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融三创”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蒋文君 过栋 +4 位作者 高宇峰 曹宏 陆华 赵锡江 王宁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89,共3页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坚持公益性导向,强化党建引领,以“三融三创”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立足支部堡垒,扎实落实基层党建提质增效行动,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医院特色的关键路径,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在...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坚持公益性导向,强化党建引领,以“三融三创”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立足支部堡垒,扎实落实基层党建提质增效行动,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医院特色的关键路径,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全方位满足群众看病需求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公立医院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核心症状及症状群的网络分析
2
作者 温晓萌 孙彩萍 +2 位作者 韩小云 王小波 顾丹凤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症状群的构成,构建症状网络,探索核心症状,为制订症状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5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和食管癌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量表...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症状群的构成,构建症状网络,探索核心症状,为制订症状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5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和食管癌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评估其症状发生情况,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运用R语言构建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结果食管癌患者共提取6个症状群,分别是疲乏-食欲相关症状群,进食困难相关症状群,呼吸相关症状群,腹泻-反流相关症状群,言语相关症状群,疼痛相关症状群。其中疲乏、食欲减退、疼痛、恶心呕吐和吞咽困难是核心症状。疲乏(rs=4.45270,rc=0.01261)和食欲减退(rs=4.31811,rc=0.01257)的强度和紧密度较高。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通过对症状群及核心症状进行全程干预,将症状群与网络中心性指标相结合,制订精准的症状管理方案,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症状群 核心症状 疲乏 症状网络 症状管理 网络分析 肿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辟瘟囊挥发油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保护作用研究
3
作者 孔令豪 陶国水 +5 位作者 陆曙 秦波音 卞振华 刘天浩 过祯 张晓芳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08-2112,共5页
目的:观察辟瘟囊挥发油预防给药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小鼠体质量及肺脏组织变化情况。方法:36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挥发油组、模型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预防给药方式,挥发油组小鼠给予辟瘟囊挥发油雾化,模... 目的:观察辟瘟囊挥发油预防给药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小鼠体质量及肺脏组织变化情况。方法:36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挥发油组、模型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预防给药方式,挥发油组小鼠给予辟瘟囊挥发油雾化,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对照液雾化。1次/d,持续雾化3周,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情况。雾化结束后第1天,以490空斑形成单位(PFU)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分别滴鼻感染挥发油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感染7 d后,计算肺指数;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情况,对肺组织中病毒载量检测。结果: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后,辟瘟囊挥发油组、模型对照组小鼠均出现疾病状态。2组小鼠体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挥发油组和模型对照组肺指数明显增高(P<0.05);挥发油组的肺指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挥发油处理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气管、支气管周围及血管内外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炎症;模型对照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气管、支气管周围及血管内外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炎症,且出现间质增厚、肺泡壁破裂、出血水肿、实变、支气管炎、血管闭合。挥发油组小鼠肺组织中的病毒载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辟瘟囊挥发油能抑制小鼠肺组织中流感病毒增殖,减轻肺组织损伤,对H1N1/PR8感染小鼠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辟温囊 挥发油 肺组织 感染 肺指数 病毒载量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9家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春新 王继东 +2 位作者 蔡培泉 过毅 糜祖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33-735,共3页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I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国内9家医院临床分离的311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法检测qacE△1-sulI基因。