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贮存时间白酒摄入对小鼠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方程 饶家权 +2 位作者 邹永芳 蒲吉洲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9-35,共7页
该研究建立了不同贮存时间白酒(新酒、贮存3年、贮存10年)、酒精和水灌胃干预的小鼠模型,通过表型、生化、病理和行为学分析,系统评估了不同贮存时间白酒对小鼠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蛋白质印记分析与... 该研究建立了不同贮存时间白酒(新酒、贮存3年、贮存10年)、酒精和水灌胃干预的小鼠模型,通过表型、生化、病理和行为学分析,系统评估了不同贮存时间白酒对小鼠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蛋白质印记分析与免疫荧光分析探究了海马组织的免疫激活情况。结果发现,慢性过量白酒和酒精的摄入均导致小鼠肝损伤。与新酒和酒精组小鼠相比,老酒组小鼠的肝损伤程度更低,醉酒时间更短,糖水偏好程度更高,并能有效缩短在强迫游泳应激条件下的不动时间,同时增加在旷场实验中的运动路程;老酒干预诱导的海马组织炎性反应程度显著低于新酒和酒精干预。该研究为老酒活性成分的挖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传统发酵食品健康价值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酒 动物模型 肝损伤 行为学 海马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生产中高效降解糠醛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1
2
作者 沈海月 范文来 徐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7-209,共3页
从酱香型白酒酒醅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糠醛的微生物,利用GC-MS对降解过程中样品所含的糠醛及糠醇进行检测并全定量。同时,经过氯化苄抽提基因组方法后,再进行测序与序列比对,菌株鉴定结果为宛氏拟青霉。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酱香型 酒醅 糠醛 糠醇 宛氏拟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窖池发酵初始微生物多样性对发酵代谢多样性的调控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晶 程伟 +3 位作者 王西 牛姣 吴群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2-59,共8页
为揭示酱香型白酒窖池发酵初始微生物多样性对代谢多样性的调控作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测定不同车间窖池发酵... 为揭示酱香型白酒窖池发酵初始微生物多样性对代谢多样性的调控作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测定不同车间窖池发酵过程代谢多样性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通过冗余分析判定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关键驱动力,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发酵初始微生物多样性对代谢多样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窖池发酵过程中,车间L4的代谢多样性和微生物多样性高于车间L1。发酵过程中水分(P<0.05)、酸度(P<0.05)、葡萄糖(P<0.05)和乙醇(P<0.05)显著驱动微生物演替;发酵初始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影响代谢多样性(P<0.05)。窖池发酵初始微生物多样性可以影响发酵过程理化因子,进而影响微生物多样性,从而最终调控代谢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微生物多样性 理化因子 代谢多样性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设计提高青霉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催化活力 被引量:1
4
作者 毛心怡 徐岩 喻晓蔚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4,共9页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是果胶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酶之一,可以特异性水解多聚半乳糖醛酸链的α-1,4-糖苷键,生成不同聚合度的寡聚半乳糖醛酸,对提高果胶的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研究仍然较少,且其催化活力...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是果胶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酶之一,可以特异性水解多聚半乳糖醛酸链的α-1,4-糖苷键,生成不同聚合度的寡聚半乳糖醛酸,对提高果胶的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研究仍然较少,且其催化活力和热稳定性不佳是限制其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因素。课题组前期研究获得了青霉Penicillium arizonens来源的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pePGB,并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异源表达。由于其催化活力仅处于同类酶的中等水平,该研究主要针对其催化活力进行了改造。