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戴磊 龙柱 张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91,共8页
介绍了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TEMPO-Oxidized Cellulose Nanofibers,TOCNs)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探讨了TOCNs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TEMPO氧化反应体系的进展,各种纤维原料的研究以及氧化纤维素均质处理过程各影响因素的探讨。将TO... 介绍了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TEMPO-Oxidized Cellulose Nanofibers,TOCNs)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探讨了TOCNs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TEMPO氧化反应体系的进展,各种纤维原料的研究以及氧化纤维素均质处理过程各影响因素的探讨。将TOCNs的应用研究成果系统归纳为四大类,即复合材料,膜材料,纳米纸及其他应用。评述了其发展概况,并指出了该催化氧化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 氧化 纤维素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增强聚乙烯醇/水性聚氨酯静电纺膜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戴磊 龙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10-3114,共5页
采用TEMPO(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TOCNs)作为聚乙烯醇(PVA)/水性聚氨酯(WPU)静电纺膜的增强剂。研究中使用拉伸实验研究TOCNs的增强作用,此外还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及差示扫描量... 采用TEMPO(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TOCNs)作为聚乙烯醇(PVA)/水性聚氨酯(WPU)静电纺膜的增强剂。研究中使用拉伸实验研究TOCNs的增强作用,此外还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及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静电纺膜进行结构性能表征。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当纳米纤维素加入量为5%(质量分数)时,其在聚合物基质中分散良好,所得静电纺纳米纤维保持了良好的形态。此外,加入5%(质量分数)的纳米纤维素能够将材料的抗张强度提高44%,且纳米纤维素的加入对材料的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改善,纳米纤维素起到一种纳米填料的效果。鉴于PVA、WPU、TOCNs均为亲水性,无毒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物质,所得静电纺膜在组织支架及伤口护理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膜 静电纺 聚乙烯醇 水性聚氨酯 纳米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醛羧甲基壳聚糖的结构表征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萍 吕勇 龙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64,170,共4页
对羧甲基壳聚糖(CMCS)进行选择性氧化改性,制备双醛羧甲基壳聚糖(DCMCS)。结果表明:DCMCS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及对纸张的增强作用,因而可用做纸张增强、保湿方面的新型助剂。采用FTIR、XRD和1 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证实随着氧化剂用量... 对羧甲基壳聚糖(CMCS)进行选择性氧化改性,制备双醛羧甲基壳聚糖(DCMCS)。结果表明:DCMCS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及对纸张的增强作用,因而可用做纸张增强、保湿方面的新型助剂。采用FTIR、XRD和1 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证实随着氧化剂用量的增加,在羧甲基壳聚糖的C2、C3位均有醛基生成,其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且氧化过程中伴随着C6位部分羧基的断裂,DCMCS的结晶度也随之明显下降。DCMCS的氧化度为44%时对纸张的增强效果最大,抗张指数达到14.75N.m/g,相对于空白纸样提高30.53%,其吸湿性随氧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保湿性却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氧化改性 结构 吸湿保湿性 纸张增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醛羧甲基壳聚糖-阳离子淀粉对纸张增强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萍 龙柱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0,共4页
对羧甲基壳聚糖(CMCS)进行选择性氧化改性,制备双醛羧甲基壳聚糖(DCMCS),将DCMCS与阳离子淀粉(CS)进行复配,制备DCMCS-CS纸张增强剂,实验研究其对纸张的增强作用效果及其增强机理,并与单一增强剂及CMCS-CS复配增强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对羧甲基壳聚糖(CMCS)进行选择性氧化改性,制备双醛羧甲基壳聚糖(DCMCS),将DCMCS与阳离子淀粉(CS)进行复配,制备DCMCS-CS纸张增强剂,实验研究其对纸张的增强作用效果及其增强机理,并与单一增强剂及CMCS-CS复配增强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DCMCS-CS最佳用量为0.6%时,对纸张具有很好的增强效果,其作用效果明显高于单一增强剂和CMCS-CS。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加入DCMCS-CS增强剂的纸张断裂时主要以纤维断裂为主,说明该复配增强剂能有效地提高纤维间的结合面积和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双醛羧甲基壳聚糖 阳离子淀粉 增强剂 增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造纸技术制备聚酰亚胺纤维增强体及其对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陈乐 龙柱 +4 位作者 桑明珠 王士华 胡爱林 李志强 郭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8-133,141,共7页
