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发酵琥珀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郑璞 孙志浩 +1 位作者 倪晔 刘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95-101,共7页
琥珀酸是一种重要的C_4平台化合物,生物基琥珀酸可作为合成大宗化学品的起始原料,在食品、医药、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绿色溶剂、生物可降解塑料和动植物生长刺激物剂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可再生原料出发,发酵过程固定CO_2,使得微... 琥珀酸是一种重要的C_4平台化合物,生物基琥珀酸可作为合成大宗化学品的起始原料,在食品、医药、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绿色溶剂、生物可降解塑料和动植物生长刺激物剂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可再生原料出发,发酵过程固定CO_2,使得微生物发酵生产琥珀酸具有良好的环境优势,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围绕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琥珀酸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对琥珀酸生产菌的选育、其代谢机理与产酸条件、发酵过程工艺、产品提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化学品 琥珀酸产生菌 代谢工程 发酵 提取工艺 生物质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转化分离耦合制备γ-癸内酯 被引量:9
2
作者 于伟 徐岩 +1 位作者 喻晓蔚 穆晓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51-1154,共4页
研究通过添加树脂AB-8吸附转化产物以降低高浓度产物对Yarrowia lypolitica细胞的毒性,进而提高产量。确定了蓖麻油添加量25 g/L、树脂量7.5%、pH值7.5的最佳优化工艺,产物的最大比生成速率提高36%且达到最大值后降低较慢,有利于产物积... 研究通过添加树脂AB-8吸附转化产物以降低高浓度产物对Yarrowia lypolitica细胞的毒性,进而提高产量。确定了蓖麻油添加量25 g/L、树脂量7.5%、pH值7.5的最佳优化工艺,产物的最大比生成速率提高36%且达到最大值后降低较慢,有利于产物积累,56 h后总产量达到2.17 g/L,耦合工艺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又能较好地实现产物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癸内酯 树脂吸附 转化分离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株谷氨酸生产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杜巧燕 郑璞 +1 位作者 孙志浩 何毅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5-188,共4页
【目的】研究九株谷氨酸生产菌的生物学特性,为具有广域pH耐受性的谷氨酸高产菌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考察九株菌的低pH生长、高pH产酸特性;对磺胺胍、酮基丙二酸、丙二酸和香豆素的耐受性以及发酵特性。【结果】Corynebacterium g... 【目的】研究九株谷氨酸生产菌的生物学特性,为具有广域pH耐受性的谷氨酸高产菌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考察九株菌的低pH生长、高pH产酸特性;对磺胺胍、酮基丙二酸、丙二酸和香豆素的耐受性以及发酵特性。【结果】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S9114、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TCC13761、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T613-85均能在pH3·9下生长,而在pH10·5时S9114、Corynebacterium acetoacidophilum ATCC13870、T613-85依然能够产酸;抗性平板上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菌株如下:磺胺胍:S9114;酮基丙二酸:S9114、ATCC13870;丙二酸:ATCC13761、ATCC13870、Microbacterium ammoniaphilumATCC15354;香豆素:除ATCC13761和Corynebacterium melassecolaATCC17966,其他耐受程度相似;九株菌中产酸能力最强的是S9114,其次是T613-85。【结论】以S9114为出发菌株进行改造,确定筛选平板为含磺胺胍2%、酮基丙二酸0·25%、丙二酸1·6%、香豆素0·2%的低pH梯度(pH3·6~4·0)平板和高pH梯度平板(pH10·5~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生产菌 PH 抗性 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耦合原位分离技术不对称合成(R)-扁桃酸甲酯
4
