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1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科学中拉曼光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涛 李军科 +1 位作者 刘柱 袁士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563-10565,共3页
仪器的发展使得拉曼光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微观结构变化的灵敏性、样品的非破坏性、使用的样品量较小及其高分辨率等都是选择拉曼光谱作为分析手段的主要原因。综述了拉曼光谱在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蛋白质 脂类 碳水化合物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栏技术在即食南美白对虾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林进 杨瑞金 +1 位作者 张文斌 华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51,共7页
为获得货架期在3个月以上的25℃保藏的高水分即食南美白对虾食品,文中利用栅栏技术南美白对虾即食食品的加工工艺,设置控制水分活度、浸泡乙醇、调节pH值、降低氧化还原值、热杀菌等保质栅栏因子。在整个常温保藏过程中,产品的菌落总数... 为获得货架期在3个月以上的25℃保藏的高水分即食南美白对虾食品,文中利用栅栏技术南美白对虾即食食品的加工工艺,设置控制水分活度、浸泡乙醇、调节pH值、降低氧化还原值、热杀菌等保质栅栏因子。在整个常温保藏过程中,产品的菌落总数未超过相关标准,虽然感官评分出现下滑的趋势,但可被大多数人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即食食品 加工工艺 栅栏技术 保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唐亚丽 卢立新 赵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4-168,共5页
从食品营养与安全角度出发,介绍生物芯片的原理及分类,着重讨论此类技术在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有害物质分析及食品营养与疾病机理方面的研究,旨在为食品工业与高新检测技术的进一步结合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 生物芯片 营养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汤凯洁 汤坚 +1 位作者 顾小红 戴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6-160,共5页
分子印迹技术是人工制备具有对特定的分子存在高选择性结合位点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由于具有高通量、高特异性,在食品痕量成分的分离、净化、富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检测食品中残... 分子印迹技术是人工制备具有对特定的分子存在高选择性结合位点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由于具有高通量、高特异性,在食品痕量成分的分离、净化、富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综述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检测食品中残留的三嗪类、苯基尿类、磺酰脲类及其它农药中的应用、分子印迹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固相萃取 农药残留 模板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调包装技术延长烘焙食品货架期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周美玲 邹奇波 +1 位作者 黄卫宁 RAYAS-DUARTE Patricia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99-604,共6页
大气中的氧气和需氧微生物腐败是限制烘焙食品等食品货架期的两个主要因素。调整包装内的气氛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的比例(气调包装)可使这些食品货架期显著延长。本文在简述各种气调包装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充气包... 大气中的氧气和需氧微生物腐败是限制烘焙食品等食品货架期的两个主要因素。调整包装内的气氛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的比例(气调包装)可使这些食品货架期显著延长。本文在简述各种气调包装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充气包装、吸氧剂包装、乙醇蒸汽发生剂包装等在延长烘焙食品货架期中的应用。讨论了各种方法用于延长烘焙食品货架期的优点并对纳米技术在气调包装材料上的应用等前景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焙食品 货架期 气调包装 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波冻干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玉川 张慜 《粮油食品科技》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冻干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的营养成分,在我国食品干燥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由于冻干技术存在干燥周期长、能耗大、成本高等缺点,目前我国冻干食品以出口为主。微波具有内热源特性,采用微波高效加热技术与传统冻干技术相结合而... 冻干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的营养成分,在我国食品干燥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由于冻干技术存在干燥周期长、能耗大、成本高等缺点,目前我国冻干食品以出口为主。微波具有内热源特性,采用微波高效加热技术与传统冻干技术相结合而发展的微波冻干技术从上世纪中期已受到国外学者与企业界广泛关注。但是,微波冻干存在非常明显的不均匀与低压气体放电现象,这一关键技术问题一直以来制约其商业化应用。近些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学科领域的交叉、相互渗透,为微波冻干关键技术的研究、装备开发及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及经济支撑,微波冻干技术、理论得到不断完善。综述了国内外微波干燥技术在高效、节能、均匀及装备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微波冻干 均匀干燥 装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面团发酵技术在中式食品中的应用Ⅰ.海藻糖影响包子类冷冻面团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若诗 黄立群 +3 位作者 张峦 王凤 黄卫宁 RAYAS-DUARTE Patricia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1-25,共5页