首先对其底物结合口袋亚位点的氨基酸进行了丙氨酸突变,基于突变结果及序列比对,选择了相应的突变热点进行理性设计,筛选获得了3个酶活力提高的突变体V248L、V248R和G111R,有序叠加后获得最佳突变体G111R/V248R,比活力和催化效率(kcat/Km)分别为野生型的1.84倍和2.06倍。随后通过同源建模及分子对接分析,248位的缬氨酸突变为精氨酸后,与底物形成了两个氢键,增强了酶与底物相互作用;而G111R突变未直接对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造成影响,但可能与248位的精氨酸存在协同作用,共同增加了底物口袋的正电性,从而提高了与负电荷底物的结合力,进而提高了酶的催化活力。该研究为该酶后续在果汁加工等行业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理性设计提高酶催化活力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理性设计 定点突变 催化活力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食品乳杆菌麦芽糖淀粉酶的耐酸性改造
5
作者 侯倩 黄宗潇 +2 位作者 李宁 徐岩 穆晓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6,共8页
在淀粉类食品面团发酵的过程中,低pH环境对麦芽糖淀粉酶的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大多数麦芽糖淀粉酶对酸性条件敏感,在低pH环境下快速失活,限制了其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该文针对来源于类食品乳杆菌的麦芽糖淀粉酶,从催化中心pKa... 在淀粉类食品面团发酵的过程中,低pH环境对麦芽糖淀粉酶的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大多数麦芽糖淀粉酶对酸性条件敏感,在低pH环境下快速失活,限制了其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该文针对来源于类食品乳杆菌的麦芽糖淀粉酶,从催化中心pKa值和表面电荷两方面设计突变位点进行耐酸性改造。通过单点突变与组合突变,成功筛选出最佳正向耐酸突变体K322D/K361D,其最适pH从5.0降至4.5,pH 4.5时水解活力高达433.23 U/mg,较野生型酶提升2.27倍,且该突变体在pH 4.0~5.0稳定性大于68%。结构与静电势能分析表明,突变体表面净电荷的变化有助于改善酶的构象状态,增强柔性结构调整能力,从而提高pH稳定性。该研究为改善麦芽糖淀粉酶在面制品抗老化应用效果提供了理论基础,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糖淀粉酶 类食品乳杆菌 耐酸性 理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C-O和GC-MS研究豉香型白酒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48
6
作者 范海燕 范文来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7-152,共6页
应用液液萃取法(LLE)萃取豉香型白酒的香气物质,根据酸碱性将萃取组分分成中-碱性组分和酸性-水溶性组分,运用气相色谱-闻香法(GC-O)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别进行香气成分分析。在豉香型白酒中共检测出52种香气物质:羰基化合物1... 应用液液萃取法(LLE)萃取豉香型白酒的香气物质,根据酸碱性将萃取组分分成中-碱性组分和酸性-水溶性组分,运用气相色谱-闻香法(GC-O)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别进行香气成分分析。在豉香型白酒中共检测出52种香气物质:羰基化合物13种、酯类10种、酸类9种、芳香族类8种、醇类7种、硫化物2种、内酯类2种和呋喃类1种。其中,呈脂肪气味的反-2-辛烯醛、反-2-壬烯醛、反-2-癸烯醛、反-2-十一烯醛和反,反-2,4-癸二烯醛是在豉香型白酒中首次发现的化合物。研究发现豉香型白酒中香气强度较大(≥3.0)的化合物有:2-苯乙醇、反-2-壬烯醛、己酸乙酯、反-2-辛烯醛、γ-壬内酯、辛醛、3-甲基-1-丁醇、壬醛、3-甲硫基-1-丙醛、反-2-癸烯醛、乙酸和丁酸,这些物质对豉香型白酒的风味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豉香型白酒 气相色谱-闻香法(GC-O) 气相色谱-质谱(GC-MS) 香气物质 反-2-烯醛 二烯醛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酶水解法酿酒高粱的结合态风味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吕佳慧 范文来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4-228,共5页
为探索白酒主要酿造原料高粱对酒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萃取吸附前体物质和β-葡萄糖苷酶水解释放风味成分,应用HS-SPME结合GC-MS技术定性、定量高粱的结合态风味物质。在2种高粱中共检测到38种结合态风味物质(其中3种为临时性鉴定),包括... 为探索白酒主要酿造原料高粱对酒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萃取吸附前体物质和β-葡萄糖苷酶水解释放风味成分,应用HS-SPME结合GC-MS技术定性、定量高粱的结合态风味物质。在2种高粱中共检测到38种结合态风味物质(其中3种为临时性鉴定),包括6种醇类、6种醛类、9种酮类、3种芳香族、3种萜类、6种酯类、1种硫化物、1种呋喃类和3种酸类化合物。23种化合物首次在高粱的结合态风味中检测到。研究表明酶水解是一种释放风味物质较为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Β-葡萄糖苷酶 结合态风味 酶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HMW DNA的制备及酶切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筱青 喻晓蔚 +1 位作者 徐岩 顾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7-142,共6页
