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政策工具治理效能评估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林海 陈宇环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32,共15页
文章立足政府、市场、社会共治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的时代要求,认为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历程政策工具基本形成强制型、引导型、自愿型三类工具相互组合的基本格局。采用国际惯常政策工具分类的概念模型,选取2006—2019年中国政府食品安全... 文章立足政府、市场、社会共治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的时代要求,认为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历程政策工具基本形成强制型、引导型、自愿型三类工具相互组合的基本格局。采用国际惯常政策工具分类的概念模型,选取2006—2019年中国政府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所实施的政策工具数量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GRA—VAR模型,综合评估了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政策工具的治理效能。研究发现:强制型、引导型、自愿型三类工具与食品安全风险总值的平均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807、0.779、0.771;食品技术标准、政策宣传、投诉举报分别是9项强制型、12项引导型、4项自愿型政策工具中与食品安全风险总值灰色关联度最高的3项细分工具,关联度在全部25项细分政策工具类型中分别位列第4位、第1位、第2位。总体而言,强制型工具治理效能显著,而引导型和自愿型工具尚未发挥应有的治理效能。据此,需要深化改革与完善政策工具体系,提高政策工具的科学性、靶向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 治理政策 风险治理 GRA—VAR 总体国家安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政策工具的演化研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比较及启示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林海 陈宇环 陈秀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89,242-243,共12页
本文从政府治理公共社会事务政策工具产生与演化轨迹的视角,重点剖析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进程中政策工具的演化逻辑。虽然中国与西方国家治理食品安全风险的起点各不相同,但政策工具演化发展的轨迹却基本一致,皆经历了... 本文从政府治理公共社会事务政策工具产生与演化轨迹的视角,重点剖析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进程中政策工具的演化逻辑。虽然中国与西方国家治理食品安全风险的起点各不相同,但政策工具演化发展的轨迹却基本一致,皆经历了从强制型工具为主演化为强制型工具与引导型工具相结合,并最终趋向于强制型、引导型、自愿型三类工具相互融合的动态演化过程。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治理食品安全风险政策工具演化发展的共同特征,其本质体现了一个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关系的变迁史,而差异性主要由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体制、社会发展所处阶段与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风险的不同而产生。中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政策工具体系的完善既要科学把握全球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普遍性,又要从本土的实际出发,促进并努力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主体间治理食品安全风险政策工具的均衡与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风险治理 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组织参与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动因与路径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林海 龚晓茹 吕煜昕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1,共6页
作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需要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村民自治组织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村民自治组织参与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具备一定的优势,其主要方式包括引导食品安全村民自治、协助政府开展食... 作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需要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村民自治组织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村民自治组织参与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具备一定的优势,其主要方式包括引导食品安全村民自治、协助政府开展食品安全公共服务、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构建食品安全风险监管网络。然而,村民自治组织参与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亟需从能力建设、边界厘定、政府支持等方面探索突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 村民自治组织 社会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内在机理与风险防控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林海 刘炎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113,I0004,共11页