主要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含有海藻糖的冷冻面团包子(PFFD)和非冷冻面团包子(PFD)以及不含海藻糖非冷冻面团包子(对照)的面皮部分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考察海藻糖和冷冻对包子面皮部分风味的影... 主要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含有海藻糖的冷冻面团包子(PFFD)和非冷冻面团包子(PFD)以及不含海藻糖非冷冻面团包子(对照)的面皮部分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考察海藻糖和冷冻对包子面皮部分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子面皮中共含有7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醇类、烯类、醛类、芳香族和杂环化合物。同时存在于三种包子面皮中的化合物共24种,占样品总风味物质含量的79%~90%,其中含量最多的三种物质为乙醇、己醛和3-甲基-1-丁醇。引入海藻糖的样品含一些独有风味物质,主要是芳杂环类和醛类化合物,如乙苯、苯甲醛和2-癸烯醛。冷冻对包子面皮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有很大影响,冻藏35d后包子面皮中乙醇和3-甲基-1-丁醇含量显著提高,而己醛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子冷冻面团 海藻糖 挥发性风味物质 SPME/GC-MS 冻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面团发酵技术在中式食品中的应用 Ⅱ.冰结构蛋白对鲜酵母及包子类冷冻面团流变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任士贤 黄卫宁 +4 位作者 王宏兹 堵国成 廖祥儒 贾春利 RAYAS-DUAR TE Patricia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7-21,共5页
应用 F3 流变发酵仪和动态流变仪研究冰结构蛋白(ISP)对冻藏 0、1、2、3、4 周鲜酵母发酵特性和冷冻面团动态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延长,所有酵母样品发酵过程中气体释放曲线最大高度H′m、产生CO2 气体总体积V总及... 应用 F3 流变发酵仪和动态流变仪研究冰结构蛋白(ISP)对冻藏 0、1、2、3、4 周鲜酵母发酵特性和冷冻面团动态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延长,所有酵母样品发酵过程中气体释放曲线最大高度H′m、产生CO2 气体总体积V总及面团最大膨胀高度Hm 均逐渐降低,冷冻面团的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 〞)逐渐下降,冷冻面团包子比容显著减小。引入冰结构蛋白(ISP)后,冻藏时间相同时,酵母发酵过程中的 H′m、V 总及Hm 均有所增大,G′和 G 〞下降趋势减缓,冷冻面团包子比容明显大于空白组,说明ISP 能够抑制冻藏过程中冰晶的形成和重结晶,减弱冰晶对酵母及面筋蛋白质网络结构的破坏,同时也说明ISP 能够增强面筋蛋白质网络结构的强度,提高面筋蛋白质对冰晶破坏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结构蛋白 鲜酵母 包子冷冻面团 发酵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烤、蒸煮和微波加热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科瑜 杨宏旭 +3 位作者 王超英 阮华平 陈东坡 周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25-330,共6页
烘烤、蒸煮和微波加热技术作为食品工业及家庭烹饪中的主要加热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而动物源性食品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又是人们日常膳食的必需。因此,本文综述了这三种加热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在动物源性食品干燥、杀菌和烹饪... 烘烤、蒸煮和微波加热技术作为食品工业及家庭烹饪中的主要加热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而动物源性食品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又是人们日常膳食的必需。因此,本文综述了这三种加热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在动物源性食品干燥、杀菌和烹饪中的应用,同时重点阐述了烘烤、蒸煮和微波烹饪处理对动物源性食品营养组分、食用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为加热技术在食品工业及家庭烹饪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烤 蒸煮 微波 动物源性食品 原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RAP技术研究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体系中的分子迁移
10
作者 贾晓戈 李娟 +2 位作者 陆乃彦 张轩 周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1,共8页
文中构建了酪蛋白酸钠和浓缩乳蛋白这2种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模型体系,并采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对模型体系在贮藏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以及分子迁移运动等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高蛋白中间水分模型体系的荧光恢复率与蛋白的种类和贮藏时... 文中构建了酪蛋白酸钠和浓缩乳蛋白这2种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模型体系,并采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对模型体系在贮藏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以及分子迁移运动等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高蛋白中间水分模型体系的荧光恢复率与蛋白的种类和贮藏时间有关,其中,浓缩乳蛋白模型体系较酪蛋白酸钠模型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迅速,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这2种模型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率呈逐渐减缓的趋势。由此可见,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在贮藏前期体系中小分子在热力学牵引下发生迁移运动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体系微结构及质地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 分子迁移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真菌毒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洪文 徐华 +4 位作者 朱瑜 叶永丽 孙嘉笛 孙秀兰 张晓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1-270,共10页