结果311株铜绿假单胞菌196株检出qacE△1-sulI基因,总检出率为63.0%。9家...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I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国内9家医院临床分离的311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法检测qacE△1-sulI基因。结果311株铜绿假单胞菌196株检出qacE△1-sulI基因,总检出率为63.0%。9家医院铜绿假单胞菌qacE△1-sulI基因检出率有较大差异。结论9家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I携带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磺胺 耐药基因 铜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多重耐药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继东 王晓岚 +4 位作者 周丽珍 宫玲玲 唐丽凤 郁敏 糜祖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77-82,共6页
目的了解某院铜绿假单胞菌(PA)医院感染菌株的多重耐药情况和有关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法对分离自临床标本的37株PA进行药敏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多重耐药的PA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耐消毒剂和磺胺... 目的了解某院铜绿假单胞菌(PA)医院感染菌株的多重耐药情况和有关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法对分离自临床标本的37株PA进行药敏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多重耐药的PA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检测,并对耐药基因进行测序。结果β-内酰胺酶基因TEM、CARB、VIM的阳性率分别为24.32%(9/37)、43.24%(16/37)、5.41%(2/37),而SHV、CTX-M、OXA-10group、PER、GES、VEB、DHA、IMP均阴性,oprD2缺失率为86.49%(32/37);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aac(6′)-Ⅱ、ant(3″)-Ⅰ和ant(2″)-Ⅰ阳性率分别为8.11%(3/37)、43.24%(16/37)、18.92%(7/37)、40.54%(15/37);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qacE△1-sul1阳性达51.35%(19/37)。结论医院感染PA存在多种耐药基因,严重影响临床的抗感染疗效,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株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 基因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鉴定脉血康胶囊中水蛭成分
6
作者 邓小丽 李叶 +7 位作者 卢梦瑶 葛重宇 郑晗雪 沈玉萍 杨春宾 孙小祥 夏国华 杨欢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41-2445,共5页
目的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鉴定脉血康胶囊中水蛭成分。方法根据水蛭基原动物蚂蟥、水蛭及其伪品菲牛蛭、森林山蛭的COI基因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观察正伪品特异性引物的相应扩增产物是否产生荧光进行鉴定。结果水蛭及... 目的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鉴定脉血康胶囊中水蛭成分。方法根据水蛭基原动物蚂蟥、水蛭及其伪品菲牛蛭、森林山蛭的COI基因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观察正伪品特异性引物的相应扩增产物是否产生荧光进行鉴定。结果水蛭及其伪品DNA仅与相应的特异性引物结合并扩增,显示出较高特异性。方法检出限达1×10^(-3)ng/μ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4批市售脉血康胶囊中,MXK1和MXK3检出含蚂蟥、水蛭DNA,鉴定为正品;MXK2和MXK4检出含蚂蟥、菲牛蛭DNA,鉴定为掺伪品。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对脉血康胶囊中水蛭成分真伪进行可视化鉴别,有助于保障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血康胶囊 水蛭 化学成分 环介导等温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消化和发酵模型研究牛膝多糖对肺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7
作者 马文 沈方琳 +5 位作者 刘畅 朱红康 王铖 申健 赵永 钱和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123,共10页
牛膝多糖是牛膝的一种功能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功效。然而,牛膝多糖对肺癌患者肠道健康的影响尚未明确。该文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系统和肺癌患者粪便酵解模型,研究牛膝多糖的消化特性及其对肺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 牛膝多糖是牛膝的一种功能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功效。然而,牛膝多糖对肺癌患者肠道健康的影响尚未明确。该文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系统和肺癌患者粪便酵解模型,研究牛膝多糖的消化特性及其对肺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膝多糖经体外模拟口腔、胃和小肠液消化后,分子质量无显著变化,可以较为“完整”地进入结肠;经肺癌患者粪便菌群酵解后,可以调节发酵液中菌群的结构和组成,促进普雷沃氏菌属、考拉杆菌属和阿克曼氏菌属等有益菌的增殖,抑制瘤胃球菌属和萨特氏菌属的生长,同时,促进乙酸、丙酸和丁酸的产生。此外,功能预测表明,牛膝多糖能够改善微生物代谢功能,促进氨基酸生物合成、泛酸和辅酶A代谢,具有抑制肺癌发展的潜力。综上,牛膝多糖能够调节肺癌患者的肠道菌群,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为预防和缓解肺癌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多糖 消化酵解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咽动态模型构建与仿真:以舌运动幅度下降为例
8
作者 张炜 钱善华 +4 位作者 刘丽 蒋宇靖 俞经虎 范雨超 卫小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6-744,共9页