食品安全风险演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具有内在的演化特征,科学总结其演化特征对完善中国式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食品安全风险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演化现实的考察,提出食品安全风险库兹涅茨假说,重点从自然性、人源... 食品安全风险演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具有内在的演化特征,科学总结其演化特征对完善中国式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食品安全风险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演化现实的考察,提出食品安全风险库兹涅茨假说,重点从自然性、人源性双重引发因素出发,探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食品安全风险演化的内在机理,从理论上解释食品安全风险的演化规律,剖析食品安全风险倒“U”型曲线形成的逻辑机理,为研究经济发展与食品安全风险之间的关系提供有益启示。并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提出应以科学聚焦食品安全主要风险,动态优化政府、市场、社会共治体系,多措并举提升风险治理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国式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风险治理 库兹涅茨曲线 中国式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食品安全消费态度、意愿与行为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建华 王思瑶 山丽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9-149,共11页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通过梳理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是食品生产商、供应商或政府相关部门等方面的原因,食品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和治理同样起到重要作用,其差异化的食品安全...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通过梳理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是食品生产商、供应商或政府相关部门等方面的原因,食品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和治理同样起到重要作用,其差异化的食品安全消费态度和行为也显著影响食品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行为选择。现有研究大多针对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往往忽视了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态度、意愿和行为之间的客观差异现象。本文基于我国20个省份500个自然村实证调研数据,在引入空间地理分析概念的基础上,采用空间相关性检验的全局Moran’I指数分析农村食品安全消费、意愿和行为的大致集聚分布状况;再进一步利用局部Moran’I自相关指数分析判断相关具体集聚区域;最后通过消费态度、意愿、行为集聚区域的不一致性验证区域农村食品安全消费态度与行为差异的现实存在,对我国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态度、意愿和行为之间的具体差异状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普遍持有较高程度的食品安全消费态度;2食品安全消费态度与食品安全消费意愿、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3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主观规范作用、感知行为控制影响、农村消费者固有消费习惯障碍、安全食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政府监管认证力度不足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缺失等。最后,文章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加强安全食品报道和宣传;加大科技技术投入力度;健全农村食品安全流通市场体系;加强食品检验检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态度 消费行为 差异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风险库兹涅茨曲线存在吗?--基于网络报道省际事件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
6
作者 尹世久 王敬斌 吴林海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5,共13页
经验数据表明,食品安全风险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规律性关系。从食品安全风险来源及其形成机理出发,提出食品安全风险的库兹涅茨理论假说及其在地域空间上的相关性假设,采用网络大数据挖掘工具采集2005—2019年间主流网络媒体报... 经验数据表明,食品安全风险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规律性关系。从食品安全风险来源及其形成机理出发,提出食品安全风险的库兹涅茨理论假说及其在地域空间上的相关性假设,采用网络大数据挖掘工具采集2005—2019年间主流网络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食品安全风险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保守估计在人均GDP 15172元(按照2005年基期价格折算)附近,当前我国大多数省份已经越过“倒U型”曲线拐点,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数量开始进入下降阶段;食品安全事件存在空间相关性,相邻省份城市化水平和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对本省(区、市)事件发生数量具有负向影响,而农业产值则会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形势与当前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紧密相关,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加快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努力提前跨越食品安全风险“拐点”。此外,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彰显出食品安全风险跨地域合作治理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应该建立跨地域合作治理机制,尤其是要以加工食品风险在供应链条上的跨地域流动与食用农产品风险的累积性为重点,健全食品可追溯体系,协同治理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 经济增长 库兹涅茨假说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生成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5
7
作者 侯博 吴林海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23-31,共9页