作者 郭金玲 穆晓清 徐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2-536,541,共6页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S2.1392)全细胞为催化剂不对称还原苯甲酰甲酸甲酯合成(R)-扁桃酸甲酯,该催化剂催化速度快、操作稳定性好。研究了底物和产物浓度对反应初速度的影响,建立了底物和产物抑制模型,并采取分批加入底...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S2.1392)全细胞为催化剂不对称还原苯甲酰甲酸甲酯合成(R)-扁桃酸甲酯,该催化剂催化速度快、操作稳定性好。研究了底物和产物浓度对反应初速度的影响,建立了底物和产物抑制模型,并采取分批加入底物和添加树脂的方式解除底物和产物抑制。通过考察不同树脂对底物和产物的吸附量以及对生物还原反应的影响,筛选出了一种较适合的大孔吸附树脂NKA-Ⅱ。在优化的树脂加入量和加入模式下,当底物浓度为180mmol/L时,产物产率由35.0%提高到71.2%,对映体过量值(ee)保持在9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还原 (R)-扁桃酸甲酯 产物原位分离 吸附树脂NKA-Ⅱ 酿酒酵母 苯甲酰甲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生产酒醅中呋喃类物质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赵书圣 范文来 +3 位作者 徐岩 张国强 徐钦祥 李志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13,共4页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研究中国酱香型白酒酒醅中的呋喃类物质。从酒醅中检出9种呋喃类物质,包括糠醛、2-乙酰基呋喃、乙酸糠酯、5-甲基糠醛、丙酸糠酯、糠酸乙酯、2-乙酰基-5-甲基呋喃、糠醇、丁酸糠酯,并对其中7种进行了...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研究中国酱香型白酒酒醅中的呋喃类物质。从酒醅中检出9种呋喃类物质,包括糠醛、2-乙酰基呋喃、乙酸糠酯、5-甲基糠醛、丙酸糠酯、糠酸乙酯、2-乙酰基-5-甲基呋喃、糠醇、丁酸糠酯,并对其中7种进行了全定量分析,另外2种作了半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酱香型白酒中的糠醛主要在蒸馏过程中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ME GC-MS 酱香型酒醅 呋喃类物质 糠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中酶催化亚油酸、甘油生产1,3-甘油二酯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孟祥河 潘秋月 +2 位作者 邹冬芽 段作营 毛忠贵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7-50,共4页
以亚油酸、甘油为原料,用专一性脂肪酶在无溶剂系统中快速合成了1,3 dilinolein,实验发现真空脱水可有效增加亚油酸的转化率,使反应平衡向合成方向移动。不同反应温度、底物摩尔比条件下的酯化进程曲线对比研究表明,温度、底物摩尔比不... 以亚油酸、甘油为原料,用专一性脂肪酶在无溶剂系统中快速合成了1,3 dilinolein,实验发现真空脱水可有效增加亚油酸的转化率,使反应平衡向合成方向移动。不同反应温度、底物摩尔比条件下的酯化进程曲线对比研究表明,温度、底物摩尔比不仅影响酯化反应的初速度、转化率,还与产物组成密切相关。60℃、亚油酸与甘油摩尔比为2∶1,0.01MPa真空脱水,反应8h亚油酸酯化率可达90.2%。产品经分子蒸馏纯化后1,3 DAG可达8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甘油 脂肪酶 3-dilinolein 1 3-甘油二酯 酯化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细菌Pyrococcus furiosus高嗜热α-淀粉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表达 被引量:11
7
作者 沈微 王正祥 +3 位作者 唐雪明 邵蔚蓝 刘吉泉 诸葛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4,44,共4页
该文将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KK223-3中含tac启动子的片段以BamHI、EcoRI酶切后接入表达载体pET28a 中,构建成新的表达载体pEtac,通过PCR扩增获得P.furiosus 胞外α- 淀粉酶完整结构基因,接入pEtac 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 该文将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KK223-3中含tac启动子的片段以BamHI、EcoRI酶切后接入表达载体pET28a 中,构建成新的表达载体pEtac,通过PCR扩增获得P.furiosus 胞外α- 淀粉酶完整结构基因,接入pEtac 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在IPTG诱导下,转化子周质中能测出明显酶活,证明Pyrococcusfuriosus 的胞外α- 淀粉酶能在自身信号肽引导下分泌到大肠杆菌细胞周质中。重组酶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95℃,重组酶经121℃保温1h,酶活仍能保持50%以上,性质与由P.furiosus自身分泌的胞外α- 淀粉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ococcus furiosus” α-淀粉酶 大肠杆菌 分泌表达 酶制剂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裕XO级白兰地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5
8
作者 赵玉平 李记明 +3 位作者 徐岩 段辉 范文来 赵光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22,共11页