目的 构建吞咽动态模型以模拟舌运动幅度下降导致的吞咽障碍。方法 通过CT和电视荧光吞咽造影检查(VFSS)的医学影像数据建立吞咽动态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法(SPH)分别模拟软组织和食团,将同一时刻模型姿态与12例吞咽障... 目的 构建吞咽动态模型以模拟舌运动幅度下降导致的吞咽障碍。方法 通过CT和电视荧光吞咽造影检查(VFSS)的医学影像数据建立吞咽动态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法(SPH)分别模拟软组织和食团,将同一时刻模型姿态与12例吞咽障碍患者VFSS影像数据对比,采用归一化方法定量评估吞咽动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调整不同黏度下吞咽动态模型的舌运动幅度,探索舌运动在吞咽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评估吞咽安全的有效性。结果 吞咽动态模型呈现的舌运动姿态和食团轨迹与VFSS影像高度一致,VFSS影像会厌附近区域亮度与仿真结果中SPH粒子数等效亮度高度相关(r=0.97)。舌运动幅度下降20%时,误吸粒子数、吞咽有效性和口咽腔内食团粒子平均速度均表现良好;布丁型流体在舌运动幅度下降较大的情况下,仍表现出良好的吞咽特性。结论 吞咽动态模型能模拟人体吞咽过程,为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和特医食品开发提供较好支持,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计算机模拟 舌运动 食团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甲等医院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蒋文君 丁胜 谢志毅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76,共2页
以医院等级评审细则为指引,通过对医院定位的SWOT分析,从提升专科内涵建设、质量效率整体达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医疗服务模式、紧抓医疗风险防范、积淀医院内在文化、全面落实优质护理、构建数字化医院等8个方面探讨了三级甲等... 以医院等级评审细则为指引,通过对医院定位的SWOT分析,从提升专科内涵建设、质量效率整体达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医疗服务模式、紧抓医疗风险防范、积淀医院内在文化、全面落实优质护理、构建数字化医院等8个方面探讨了三级甲等医院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甲等医院 内涵式发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血栓性微血管病表现的儿童播散性卡介苗病1例病例报告
10
作者 郭春燕 王春燕 +6 位作者 彭燕 姚瑶 朱国琴 徐虹 俞蕙 沈茜 李国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儿童播散性卡介苗病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卡介苗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然而,其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导致误诊率高。本文报告1例5个月13日龄男婴,因“全身水肿12 d伴尿量减少”入院。实验室检查显示大量蛋白尿... 儿童播散性卡介苗病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卡介苗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然而,其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导致误诊率高。本文报告1例5个月13日龄男婴,因“全身水肿12 d伴尿量减少”入院。实验室检查显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增高,符合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特征。外周血宏基因组测序检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痰X-pert检测证实为利福平耐药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CT显示实变影和胸腔积液,鉴于以上临床表现是接种卡介苗不久后出现的,诊断为播散性卡介苗病。患儿经异烟肼、乙胺丁醇、莫西沙星等抗结核治疗以及血浆置换和支持治疗无效,最终死于呼吸衰竭。该病例有助于提高对儿童播散性卡介苗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卡介苗病 儿童 血栓性微血管病 死亡 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结合左西孟旦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sST2、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广艳 苏衡 朱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6-402,共7页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结合左西孟旦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结合左西孟旦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患者均接受PCI治疗且治疗后存在心力衰竭,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常规组加用左西孟旦治疗,结合组加用达格列净结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sST2、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心肌肌钙蛋白l(cTnI)、肌红蛋白(MyO)、6分钟步行距离、心衰计分系统(Lee)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差异,统计两组随访6个月累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常规组与结合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sST2、NT-proBNP、cMyBP-C、cTnI、MyO、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结合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DD)、sST2、NT-proBNP、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SD)、cMyBP-C、cTnI、MyO、左室质量指数(LVMI)低于治疗前(P<0.05)。结合组治疗后LVEF高于常规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sST2、cMyBP-C、LVEDD、NT-proBNP、LVESD、cTnI、MyO、LVMI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与结合组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Lee评分、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结合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SAQ评分高于治疗前,Lee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合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SAQ评分高于常规组,Lee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合组随访6个月累计MACE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结合组发生低血压1例,胃肠道反应3例。