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内容。食品安全风险的技术性、社会性和公共性相交织决定了食品安全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社会共治是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最佳选择之一,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治理结构的网络化、治理... 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内容。食品安全风险的技术性、社会性和公共性相交织决定了食品安全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社会共治是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最佳选择之一,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治理结构的网络化、治理效能的多赢性以及治理策略的多样性是其典型特征。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治理维度至少呈现政府与食品企业间的互补共治、政府和社会间的互信共治,以及政府、市场和社会间的协同共治三个层面,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格局的构建以互补共治组合为治理基础,以互信共治建构为治理前提,以协同共治模式为关键手段,以提高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绩效为价值诉求,对实现食品安全善治、增进公共福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治 食品安全风险 治理逻辑 食源性疾病 跨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众参与与社会共治 被引量:31
8
作者 牛亮云 吴林海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237,共6页
由于风险来源、行政体制等的不同,在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和目的必然会有所差异。在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框架以及对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美国、日本和中国公众参与的方式和目的进行考察和比较... 由于风险来源、行政体制等的不同,在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和目的必然会有所差异。在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框架以及对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美国、日本和中国公众参与的方式和目的进行考察和比较,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公众参与所面对的制度环境。研究结论表明,创新我国的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宜结合我国现实,并适当借鉴美国和日本的一些更为先进的做法。立法参与上,畅通公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执法参与上,鼓励公众的监督和举报;司法参与上,建立和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制度环境上,加强宣传教育并完善配套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政府监管 公众参与 公共社会服务 中美日比较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食品处理风险行为特征与食源性疾病间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陆姣 王晓莉 +1 位作者 吴林海 山丽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8-105,共8页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界定了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家庭食品处理风险行为,并基于10省(区)2 163户家庭的横断面抽样调查数据,以实践理论为指导,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实证测度家庭食品处理风险行为特征。以食源性腹泻为研究...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界定了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家庭食品处理风险行为,并基于10省(区)2 163户家庭的横断面抽样调查数据,以实践理论为指导,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实证测度家庭食品处理风险行为特征。以食源性腹泻为研究病例,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食品处理风险行为特征与食源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确定家庭食品处理的关键风险行为特征与人群特征。结果表明,对应于食品处理安全行为,家庭食品处理风险行为特征主要为食品运输、食品冷藏与剩菜处理不当,厨房清洁用品交叉污染,生熟食品交叉污染,清洁卫生风险,烹调不彻底等七种类型,且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与剩菜处理不当是引发家庭食源性腹泻的最主要风险行为特征,尤其是男性、已婚、年龄较大、家庭人口数较少、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稳定度较低、以及个人和家庭年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人群。家庭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最后一道防线,政府应致力于与消费者进行风险沟通,提升消费者的责任认知,采用差异化策略改善风险消费者的家庭食品处理习惯,实施抗击食源性疾病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处理风险行为特征 食源性疾病 家庭 实践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st Worst Scaling方法的确保猪肉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的责任分配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林海 裘光倩 陆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6,共9页