建立了一套对白兰地挥发性物质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较全面地鉴定了白兰地的挥发性成分。实验先采用液-液萃取方法提取张裕XO级白兰地的挥发性成分,然后将酸性成分与碱性和中性成分分离,再采用柱色谱分离手段... 建立了一套对白兰地挥发性物质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较全面地鉴定了白兰地的挥发性成分。实验先采用液-液萃取方法提取张裕XO级白兰地的挥发性成分,然后将酸性成分与碱性和中性成分分离,再采用柱色谱分离手段将其分离为若干个级分并浓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标准品比对、保留指数(RI)值比较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各级分中的成分进行了鉴定,在白兰地中共鉴定出30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30种、醛酮类35种、酸类20种、酯类104种、苯同系物及其衍生物24种、酚类14种、缩醛14种、呋喃类16种、萜烯类22种和其他物质23种。结果表明,采用这套预处理方法能将白兰地的挥发性成分较有效地分组和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鉴定 挥发性成分 白兰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酒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汪立平 徐岩 +2 位作者 王栋 徐文琦 赵光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9-65,共7页
苹果酒是苹果深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香气是苹果酒风味的重要因素。文章中综述了苹果品种、酵母和发酵条件等因素对苹果酒香气形成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苹果酒 香气成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酒苹果酸乳酸菌顺序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潘海燕 徐岩 +2 位作者 王栋 赵光鳌 李记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本文对乳酸菌Oenococcus oeni L4在起泡苹果酒(cider)中的具体应用工艺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采用顺序发酵是三种发酵方式中产乙酸的量最少,发酵温度在20℃、接种量为6×105cfu/ml最有利于苹果酸乳酸发酵的进行。研究还发... 本文对乳酸菌Oenococcus oeni L4在起泡苹果酒(cider)中的具体应用工艺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采用顺序发酵是三种发酵方式中产乙酸的量最少,发酵温度在20℃、接种量为6×105cfu/ml最有利于苹果酸乳酸发酵的进行。研究还发现,在相同的发酵时间内,发酵初始苹果酸含量在6676.95mg/L仍能够顺利完成MLF发酵。在此工艺条件下酿制的苹果酒不仅实现了苹果酸向乳酸的转化,并且苹果酒的口感能够得到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酒 乳酸菌 苹果酸乳酸发酵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果实过氧化物酶的纯化及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瑧 廖祥儒 +1 位作者 张建国 张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3-27,39,共6页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在女贞果实发育中的作用,经过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分离,从女贞果实中分离提纯过氧化物酶(POD),纯化倍数为48倍,回收率为13.3%。该酶的比活力为1 167.15 U/mg蛋白,最适pH为6.5,对H...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在女贞果实发育中的作用,经过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分离,从女贞果实中分离提纯过氧化物酶(POD),纯化倍数为48倍,回收率为13.3%。该酶的比活力为1 167.15 U/mg蛋白,最适pH为6.5,对H2O2的Km值为3.85 mmol/L,对愈创木酚的Km值为6.2 mmol/L,最适温度为40℃,热稳定性较好,55℃以下不易失活。其活性受到MnSO4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纯化 热稳定性 女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酸乳酸发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潘海燕 徐岩 赵光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5-80,共6页
苹果酸乳酸发酵是现代葡萄酒、苹果酒酿造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二次发酵过程。葡萄酒、苹果酒经过苹果酸乳酸发酵以后 ,原有的酸涩和粗糙感降低 ,而变得柔和、圆润且具有果香味。文中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 ,分析总结了苹果酸乳酸发酵的机理并... 苹果酸乳酸发酵是现代葡萄酒、苹果酒酿造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二次发酵过程。葡萄酒、苹果酒经过苹果酸乳酸发酵以后 ,原有的酸涩和粗糙感降低 ,而变得柔和、圆润且具有果香味。文中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 ,分析总结了苹果酸乳酸发酵的机理并且对苹果酒酿造过程中乳酸菌的一些生长特性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苹果酒和葡萄酒生产中的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乳酸发酵 葡萄酒 苹果酒 酿造 二次发酵 乳酸菌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和GC/MS定量分析杨梅特征香气成分 被引量:19
13
作者 康文怀 徐岩 +3 位作者 范文来 姜文广 周增群 朱永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80-384,共5页