高质量粘粒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关键是HMW DNA的长度至少为粘粒载体容量的10倍,通常粘粒载体的容量为30-50kb,因此提取的HMW DNA应不小于500kb。HMW DNA在制备时不能受到任何物理的剪切力,以免DNA断裂和损伤。利用琼脂糖凝胶包埋制备的... 高质量粘粒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关键是HMW DNA的长度至少为粘粒载体容量的10倍,通常粘粒载体的容量为30-50kb,因此提取的HMW DNA应不小于500kb。HMW DNA在制备时不能受到任何物理的剪切力,以免DNA断裂和损伤。利用琼脂糖凝胶包埋制备的DNA胶块经裂解和纯化后发现其DNA长度远大于500kb,明显优于商品化试剂盒提取和酚抽提法。用BamH Ⅰ、Sau3A Ⅰ、Xba Ⅰ和HindⅢ对DNA胶块进行不完全酶切研究表明,构建文库常用的Sau3A Ⅰ并不适合胶块内酶切反应,而BamHⅠ酶切B.cepacia HMW—DNA效果较好,产生的DNA片段集中在20-50kb之间,完全适合粘粒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为B.cepacia大插入片段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以及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DNA 粘粒文库 胶块 脉冲场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代谢组学的白兰地非挥发化合物鉴定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钰浩 张葆春 +2 位作者 申春华 徐岩 唐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24-331,I0006-I0021,共24页
白兰地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酒精饮品,而相对于香气成分,其非挥发化学组成特征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该研究以3个不同来源的典型干邑白兰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MS/MS... 白兰地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酒精饮品,而相对于香气成分,其非挥发化学组成特征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该研究以3个不同来源的典型干邑白兰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分析了白兰地中非挥发代谢物的组成及差异。结果显示,UPLC-MS/MS共鉴定出十类638种非挥发代谢物,其中酚类(257种)种类最为丰富。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同来源干邑白兰地非挥发代谢物具有显著差异。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t-检验,共筛出170个差异代谢物。KEGG途径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化合物与橡木的代谢途径相关,其主要富集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半乳糖代谢、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该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白兰地非挥发代谢物指纹图谱,为深入认识白兰地的风味组成提供数据参考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兰地 非挥发化合物 代谢组学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量平衡模型的大曲发酵升温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玉杰 靳光远 +2 位作者 唐群勇 吴建峰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8-25,共8页
中国白酒产业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包括制曲在内的关键工艺采用基于经验式的直接改造,关键工程学机理的缺乏导致无法进行理性设计。该研究从大曲升温机理角度,对曲房固态发酵热量的产生与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跟踪记录大曲发酵过程参数,... 中国白酒产业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包括制曲在内的关键工艺采用基于经验式的直接改造,关键工程学机理的缺乏导致无法进行理性设计。该研究从大曲升温机理角度,对曲房固态发酵热量的产生与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跟踪记录大曲发酵过程参数,简化大曲发酵过程生化反应,构建大曲热量平衡模型。通过模型计算,整个曲房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经水分蒸发途径散热占比54.22%,墙壁和微弱气体流动散热占比42.00%,由室内空气升温引起的热量变化可以忽略,剩余3.77%为累积热量部分,其与大曲升温呈正相关(R^(2)=0.85)。经验证,大曲温度变化模型的平均误差为5.05%,R^(2)=0.94。基于模型探讨了调控水分参数对大曲温度产生的影响,表明了水分控制对于调控大曲温度的重要性。初步探讨从数学建模的角度为未来大曲生产的调控与优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智能曲房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中国白酒 数学建模 发酵热量 大曲温度 热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和化学分析技术结合解析不同茬次清香型白酒风味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兰 韩英 +4 位作者 甄攀 史斌斌 王佳宝 陈双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5-282,I0001-I0004,共12页