本文以生猪养殖户和猪肉消费者对猪肉供应链中所有责任主体的责任认知为视角,运用两极尺度分析法(Best Worst Scaling,BWS),借助混合Logit(mixed Logit)模型研究了猪肉供应链体系中全部责任主体对确保猪肉质量安全的应承担的责任。研究... 本文以生猪养殖户和猪肉消费者对猪肉供应链中所有责任主体的责任认知为视角,运用两极尺度分析法(Best Worst Scaling,BWS),借助混合Logit(mixed Logit)模型研究了猪肉供应链体系中全部责任主体对确保猪肉质量安全的应承担的责任。研究表明,确保猪肉质量安全责任大小依次是,饲料生产与供应商、生猪散养户和规模养殖场、猪肉加工作坊与规模及规模以上的企业、屠宰场、超市、农贸市场、生猪运输、消费者,饲料生产与供应商、生猪散养户与规模养殖场、猪肉加工作坊与加工企业等应承担的责任高于责任主体的平均水平,而屠宰场、生猪运输商、超市、农贸市场和消费者则均低于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供应链 质量安全 责任主体 责任分配 两极尺度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的主要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牛亮云 陈秀娟 +1 位作者 吴林海 吕煜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厘清影响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的主要因素对促进食品企业降低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安全风险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江西省N市194家食品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食品添... 厘清影响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的主要因素对促进食品企业降低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安全风险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江西省N市194家食品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的主要因素,并计算了显著影响因素的边际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食品添加剂的类型主要是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漂白剂和香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目的主要是改善口感、延长保质期,以及提高营养和改善外观。食品企业已认识到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安全风险。但是,不同食品企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存在明显的程度差异。(2)影响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的主要因素是诚信体系、财政支持、处罚力度、抽检力度、忠告等柔性措施、协会指导、自律公约和媒体曝光。(3)不同因素的边际效应存在差异。其中,政府的忠告等柔性措施、抽检力度严厉,以及协会指导和培训是边际效应较大的三个因素。上述研究结果所蕴含的政策含义非常明显。防范食品添加剂的掺假和造假,就必须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行为。在加强抽检力度的基础上,政府要进行行政管理创新,落实柔性监管,运用非强制性手段进行引导和诱导,改变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此外,政府亟需推动企业建立并运行诚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降低媒体曝光的交易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规范使用 影响因素 有序多分类Log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意愿与支付行为:偏差识别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建华 陶君颖 陈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3,254,共9页
消费者是安全食品的需求方,其消费意愿能否有效转换为真实的购买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安全食品的市场发展潜力与可持续性。基于对江苏和安徽两省12市984名消费者实地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支付行为偏差普遍存在,特... 消费者是安全食品的需求方,其消费意愿能否有效转换为真实的购买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安全食品的市场发展潜力与可持续性。基于对江苏和安徽两省12市984名消费者实地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支付行为偏差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有购买意愿的消费群体中,意愿与行为间有较大差距;食品市场安全满意度与家庭年收入是偏差的重要成因,年龄、受教育程度、认证标识信任度、对安全认证食品的了解程度、购买渠道的便利性、购买条件等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偏差的形成。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升居民对安全食品的了解程度与信任水平;生产商与销售商要进行积极的产品推广与渠道拓展,提高公众购买安全食品的便利性,同时优化安全食品的生产流程,降低营销成本,提升居民的购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 食品安全 购买意愿 支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与食品生产企业的合谋监管博弈 被引量:18
13
作者 牛亮云 吴林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基于前景理论,考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食品生产者的心理特征,构建三方受益感知矩阵,并进行合谋监管的博弈分析,得出了合谋监管的均衡条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和食品生产者的心理因素是影响合谋策略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央政府要紧紧围... 基于前景理论,考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食品生产者的心理特征,构建三方受益感知矩阵,并进行合谋监管的博弈分析,得出了合谋监管的均衡条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和食品生产者的心理因素是影响合谋策略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央政府要紧紧围绕改变合谋双方的主观感知来防范合谋,通过制度设计,实施差异监管,加强信息曝光,完善声誉机制,形成心理威慑效应,改变地方政府和食品生产者对合谋的成本收益的主观感知,以抑制合谋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政府监管 企业声誉 政企合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事前质量保证与事后追溯功能的可追溯信息属性的消费偏好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吴林海 龚晓茹 +1 位作者 陈秀娟 朱淀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8-160,共13页
