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低共熔溶剂的生物基PA56/棉混纺织物活性染料微水体系染色
1
作者 史鹏泰 陈伟 +5 位作者 张刚 卢国栋 卢春丹 王平 王强 周曼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2-101,共10页
在生物基聚己二酸戊二胺(PA56)/棉混纺织物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面临着生物基PA56匀染性差、用水量大及染色废水中盐、碱含量高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文致力于探索一种以低共熔溶剂作为染色介质的绿色环保新型染色工艺。具体而言... 在生物基聚己二酸戊二胺(PA56)/棉混纺织物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面临着生物基PA56匀染性差、用水量大及染色废水中盐、碱含量高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文致力于探索一种以低共熔溶剂作为染色介质的绿色环保新型染色工艺。具体而言,以百里香酚-薄荷醇疏水性低共熔溶剂为染色介质,开展生物基PA56/棉混纺织物微水体系活性染料染色研究。文章系统探究了百里香酚-薄荷醇微水染色体系中多个关键参数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对染色残液回收利用,探讨百里香酚-薄荷醇的循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百里香酚-薄荷醇微水体系作为染色介质,当水质量占比为10%、碳酸钠质量浓度为20 g/L、预带液率为120%、浴比为1∶20、温度为70℃、元明粉质量浓度为30 g/L,染料质量分数为2%时,活性染料染色生物基PA56/棉混纺织物的K/S值可以达到12.33,同时S r值仅有0.0418,且百里香酚-薄荷醇的回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PA56 棉混纺织物 活性染料染色 微水体系染色 低共熔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泊松比结构纺织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瑞华 华昱竹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负泊松比结构的纺织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展现出良好的抗剪切性、能量吸收性和断裂韧性,因此在防护、传感以及医疗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系统讨论了国内外负泊松比结构纺织材料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其最新进展。首先介绍了几种常... 负泊松比结构的纺织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展现出良好的抗剪切性、能量吸收性和断裂韧性,因此在防护、传感以及医疗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系统讨论了国内外负泊松比结构纺织材料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其最新进展。首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负泊松比结构类型,并说明了这些结构如何在纺织材料中通过形变来产生拉胀效果;其次系统概述了负泊松比结构分别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纺织材料中的应用以及纺织品结构参数对负泊松比效果的影响;然后归纳整理了负泊松比结构纺织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最后针对负泊松比结构纺织材料在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总结与展望,为推动负泊松比结构纺织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泊松比结构 纺织材料 负泊松比结构材料 拉胀效应 结构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傈僳族火草布纺织技艺及其发展路径
3
作者 李竹语 衣卫京 柯莹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3,共7页
为促进火草布及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以实地调查和走访时获取的资料为主要依据,并结合相关的文献和实物,从原料的获取、火草线与火麻线的制作、火草布的织造、纺织机具和传承现状等方面,对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祥... 为促进火草布及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以实地调查和走访时获取的资料为主要依据,并结合相关的文献和实物,从原料的获取、火草线与火麻线的制作、火草布的织造、纺织机具和传承现状等方面,对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祥云县和漾濞县3地傈僳族火草纺织技艺进行详细地梳理与分析。针对其发展迟缓,濒临失传的困境,提出培育火草、改良工具、创新设计、拓展应用、加强推广、培养传承人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可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相关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草布 傈僳族 少数民族 纺织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屏蔽功能纺织品研究现状与展望
4
作者 刘磊 叶姝含 郭文文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33,38,共6页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向大功率、高频和集成化方向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开发和制造具有高电磁干扰屏蔽效能以及优异机械性能的材料。电磁屏蔽纺织品作为柔性电磁屏蔽材料,在现代生活、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和军事防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向大功率、高频和集成化方向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开发和制造具有高电磁干扰屏蔽效能以及优异机械性能的材料。电磁屏蔽纺织品作为柔性电磁屏蔽材料,在现代生活、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和军事防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电磁屏蔽纺织品的分类、制备技术以及所使用的材料,包括金属涂层、Ti3C2TxMXene涂层、碳纳米材料、本征导电聚合物等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对目前常使用的各种制备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分析,旨在评估它们在电磁屏蔽效能方面的表现,并探讨了这些材料的屏蔽机制。