利用湿法造纸成形技术抄取得到聚酰亚胺纤维纸,分别以等质量的聚酰亚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纸为增强体,采用手糊成型、热压法制备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聚酰亚胺纤维纸增强体改变了纤维的存在形式,解决了复合材料中纤维束多、... 利用湿法造纸成形技术抄取得到聚酰亚胺纤维纸,分别以等质量的聚酰亚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纸为增强体,采用手糊成型、热压法制备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聚酰亚胺纤维纸增强体改变了纤维的存在形式,解决了复合材料中纤维束多、纤维孔径分布不匀、有效长度低、材料力学性能不佳等问题,纸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提高130%,弯曲性能提高108%,层间剪切性能提高34.5%。聚酰亚胺纤维纸增强体自身因素影响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从纤维长度、打浆状况、纸页定量角度分析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改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纤维 聚酰亚胺纤维纸 湿法造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棉纤维纸基地膜的制备及强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帅 龙柱 +1 位作者 赵昱 张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2-134,共3页
以废旧棉纤维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废纸,并添加助剂制备一种新型的易降解纸基地膜。研究了棉纤维打浆度、各种助剂和废纸用量对地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该新型纸基地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85%棉纤维打浆度60°SR,废纸浆5%,水溶... 以废旧棉纤维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废纸,并添加助剂制备一种新型的易降解纸基地膜。研究了棉纤维打浆度、各种助剂和废纸用量对地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该新型纸基地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85%棉纤维打浆度60°SR,废纸浆5%,水溶性PVA纤维10%,阳离子淀粉1.3%,阳离子壳聚糖0.1%,阳离子聚丙烯酰胺0.7%,羟丙基瓜尔胶0.2%,聚酰胺环氧树脂的0.6%;该条件下制得的新型纸质地膜材料强度性能良好,抗张指数为42.7N·m^2/g,撕裂指数为67.1mN·m^2/g,湿强保留率达49.4%,符合地膜材料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棉纤维 废纸 强度 地膜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绝缘纸基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崇崇 陈乐 +3 位作者 郭帅 龙柱 李志强 王士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2-84,87,共4页
针对干法纺聚酰亚胺(PI)纤维的特性,系统的研究了PI纤维纸的湿法成形、浸渍和热压工艺。并对作为绝缘纸的PI纤维纸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聚氧化乙烯(PEO)、芳纶浆粕、丁苯胶乳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用量分别为0.06%... 针对干法纺聚酰亚胺(PI)纤维的特性,系统的研究了PI纤维纸的湿法成形、浸渍和热压工艺。并对作为绝缘纸的PI纤维纸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聚氧化乙烯(PEO)、芳纶浆粕、丁苯胶乳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用量分别为0.06%、6%、8%和0.6%,PI树脂浸渍浓度为2%,热压第三阶段为260℃、15MPa、5min时,可以得到物理性能较好的PI纤维纸;干法纺PI纤维纸的物理性能与湿法纺PI纤维纸的相关性能相当,绝缘性能则优于湿法纺PI纤维纸的相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绝缘纸 湿法成形 浸渍 热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纸基材料的热老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崇崇 龙柱 +1 位作者 王士华 李志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140,145,共5页
利用热失重分析了不同厚度聚酰亚胺(PI)纸基材料的热稳定性,采用Coats-Redfern法计算PI纸基材料的分解动力学参数,并预测其长期使用上限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中,PI纸基材料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且厚度越大,热稳定性越好。通过Co... 利用热失重分析了不同厚度聚酰亚胺(PI)纸基材料的热稳定性,采用Coats-Redfern法计算PI纸基材料的分解动力学参数,并预测其长期使用上限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中,PI纸基材料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且厚度越大,热稳定性越好。通过Coats-Redfern方法得知,PI纸基材料的热分解反应为二级反应;厚度较大的PI纸基材料具有较高的活化能E和使用上限温度,且不同厚度的PI纸基材料的耐热等级均为H级以上。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PI纸基材料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纸 热稳定性 热老化 动力学参数 热分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质酶/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混合办公废纸的协同脱墨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凤 龙柱 +2 位作者 吴美燕 陈杰 张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750-4755,共6页
