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醇杨梅果酒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洁莹 杜晶 +3 位作者 韩飞 余培斌 丁绍东 范柳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6-82,共7页
利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无醇杨梅果酒的发酵工艺,得出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加渣量70 g/L,通氧发酵时间4 h。将无醇杨梅果酒与杨梅汁的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醇杨梅果酒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酯类(30.31%)、高级醇类... 利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无醇杨梅果酒的发酵工艺,得出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加渣量70 g/L,通氧发酵时间4 h。将无醇杨梅果酒与杨梅汁的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醇杨梅果酒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酯类(30.31%)、高级醇类(19.39%)和烯萜类(31.22%)化合物,其中酯类和高级醇类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165.41%和42.47%,烯萜类相对含量仅下降了35.04%。无醇杨梅果酒的有机酸主要是柠檬酸和L-苹果酸,占9种有机酸总量的96.96%。该发酵工艺获得的无醇杨梅果酒酒精度低(0.5%vol),花色苷含量达到155.1 mg/L,色泽呈紫红色,风味浓郁,较大程度地保持了杨梅原果清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醇 杨梅果酒 发酵工艺 花色苷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黄酒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及产酸细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宗文 孙军勇 +3 位作者 吴殿辉 李晓敏 谢广发 陆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8,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了绍兴黄酒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组成及动态变化情况,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以纯培养...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了绍兴黄酒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组成及动态变化情况,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以纯培养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离、鉴定了产酸细菌,并对其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酸、乙酸和柠檬酸是黄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有机酸,其含量占总有机酸的55%以上。有机酸的含量随发酵的进行呈递增趋势,柠檬酸、草酸、酒石酸、乳酸、苹果酸、丙酮酸和乙酸含量增幅较大(90%~385%),琥珀酸、富马酸、α-酮戊二酸增幅较小(28%~34%)。DGGE分离及测序结果表明,黄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的细菌有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链霉菌(Streptomyces sp.)以及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等。经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及发酵特性研究,产酸细菌主要为乳酸杆菌,其中植物乳杆菌占70%,属于异型发酵乳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有机酸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乳酸杆菌 绍兴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熟麦曲混菌制曲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亮亮 余培斌 +1 位作者 谢广发 陆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0-145,共6页
为提高熟麦曲中纤维素酶酶活,通过刚果红平板法以及制曲实验,从实验室保藏的麦曲微生物中筛选到1株产纤维素酶较高的真菌CF7,结合菌株形态和ITS基因序列初步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与米曲霉苏-16混合制熟... 为提高熟麦曲中纤维素酶酶活,通过刚果红平板法以及制曲实验,从实验室保藏的麦曲微生物中筛选到1株产纤维素酶较高的真菌CF7,结合菌株形态和ITS基因序列初步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与米曲霉苏-16混合制熟麦曲的工艺。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51h、含水量为62%、接种量为3.9mL/50g小麦时,产CMC酶活达32.5U/g·干曲,是工厂单一菌种熟麦曲产CMC酶活的29.5倍。使用混合熟曲进行小型黄酒酿造,酒精产率提高了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纤维素酶 真菌 熟麦曲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hingomonas sp.生产威兰胶分批发酵动力学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晓鹏 郑志永 +1 位作者 朱莉 詹晓北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7-511,共5页