在总结电磁屏蔽纺织品发展现状的同时,对电磁屏蔽纺织品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特别是在多功能集成和绿色环保方面的潜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屏蔽材料 化学镀 金属涂层 MXene 碳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科技发展前沿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高明 刘海桑 +3 位作者 夏风林 郑宝平 张爱军 陈超余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纺织行业不断迭代升级。前沿技术的跨界与融合,在理论、应用领域不断推动纺织科技取得重大进步与突破。通过介绍先进技术在纺织纤维材料、纺织智能制造、纺织绿色加工和先进纺织品领域的应用,综述了纺织行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纺织行业不断迭代升级。前沿技术的跨界与融合,在理论、应用领域不断推动纺织科技取得重大进步与突破。通过介绍先进技术在纺织纤维材料、纺织智能制造、纺织绿色加工和先进纺织品领域的应用,综述了纺织行业从纤维到制造,再到后道加工和应用的全流程研究进展,总结了纺织纤维先进制备技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在纺织制造领域的应用,和以环保为核心的纺织绿色加工技术、高科技纺织品在各大产业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一步革新以及对绿色纺织品的更高要求,以高效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的多元发展仍是纺织技术革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 纤维材料 智能制造 绿色加工 先进纺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在智能纺织服用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洪剑寒 岳欣琰 +2 位作者 王华兵 王小虎 韩潇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6-463,共8页
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具有优异的可集成性、适形性和灵活的结构变化等特点,在智能纺织服用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通过对纤维和纱线制备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工艺及其优缺点的介绍,综述近年来纤维型和纱线型一维结构柔... 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具有优异的可集成性、适形性和灵活的结构变化等特点,在智能纺织服用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通过对纤维和纱线制备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工艺及其优缺点的介绍,综述近年来纤维型和纱线型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在智能纺织服用品设计与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在智能可穿戴应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在智能纺织服用品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研究人员可不断优化和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和制备工艺,推动一维结构柔性应变传感器在智能纺织服用品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结构 柔性应变传感器 纤维式 纱线式 智能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基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 张蕊 +2 位作者 郑莹莹 董正梅 邹专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9-226,共8页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具有二维层状结构、高导电性、亲水性和高比表面积等独特的优势,为挖掘其在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上的应用价值,对近几年基于MXene材料所制备的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具有二维层状结构、高导电性、亲水性和高比表面积等独特的优势,为挖掘其在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上的应用价值,对近几年基于MXene材料所制备的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MXene材料的性能和主要制备方法即氢氟酸刻蚀法、原位形成氢氟酸刻蚀法、熔融盐刻蚀法、浓碱法、溶液相絮凝法、电化学法和水热法;分析了MXene材料在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以及摩擦电式压力传感器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且对其性能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与探讨,包括健康和运动监测、人机交互以及基于集成阵列的空间压力映射领域等;同时根据MXene材料优异的性能,展望了其在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纺织压力传感器 人机交互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抓髻娃娃”剪纸纹样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毅 田悦 张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60,共10页
为探究陕西“抓髻娃娃”剪纸纹样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以图文互证的方式对“抓髻娃娃”剪纸纹样艺术特征进行梳理,进而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分析纹样内涵;基于KANO模型进行问卷设计,结合访谈所得16项用户需... 为探究陕西“抓髻娃娃”剪纸纹样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以图文互证的方式对“抓髻娃娃”剪纸纹样艺术特征进行梳理,进而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分析纹样内涵;基于KANO模型进行问卷设计,结合访谈所得16项用户需求指标进行问项设定并发放问卷;使用Cronbacha(克隆巴赫)系数对问卷结果进行信度分析,各项α系数皆高于0.8,问卷结果信度高;根据Better-Worse系数与二维象限散点图对需求要素进行优先级排序,获得必备属性(M)4项;期望属性(O)6项;魅力属性(A)4项;无差异属性(I)2项,最后将优化后的需求要素应用于现代纺织品创新设计中,以达到产品设计契合用户需求的目的,实现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设计 KANO模型 陕西剪纸 “抓髻娃娃”剪纸纹样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离子液体在纺织材料加工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9