结论达格列净结合左西孟旦可改善PCI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提高运动耐力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左西孟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力衰竭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运动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附导痰汤加减辅助治疗脾虚痰湿型女性肥胖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王士艳 陆清波 华文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目的 观察苍附导痰汤加减辅助治疗对脾虚痰湿型女性肥胖患者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脾虚痰湿型女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 目的 观察苍附导痰汤加减辅助治疗对脾虚痰湿型女性肥胖患者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脾虚痰湿型女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苍附导痰汤加减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 h 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游离睾酮(T)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相较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上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相较治疗前在FPG、FINS、2 h PG、TC、TG、LDL-C、FSH、LH、T水平上均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上更低,(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相较治疗前在HDL-C水平上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相较对照组在上述指标上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会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引起女性内分泌紊乱和代谢异常,严重时可能导致不孕不育。苍附导痰汤加减辅助治疗对脾虚痰湿型女性肥胖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糖脂代谢水平,调节性激素分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附导痰汤 脾虚痰湿 女性肥胖 糖脂代谢 性激素水平 中医药治疗 代谢综合征 不孕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切牙种植体应力分析及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天煦 俞经虎 +3 位作者 朱房勇 杨郁敏 丁祺文 钱善华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2,共7页
目的 探讨种植体长度、直径和基台角度对上颌中切牙周围骨质应力分布的影响,确定最优参数组合。方法 基于CBCT数据,重建口腔上颌三维模型;使用正交表建立有关于长度、直径以及基台角度共16个种植牙三维模型,并与上颌模型和刚体模型组装... 目的 探讨种植体长度、直径和基台角度对上颌中切牙周围骨质应力分布的影响,确定最优参数组合。方法 基于CBCT数据,重建口腔上颌三维模型;使用正交表建立有关于长度、直径以及基台角度共16个种植牙三维模型,并与上颌模型和刚体模型组装;利用ANSYS瞬态动力学模块进行有限元分析;最后,对所得应力数据进行正交实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种植体直径对皮质骨最大von Mises应力具有显著性影响(P=0.010),种植体长度(P=0.229)与基台角度(P=0.844)对皮质骨最大von Mises应力无显著性影响,最优参数组合为种植体直径5.0 mm、种植体长度12 mm、基台角度0°。种植体长度(P=0.001)、直径(P=0.011)与基台角度(P=0.013)均对皮质骨最大von Mises应力具有显著性,最优参数组合为种植体长度14 mm、种植体直径5.0 mm、基台角度5°。结论 种植体直径对皮质骨和松质骨应力均有显著影响,临床上应优先选择较大直径以降低应力峰值。种植体长度次之,基台角度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上颌中切牙 种植体 基台角度 正交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构建
14
作者 叶枫 郭莹 +2 位作者 程良玲 陈玲 范晓芳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临床特征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机器学习模型,并分析重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4年6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将患者分为吞咽... 目的构建基于临床特征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机器学习模型,并分析重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4年6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将患者分为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K-最近邻(KNN)、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轻量梯度提升(LGBM)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6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Long检验比较6种模型的AUC,最终获得最优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筛选出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吞咽障碍187例,非吞咽障碍115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NIHSS评分、年龄,肌力减弱、咳嗽和构音障碍是吞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训练集中,KNN、DT、RF、SVM、LGBM以及XGBoost的AUC分别为0.989、0.890、0.995、0.905、0.500、0.922,RF的AUC高于其他五种模型,但其中RF和KNN两者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在验证集中,KNN、DT、RF、SVM、LGBM以及XGBoost的AUC分别为0.857、0.865、0.917、0.887、0.500以及0.914,RF的AUC虽高于KNN和DT模型,但两者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所有的预测变量中,使用RF模型筛选出影响吞咽障碍最重要的预测变量依次为年龄、NIHSS评分、构音障碍、咳嗽以及肌力减弱。结论机器学习模型可作为预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可靠工具,RF模型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影响吞咽障碍最重要的预测变量依次为年龄、NIHSS评分、构音障碍、咳嗽以及肌力减弱,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临床医师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细胞增强因子2C通过促进叉头框蛋白O1转录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邱韵洁 吴义珠 +2 位作者 石志伟 周永华 沈国良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7-475,共9页
