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计教育中的PBL教学模式——以日本多摩美术大学为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许江 顾平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将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对"PBL&...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将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对"PBL"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内容与价值进行了概括与分析,对设计教育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概述。最后以日本多摩美术大学"PBL"教学模式为例,论证了其在设计教育中执行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教育 基于项目的学习 任务驱动式学习 PBL 教学模式 多摩美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性、职业化与创造力——工业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被引量:3
2
作者 顾平 杨祥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9-43,共5页
指出工业设计的综合性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知识向度应是复合了艺术、科学与经济等多种成分;而专业学位的特点也表明,在开展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应侧重实践性、职业化与创造力等因素的有效导入。认为工业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 指出工业设计的综合性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知识向度应是复合了艺术、科学与经济等多种成分;而专业学位的特点也表明,在开展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应侧重实践性、职业化与创造力等因素的有效导入。认为工业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实行学校—企业的双轨培养制度,实行双导师指导制度,从而有效融入实践性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充分考虑其未来就业的职业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扇子的设计美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祥民 顾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6-210,161,共6页
扇子与设计艺术之间,经过了从"设计扇子"到"扇子设计"的发展历程。这不仅带来扇子自身的成熟完善,还形成富有意味的扇子设计美学,应用和影响到其他诸多方面的设计中去,如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从中也可感受... 扇子与设计艺术之间,经过了从"设计扇子"到"扇子设计"的发展历程。这不仅带来扇子自身的成熟完善,还形成富有意味的扇子设计美学,应用和影响到其他诸多方面的设计中去,如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从中也可感受到扇子设计美学的民族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艺术 文化特征 扇子 设计 设计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影射下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 被引量:5
4
作者 许江 顾平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81-85,共5页
本文通过对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其火爆背后所反映出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现状;分析了其对于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呼吁学生理性参赛,学校层面正确引导、合理宣传,竞赛主方学习红点设计概念奖在办赛思路及运... 本文通过对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其火爆背后所反映出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现状;分析了其对于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呼吁学生理性参赛,学校层面正确引导、合理宣传,竞赛主方学习红点设计概念奖在办赛思路及运营模式方面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点设计概念奖 设计教育 工业设计 设计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建筑设计的匠艺传统——探究传统造物艺术制器尚象的美学尺度 被引量:1
5
作者 兰芳 顾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77,共4页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中,汉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宫殿、祠庙、民居、墓葬等建筑形制在汉代不断走向成熟。汉代建筑设计人工宇宙与自然宇宙同构的理性思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是"物"、"我"和谐造物美学尺度的典...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中,汉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宫殿、祠庙、民居、墓葬等建筑形制在汉代不断走向成熟。汉代建筑设计人工宇宙与自然宇宙同构的理性思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是"物"、"我"和谐造物美学尺度的典范。本文通过探寻汉代建筑设计的文化传统,探究古代传统造物艺术"天"与"人"、"物"与"我"、"匠"与"艺"相统一的制器尚象之造物美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建筑设计 匠艺 制器尚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士阶层的发展与建筑明器的兴起 被引量:1
6
作者 兰芳 顾平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83-88,共6页
本文以汉代建筑明器为研究素材,从民间造物艺术的视角出发,探究建筑明器的兴起与东汉士阶层发展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价值观念、审美风尚变化的内在关系。同时,士阶层渗入下的手工艺人身份认同也为民间造物艺术的制度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 本文以汉代建筑明器为研究素材,从民间造物艺术的视角出发,探究建筑明器的兴起与东汉士阶层发展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价值观念、审美风尚变化的内在关系。同时,士阶层渗入下的手工艺人身份认同也为民间造物艺术的制度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士阶层 建筑明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