该研究联合使用定量描述感官分析技术、气相色谱-氢焰离子化检测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清香型汾酒大茬、二茬原酒的香气感官特征及香气组分特征进行了解析。感官分析表明清香大茬原酒的香气感官... 该研究联合使用定量描述感官分析技术、气相色谱-氢焰离子化检测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清香型汾酒大茬、二茬原酒的香气感官特征及香气组分特征进行了解析。感官分析表明清香大茬原酒的香气感官特征主要表现为果香、甜香、粮香、花香,二茬原酒的香气感官特征主要为酸香、醇香。进一步对60批次清香型汾酒大茬二茬原酒中119个香气化合物进行了精确定量分析,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挖掘出48个OAV>1的重要香气活性化合物,然后通过香气活性化合物的OAV值比较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确定了18个对大茬二茬清香型汾酒香气特征具有重要影响的香气化合物。最后,为了探究大茬二茬清香型汾酒感官特征与香气活性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模型探索两者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与大茬酒感官特征相关的重要香气物质主要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肉桂酸乙酯、异丁醇、乳酸乙酯、土味素、1-辛烯-3-酮;而与二茬酒感官特征相关的重要香气物质为苯甲醛、乙缩醛、γ-壬内酯、乙醛、异戊醛、异戊酸乙酯、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通过该研究对不同茬次清香型汾酒风味特点的认识,可为工艺控制提供指导以及酒体勾调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感官分析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定量分析 香气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
12
作者 向丹华 李沛祺 +2 位作者 王佳宝 陈双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量微香大”风味组分,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对于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的科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4,4′-联吡啶二硫醚(4,4′-...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量微香大”风味组分,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对于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的科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4,4′-联吡啶二硫醚(4,4′-dithiodipyridine,DTDP)衍生化结合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前处理,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建立了酱香型白酒中9种代表性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并对酱香型白酒酿造不同轮次(1~7轮次基酒)以及单一轮次不同时间(60 min内)蒸馏出的馏分酒中的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3组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中香气阈值极低的2-甲基-3-呋喃硫醇(含量范围:0.65~17.31μg/L)、糠硫醇(含量范围:16.96~26.09μg/L)等重要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随着酿造轮次的升高,其含量整体呈现一定上升的趋势。3层(上层、中层和下层)发酵酒醅蒸馏出来的馏分酒中挥发性硫醇的含量绝大部分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部分硫醇含量变化稳定,蒸馏过程中的热反应促进了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 衍生化 UPLC-MS/MS 酱香型白酒 SPE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解析不同等级中高温大曲的挥发性组分差异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高伟 曹润洁 +1 位作者 陈双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2,共8页
采用定量描述分析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不同等级的中高温大曲香气感官差异特征和挥发性组分差异特征进行解析。感官描述分析表明一级大曲的烘焙、粮香、木香和烟熏香气比较突出;二级大曲甜香比较突出... 采用定量描述分析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不同等级的中高温大曲香气感官差异特征和挥发性组分差异特征进行解析。感官描述分析表明一级大曲的烘焙、粮香、木香和烟熏香气比较突出;二级大曲甜香比较突出;三级大曲的泥土、蘑菇和酸腐味比较突出。在大曲中共鉴定出270种潜在香气化合物,一级大曲中的萜烯类、酯类、醇类和吡嗪类等物质种类较二级和三级大曲丰富。通过显著性分析发现,一级大曲中2,3-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苯乙醛、(E,E)-2,4-壬二烯醛、愈创木酚、香兰素和4-乙烯基愈创木酚等物质含量较为突出;二级大曲中丙酸乙酯和2-辛酮等物质含量较为突出;三级大曲中土味素、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1-辛烯-3-醇、1-辛烯-3-酮、丁酸和异戊酸等物质含量较为突出。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等级中高温大曲的感官特征与香气化合物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关联性。通过对不同等级中高温大曲挥发性组分差异的研究,可为量化评价大曲香气质量以及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感官分析 挥发性组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C-O和GC-MS分析酱香型习酒中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62