目的:探究肌细胞增强因子(MEF)2C通过调控叉头框蛋白(FOX)O1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EF2C和FOXO1在人瘢痕疙瘩组织和KFs中的表达。将MEF2C干扰质粒... 目的:探究肌细胞增强因子(MEF)2C通过调控叉头框蛋白(FOX)O1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EF2C和FOXO1在人瘢痕疙瘩组织和KFs中的表达。将MEF2C干扰质粒和FOXO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至KFs后,构建5组细胞模型:空白对照组(KF组)、小干扰RNA(si RNA)阴性对照组(siRNA-NC组)、MEF2C干扰组(siRNA-MEF2C组)、MEF2C干扰+空载体组(siRNA-MEF2C+Ov-NC组)、MEF2C干扰+FOXO1过表达组(si RNA-MEF2C+Ov-FOXO1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测定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检测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预测转录因子MEF2C与FOXO1启动子的潜在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进行验证。结果:MEF2C在人瘢痕疙瘩组织和KFs中均表达上调,且敲低MEF2C可抑制KFs增殖、迁移、侵袭和纤维化。此外,MEF2C可促进FOXO1转录。FOXO1在人瘢痕疙瘩组织和KFs中呈现高表达且可部分逆转MEF2C缺失对KFs增殖、迁移、侵袭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结论:转录因子MEF2C可通过上调FOXO1的表达从而促进KFs增殖、迁移、侵袭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FOXO1 MEF2C 细胞外基质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胶糕抗氧化与抗衰老活性机制研究
16
作者 陆晓东 郭晓飞 +4 位作者 韩香 王腾 闫继爱 张烽 王周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7,共10页
【目的】研究以阿胶、核桃仁、黑芝麻、黄酒为原料制备而成的阿胶糕增强机体抗氧化、抗衰老的活性机制。【方法】在动物试验中,将5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低剂量(1.67g/kgBW)、中剂量(3.3... 【目的】研究以阿胶、核桃仁、黑芝麻、黄酒为原料制备而成的阿胶糕增强机体抗氧化、抗衰老的活性机制。【方法】在动物试验中,将5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低剂量(1.67g/kgBW)、中剂量(3.33g/kgBW)、高剂量(6.67g/kgBW)的试验组。连续饲料喂养30 d后,分别测定各组动物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蛋白质羰基(PCO)等指标。人体试验中,分别将11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阿胶糕;对照组无任何干预,周期为3个月。分别测定SOD、GSH-Px、MDA以及皮肤水分、油分和VISIA测试。【结果】在动物试验中,试验组血清MDA和PCO显著降低,SOD和GSH显著升高;而在临床模型中,试验组人群血液SOD和GSH-Px与对照组人群相比均有显著增加,表明阿胶糕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时,人体面部指标测试结果显示,食用阿胶糕可有效增加皮肤水分和面部皮肤油脂分泌,可一定程度改善面部年龄、斑点和紫外线色斑等,有助于皮肤抗衰老。【结论】该研究为探究阿胶糕的抗氧化与抗衰老活性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糕 抗氧化 抗衰老 临床试验 活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中毒致溶血性贫血1例病例报告
17
作者 朱国琴 王娟 +5 位作者 徐锦雯 刘宇立 杨玲云 姚瑶 胡容萱 李国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2,共3页
1病例资料女,1岁10月龄,因“静脉输注克林霉素后哭闹、解红色尿4 h”入住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我科)。此前患儿因“发热6 d伴咳嗽”就诊当地医院,血常规示Hb 131 g·L^(-1)、PLT 273×10^(9)·L^(-1),WBC 6.... 1病例资料女,1岁10月龄,因“静脉输注克林霉素后哭闹、解红色尿4 h”入住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我科)。此前患儿因“发热6 d伴咳嗽”就诊当地医院,血常规示Hb 131 g·L^(-1)、PLT 273×10^(9)·L^(-1),WBC 6.66×10^(9)·L^(-1),N%40.2%,LY%43.3%。X线胸片提示支气管肺炎。予阿奇霉素(10 mg·kg^(-1)·d^(-1))、甲泼尼龙(2 mg·kg^(-1)·d^(-1))静滴3d,因仍有发热,将阿奇霉素更换为盐酸克林霉素静滴,核定剂量480 mg,分2次,误用剂量1300 mg,约2h输注结束,即刻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哭闹,尿液在尿不湿上呈红色(图1A),随即就诊我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属儿童医院 尿不湿 静脉输注 盐酸克林霉素 风湿免疫科 支气管肺炎 阿奇霉素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妊娠、辅助生殖妊娠自然流产与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关联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旭 姚迪 +4 位作者 沈晔 郭凌岑 陶荷花 赵馨 杨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染色体异常是发生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的最常见原因。本研究旨在分析SA与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关联,并比较不同的妊娠方式和不同的流产次数对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咨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月... 目的:染色体异常是发生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的最常见原因。