为了优化革兰氏阴性棒状杆菌(Sphingomonas sp.)生产的发酵过程,对该菌发酵生产威兰胶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得到了描述该菌株在7 L发酵罐中菌体生长、威兰胶合成和氮源消耗动力学数学模型。实验和模型数据的比较... 为了优化革兰氏阴性棒状杆菌(Sphingomonas sp.)生产的发酵过程,对该菌发酵生产威兰胶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得到了描述该菌株在7 L发酵罐中菌体生长、威兰胶合成和氮源消耗动力学数学模型。实验和模型数据的比较结果证明,该模型计算值与实际结果拟合良好,为其应用在威兰胶的放大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兰胶 革兰氏阴性棒状杆菌 发酵动力学 数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物酸化浸米技术生产黄酒 被引量:21
5
作者 谢广发 曹钰 +2 位作者 程斐 王哲迪 陆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223,共7页
将生物酸化浸米技术应用到黄酒酿造中,通过浆水的外观和气味,浆水pH、酸度,乳酸、乙酸和生物胺的质量浓度分析,并结合浸渍米的淀粉质量分数、淀粉糊化温度和碎米率等指标来评估生物酸化技术的浸米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生物酸化浸米技术... 将生物酸化浸米技术应用到黄酒酿造中,通过浆水的外观和气味,浆水pH、酸度,乳酸、乙酸和生物胺的质量浓度分析,并结合浸渍米的淀粉质量分数、淀粉糊化温度和碎米率等指标来评估生物酸化技术的浸米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生物酸化浸米技术对黄酒酿造过程和成品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GMCC7184的生物酸化浸米技术能消除浸米环节的臭味,改善米浆水的品质;能使机械化黄酒生产中达到合格酸度的浸渍时间至少缩短1 d,并且能提高米浆水中乳酸的质量浓度;能大幅降低米浆水中生物胺质量浓度,有利于生产的安全性;能明显降低碎米率,提高浸渍米的淀粉质量分数,降低淀粉糊化焓值,有利于节省蒸汽用量。采用生物酸化米进行黄酒酿造,其发酵过程正常,酿成黄酒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相比于采用自然浸米工艺酿造的黄酒,放大试验结果显示,生物酸化米酿造的黄酒在酒精度有所提高,总酸质量浓度略有降低,感观品评得分亦优于前者,表明生物酸化浸米起到赋予酒体风味更协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酸化 浸米 黄酒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果酒酿造酵母的筛选、鉴定及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杜晶 余培斌 +2 位作者 苏琪 丁占生 范柳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39,共6页
从杨梅果园周边环境及杨梅自然发酵醪中共分离得到152株酵母菌,通过TTC显色法、杨梅汁杜氏管法及三角瓶发酵法进行三级筛选,共得到4株酵母在产气性能、色泽及风味方面比较突出,分别为110号、147号、151号及152号,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确... 从杨梅果园周边环境及杨梅自然发酵醪中共分离得到152株酵母菌,通过TTC显色法、杨梅汁杜氏管法及三角瓶发酵法进行三级筛选,共得到4株酵母在产气性能、色泽及风味方面比较突出,分别为110号、147号、151号及152号,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4株菌分别为克鲁弗毕赤酵母、有孢汉逊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和酿酒酵母。将筛选到的4株酵母进行耐受性测试,其中152号耐受性最好,在酒精含量18%vol、SO_2含量250 mg/L、糖含量50%和pH1.5的条件下均有较好的产气性能,非常适合杨梅果酒的酿造;110号、147号和151号可用于生产低醇果汁饮料、酿造低酒精度果酒或与产酒力高的果酒酵母混合发酵时增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果酒 酵母 筛选 鉴定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黄酒生物酸化浸米的乳酸菌筛选 被引量:18
7
作者 程斐 周高峰 +2 位作者 谢广发 陆健 曹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79-1084,共6页
浸米是黄酒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使用高锰酸钾-溴化钾平板透明圈法,快速从黄酒酿造环节的样品中分离筛选出160株产乳酸细菌;通过生理特性试验、浸米水产酸情况、抑菌情况和产生物胺试验,得到1株乳酸菌适合用于生物酸化浸米,经16S rRNA寡... 浸米是黄酒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使用高锰酸钾-溴化钾平板透明圈法,快速从黄酒酿造环节的样品中分离筛选出160株产乳酸细菌;通过生理特性试验、浸米水产酸情况、抑菌情况和产生物胺试验,得到1株乳酸菌适合用于生物酸化浸米,经16S rRNA寡核苷酸碱基序列分析鉴定菌株为植物乳杆菌。将其应用于生物酸化浸米过程中可以快速提高米浆水的酸度,缩短浸米时间,并抑制杂菌的生长,提高浸米过程的稳定性,且有效地降低浸米水中生物胺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筛选 生物酸化 生物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DGGE分析绍兴黄酒麦曲中细菌群落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中华 管政兵 +3 位作者 梁小刚 陈亮亮 商曰玲 陆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06-209,213,共5页