14
作者 王晓欣 范文来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4-160,共7页
利用液液萃取法(LLE)提取酱香型习酒中的香气化合物,按照酸碱性将萃取组分分离,获得酸性/水溶性、中性、碱性三个组分,通过气相色谱-闻香法(GC-O)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别进行香气成分分析。在具有典型酱香特征的习酒中共检测出72... 利用液液萃取法(LLE)提取酱香型习酒中的香气化合物,按照酸碱性将萃取组分分离,获得酸性/水溶性、中性、碱性三个组分,通过气相色谱-闻香法(GC-O)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别进行香气成分分析。在具有典型酱香特征的习酒中共检测出72种香气化合物,其中酸性组分29种,中性组分43种,碱性组分22种,14种香气化合物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中均可检测到。研究发现酱香型习酒中主要的香气物质是酯类、醇类、挥发性有机酸、呋喃类、芳香族类、酚类、醛酮类、吡嗪类以及含硫化合物等。香气强度较大的物质有丁酸乙酯、己酸乙酯、1-丙醇、3-甲基丁醇、乙酸、3-甲基丁酸、糠醛、四甲基吡嗪和二甲基三硫,这些物质对酱香型习酒的风味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习酒 气相色谱-闻香法(GC-O) 气相色谱-质谱(GC-MS) 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TFA衍生化法白酒不挥发有机酸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杨会 范文来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197,共6页
白酒中不挥发性有机酸可能是白酒呈酸味的重要化合物,为明晰白酒原酒中不挥发性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采用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N,O-bis(trimethylsilyl)trifluoroacetamide,BSTFA)衍生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研究白酒中... 白酒中不挥发性有机酸可能是白酒呈酸味的重要化合物,为明晰白酒原酒中不挥发性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采用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N,O-bis(trimethylsilyl)trifluoroacetamide,BSTFA)衍生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研究白酒中不挥发有机酸,共检测到27种有机酸。通过定量这些有机酸在7种香型白酒原酒中的分布,发现羟基酸的种类最多,且总浓度最高。在检测的所有有机酸中乳酸含量最高,在几百mg/L至几个g/L之间,远远高于其他不挥发有机酸。大多数不挥发有机酸在酱香型、芝麻香型白酒中的含量较高,在清香和凤香白酒中的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不挥发有机酸 衍生化 N D-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N O-bis(trimethylsilyl)trifluoroacet-amide BSTFA)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香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37
16
作者 张顺荣 范文来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8-202,共5页
主要对不同香型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含量进行分析,包括浓香、酱香、清香、兼香、芝麻香、药香、凤香、老白干香、豉香和特香型原酒和成品酒(n=342)。检测结果显示,白酒中EC检出率为100%。原酒中EC平均含量最高的... 主要对不同香型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含量进行分析,包括浓香、酱香、清香、兼香、芝麻香、药香、凤香、老白干香、豉香和特香型原酒和成品酒(n=342)。检测结果显示,白酒中EC检出率为100%。原酒中EC平均含量最高的为凤香型原酒(822.23μg/L);其次是特香型原酒(339.34μg/L);第三是浓香型原酒(298.21μg/L),药香型原酒中EC平均含量最低(80.32μg/L)。成品酒中EC平均含量最高的是芝麻香型白酒(214.13μg/L);其次是浓香型白酒(191.89μg/L);第三是凤香型白酒(168.24μg/L),清香型白酒中EC平均含量最低(46.23μg/L)。EC含量分布统计显示,所检测的成品酒中48.7%的样品中EC含量超过了加拿大、巴西、日本等国家谷物蒸馏酒的EC限量标准(150μg/L)。采用暴露边界比(Margin of Exposure,MOE)对成品白酒中EC进行风险评估,MOE值为6289,具有致癌风险。此研究期望为我国食品安全部门制定饮料酒中EC的限量标准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白酒 香型 危险性评估 暴露边界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香型白酒大曲及其发酵过程中游离态糖和糖醇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石亚林 范文来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8-192,共5页
