教材的开放、教学过程的... 课堂教学视角下的教师人文关怀是公开性、利他性等公共性质的课堂教学反映。教师人文关怀表现在两个方面:课堂生命的关爱、课堂文化的开放。前者的价值内核是知识传授者和生命守护者角色的统一,后者则主要体现为教材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目标的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教师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亮程小说的“保守”与“重复”
5
作者 张春梅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5-194,共10页
刘亮程的叙述在不断重复的旧人、旧事、风景中铺展开自己稳定的世界,如何评价这有“重复”与“保守”之嫌的写作,是阅读刘亮程必须回答的命题。诸多文本中的刘亮程以“过来人”形象,用旧生活和老人言说出他对生活的理解,他平静叙述的自... 刘亮程的叙述在不断重复的旧人、旧事、风景中铺展开自己稳定的世界,如何评价这有“重复”与“保守”之嫌的写作,是阅读刘亮程必须回答的命题。诸多文本中的刘亮程以“过来人”形象,用旧生活和老人言说出他对生活的理解,他平静叙述的自然生活的底层,隐藏着表层/底部构成的冲突和悖论。在不断的重复和生存困境之间,关于人类“日常”的思索变成沉重的哲学命题,这是一种提醒,也是对可以名之为科技时代、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或后全球化时代的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发见,“保守与重复”因反思而具有鲜明的审美现代性,具有打破浮躁、唤醒自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亮程 重复 保守 群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词序视角解读《扬州慢》写作笔法
6
作者 颜庆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3-45,共3页
姜夔《扬州慢》的词序与词之间存在内容对应与结构关联,可为词的解读提供独特视角。词序记述过访扬州的现实经历,提供文本的历史脉络,明示感慨今昔的主旨,而词既记述现实经历,与词序所述复沓,又以点化、拟代、反衬、设想等笔法,补上基... 姜夔《扬州慢》的词序与词之间存在内容对应与结构关联,可为词的解读提供独特视角。词序记述过访扬州的现实经历,提供文本的历史脉络,明示感慨今昔的主旨,而词既记述现实经历,与词序所述复沓,又以点化、拟代、反衬、设想等笔法,补上基于晚唐杜牧诗的历史想象,借此构造今昔对比的结构,完成词作的主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慢》 姜夔 词序 写作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风景:生长在中国人精神深处的浪漫理想与游牧美学
7
作者 张春梅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2,共9页
西部文学是丰富而多元的,而由于地域差异,“西部”本身成为意蕴广阔的文化意象。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西部”不仅很难与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西域”截然分开,而且与今天关于新疆的想象合在一处。那么,作为西部文学重镇的新疆文学在铸牢中... 西部文学是丰富而多元的,而由于地域差异,“西部”本身成为意蕴广阔的文化意象。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西部”不仅很难与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西域”截然分开,而且与今天关于新疆的想象合在一处。那么,作为西部文学重镇的新疆文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不可替代的意义在哪里?问题的答案在文学中的西部风景书写和人的风景建构起来的世界中。以历史叙述和主体表达为轴,以西部书写为参照,空间景观、艺术形式、创作主题和记忆与反思基础上的审美理想是突出的星丛与坐标。西部美学风格是汇聚多条线索历史积淀而成,与人的生命形态、个体意志和作为整体的“美好的人”的想象贯通,是历史活动主体和人之理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浪漫精神和美学气质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是理想生活不可缺失的重要维度,西域或边疆由此建构起自身独有的游牧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书写 风景 地域 游牧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的中日电影传播与交流
8
作者 郝延斌 周才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8-26,共9页
在最近的20多年里,中日两国的电影交流频繁。吴宇森和张艺谋等人执导的一系列影片在日本市场获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东京国际电影节成为中国电影面向亚洲和世界展示风采的舞台,《雪豹》等影片获得了重要的奖项。中日两国的电影传播与交... 在最近的20多年里,中日两国的电影交流频繁。吴宇森和张艺谋等人执导的一系列影片在日本市场获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东京国际电影节成为中国电影面向亚洲和世界展示风采的舞台,《雪豹》等影片获得了重要的奖项。中日两国的电影传播与交流,除了作为电影产业贸易主要形式的成片的进出口之外,还在亚洲电影泛区域制作兴起的背景中展开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密切合作,制作了《妖猫传》等诸多合拍片。电影明星的跨国出演,内容资本的跨国流通,使得中日电影之间的关联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日本电影 跨国合作 海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泉汉简(叁)》纪年考订
9
作者 黄艳萍 黄晨洲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3,共7页
新近出版的《悬泉汉简(叁)》辑录了2198枚简牍,其中纪年简、历谱简、月朔简等共计515枚,有明确纪年的简245枚。文章考证了20枚月朔简和历谱简的纪年,校订了5枚有误的纪年,进一步明确了这批简牍的年代。
关键词 悬泉汉简 纪年简 历谱简 月朔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域文化对江南民歌与锡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淼 王芳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194,共3页
江南民歌和锡剧是江南地域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们都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地域文化对江南民歌风格与锡剧风格形成的影响,分析了江南地域文化对江南... 江南民歌和锡剧是江南地域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们都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地域文化对江南民歌风格与锡剧风格形成的影响,分析了江南地域文化对江南民歌声乐、唱词风格及对锡剧语言、唱腔、音乐风格的具体影响,以辨析江南民歌与锡剧独特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进而探寻保护与传承江南民间艺术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江南民歌 锡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江南丝竹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雷强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6-137,共2页
