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66年危机笔记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探赜 |
代利刚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论布鲁德尼对青年马克思异化问题的规范性阐释 |
张祖辽
|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重思马克思的主体概念:社会历史性存在的生成、演进与旨归 |
杨泽光
陈永杰
|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忠”何以“信”? 集体主义影响大学生诚信的实证研究 |
柯增金
李婷婷
杨新国
|
《征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论冯契的“智慧说”对中国传统哲学汇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
代利刚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何以可能-论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建构及其意义 |
陈爱萍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7
|
论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阐释及其意义——对新康德主义者关于伦理与唯物史观之关系的反拨 |
陈爱萍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8
|
论第二国际理论家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重路径——基于对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 |
陈爱萍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9
|
脱离感性活动的交往主体——论哈贝马斯对马克思主体概念的解读 |
陈永杰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0
|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靶向路径 |
陆奕君
徐玉生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11
|
形而上学与虚无主义:论马克思的感性经验世界 |
唐忠宝
侯勇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2
|
价值哲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论郝孚逸先生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研究 |
代利刚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3
|
奥康纳与福斯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比较研究 |
张乐
郭佳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4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危机 |
任铃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5
|
探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理论创新 |
冯皓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6
|
列宁对“合法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观的认识与批判 |
贾淑品
阳银银
|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7
|
马克思误解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吗?——对弗雷泽命题的批判与“黑格尔-马克思”思想关系难题的求解 |
代利刚
陈永杰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8
|
“逻辑倒置”与“崩溃之境”: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重释 |
代利刚
詹梦皎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9
|
江苏省域经济地区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马克思关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分析逻辑与方法 |
王现林
孙筱
|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20
|
马克思批判精神的方法论意义 |
陈永杰
倪佳瑜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