本文从中国猪肉供应链体系存在的主要风险出发,构建由可追溯信息、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原产地、价格等四个属性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可追溯猪肉属性体系,将原产地属性与可追溯信息属性、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属性分别作为可追溯猪肉的事... 本文从中国猪肉供应链体系存在的主要风险出发,构建由可追溯信息、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原产地、价格等四个属性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可追溯猪肉属性体系,将原产地属性与可追溯信息属性、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属性分别作为可追溯猪肉的事前质量保证、事后可追溯的功能信息属性,并以江苏省无锡市332个消费者为案例,基于选择实验方法,借助Nlogit 5.0分析工具,采用随机参数和潜在类别模型研究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偏好。研究表明,消费者对完整的可追溯信息属性具有最高的支付意愿,同时偏好于本地产属性、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属性,因此设置事前质量保证与事后追溯信息属性相结合的完整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对促进可追溯猪肉的市场普及意义重大。具有养殖、屠宰加工的可追溯信息属性与本地产属性、可追溯信息真实性的国内第三方认证属性具有互补关系,并且消费者对产地属性具有较高的支付意愿,因此在目前猪肉可追溯体系中事后可追溯信息属性设置不完备的情形下,完善具有事前保证功能的原产地标签制度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消费者偏好于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偏好程度依次为可追溯信息真实性的政府认证、国际第三方机构认证、国内第三方机构认证。研究还进一步证实,价格敏感型、无差异型与可追溯偏好型三种类别的消费者对不同层次的可追溯猪肉的信息属性的偏好具有异质性,而且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均偏好于完整可追溯猪肉的信息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追溯猪肉 信息属性 原产地 消费偏好 选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食品工业发展的阶段历程、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林海 李壮 牛亮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29,257,共10页
基于产业定位、产业科技、产业开放性的视角,全景式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不同时期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情况,归纳了食品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总结了食品工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在基本经验方面: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好中国人的... 基于产业定位、产业科技、产业开放性的视角,全景式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不同时期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情况,归纳了食品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总结了食品工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在基本经验方面: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好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与利用国际市场的关系,坚持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中不动摇,持之以恒地解决与保障食品数量供应。二是顺应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基于主要矛盾的转化,把握好食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间的关系,与时俱进地推进由数量保障向质量保障的历史性转变。三是基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逐渐明确食品工业的产业定位、实施积极的科技政策,引导扩大产业开放性,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既确保食品工业的市场属性,又保障民生产业的社会属性。四是加强食品工业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保障食品数量与质量安全是有国界的,把握好独立自主、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关系,在努力吸收世界食品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牢牢掌握食品工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食品工业 产业定位 产业科技 产业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饲料成本与或有损失比较视角的生猪养殖户饲料选择购买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林海 刘平平 +1 位作者 裘光倩 陈秀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6-113,共8页
畜禽等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其食用的饲料质量密切相关。在充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生猪饲料为案例,基于饲料生产经营全程体系,以江苏省阜宁县442户生猪养殖户为样本,以生猪养殖饲料成本与或有损失的比较为视角,观察生猪养... 畜禽等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其食用的饲料质量密切相关。在充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生猪饲料为案例,基于饲料生产经营全程体系,以江苏省阜宁县442户生猪养殖户为样本,以生猪养殖饲料成本与或有损失的比较为视角,观察生猪养殖户的饲料选择与购买行为,研究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为提升饲料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猪养殖户个体特征变量中,养殖户户主的年龄、学历、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例、生猪出栏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此表明,随着户主学历的提高、生猪出栏量的增加以及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比例的增大,生猪养殖户更有可能选择与购买中等和高质量饲料。与此同时,在饲料生产、加工、贮存、流通等环节变量中,饲料生产经营厂商生产与贮存环境的规范性、违禁药物的使用、添加剂的使用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随着养殖户判断的饲料厂商生产与贮存环境规范性、违禁药物与添加剂使用规范性的提高,生猪养殖户在总体上更有可能选择与购买中等和高质量饲料。观察以上变量可以发现,养殖户户主年龄、生猪出栏量对生猪养殖户饲料选择与购买行为影响最大。相关变量边际效应的计算进一步证实,随着养殖户户主学历、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例、出栏量、生产与贮存环境的规范性提高、违禁药物与添加剂使用规范性的提升,生猪养殖户在总体上选择购买中高质量饲料的概率较高;而受户主年龄增大的影响,生猪养殖户更倾向于选择购买低质量的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养殖户 饲料质量 饲料成本 或有损失 选择购买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动物福利属性的可追溯猪肉偏好与支付意愿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林海 梁朋双 陈秀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104,共12页