角质酶能够水解可溶性酯、不溶性甘油三酯和各种聚酯,因此可以水解油墨中的连接料,有代替脂肪酶应用于废纸脱墨领域的潜能。利用角质酶和实验室复配得到的表面活性剂协同应用于混合办公废纸脱墨领域,探讨其脱墨效果和最优工艺,并与常用... 角质酶能够水解可溶性酯、不溶性甘油三酯和各种聚酯,因此可以水解油墨中的连接料,有代替脂肪酶应用于废纸脱墨领域的潜能。利用角质酶和实验室复配得到的表面活性剂协同应用于混合办公废纸脱墨领域,探讨其脱墨效果和最优工艺,并与常用商业脂肪酶进行脱墨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角质酶在酶用量10 U·g-1,酶处理时间30 min,酶处理温度50℃,表面活性剂用量0.2%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最优效果。与脂肪酶/表面活性剂以及单独用表面活性剂脱墨相比,角质酶脱墨后纸页的白度与油墨去除率更高,纸页的机械强度也较好。通过纸页性能的对比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角质酶的脱墨效果较脂肪酶更佳,角质酶/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混合办公废纸脱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酶 表面活性剂 混合办公废纸 浮选脱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控层层自组装法提高纤维素膜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光华 张丹 +3 位作者 石贺丹 龙柱 董翠华 王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1,共5页
通过水溶性耦合试剂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将小分子4-羧基苯硼酸(PBA)与壳聚糖以形成酰胺键的方式结合起来,成功制备了苯硼酸官能团接枝的改性壳聚糖,随后将其与聚乙烯醇(PVA)通过pH值... 通过水溶性耦合试剂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将小分子4-羧基苯硼酸(PBA)与壳聚糖以形成酰胺键的方式结合起来,成功制备了苯硼酸官能团接枝的改性壳聚糖,随后将其与聚乙烯醇(PVA)通过pH值可控的层层自组装方法处理再生纤维素膜表面,得到力学强度明显改善的纤维素膜材料。结果表明:在pH为9.5,自组装30层高分子膜时,再生纤维素膜的拉伸强度与伸长率可提高38%和43%。处理后的再生纤维素膜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力学性能增强效果,本方法对于纤维制品的性能改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纤维素膜 力学性能 硼酸酯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处理对干法纺二步法甲纶聚酰亚胺纤维微观形貌及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乐 龙柱 +3 位作者 张轶凡 王士华 李志强 郭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99,共6页
研究了NaOH处理对聚酰亚胺纤维细度、力学性能、热失重性能、化学结构、表面微观形貌及微观聚集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经碱处理后细度和力学性能下降,且随着碱浓度和温度提高、处理时间延长,纤维细度和力学性能下降趋势加快;纤维... 研究了NaOH处理对聚酰亚胺纤维细度、力学性能、热失重性能、化学结构、表面微观形貌及微观聚集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经碱处理后细度和力学性能下降,且随着碱浓度和温度提高、处理时间延长,纤维细度和力学性能下降趋势加快;纤维的酰亚胺环在OH^-作用下,开环水解为聚酰胺酸或其盐,使得部分聚合物分子链发生断裂,导致纤维热失重性能、化学结构及微观聚集态结构发生改变,纤维表面凹凸不平,粗糙度增加,局部发生刻蚀。因此,采用适当的NaOH处理工艺,有助于聚酰亚胺纤维表面进行功能化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 干法纺丝 碱处理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氧化处理及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乐 龙柱 +4 位作者 桑明珠 王士华 胡爱林 李志强 郭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81,89,共6页
以H2O2为湿化学处理液,利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纤维检测系统、单纤维电子强力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分别研究了H2O2氧化对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浸润性能、微观形貌、热失重性能、直径及力学... 以H2O2为湿化学处理液,利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纤维检测系统、单纤维电子强力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分别研究了H2O2氧化对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浸润性能、微观形貌、热失重性能、直径及力学性能、化学结构、表面元素含量和微观聚集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氧化后,纤维表面凹凸不平,比表面积及粗糙度增加,局部发生刻蚀,引入了活性基团,表面能提高,O/C比值增加,浸润性能得到改善,且随着H2O2浓度或温度提高、处理时间延长,浸润性能改善趋势加快,热失重性能保持较好,直径及力学性能略微下降。表面氧化使纤维化学结构变化不大,微观聚集态结构发生改变,非结晶区比例上升,采用适当的H2O2处理工艺,有助于聚酰亚胺纤维表面进行功能化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纤维 表面氧化 浸润性能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和纤维长度对UHMWPE纤维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长红 龙柱 +3 位作者 陈杰 桑明珠 王凤 吴美燕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73,共4页
以湿法成型工艺制备得到的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纸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定量和纤维长度的抗张指数、热稳定性、孔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定量的增大,UHMWPE纤维纸的抗张指数呈现先增长后趋于平稳趋势,孔隙率和孔径先... 以湿法成型工艺制备得到的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纸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定量和纤维长度的抗张指数、热稳定性、孔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定量的增大,UHMWPE纤维纸的抗张指数呈现先增长后趋于平稳趋势,孔隙率和孔径先降低再趋于平稳,150℃下热收缩率呈现下降趋势后趋于稳定,135℃、145%条件下UHMWPE纤维纸的热收缩率均小于1%;6 mm长纤维纸比3 mm长纤维纸抗张指数高,孔径略大,纤维长度对孔隙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 纤维长度 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纤维纸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苯硼酸官能团纤维素膜的制备及性能