作者 袁久刚 付金凡 +3 位作者 杨凡 周爱晖 季巧 王思翔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289,共7页
介绍了类离子液体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纺织材料中的应用现状,归纳总结了类离子液体在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以及合成纤维等材料溶解、除杂、改性和染色加工中的应用,讨论了类离子液体的回收方法,并对类离子液体在纺织材料加工领域的发... 介绍了类离子液体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纺织材料中的应用现状,归纳总结了类离子液体在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以及合成纤维等材料溶解、除杂、改性和染色加工中的应用,讨论了类离子液体的回收方法,并对类离子液体在纺织材料加工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研究认为,类离子液体是多种天然以及合成纤维材料加工的优良溶剂,能够提高纺织材料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离子液体 纤维素 木质素 蛋白质 合成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针织物的果胶酶/低温氧漂一步法前处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子英 王平 +1 位作者 王强 余圆圆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6,39,共6页
为降低棉针织物传统练漂温度和pH,减少化学品用量,将果胶酶精练和低温氧漂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种棉针织物果胶酶/低温氧漂一步法前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在耐高温碱性果胶酶KPL 5 g/L、H_(2)O_(2)15 g/L、pH为9、处理温度为70℃、处理时间... 为降低棉针织物传统练漂温度和pH,减少化学品用量,将果胶酶精练和低温氧漂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种棉针织物果胶酶/低温氧漂一步法前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在耐高温碱性果胶酶KPL 5 g/L、H_(2)O_(2)15 g/L、pH为9、处理温度为70℃、处理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不同氧漂低温活化剂处理效果如下:四乙酰乙二胺(TAED)质量浓度为5 g/L时,织物白度为78.06%,强力保留率93.69%,毛效14.6 cm/30 min,质量损失率2.43%;铜系催化剂(CCu1)质量浓度为0.2 g/L时,织物白度为77.31%,强力保留率95.72%,毛效17.7 cm/30 min,质量损失率3.53%;铜系催化剂(CCu2)质量浓度为0.8 g/L时,织物白度为77.27%,强力保留率91.66%,毛效16.8 cm/30 min,质量损失率4.64%。前处理后织物的润湿时间均小于1 s,且棉籽壳去除干净。探究了不同果胶酶/活化剂/H_(2)O_(2)体系的漂白机理,结果表明:TAED和CCu1、CCu2均能明显提高漂白体系的双氧水分解率,且CCu1和CCu2明显促进双氧水生成羟基自由基(·OH)及超氧自由基(·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低温氧漂 双氧水分解率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织物/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1
作者 宋政通 王清清 +1 位作者 廖师琴 崔琳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0-245,251,共7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在棉织物上原位生长二硫化钼纳米片,制备了棉织物/二硫化钼(CFs/MoS_(2))复合材料。通过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特性、光动力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单线态氧(^(1)O_... 采用一步水热法在棉织物上原位生长二硫化钼纳米片,制备了棉织物/二硫化钼(CFs/MoS_(2))复合材料。通过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特性、光动力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单线态氧(^(1)O_(2))、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检测,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染料和光动力抗菌(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实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与棉织物的结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部分MoS_(2)从1T相到2H相的转化,CFs/MoS_(2)复合材料在光照条件下能促进单位时间内^(1)O_(2)和·OH的产生,加快染料降解且具有优异的光动力抗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 染料降解 光动力抗菌 光催化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樟醇的抑菌作用及负载于纳米纤维的性能
12
作者 黄婷 赵建伟 +2 位作者 李大伟 陈龙 金征宇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8-27,共10页
