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8
1
作者 尹晶 吴清华 +3 位作者 王鹏 姜建威 张弘 姜海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组,4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资料,包括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组,4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资料,包括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尿酸转运蛋白(UAT)、纤维蛋白原(FIB)。所有下肢ASO患者均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并随访,同时根据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情况分为再狭窄组(12例)和未再狭窄组(53例),比较介入术前术后血清IL-8、IL-18、VEGF水平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下肢ASO患者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介入术前后血清IL-8、IL-18、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显著低于术前(P<0.001);再狭窄组血清IL-8、IL-18、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再狭窄组(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IL-8、IL-18、VEGF水平升高为研究组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肢ASO患者血管介入术后血清IL-8、IL-18、VEGF水平检测,对预测血管再狭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术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8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PCT成像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陆军燕 吴清华 +1 位作者 李金友 孙振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评估间接法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静脉期和肺动脉期双期联合扫描(indirect method of multiple spiral CT combined vascular double-stage scan imaging in deep venous stage and pulmonary artery period of lower extremities,IDP... 目的:评估间接法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静脉期和肺动脉期双期联合扫描(indirect method of multiple spiral CT combined vascular double-stage scan imaging in deep venous stage and pulmonary artery period of lower extremities,IDPCT)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急诊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临床疑似IVCS源性DVT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行急诊IDPCT及下肢静脉顺行数字血管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对下肢深静脉、髂静脉、下腔静脉及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显示情况并分析成像质量,列联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检查影像诊断符合率,行Kappa检验分析2名阅片者诊断一致性;两组检查行有效辐射剂量分析。结果:69例行IDPCT法检查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7例、髂股静脉血栓49例、明确IVCS 42例、下腔静脉血栓21例、PE17例;行DSA法检查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1例、髂股静脉血栓47例、明确IVCS 33例、下腔静脉血栓3例、PE 0例;两者对IVCS、下腔静脉血栓、PE的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DPCT图像质量优于DSA图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7,P <0.01)。本组患者IDPCT法有效剂量为(17.24±0.73)mSv;DSA有效剂量为(64.32±10.34)mSv,IDPCT法辐射有效剂量远小于DSA。结论:与LADSA对比,IDPCT在DVT急诊治疗中有较高的IVCS影像诊断阳性率,PE更容易被发现,辐射剂量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放射学 介入性 多排螺旋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庆华 殷允娟 +1 位作者 王鹏 吴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mm球囊,n=51)、对照组(4 mm×30 mm球囊,n=51).记录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狭窄率、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和相对达峰时间.术后1个月随访手术前后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后收缩压、心率低于术前(均P<0.05),但手术前后收缩压、心率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个月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狭窄率、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4 mm、5 mm直径球囊应用于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但5 mm球囊预扩张改善重度狭窄的血液流动学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