真菌毒素常见于食品和各种粮食作物中,具有致癌性、诱变性、致畸性等危害,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由于真菌毒素在食品基质中存在种类多、浓度低、极性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建立快速高效的食品样品前处理方法对真菌毒素的痕量分析十分... 真菌毒素常见于食品和各种粮食作物中,具有致癌性、诱变性、致畸性等危害,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由于真菌毒素在食品基质中存在种类多、浓度低、极性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建立快速高效的食品样品前处理方法对真菌毒素的痕量分析十分重要。磁性固相萃取(magnetic solid-phase extraction,MSPE)是一种基于磁相互作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凭借简单快速、绿色安全、高效经济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样品真菌毒素分析的前处理中。本文介绍了MSPE的萃取过程和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和修饰,综述了以无机材料(氧化硅基和碳基)、有机材料(印迹型、有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小分子)和其他材料(离子液体和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MSPE吸附剂在食品样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并对MSPE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磁性固相萃取 磁性固相萃取吸附剂 样品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技术处理糙米自由基与脂肪酶的作用效果研究
12
作者 王岚峰 史锋 +1 位作者 黄金荣 李永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7,共9页
采用射频技术适度灭活糙米脂肪酶并控制自由基强度,改善其贮藏稳定性。考察极板间距、温度、补水率及保温时间等因素对糙米脂肪酶灭活率和自由基强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分别得到最高脂肪酶灭活率和最低自由基强度的工艺参数,最终通过对... 采用射频技术适度灭活糙米脂肪酶并控制自由基强度,改善其贮藏稳定性。考察极板间距、温度、补水率及保温时间等因素对糙米脂肪酶灭活率和自由基强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分别得到最高脂肪酶灭活率和最低自由基强度的工艺参数,最终通过对比2个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处理的糙米和未处理糙米在37℃下贮藏28 d过程中的变化,用以分析射频处理对糙米贮藏稳定性的改善效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了脂肪酶灭活率最高(样品Ⅰ)的最佳加工参数:极板间距145 mm、温度105℃、补水率4.5%;自由基强度最低(样品Ⅱ):极板间距145 mm、温度95℃、补水率4.5%,得到的样品Ⅰ和样品Ⅱ的脂肪酶灭活率分别为62.65%和41.77%,而自由基强度分别为0.891和0.699。在加速贮藏期间,样品Ⅰ和样品Ⅱ的脂肪酸峰值分别为22.42、24.00 mg/100 g,均处于<25 mg/100 g的稻谷宜存品质范围内,而对照样品峰值为33.17 mg/100 g,已经超标;样品Ⅱ的过氧化值峰值浓度低于样品Ⅰ与未处理样品,且在可接受范围内。贮藏期间,射频处理的2个糙米样品自由基强度呈增加趋势,在射频样品中以样品Ⅱ的自由基强度峰值最低,此外,样品Ⅱ的己醛峰值浓度也较低,且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速率最慢。在控制自由基强度的前提下,适度灭活糙米脂肪酶能够改善糙米的贮藏稳定性,仅追求较高脂肪酶灭活率而忽略自由基强度增加并不能改善糙米贮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射频加热 脂肪酶灭活 自由基强度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体系中丙烯酰胺的研究进展:抑制剂及其抑制机理 被引量:23
13
作者 郑宗平 秦川 +2 位作者 兰山 袁昆 陈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2-288,共7页
丙烯酰胺自从2002年在食品中发现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人们对于这个可能致癌的物质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丙烯酰胺的形成模型生成机理、分析和检测方法、以及其致癌性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大部分的综述专... 丙烯酰胺自从2002年在食品中发现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人们对于这个可能致癌的物质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丙烯酰胺的形成模型生成机理、分析和检测方法、以及其致癌性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大部分的综述专注于其致癌机理、生成机理、分析方法和控制策略,而对于其抑制剂及其抑制机理之间的关系,未见系统报道。本文结合最新的文献研究,对丙烯酰胺的抑制剂和其抑制作用机理进行系统概述,为将来寻找丙烯酰胺抑制剂和其作用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抑制剂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竹加工技术及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永吉 曾茂茂 +1 位作者 何志勇 陈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33-337,共5页
腐竹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豆制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文从腐竹目前的加工技术和主要产品种类及特点出发,介绍腐竹产品的形成机理和内部结构,重点讨论影响腐竹产率的主要因素,对大豆品种品质、加工过程豆浆质量浓度以及温度和加热方... 腐竹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豆制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文从腐竹目前的加工技术和主要产品种类及特点出发,介绍腐竹产品的形成机理和内部结构,重点讨论影响腐竹产率的主要因素,对大豆品种品质、加工过程豆浆质量浓度以及温度和加热方式对腐竹产率的影响进行分析;介绍影响腐竹品质的主要因素,包括影响腐竹颜色、机械性能、复水性以及耐煮性的一些因素及其控制途径;并对腐竹中目前添加剂的使用和效果进行概述。最后对腐竹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研究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竹 形成机理 产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丁 曹沛 +3 位作者 王萍 王世强 光翠娥 赵建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6-158,共3页
实验室安全是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从高校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必要性入手,在认真研究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施现状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了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江南大学实际,提出了建立实验室安全准... 实验室安全是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从高校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必要性入手,在认真研究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施现状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了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江南大学实际,提出了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式,并采取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方法,分析了实验室安全准入体系推行近两年以来的实施效果,给出了合理化建议,切实加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准入体系 问卷调查 实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生物防腐剂——抗真菌乳酸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程璐 缪铭 +2 位作者 张涛 江波 沐万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9-133,共5页