本研究旨在分析SA与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关联,并比较不同的妊娠方式和不同的流产次数对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咨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SA患者共1345例。根据妊娠方式分2组:自然妊娠组(S组,n=1242)、辅助生殖妊娠组(ART组,n=103)。按流产次数将S组的1242例患者进一步分为自然妊娠偶发性流产组(S-1组,n=780)、自然妊娠复发性流产组(S-2组,n=462),将ART组的103例患者进一步分为辅助生殖妊娠偶发性流产组(ART-1组,n=68)、辅助生殖妊娠复发性流产组(ART-2组,n=35)。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对流产组织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S-1组和S-2组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56.79%(443/780)和52.38%(242/462),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36%(34/780)和7.36%(34/462),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然妊娠SA病例中,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多,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率逐渐降低,流产≥4次组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流产1次、2次组(均P<0.05);流产1、2、3、≥4次组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46%、5.65%、5.88%、4.3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nts,pCNVs)+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likely 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nts,LP-CNVs)的发生率在流产次数1~3次组中逐渐升高,且1次组与2次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1组和ART-2组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7.06%(32/68)和37.14%(13/35),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94%(2/68)和11.43%(4/3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1与ART-1组、S-2与ART-2组之间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在自然妊娠、辅助生殖妊娠SA患者中均有较高的发生率。在遗传学查因中应重视复发性流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染色体异常 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自然妊娠 辅助生殖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油来源的积雪草酸增强棕色脂肪产热及改善小鼠肥胖的研究
19
作者 鞠樑 吴港城 +1 位作者 李沄 王明心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189,共8页
肥胖是能量代谢失衡导致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棕色脂肪产热功能是改善肥胖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基础。膳食来源的活性成分在调控棕色脂肪产热功能的作用尚未阐明。本研究以20 mg/kg积雪草酸(AA)连续灌胃高脂饮食诱导(H... 肥胖是能量代谢失衡导致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棕色脂肪产热功能是改善肥胖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基础。膳食来源的活性成分在调控棕色脂肪产热功能的作用尚未阐明。本研究以20 mg/kg积雪草酸(AA)连续灌胃高脂饮食诱导(HFD)的肥胖小鼠4 W,AA处理显著降低HFD肥胖小鼠体重。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TT)显示AA改善小鼠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代谢监测系统发现AA增加小鼠能量消耗和氧气消耗量;免疫组化显示AA增加棕色脂肪组织UCP1表达水平,促进冷刺激下小鼠肩胛区产热,线粒体含量更多、脂滴更小。q-PCR结果显示棕色脂肪特征基因(Ucp1、Ppargc1a、Prdm16)水平增加。综上,核桃油来源的代谢产物AA增强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并改善HFD小鼠肥胖,为膳食补充改善肥胖的生物学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积雪草酸 棕色脂肪的产热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煎炸油中氧化甘三酯对免疫细胞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影响
20
作者 金子月 孙金 +2 位作者 章乐 李沄 吴港城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230,共8页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独特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膳食因素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本研究提取煎炸油中常见的有害成分氧化甘三酯,观察其对小鼠原代T细胞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两种免疫细胞的影...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独特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膳食因素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本研究提取煎炸油中常见的有害成分氧化甘三酯,观察其对小鼠原代T细胞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两种免疫细胞的影响。通过CCK8细胞活性测试、qPCR、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监测免疫细胞的细胞活性、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水平。分析整合实验数据发现,氧化甘三酯会促进RAW264.7细胞分泌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等炎症因子及抑制抗炎因子白介素10,降低细胞活性,促进原代T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能力。基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本研究认为一定浓度的氧化甘三酯会造成免疫细胞损伤,可能损害机体免疫调节、加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煎炸油 氧化甘三酯 原代T细胞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