杨梅为中国南方特色树种,香气独特,研究其特征香气成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液液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GC/MS对杨梅香气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利用HS-SPME-GC/MS技术可检出挥发性物质成分60种,其中萜类... 杨梅为中国南方特色树种,香气独特,研究其特征香气成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液液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GC/MS对杨梅香气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利用HS-SPME-GC/MS技术可检出挥发性物质成分60种,其中萜类物质是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约占40%;醇类含量22%;醛酮类19%;酸类和酯类物质少,分别为1%和3%。在萜类物质中,发现石竹烯含量最高,达1069·8μg/L。研究了杨梅特征香气,这为促进香气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果品深加工对香气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香气 HS—SPME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酒苹果酸乳酸发酵乳酸菌的筛选 被引量:9
14
作者 潘海燕 徐岩 +1 位作者 赵光鳌 李记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16,共6页
首先根据乳酸菌对苹果酒风味的贡献情况筛选出 3株乳酸菌 ,再从微生物角度对乳酸菌的生理特征以及环境因素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比较 ,发现OenococcusoeniL4能够在SO2 和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 5 0mg/L和 6% ,pH 3 .2时良好的生... 首先根据乳酸菌对苹果酒风味的贡献情况筛选出 3株乳酸菌 ,再从微生物角度对乳酸菌的生理特征以及环境因素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比较 ,发现OenococcusoeniL4能够在SO2 和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 5 0mg/L和 6% ,pH 3 .2时良好的生长 ;该菌具有良好的苹果酸降解能力 ,达到 2 2 8 5 2mg/(L·d) ,表明O oeniL4能够适应于我国起泡苹果酒的酿造 ,是 1株优良的苹果酒苹果酸乳酸发酵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酒 酸乳 乳酸发酵 乳酸菌 苹果酸 乙醇体积分数 酿造 筛选 酸降解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不同品种高粱原料对氨基甲酸乙酯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曹帅 吴群 徐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7-683,共7页
氨基甲酸乙酯(EC)是一种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乙醇饮料中。为明确高粱原料对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EC形成的影响,从而为降低白酒中EC含量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模拟白酒固态发酵,分析了不同品种高粱原料发酵过程中EC及其前体物质的变化规律。结... 氨基甲酸乙酯(EC)是一种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乙醇饮料中。为明确高粱原料对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EC形成的影响,从而为降低白酒中EC含量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模拟白酒固态发酵,分析了不同品种高粱原料发酵过程中EC及其前体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固态发酵过程中糯高粱S3对应的最终EC产量(4.27 mg/kg)高于粳高粱S1(4.06 mg/kg)和S2(4.21 mg/kg),且其EC平均形成速率是粳高粱S1(0.22 mg/kg/d)和S2(0.24 mg/kg/d)的1.6倍。对EC前体物质研究发现,瓜氨酸和尿素是高粱固态发酵过程中EC形成的主要前体物质,其中瓜氨酸可能对S1和S2发酵产EC的贡献较大,而尿素则对S3发酵产EC的贡献较大。此外,在整个固态发酵过程中,氰化物并未参与EC的形成。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高粱原料对固态发酵过程中产EC的影响差异显著,选择合适的高粱品种,控制高粱原料所带入的EC前体物质的含量,可有效控制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的E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高粱 固态发酵 前体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细菌Pyrococcus furiosus嗜热α-淀粉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微 王正祥 +1 位作者 刘吉泉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4,共5页