利用垂直电泳及时间间歇法初步确立了变性剂的梯度范围和电泳时间,首次建立了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法分析绍兴黄酒机制生麦曲和熟麦曲中细菌... 利用垂直电泳及时间间歇法初步确立了变性剂的梯度范围和电泳时间,首次建立了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法分析绍兴黄酒机制生麦曲和熟麦曲中细菌群落结构的电泳条件。机制生麦曲的变性剂梯度范围为50%~65%,电泳时间为5~5.5h;熟麦曲的变性剂梯度范围为40%~60%,电泳时间为4.5~5h。DGGE条带经切胶回收、重新扩增、T-A克隆及DNA测序后,鉴定结果显示绍兴黄酒麦曲中存在糖多孢菌、肠杆菌、棒形杆菌等多属种细菌,并且从熟麦曲中鉴定到的细菌种类都包含于机制生麦曲中的细菌群落,表明不同工艺的黄酒麦曲其细菌群落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丰富了对绍兴黄酒麦曲中细菌群落的认识,为进一步剖析细菌在黄酒发酵中的作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黄酒麦曲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制曲提高麦曲品质 被引量:7
9
作者 余培斌 张波 +1 位作者 陆健 陈建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103,共7页
从酒厂环境中分离得到1株适合制曲的细菌,经分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以糖化酶、α-淀粉酶、酸性蛋白酶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对制曲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强化麦曲较传统熟麦曲3种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9%、106%、100%,黄酒酿造结果表明:... 从酒厂环境中分离得到1株适合制曲的细菌,经分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以糖化酶、α-淀粉酶、酸性蛋白酶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对制曲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强化麦曲较传统熟麦曲3种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9%、106%、100%,黄酒酿造结果表明:强化麦曲能够加快黄酒酿造速度,提高原料利用率。并且挥发性物质总含量也有所增加,更有助于保持黄酒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麦曲 酶活性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原辅料中黄曲霉毒素B_1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元正 蔡国林 +1 位作者 高献礼 陆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3,共6页
以啤酒酿造中主要原辅料(大麦麦芽、大麦、大米、小麦麦芽)为样品,比较了几种不同净化柱净化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回收率,最终选择了硅胶-硅藻土-中性氧化铝混合柱作为净化柱,建立了一种检测啤酒原辅料中AFB1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以啤酒酿造中主要原辅料(大麦麦芽、大麦、大米、小麦麦芽)为样品,比较了几种不同净化柱净化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回收率,最终选择了硅胶-硅藻土-中性氧化铝混合柱作为净化柱,建立了一种检测啤酒原辅料中AFB1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结果表明,AFB1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5~50μg/kg,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7。方法检出限为0.15μg/kg,加标回收率80.1%~109.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3%~4.29%。该方法简便、准确、成本低廉,可用于啤酒原辅料中的AFB1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原辅料 黄曲霉毒素B1(AFB1)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黄酒熟麦曲制曲过程的宏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波 余培斌 陆健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熟麦曲是将小麦蒸熟后,接种纯种米曲霉,调节适宜温湿度,促使其在曲料上生长繁殖并积累代谢产物,完成制曲过程。该研究利用宏蛋白质组学理论和方法,对绍兴黄酒熟麦曲制曲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孢子萌芽期、菌丝生长期、菌丝繁殖期、孢子着生... 熟麦曲是将小麦蒸熟后,接种纯种米曲霉,调节适宜温湿度,促使其在曲料上生长繁殖并积累代谢产物,完成制曲过程。该研究利用宏蛋白质组学理论和方法,对绍兴黄酒熟麦曲制曲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孢子萌芽期、菌丝生长期、菌丝繁殖期、孢子着生期)的麦曲浸提液宏蛋白质组进行双向电泳实验,研究麦曲制曲过程中浸提液宏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使用PDQuest软件对获得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共有5个蛋白点在制曲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化。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 MS)对该5个差异蛋白点进行了质谱分析,全部来自米曲霉分泌的α-淀粉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Ⅱ、碱性蛋白酶和葡萄糖淀粉酶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黄酒 熟麦曲 制曲过程 宏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细菌素的饲用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娟 蔡国林 +1 位作者 方华 陆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8-43,共6页