白酒大曲富含糖类,一些还原糖能与氨基酸在制曲的高温条件下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大曲香味。长期以来,人们对大曲中糖和糖醇的研究较少。该研究使用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N,O-bis(trimethylsilyl)trifluoroacetamide,BSTFA)作... 白酒大曲富含糖类,一些还原糖能与氨基酸在制曲的高温条件下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大曲香味。长期以来,人们对大曲中糖和糖醇的研究较少。该研究使用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N,O-bis(trimethylsilyl)trifluoroacetamide,BSTFA)作为衍生化试剂,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及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GC-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检测技术,定性并定量了我国浓、清、酱三大香型白酒大曲中的糖和糖醇,并研究了大曲发酵过程中糖和糖醇的变化规律。不同香型大曲中糖和糖醇的含量有较大差异,在大曲中平均总含量依次为:清香型>酱香型>浓香型。3种香型白酒大曲中平均含量较高的游离态糖和糖醇为葡萄糖、甘露糖醇和核糖醇。白酒大曲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变化最为明显,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糖醇的含量变化趋势与葡萄糖类似,其中肌醇、甘露糖醇和山梨糖醇变化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大曲 游离态糖 游离态糖醇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GC-FID) 衍生化 N 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UPLC-Q-TOF-MS鉴定白酒酒糟中的水溶性多肽 被引量:14
18
作者 魏冬 范文来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3-207,共5页
以白酒酒糟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分离制备酒糟中的水溶性多肽组分,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 以白酒酒糟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分离制备酒糟中的水溶性多肽组分,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MS)共分离鉴定出30种多肽,包括6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抑制肽AAPK、KAGP、TVPK、YE、VPGK、TPF,2种抗氧化肽VPSGK、LH和1种抑制紫外线引起红斑的功能短肽HP。研究结果表明,白酒酒糟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酒糟 多肽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酸水解法酿酒糯高粱与粳高粱结合态香气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吕佳慧 范文来 徐岩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6,26,共5页
为探索糯高粱和粳高粱对酿酒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萃取吸附前体物质、酸水解释放挥发性成分,应用HS—SPME结合GC—MS定性、定量高粱结合态香气成分。在两种高粱中共检测到21种结合态香气物质(其中3种为临时性鉴定的),包括5种醇类、7种醛... 为探索糯高粱和粳高粱对酿酒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萃取吸附前体物质、酸水解释放挥发性成分,应用HS—SPME结合GC—MS定性、定量高粱结合态香气成分。在两种高粱中共检测到21种结合态香气物质(其中3种为临时性鉴定的),包括5种醇类、7种醛酮类、5种芳香族、3种萜烯及降异戊二烯类和1种呋喃类化合物。研究发现,糯和粳高粱结合态香气化合物总量分别为7 192,6 922μg/kg,糯高粱水解后香气化合物总量比粳高粱高3.90%。含量差异较大的是醛酮类化合物,其次是萜烯及降异戊二烯类化合物。2,2,6-三甲基环己酮、TDN、异佛尔酮首次在高粱结合态香气中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粳高粱 结合态风味 顶空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口感特征的描述性分析及其口感轮的构建
20
作者 何英霞 谢凯筠 +2 位作者 王高伟 陈双 徐岩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3-68,共6页
为解决关于白酒口感特征感官评价有限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酒评网站、消费者问卷调研和广泛酒样的描述性分析多维途径采集获取白酒口感描述词。参考国内外酒类风味轮构建方法,对描述语进行筛选、归类和整理,确定了以基本味、刺... 为解决关于白酒口感特征感官评价有限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酒评网站、消费者问卷调研和广泛酒样的描述性分析多维途径采集获取白酒口感描述词。参考国内外酒类风味轮构建方法,对描述语进行筛选、归类和整理,确定了以基本味、刺激感、触感、酒体、余味为主要类别的38个口感描述词,对其赋予定义或释义,并采用选择合适项目分析确定各类别描述词的被引用频率,构建并绘制了具有相对量化参考的白酒口感轮。白酒口感轮的建立与应用可作为白酒质量评价和推广交流的高效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口感特征 描述性分析 口感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