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_(1)、T_(2)值联合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加成 刘群 +1 位作者 管荣平 邢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546-550,556,共6页
目的:探讨T_(1)、T_(2)值联合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对移行带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招募tPSA≥4 ng/mL的病人,采集常规MRI和合成MRI图像,纳入MRI显示为前列腺移行带病灶的病人133例。由两名放射科医生独立评估PI-RADS评... 目的:探讨T_(1)、T_(2)值联合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对移行带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招募tPSA≥4 ng/mL的病人,采集常规MRI和合成MRI图像,纳入MRI显示为前列腺移行带病灶的病人133例。由两名放射科医生独立评估PI-RADS评分,独立勾画感兴趣区测量病变区域的T_(1)、T_(2)值,后根据穿刺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PCa组和非PCa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_(1)值、T_(2)值、PI-RADS评分、t PSA诊断移行带PCa的效能,进一步建立回归树分析T_(1)、T_(2)值联合tPSA以及PI-RADS评分联合t PSA诊断移行带P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采用二项精确检验比较两组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PCa组64例,非PCa组69例。T_(1)值、T_(2)值、t PSA、PI-RADS评分诊断移行带PC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9(95%CI:0.831~0.946)、0.950(95%CI:0.915~0.986)、0.748(95%CI:0.664~0.833)和0.731(95%CI:0.654~0.809),T_(1)、T_(2)值对应的AUC显著大于tPSA(Z=2.51,P=0.01;Z=4.08,P<0.000 1)和PI-RADS评分(Z=3.55,P<0.001;Z=5.56,P<0.000 01)的AUC。回归树分析显示T_(1)、T_(2)值联合tPSA诊断PCa的最低误差节点为T_(2)值<80.5 ms或T_(2)值为80.5~<85.5 ms且tPSA>16.16 ng/mL,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9%和94.2%。结论:T_(1)、T_(2)值联合血清t PSA能有效提高移行带PC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_(2)值和tPSA对最后诊断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能谱成像对亚段肺栓塞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勇 胡曙东 +2 位作者 黄虹 刘丽 乔红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有效原子序数(Z-eff)对检测亚段肺栓塞(SSPE)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可疑肺栓塞7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专家组阅读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和Z-eff图及碘密度图的结...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有效原子序数(Z-eff)对检测亚段肺栓塞(SSPE)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可疑肺栓塞7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专家组阅读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和Z-eff图及碘密度图的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年资医师单独借助CTPA以及联合CTPA和Z-eff检出的栓子个数差异。比较栓塞区域和正常区域Z-eff及碘密度的差异。结果与单独通过CTPA图像检测相比,低年资医师依靠CTPA联合Zeff可检测出更多亚段栓塞[25个(67.6%)比33个(89.2%);χ^(2)=5.103,P=0.024]。高年资医师联合Z-eff图、CTPA与单独使用CTPA对亚段栓塞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SSPE时,栓塞区域的Z-eff和碘密度分别为(7.64±0.57)、(0.28±0.18)mg/ml,明显低于正常区域(11.06±0.47)、(1.61±0.29)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9、-32.48,P均<0.001)。结论Z-eff图对SSPE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反映肺内血流灌注,并提高低年资医师对SSPE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有效原子系数 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远期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江京洲 郭翔 +6 位作者 左蕊 陈谦 乔红艳 郭邦俊 许棚棚 刘通源 张龙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远期结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收治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1133例,最终纳入3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远期结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收治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1133例,最终纳入3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无MACE组295例和MACE组35例。患者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数据分析所有病变血管的斑块特征并测量CT-FFR值。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ROC曲线分析斑块特征及CT-FFR与MACE之间的关系。结果MACE组冠状动脉狭窄≥50%、CT-FFR≤0.8比例显著高于无MACE组(P<0.01)。单因素Cox分析显示,狭窄程度≥50%及CT-FFR≤0.8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1),经多因素Cox分析校正后,仅CT-FFR≤0.8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037,95%CI:5.060~57.358,P=0.000)。此外,基于CT-FFR的风险预测模型显著优于基于CCTA狭窄程度的风险预测模型(C指数:0.820vs0.696,P=0.000)。结论CT-FFR≤0.8是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远期MACE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根据CT-FFR值进行临床风险分层,可能优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预测 危险因素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低剂量技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对患者X线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谢小为 王庆华 吴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91-994,共4页
目的观察DSA低剂量技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X线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研... 目的观察DSA低剂量技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X线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研究组以低剂量DSA模式采集血管图像,对照组以常规剂量DSA模式采集血管图像。对比两组图像质量及X线辐射累积剂量值、剂量面积乘积值。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0.09±0.83)分、(20.39±0.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5,P=0.066)。研究组累积剂量值、剂量面积乘积值分别为(211.9±40.7)mGy、(1902.3±312.5)cGy/cm^(2),低于对照组的(374.2±68.9)mGy、(2941.5±438.6)cGy/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低剂量DSA技术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行,可获取满意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X线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庆华 殷允娟 +1 位作者 王鹏 吴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mm球囊,n=51)、对照组(4 mm×30 mm球囊,n=51).记录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狭窄率、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和相对达峰时间.术后1个月随访手术前后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后收缩压、心率低于术前(均P<0.05),但手术前后收缩压、心率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个月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狭窄率、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4 mm、5 mm直径球囊应用于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但5 mm球囊预扩张改善重度狭窄的血液流动学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