禽畜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推行无抗养殖的重要途径就是发展发酵饲料。从饲料原料中分离得到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乳酸菌,通过排除发酵液中有机酸和H2O2的干扰,初步确定4株具有较强抑菌功能的乳酸菌。分别采用胰蛋白... 禽畜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推行无抗养殖的重要途径就是发展发酵饲料。从饲料原料中分离得到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乳酸菌,通过排除发酵液中有机酸和H2O2的干扰,初步确定4株具有较强抑菌功能的乳酸菌。分别采用胰蛋白酶、蛋白酶K和胃蛋白酶处理发酵上清液后,其抑菌活性减小,初步确定抑菌活性物质为细菌素。进一步通过耐酸、耐胆盐和耐热实验确定1株适合动物肠道定植的乳酸菌R16,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乳酸片球菌R16。筛选获得具有抑菌功能的、适合动物肠道定植和耐饲料加工的饲用乳酸菌对开发无抗发酵饲料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片球菌 细菌素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对阿拉伯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挥发性产物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昌荣 侯亚龙 陈正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77,共12页
采用HS-SPME-GC/MS分析,研究戊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挥发性产物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阿拉伯糖的手性构型差异决定其反应活性;反应120min内,D-阿拉伯糖体系更易产生阈值较低的硫醇和硫醚类风味化合物,L-阿拉伯糖则形成了更多阈值较高的... 采用HS-SPME-GC/MS分析,研究戊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挥发性产物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阿拉伯糖的手性构型差异决定其反应活性;反应120min内,D-阿拉伯糖体系更易产生阈值较低的硫醇和硫醚类风味化合物,L-阿拉伯糖则形成了更多阈值较高的醇、酚和烷烃类化合物;反应180min后,D-和L-阿拉伯糖两反应体系中各主要挥发性产物的含量趋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糖/半胱氨酸模型体系 手性 固相微萃取耦合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DY6的生理特性及代谢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颖颖 卢艳波 +4 位作者 杨小雁 马忠玛 毛银 周胜虎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1-19,共9页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具有优异的益生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发酵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中。然而,关于植物乳杆菌的遗传信息和生理代谢特性鲜有报道。为探究植物乳杆菌的生理特性和代谢途径相关分子机制,挖掘重要性状相关的...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具有优异的益生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发酵食品、饲料和医药等领域中。然而,关于植物乳杆菌的遗传信息和生理代谢特性鲜有报道。为探究植物乳杆菌的生理特性和代谢途径相关分子机制,挖掘重要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该研究利用前期筛选的1株生长速率快、产酸能力强、代谢产物丰富的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 DY6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植物乳杆菌模式菌株L.plantarum WCFS1进行详细的生理特性和遗传信息比较,揭示L.plantarum DY6生理特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与L.plantarum WCFS1相比,L.plantarum DY6在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代谢中生长活性和产酸性能以及精氨酸、天冬氨酸等代谢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基因组重测序发现,与丙酮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表型差异明显的代谢途径中存在102个突变,包括fruK、ack 1、Idhl 2、sacK、galM、argH和argF等。在此基础上,测定了与产酸直接关联的丙酮酸代谢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L.plantarum DY6的pdhC、ack 1和Idhl 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比L.plantarum WCFS1高了20、15和14倍,推测这些基因序列的改变对功能上的差异有重要影响,对进一步理解植物乳杆菌发酵和益生特性相关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生长活性 发酵特性 基因组重测序 丙酮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