研究芳樟醇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莓实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并用非热加工的静电纺丝技术将芳樟醇负载于聚己内酯,制备抑菌纳米纤维。结果表明:芳樟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莓实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5、... 研究芳樟醇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莓实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并用非热加工的静电纺丝技术将芳樟醇负载于聚己内酯,制备抑菌纳米纤维。结果表明:芳樟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莓实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5、1.5、5μL/mL。通过静电纺丝将20%芳樟醇共混于聚己内酯中,纤维拉伸均匀无串珠,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莓实假单胞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74.96%、76.34%和75.46%。芳樟醇可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使内容物泄漏而发挥抑菌作用。制得负载芳樟醇的纳米纤维保留了芳樟醇的抑菌活性,对生鲜肉类中的致病菌和腐败菌都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可应用于生鲜肉类的抑菌保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醇 抑菌剂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体系中的羊毛靛蓝染料染色
13
作者 李欢 孟文俊 +4 位作者 张京 姜哲 卫艺敏 周曼 王强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0,共8页
针对传统靛蓝染料染色对羊毛纤维损伤大、染色废水碱性大的问题,为实现仿牛仔风格羊毛织物的工业化规模生产,以百里香酚-薄荷醇疏水性低共熔溶剂为染色介质进行羊毛微水体系靛蓝染料染色研究,实现羊毛低强损高效靛蓝染料染色。探究了在... 针对传统靛蓝染料染色对羊毛纤维损伤大、染色废水碱性大的问题,为实现仿牛仔风格羊毛织物的工业化规模生产,以百里香酚-薄荷醇疏水性低共熔溶剂为染色介质进行羊毛微水体系靛蓝染料染色研究,实现羊毛低强损高效靛蓝染料染色。探究了在低共熔溶剂体系下染色温度、染料用量和浴比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了染色工艺参数,对比了传统水浴染色效果;分析了百里香酚-薄荷醇对羊毛织物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低共熔溶剂的可重复利用性,对染色后羊毛织物上的介质残留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以百里香酚-薄荷醇疏水性低共熔溶剂为染色介质,当染色温度为80℃、染料用量为4%(o.w.f)、浴比为1∶20时,羊毛织物靛蓝染色K/S值可达到18.23,耐皂洗色牢度达4~5级;匀染性和透染性较好,对织物的物化性能影响小;染色介质具有良好的可循环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靛蓝 微水染色 低共熔溶剂 仿牛仔风格 百里香酚 薄荷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编间隔织物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佘叶美 彭阳阳 +1 位作者 王法猛 潘如如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6,共9页
针对目前部分柔性传感器制作成本高、过程复杂且难以一体化集成到纺织品中,限制其进一步发展与应用等问题,通过集成经编间隔织物与导电复合材料于一体,制备了具有优异传感性能的多孔导电柔性压力传感器,对其传感性能进行研究,并探讨了... 针对目前部分柔性传感器制作成本高、过程复杂且难以一体化集成到纺织品中,限制其进一步发展与应用等问题,通过集成经编间隔织物与导电复合材料于一体,制备了具有优异传感性能的多孔导电柔性压力传感器,对其传感性能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在人体运动方面潜在的应用和未来工业化生产的潜力。结果表明:基于经编间隔织物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在0~160 kPa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在10 kPa压力下响应时间为140 ms,恢复时间为166 ms,足以实时监测人体运动信号;在大于2000次循环按压后仍能保持稳定的电阻变化,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该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为柔性压力传感器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编间隔织物 压力传感器 柔性电子织物 聚二甲基硅氧烷 传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再生纤维在转杯纺成纱器内的运动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秋 龚新霞 杨瑞华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32,共8页
循环再生纤维长度短、整齐度差,在其转杯纺成纱过程中经常出现断头或难以接头的现象。为研究循环再生纤维成纱困难的原因,探究其在转杯纺成纱器关键部件中的运动规律,借助数值模拟软件Rocky DEM 2022R1和ANSYS Fluent2022R1模拟两种不... 循环再生纤维长度短、整齐度差,在其转杯纺成纱过程中经常出现断头或难以接头的现象。为研究循环再生纤维成纱困难的原因,探究其在转杯纺成纱器关键部件中的运动规律,借助数值模拟软件Rocky DEM 2022R1和ANSYS Fluent2022R1模拟两种不同长度(9.5和16.0mm)的循环再生纤维多根连续进入凝聚槽后的运动规律,并与原棉纤维(28.0mm)在转杯凝聚槽内的运动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循环再生纤维和原棉纤维的纤维流在转杯纺成纱器内具有相同的运动趋势。相较于16.0和28.0mm的纤维,9.5mm的循环再生纤维最易受到高速纤维流的影响;从输纤通道进入转杯,9.5mm单根纤维和纤维流均拥有最快的运动速度。纤维在凝聚槽中会形成纤维环,环上的大部分纤维呈伸直状态,部分弯钩纤维会形成圈结;其中28.0mm原棉纤维形成纤维环上的圈结数量最少、圈结集聚程度最低、单根纤维运动最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再生纤维 转杯纺 纤维运动 流固耦合 纤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泡沫整理技术的棉织物三防整理工艺与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亚楠 葛甜甜 +3 位作者 张妍 朱博 张宁 潘如如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4,共8页