2006年5月20日,江南丝竹音乐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今仍面临着诸多危机。为此,展望与思考江南丝竹的生存现状及前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努力探求保护和发展江南丝竹的有效之良策,提高广大人民... 2006年5月20日,江南丝竹音乐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今仍面临着诸多危机。为此,展望与思考江南丝竹的生存现状及前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努力探求保护和发展江南丝竹的有效之良策,提高广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共同推动我国江南丝竹音乐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江南丝竹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撰写 被引量:8
12
作者 支运波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83,共5页
文献综述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课题申请和发现新论题等方面具有广阔地应用空间。文献综述具有清晰厘定学术问题,驱散研究迷雾的作用。设定研究论题、进行文献搜集和分析整理,并按照一定的学术规范实施是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 文献综述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课题申请和发现新论题等方面具有广阔地应用空间。文献综述具有清晰厘定学术问题,驱散研究迷雾的作用。设定研究论题、进行文献搜集和分析整理,并按照一定的学术规范实施是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合格的文献综述要求做到遵守一定写作规范和学术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 撰写 综述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民歌与锡剧的共生研究——小调《孟姜女》在锡剧中的借鉴与运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4-245,共2页
江南民歌和锡剧是江苏的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整体上兼具浓郁的江南韵致和水乡特色。在历史渊源、地域特色、曲调等方面有诸多共同之处。但两者在声腔结合、发声方法和表现手法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可以... 江南民歌和锡剧是江苏的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整体上兼具浓郁的江南韵致和水乡特色。在历史渊源、地域特色、曲调等方面有诸多共同之处。但两者在声腔结合、发声方法和表现手法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可以通过两者间的共性与差异性研究来探求两者的共生发展。文章将以"孟姜女调"母体江南民歌版《孟姜女》为例,着重探究其在锡剧中的借鉴与运用及其传承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剧艺术 《孟姜女》 江南小调 共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院校国际化规划的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向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启光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43,113,共6页
全球化时代下,不同院校不约而同地将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化战略规划,逐渐成为高等院校一个核心问题和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维度。基于全球代表性院校国际化规划运作的现实,高等院校国际化规划... 全球化时代下,不同院校不约而同地将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化战略规划,逐渐成为高等院校一个核心问题和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维度。基于全球代表性院校国际化规划运作的现实,高等院校国际化规划发展主要表现为规划类型的多样化、规划发展目标与策略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类型院校国际化规划的不平衡性等特点。未来高等院校应进一步重视与研究国际化规划,实行统整性的院校国际化发展策略,发挥院校国际化综合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院校发展 国际化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与人文意识培养——评《全球化语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宇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05-I0005,共1页
英美文学的阅读与赏鉴,是培养人文意识的有效途径。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推进教学改革,挖掘文学作品深厚的人文底蕴,引导学生接触更广泛的英美文学作品,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全球化语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一书是由郭英剑主编、中... 英美文学的阅读与赏鉴,是培养人文意识的有效途径。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推进教学改革,挖掘文学作品深厚的人文底蕴,引导学生接触更广泛的英美文学作品,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全球化语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一书是由郭英剑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该书立足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探讨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路径,提出通过英美文学教学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作品 英美文学教学 人文底蕴 人文意识 人文素养 全球化语境 人才培养目标 郭英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中国电影音乐中江南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28-129,共2页
电影音乐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电影重要的诠释纽带,是电影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十年来,中国电影音乐历经坎坷,不断趋于成熟,江南民族音乐元素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业已成为中国电影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加强影片本身的美学功... 电影音乐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电影重要的诠释纽带,是电影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十年来,中国电影音乐历经坎坷,不断趋于成熟,江南民族音乐元素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业已成为中国电影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加强影片本身的美学功能,突出主题,又可以赋予影片新鲜的时代气息,是中国电影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不竭源泉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音乐 民族音乐 江南民族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钱穆的人文主义历史存续观