14
作者 余光华 张丹 +3 位作者 李洋 龙柱 董翠华 王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8-142,共5页
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TEMPO)/Na Br/Na Cl O氧化体系将纤维素膜C6位上的羟基氧化为羧基,再利用水溶性偶合试剂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将3-氨基苯硼酸与氧化纤维素膜以形... 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TEMPO)/Na Br/Na Cl O氧化体系将纤维素膜C6位上的羟基氧化为羧基,再利用水溶性偶合试剂N-(3-二甲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将3-氨基苯硼酸与氧化纤维素膜以形成酰胺键的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制备出接枝有苯硼酸官能团的纤维素膜。文中对苯硼酸改性纤维素膜进行了结构表征与力学性能检测,并对改性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TEMPO的用量为0.005 g,Na Br的用量为0.025 g,10%的Na Cl O溶液的用量为4 m L及氧化时间控制在60 min以内时,可以获得力学强度较好的纤维素膜。此外,该膜对含有多醇结构微粒的吸附与解吸过程可通过p H值控制来实现。鉴于苯硼酸结构对多醇类化合物具有的探针作用,所制得的改性纤维素膜在快速方便检测糖尿病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硼酸 纤维素膜 2 2 6 6-四甲基哌啶-1-氧基氧化 多醇类化合物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处理对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纸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王长红 李志强 +3 位作者 张国亮 吴美燕 王凤 龙柱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22,共5页
采用湿法成形工艺制备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纸,并分析了不同酸、碱处理条件对UHMWPE纤维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碱质量分数及相应处理时间的增加,UHMWPE纤维纸的抗张强度保留率呈现下降趋势,质量分数30%H_2SO_... 采用湿法成形工艺制备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纸,并分析了不同酸、碱处理条件对UHMWPE纤维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碱质量分数及相应处理时间的增加,UHMWPE纤维纸的抗张强度保留率呈现下降趋势,质量分数30%H_2SO_4和质量分数20%NaOH分别处理6 h后,UHMWPE纤维纸抗张强度保留率均在90%以上,处理48 h后,UHMWPE纤维纸抗张强度保留率保持在80%以上,且质量分数30%H_2SO_4处理48 h后UHMWPE纤维纸被氧化出现了羰基、羟基等活性基团,质量分数20%Na OH处理48 h后活性基团出现不明显,表明酸处理更适合做UHMWPE纤维纸的改性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MWPE纤维纸 酸处理 碱处理 抗张强度保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织物的超疏水整理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郑君红 张丹 +3 位作者 康怀萍 徐丹 余光华 龙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5-208,共4页
通过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有全氟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并用于织物的疏水整理,成功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棉织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高聚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讨论了摩擦次数及皂洗次数对接触... 通过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有全氟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并用于织物的疏水整理,成功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棉织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高聚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讨论了摩擦次数及皂洗次数对接触角的影响,随后考察了织物在整理前后的疏水特性以及白度、透气性、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等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整理后棉织物与水的接触角可达到160°以上,断裂强力经向、纬向分别达到644N、334N,经5次水洗或50次摩擦后织物仍能保持超疏水性能,而且整理后织物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特性,只是透气性能和白度略微下降,断裂强力和折皱回复角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含氟聚合物 超疏水 溶液聚合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纸脱墨污泥蚯蚓生物处理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恒 龙柱 冯群策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58-360,共3页