为提升棉织物的三防功能性且满足绿色染整节能减排的需求,采用泡沫整理技术对棉织物进行三防整理。从三防整理剂质量浓度、带液率、烘焙温度、烘焙时间4个因素分别测试其对泡沫性能和整理效果的影响,并从功能性、物理机械性、服用性、... 为提升棉织物的三防功能性且满足绿色染整节能减排的需求,采用泡沫整理技术对棉织物进行三防整理。从三防整理剂质量浓度、带液率、烘焙温度、烘焙时间4个因素分别测试其对泡沫性能和整理效果的影响,并从功能性、物理机械性、服用性、耐洗性能以及整理均匀性5个方面与常规浸轧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棉织物最佳整理工艺为三防整理剂质量浓度60 g/L、带液率50%、焙烘温度130℃以及焙烘时间2.5 min;经过三防泡沫整理的棉织物水相接触角155.3°,油相接触角130.3°,沾污等级达5级;对比泡沫整理与传统浸轧,泡沫整理的棉织物拥有更好的水相、油相接触角,更强的力学性能,更加丰满柔软的手感;泡沫整理与传统浸轧的耐水洗性能相差较小;三防泡沫整理棉织物的水相接触角均方差为1.7,油相接触角均方差为2.7,沾污等级均方差0.04,均小于传统浸轧的水相均方差(1.9)、油相均方差(3.6)和沾污等级均方差(0.16),因此三防泡沫整理棉织物的均匀性更好。所研究的泡沫整理法为实现棉织物三防绿色生产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三防 泡沫整理 后整理 织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材料在服装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雨晴 唐颖 +1 位作者 袁久刚 孟媚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4,共8页
环保材料的应用是服装行业可持续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细菌纤维素(BC)作为一种环保无毒的生物材料,拥有在服装中应用的潜力与特征优势。为推动这一材料在服装领域中的应用进程,文章首先介绍了细菌纤维素循环低成本、稳定易获取及高效自... 环保材料的应用是服装行业可持续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细菌纤维素(BC)作为一种环保无毒的生物材料,拥有在服装中应用的潜力与特征优势。为推动这一材料在服装领域中的应用进程,文章首先介绍了细菌纤维素循环低成本、稳定易获取及高效自成型的生长特征,并从机械性能、染色性能与成形性能三方面,梳理了材料的服用性;其次,从学科交叉的角度论述了细菌纤维素材料在时尚服装、智能服装与防护服装中的应用潜力;最后,厘清了材料的舒适度与耐用性、设计方法革新与范式转变、生产的规模化与系统性相关的服用化问题,并从材料性能研究、服装应用方向及市场化推广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服装材料 生物材料 时尚服装 智能服装 防护服装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钙止血海绵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爽 巫瑛 +2 位作者 李慧敏 苏静 王鸿博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共8页
为解决传统海藻酸钙止血海绵工艺复杂、耗时过长的问题,以壳聚糖、碳酸钙、海藻酸钠和甘油为原料,通过离子交联、内凝胶法经一步冷冻干燥工艺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止血海绵,并通过吸液率测试、保水率测试、水蒸气透过率测试和电子万能拉... 为解决传统海藻酸钙止血海绵工艺复杂、耗时过长的问题,以壳聚糖、碳酸钙、海藻酸钠和甘油为原料,通过离子交联、内凝胶法经一步冷冻干燥工艺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止血海绵,并通过吸液率测试、保水率测试、水蒸气透过率测试和电子万能拉力机测试分析CaCO_(3)含量对壳聚糖/海藻酸钙海绵吸液性能、力学性能、透气性能和保水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Ca^(2+)的释放促进机体自身的凝血机制。结果表明:该海绵的溶血率在2%以下,凝血指数可达到13%左右,具有较好凝血效果和生物相容性,在止血海绵敷料方面有很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壳聚糖 海藻酸钠 止血海绵 体外凝血 液体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纺纱及生产应用”专栏导言
19
作者 高卫东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89,共1页
在“智能制造”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纺织生产模式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在纺纱生产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减少经验依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纺纱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着先进制造产业转型的过程... 在“智能制造”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纺织生产模式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在纺纱生产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减少经验依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纺纱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着先进制造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智能纺纱成为了当下广受关注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纱生产 智能制造 减轻劳动强度 劳动密集型 智能化 纺织 研究热点 技术的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氧化锌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睿婕 庄子恒 殷允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58,264,共7页
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带来的危害,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氧化锌纳米颗粒进行改性,通过浸轧烘工艺将其整理到棉织物表面,制备了硅烷偶联剂改性氧化锌棉织物。通过粒径测试确定了改性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最佳分散条件。通过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 针对夏季高温天气带来的危害,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氧化锌纳米颗粒进行改性,通过浸轧烘工艺将其整理到棉织物表面,制备了硅烷偶联剂改性氧化锌棉织物。通过粒径测试确定了改性氧化锌纳米颗粒的最佳分散条件。通过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测试确定了棉织物的最佳整理工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氧化锌纳米颗粒接枝到棉织物上。硅烷偶联剂改性氧化锌棉织物的UPF值达到52.29,摩擦100次后UPF值仍达到47.6;传热系数为(63±0.3)W/(m^(2)·K),可见光区的反射率达到80%,红外热成像测试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改性氧化锌棉织物相较于普通棉织物可以实现1.85℃的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凉感 抗紫外线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