17
作者 赵建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55,共7页
钱穆对人文主义有系统的学术观建构,并以其生命实践印证着自己对人文主义的独特理解。在钱穆的人文主义思想构成中,"存"与"续"的意识由传统文化层面的信仰、伦理和知性自觉,辩证地贯穿于日常的生命实践活动之中。... 钱穆对人文主义有系统的学术观建构,并以其生命实践印证着自己对人文主义的独特理解。在钱穆的人文主义思想构成中,"存"与"续"的意识由传统文化层面的信仰、伦理和知性自觉,辩证地贯穿于日常的生命实践活动之中。这使得钱穆的人文主义显示出迥异于西方人文主义的品格:它不是以发掘个人感性、理性的价值驱力及公共性文明机制为其思想原创的基点,而是力求使个体与社会在纳入一种文化的统绪中,实现文明的价值增殖和外延扩张。钱穆的人文主义是超越学术个性的历史主义与超越历史境遇的生命哲学的统一,是博大淳厚的民族精神与个体生命实践的统一。这种人文主义在内涵上具有较鲜明的儒学人文主义特质,但在内在机理上,它超越了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观念,而呈现为面对另外空间视域而求取文化"存续"的人文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人文主义 “存续” 思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京剧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渗透——从电影《梅兰芳》谈起
18
作者 李晓春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6期33-34,共2页
素质教育是完善人格的全方位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电影《梅兰芳》通过影像的世... 素质教育是完善人格的全方位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电影《梅兰芳》通过影像的世界为广大观众展现了精彩纷呈的京剧文化,同时也使观众在精神上进行了一次高度的洗礼,更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展开提供了新的内容、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梅兰芳》 京剧文化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戴望舒对中国早期象征主义诗论的超越
19
作者 文学武 王冰冰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8,共8页
作为中国现代派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戴望舒对现代诗歌理论也颇为关注。戴望舒的创作论强调艺术与真实的关系,反对纯粹的艺术至上主义。他对象征主义的一些核心概念如契合、纯诗、音乐性等重新进行了阐释,抛弃了前期象征主义的某种神秘... 作为中国现代派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戴望舒对现代诗歌理论也颇为关注。戴望舒的创作论强调艺术与真实的关系,反对纯粹的艺术至上主义。他对象征主义的一些核心概念如契合、纯诗、音乐性等重新进行了阐释,抛弃了前期象征主义的某种神秘性,理论视野更为开阔。最后,戴望舒强调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价值也更为认可。与20世纪中国早期象征派的诗论比较起来,戴望舒的诗论在自我否定的同时,也摆脱了中国早期象征派局限于法国前期象征主义的认知体系,更富有开放性、革命性和审美的现代性。正是凭借这种本体论的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他和梁宗岱等共同把象征主义理论提升到更为丰赡、成熟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纯诗 前期象征派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创新——全球人工智能学习和教育研究联盟之“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者会议”综述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志军 滕志强 苏晨予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4,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项类似于“电力”的通用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智能化变革浪潮。教育领域如何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是时代赋予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挑战。研究基于全球人工智能学习和教育研究联盟召开的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项类似于“电力”的通用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智能化变革浪潮。教育领域如何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是时代赋予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挑战。研究基于全球人工智能学习和教育研究联盟召开的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者会议的核心内容,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创新框架,从理念、实践和共识三个层面系统展现国际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体系结构。理念层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文化,实现从制度、育人理念到教与学方式等多个层面的理论创新与认知迭代。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采纳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模型和生成主义数字教育框架分别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提供了组织保障、素养培养和实践指南方面的理论支持。实践层各类实践创新要坚持以个性化/人性化学习体验为核心,围绕教育场景中的实践问题,开展创新实践和应用推广。当前国际上六类典型实践案例,分别为:(1)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网络和物理空间协同学习;(2)大语言模型推动智能导师系统应用推广;(3)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强沉浸式平台和同伴支持促进脑健康;(4)大语言模型支持自动试题、干扰项和反馈生成;(5)智能学习路径规划和个性化学习支持提供;(6)亲和力小组实践推进高校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同时,会议还形成了六大共识:(1)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创新的特殊性;(2)信任是从消极拒绝走向积极应用的前提;(3)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应对认知停滞与去人性化;(4)重视应用中的数据泄漏和安全伦理风险;(5)消弭新的数字鸿沟和结构性不平等;(6)建立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新标准。研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创新研究的梳理可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创新 ChatGPT SPARK模型 智能素养 教育数字化 人性化学习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