抗真菌乳酸菌是一种食品生物防腐剂。人们已将大量的乳酸菌抗真菌代谢产物,例如环二肽、苯乳酸、蛋白质化合物,以及3-羟基脂肪酸等从乳酸菌中成功分离了出来。文中总结了关于抗真菌乳酸菌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其作为生物防腐剂的应... 抗真菌乳酸菌是一种食品生物防腐剂。人们已将大量的乳酸菌抗真菌代谢产物,例如环二肽、苯乳酸、蛋白质化合物,以及3-羟基脂肪酸等从乳酸菌中成功分离了出来。文中总结了关于抗真菌乳酸菌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其作为生物防腐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生物防腐剂 抗真菌活性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米全谷物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兴峰 宁亚维 +3 位作者 缪铭 王志新 谭斌 贾英民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50-254,共5页
全谷物食品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稻米和全麦等主食领域,全谷物小米的研究开发滞后。基于国内外全谷物的定义及中国实际,提出小米是一种重要的全谷物资源,小米全谷物食品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分析了中国当前小米加工的现状和存在的... 全谷物食品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稻米和全麦等主食领域,全谷物小米的研究开发滞后。基于国内外全谷物的定义及中国实际,提出小米是一种重要的全谷物资源,小米全谷物食品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分析了中国当前小米加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小米全谷物食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全谷物 谷子 营养性质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废次烟叶中提取纯化茄尼醇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朱松 陈尚卫 +2 位作者 张海波 戴军 王洪新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2-26,共5页
以废次烟叶为原料,对超临界CO2萃取茄尼醇进行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用量、萃取时间对茄尼醇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茄尼醇最适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h,75%的乙醇作为夹带剂,用量为6mL/... 以废次烟叶为原料,对超临界CO2萃取茄尼醇进行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用量、萃取时间对茄尼醇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茄尼醇最适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h,75%的乙醇作为夹带剂,用量为6mL/g。提取液经皂化、酸化后,用正己烷萃取得到30.5%的茄尼醇粗品。粗品经重结晶后得到80.8%茄尼醇产品,进一步通过柱色谱分离,用石油醚-乙酸乙酯(8/1,V/V)洗脱,收集相关流份,结晶得到纯度为99.3%的茄尼醇产品,整个工艺过程中茄尼醇产品的得率为0.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次烟叶 茄尼醇 超临界CO2萃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材料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腾飞 杨代凤 +2 位作者 毛健 章雪明 虞锐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99-3725,共27页
食品中有害因子的快速高效检测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碳材料,以其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吸附性强、易于化学修饰等诸多优良性质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本文简述了碳纳米... 食品中有害因子的快速高效检测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碳材料,以其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吸附性强、易于化学修饰等诸多优良性质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本文简述了碳纳米管的类型、制备和表征方法,分析了食品中有害因子的种类及其来源,论述了碳纳米管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和毒素、食品添加剂等食品有害因子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碳纳米管在食品安全分析领域的发展方向。指出将碳纳米管用于食品安全分析极大地促进了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和技术向高灵敏度、低成本、高效率、快速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碳纳米管 制备 表征 食品安全 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全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程力 何继文 +2 位作者 顾正彪 洪雁 李兆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0-145,共6页
甘薯全粉是新鲜甘薯经脱水干制、粉碎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粉状散粒体,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新鲜甘薯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市场前景广阔。文中对甘薯全粉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综述,并重点阐述了去皮、护色、降低淀粉游离率和干燥等关键技术的国内外... 甘薯全粉是新鲜甘薯经脱水干制、粉碎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粉状散粒体,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新鲜甘薯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市场前景广阔。文中对甘薯全粉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综述,并重点阐述了去皮、护色、降低淀粉游离率和干燥等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推动甘薯全粉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全粉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