基于中国猪肉安全及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客观现实,构建由动物福利、原产地、可追溯信息等属性组成的猪肉可追溯体系,以江苏省无锡市区305位消费者为研究样本,采用真实选择实验方法,应用随机参数Logit模型、潜在类模型等工具,研究消费者对... 基于中国猪肉安全及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客观现实,构建由动物福利、原产地、可追溯信息等属性组成的猪肉可追溯体系,以江苏省无锡市区305位消费者为研究样本,采用真实选择实验方法,应用随机参数Logit模型、潜在类模型等工具,研究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不同属性的偏好及支付意愿。研究表明,消费者最偏好可追溯信息属性,其次为原产地、动物福利属性;在动物福利属性中,消费者最偏好卫生动物福利,其次为生理动物福利和环境动物福利,且消费者对各个属性的不同层次均有一定的支付意愿。研究表明,可追溯猪肉属性的消费偏好存在异质性,据此可将消费群体分为质量安全偏好型、价格敏感型、本地产偏好型、低层次可追溯信息偏好型等四类。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加快了将动物福利属性融入新型动物源性食品可追溯市场体系的步伐。政府应鼓励厂商生产经营丰富多样的可追溯动物源性食品,既可有效保护动物福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又可发展新型动物源性食品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追溯猪肉 动物福利 原产地 支付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监管下的网络推手与意见领袖合谋行为研究——基于前景理论的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洪巍 王虎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9年第3期18-25,共8页
引入前景理论,依据网络推手和意见领袖合谋与政府部门三方博弈模型,对网络推手和意见领袖的合谋行为和政府的监管行为分别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博弈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态度系数、损失厌恶系数、惩罚... 引入前景理论,依据网络推手和意见领袖合谋与政府部门三方博弈模型,对网络推手和意见领袖的合谋行为和政府的监管行为分别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博弈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态度系数、损失厌恶系数、惩罚力度、合谋成本、声誉损失以及前景理论参数对网络推手和意见领袖均会产生影响。抑制网络推手和意见领袖的合谋行为,政府需要增加合谋成本,降低合谋收益,建立网络推手行为规制的相关法律规范,多方主体协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推手 前景理论 合谋 演化博弈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odes聚类方法的改进与在可追溯猪肉消费偏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姣 吴林海 +1 位作者 董汉芳 陈秀娟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2-762,共11页
可追溯食品消费偏好等实证调查中具有大量的分类属性的数据,而常用的k-means聚类方法主要适用于连续的数值型数据,难以精确分析可追溯食品消费者类别.为此,引入k-modes聚类方法,通过改进聚类精度,改善聚类流程,改进了现有的k-modes算法... 可追溯食品消费偏好等实证调查中具有大量的分类属性的数据,而常用的k-means聚类方法主要适用于连续的数值型数据,难以精确分析可追溯食品消费者类别.为此,引入k-modes聚类方法,通过改进聚类精度,改善聚类流程,改进了现有的k-modes算法,以更好地应用于分类属性数据的聚类分析.以分类正确率、类精度、召回率和平均迭代次数为评价检验的具体指标,相关检验表明,与经典k-modes聚类算法等相比较,改进后的k-modes聚类算法在标准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良好.在此基础上,以可追溯猪肉为案例,通过菜单选择实验法收集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信息属性偏好的数据,建立仿真分析流程,运用改进后的k-mode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了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属性的群体性偏好.仿真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信息属性的偏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差异性,可基于消费偏好将消费者划分为4个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追溯猪肉 聚类算法 分类属性数据 消费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在猪肉购买决策行为中的诱饵效应研究
20
作者 刘平平 陈秀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89,共11页
作为有限理性消费行为的表现方式,诱饵效应较为普遍地存在于消费者商品选择购买的决策行为之中。为研究食品消费行中的诱饵效应,以江苏省无锡市241位消费者为样本,以猪肉作为食品的案例,基于消费者偏好的独立性公理和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 作为有限理性消费行为的表现方式,诱饵效应较为普遍地存在于消费者商品选择购买的决策行为之中。为研究食品消费行中的诱饵效应,以江苏省无锡市241位消费者为样本,以猪肉作为食品的案例,基于消费者偏好的独立性公理和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设计了包含三个情境的对比实验,以含有外观与价格属性的普通猪后腿肉为参照,分别研究了在可追溯猪后腿肉信息、价格属性与可追溯猪肉信息、外观与价格属性框架下消费行为的诱饵效应。研究表明,消费者在普通猪后腿肉和可追溯猪后腿肉的消费行为中均存在诱饵效应,普通猪后腿肉的外观属性的诱饵效应强于价格属性,而可追溯猪后腿肉的可追溯信息属性的诱饵效应则依次强于价格属性和外观属性,且反映食品质量安全的属性更容易触发消费者对猪后腿和目标猪后腿肉间的权衡比较,其产生的诱饵效应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追溯猪肉 可追溯信息 诱饵效应 食品安全 行为经济学 有限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