探讨采用大平2号蚯蚓生物处理废纸脱墨污泥的最佳工艺条件、污泥重金属和肥效等变化,以及蚯蚓对污泥重金属的吸收或富集作用,结果表明,在脱墨污泥∶大豆秸秆∶稻壳(大豆秸秆、稻壳为辅料)质量比为100∶1∶1条件下,蚯蚓生物处理脱墨污泥... 探讨采用大平2号蚯蚓生物处理废纸脱墨污泥的最佳工艺条件、污泥重金属和肥效等变化,以及蚯蚓对污泥重金属的吸收或富集作用,结果表明,在脱墨污泥∶大豆秸秆∶稻壳(大豆秸秆、稻壳为辅料)质量比为100∶1∶1条件下,蚯蚓生物处理脱墨污泥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0 d,最佳蚯蚓投放量为20 g/500 g污泥;最佳工艺条件下,蚯蚓生物处理污泥Cu、A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3%、57%,污泥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分别上升25%、75%、10%;蚯蚓对于污泥中Cu的吸收系数K=0.47,对As的富集系数K=1.73,蚯蚓对脱墨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能力As>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墨污泥 蚯蚓 重金属 肥效 富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W-VO2纸基控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鑫 王凤 +1 位作者 党洪洋 龙柱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3,共7页
现阶段以磁控溅射法制备的掺杂钨二氧化钒控温薄膜,其热滞回线陡峭、机械加工性能以及强度性能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湿法非织造法制备了红外光学性能优异、相变温度较低的纳米掺杂钨二氧化钒(W-VO2)纸基控温材料.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现阶段以磁控溅射法制备的掺杂钨二氧化钒控温薄膜,其热滞回线陡峭、机械加工性能以及强度性能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湿法非织造法制备了红外光学性能优异、相变温度较低的纳米掺杂钨二氧化钒(W-VO2)纸基控温材料.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分析方法,对纳米W-VO2纸基控温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红外相变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纳米W-VO2纸基控温材料的红外透射率及相变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处理后可促进纳米W-VO 2晶粒均匀分散,采用湿法非织造法制备的纳米W-VO2纸基控温材料,能够将相变温度控制在45℃附近,使红外透射率前后对比值达到37.5%,实现了对红外波段透射率差值的优化;当纳米W-VO 2控温材料加填量达到15 mL时,抗张指数、撕裂指数、耐破指数和耐折次数分别为7.62 kN/m、23.97 mN·m^2/g、5.37 kPa·m^2/g和92次(分度值14.7 N),为深入研究智能控温包装材料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控温材料 纳米掺杂钨二氧化钒(M) 热致相变 单斜相M 相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钨VO_2微胶囊智能控温包装纸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鑫 龙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0-827,共8页
为了改善传统型隔热控温材料在控温性及防水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不能精确控制温度范围而用于化学药品、精密仪器等物品保护的缺陷。以水性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掺杂钨二氧化钒微胶囊(PCMs/WVO_2)为填料,辅以流平剂、防水剂等制备... 为了改善传统型隔热控温材料在控温性及防水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不能精确控制温度范围而用于化学药品、精密仪器等物品保护的缺陷。以水性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掺杂钨二氧化钒微胶囊(PCMs/WVO_2)为填料,辅以流平剂、防水剂等制备出PCMs/W-VO_2智能控温水性涂料,涂布于白卡纸,制成PCMs/W-VO_2智能控温包装纸,通过SEM、FTIR、EDS、DSC对样品形貌、结构、相变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其隔热温差、接触角及机械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包装纸相变温度为45℃,包装原纸近红外透射率为78%,而智能控温包装纸的透射率只有46%,隔热温差可达10.7℃,具有优异的隔热控温性能;EDS结果表明,智能控温包装纸表面含有PCMs/W-VO_2微胶囊和适量防水剂;SEM结果表明,微胶囊均匀分布在纸页表面,接触角明显增大,说明纸页具有较好的疏水性;纸页物理性能有所提高,考虑到涂料成本,其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的最佳值分别为6.84 kN/m和22.69 (mN·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掺杂钨二氧化钒 智能控温包装纸 隔热温差 水性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钨纳米二氧化钒控温微胶囊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鑫 党洪洋 龙柱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6,共6页
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以阴离子石蜡为芯材,掺杂钨纳米二氧化钒(W-VO_2)与羧甲基纤维素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MC-PMMA)为壳材的双层智能控温微胶囊(PCM/W-VO_2),并研究了其形貌、结构、成分及相关性能。结果表明,PCM/W-VO_2微胶囊形态完整... 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以阴离子石蜡为芯材,掺杂钨纳米二氧化钒(W-VO_2)与羧甲基纤维素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MC-PMMA)为壳材的双层智能控温微胶囊(PCM/W-VO_2),并研究了其形貌、结构、成分及相关性能。结果表明,PCM/W-VO_2微胶囊形态完整,表面附着一定量的W-VO_2颗粒,平均粒径为12μm,石蜡含量约为50. 06%,相变温度为41. 2℃,熔融焓为48. 96 J/g。与传统微胶囊(PCM)相比较,PCM/W-VO_2微胶囊随着温度的升高,质量损失减小,失重曲线明显向后推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微胶囊的释放速度慢,密封性能良好,可以长期保存;温升曲线表明,PCM/W-VO_2微胶囊也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掺杂钨纳米二氧化钒 阴离子石蜡 智能控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