用PCR方法从嗜热古细菌Pyrococcusfuriosus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胞外α 淀粉酶完整结构基因 ,插入表达载体pET2 8a中构建成质粒 pET amy(sig+) ,以质粒pET amy(sig +)为底物扩增出不含信号序列的α 淀粉酶成熟肽基因片断 ,获得质粒 pET a... 用PCR方法从嗜热古细菌Pyrococcusfuriosus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胞外α 淀粉酶完整结构基因 ,插入表达载体pET2 8a中构建成质粒 pET amy(sig+) ,以质粒pET amy(sig +)为底物扩增出不含信号序列的α 淀粉酶成熟肽基因片断 ,获得质粒 pET amy(sig ) ,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 1 (DE3)。在T7启动子和lac操纵子控制下 ,通过IPTG的诱导在重组大肠杆菌细胞内分别表达出含信号肽和不含信号肽的融合蛋白。其中不含信号肽的融合蛋白具有与P .furio sus产生的胞外α 淀粉酶相似的酶学性质 :最适pH为 5 .0 ,最适温度约为 95℃ ,在 1 2 1℃下热处理 1h酶活仍能保持 5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ococcus furiosus” 嗜热α-淀粉酶 基因 PCR方法 融合表达 大肠杆菌细胞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对灵芝发酵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雁群 章克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4-35,共2页
将苦参的水煎汁添加到灵芝发酵液体培养基中,结果在120h的发酵时间中,发酵液的粘度比不加苦参煎汁的明显降低。发酵液粘度的降低,有利于发酵过程中的质量传递,有利于灵芝生长。
关键词 苦参 灵芝发酵液 培养基 流变特性 中药 灵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发酵对苹果酒香气物质及发酵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汪立平 徐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1-155,共5页
本文研究通过法尔皮有孢汉生酵母(Hanseniasporavalbyensis)和酵母属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顺序混菌发酵增加苹果酒的风味酯含量和保证苹果酒发酵的发酵效率。方差分析表明两种酵母接种量及该两种接种量的交互因素对混菌发酵效... 本文研究通过法尔皮有孢汉生酵母(Hanseniasporavalbyensis)和酵母属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顺序混菌发酵增加苹果酒的风味酯含量和保证苹果酒发酵的发酵效率。方差分析表明两种酵母接种量及该两种接种量的交互因素对混菌发酵效率有显著性影响;对接种量、苹果汁营养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一种适宜条件,在该条件下,混和酵母具有法尔皮有孢汉生酵母高产酯能力特性和酵母属酵母高发酵效率特性:在15℃下,发酵时间为31d,发酵完毕时苹果酒中总酯浓度为酵母属酵母发酵苹果酒的1.60倍,残余总糖低于4.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尔皮有孢汉生酵母 酵母属酵母 混菌发酵 发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ozyme 435选择性酸解(R,S)-3-n-丁基苯酞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腊平 孙颎 +1 位作者 徐岩 孙志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6期8-10,14,共4页
Novozyme 435可以提高对映体选择性酸解(R,S)-3-n-丁基苯酞。最适的有机溶剂、水分活度、转速和转化时间分别是正己烷、0.54、150 r/min和64 h。在此优化条件下,丁基苯酞的转化率为14.8%,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为99.3%。
关键词 3-n-丁基苯酞 Novozyme 435 对映体选择性酸解 有机溶剂 水分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相中Novozyme435催化的丁基苯酞的有效转酯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腊平 孙颎 +1 位作者 徐岩 孙志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1347-11348,11350,共3页
[目的]研究在非水相介质中脂肪酶催化丁基苯酞的转酯化可行性。[方法]以脂肪酶Novozyme435、PPL、PS、PS-C和AY为试材,通过酶法反应试验和对反应后丁基苯酞的转化量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某些关键因素如四氢呋喃(THF)、有机溶剂、含... [目的]研究在非水相介质中脂肪酶催化丁基苯酞的转酯化可行性。[方法]以脂肪酶Novozyme435、PPL、PS、PS-C和AY为试材,通过酶法反应试验和对反应后丁基苯酞的转化量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某些关键因素如四氢呋喃(THF)、有机溶剂、含水量以及丁基苯酞与乙酸乙烯酯的摩尔比等对转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THF有助于改善水在疏水性介质中的均匀性分布,增加水在疏水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而降低反应介质的水活度,进而大大提高丁基苯酞在微水相有机溶剂中的转酯化得率。在该反应中,由65%(mol/mol)的THF和35%(mol/mol)的正己烷组成的二元混合溶剂为适宜的反应介质,最适含水量为0.4%(V/V),在该条件下,Novozyme435催化的转酯化可使丁基苯酞的转化率达到49.4%。[结论]脂肪酶Novozyme435对催化丁基苯酞的转酯化具有较高的催化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正丁基苯酞 Novozyme435 转酯化 有机溶剂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