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酪氨酸转化率微生物菌株的选育及其在豆瓣酱中的应用
1
作者 顾念雯 陈华婷 +2 位作者 刘春凤 钮成拓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53-60,共8页
酪氨酸是豆瓣酱和黄豆酱中白点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降低酱醅中的酪氨酸含量可以显著降低白点的形成概率。该文旨在获得具有较强转化酪氨酸能力的微生物菌株,并在豆瓣酱发酵中进行应用。从豆瓣酱酱醅和白酒酒醅中筛选获得4株具有酪氨酸... 酪氨酸是豆瓣酱和黄豆酱中白点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降低酱醅中的酪氨酸含量可以显著降低白点的形成概率。该文旨在获得具有较强转化酪氨酸能力的微生物菌株,并在豆瓣酱发酵中进行应用。从豆瓣酱酱醅和白酒酒醅中筛选获得4株具有酪氨酸转化能力的菌株,将1株具有一定耐盐性的枯草芽孢杆菌R1作为诱变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结合两级筛选,获得4株酪氨酸转化能力提升的突变菌株,其中编号R1-14菌株在8 g/L盐度下的酪氨酸转化率达到33.0%,传代50次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发现该菌株可以同时利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转化酪氨酸,其中AST占主导地位。将该菌株应用于豆瓣酱发酵发现能使酱醅中的酪氨酸含量减少45.7%,显著优于出发菌株,对于预防白点的产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 枯草芽孢杆菌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豆瓣酱 白点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好重点实验室的六个关键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4年第12期104-106,共3页
根据从事高校实验室教学、科研和管理20多年的实践经验,探索出强化管理好高校重点实验室的6个关键。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强化管理 六个关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微生物多糖流变学初探 被引量:17
3
作者 贾薇 郑志永 +2 位作者 刘汝冰 张劲松 詹晓北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38,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黄原胶、进口威兰胶KELCO-CRETE K1C376和自制威兰胶的流变特性,分别从浓度、温度、剪切力、pH值、冻融变化、高温高压对溶液黏度的影响进行比较,新型微生物胞外多糖-威兰胶由于适用于高温、宽pH值范围的复杂环境,对环境友... 本实验研究了黄原胶、进口威兰胶KELCO-CRETE K1C376和自制威兰胶的流变特性,分别从浓度、温度、剪切力、pH值、冻融变化、高温高压对溶液黏度的影响进行比较,新型微生物胞外多糖-威兰胶由于适用于高温、宽pH值范围的复杂环境,对环境友好,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威兰胶 流变学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酸奶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成勇 吴昊 +3 位作者 顾晓琳 何楚莹 诸葛健 郭本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8-103,共6页
从上海市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发酵罐中分离出4株酸奶噬菌体,电镜下均呈蝌蚪形。1号噬菌体的裂解量为549,潜伏期小于15min;pH4~6、Ca2+浓度为0.04%时对其生长有利,60℃条件下处理30min时完全失活。2号噬菌体的裂解量为681,潜伏期小... 从上海市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发酵罐中分离出4株酸奶噬菌体,电镜下均呈蝌蚪形。1号噬菌体的裂解量为549,潜伏期小于15min;pH4~6、Ca2+浓度为0.04%时对其生长有利,60℃条件下处理30min时完全失活。2号噬菌体的裂解量为681,潜伏期小于15min;pH4~8、Ca2+浓度为0.04%时对其生长有利,50℃条件下处理40min时和60℃条件下处理20min时完全失活。3号噬菌体的裂解量为424,潜伏期小于15min;pH8~10、Ca2+浓度为0.06%时对其生长有利,60℃条件下处理10min时完全失活。4号噬菌体的裂解量为506,潜伏期小于15min;pH7~8、Ca2+浓度为0.04%时对其生长有利,60℃条件下处理40min时完全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噬菌体 嗜热链球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 分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Bank数据库中微生物rDNA序列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源源 沈微 +2 位作者 樊游 石贵阳 王正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1,共4页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微生物分子鉴定方法。在该方法中,待鉴定微生物的rDNA序列需要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从而得出该菌株的具体种属。从GenBank数据库中收集了细菌16S rDNA序列、丝状真菌ITS序列...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微生物分子鉴定方法。在该方法中,待鉴定微生物的rDNA序列需要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从而得出该菌株的具体种属。从GenBank数据库中收集了细菌16S rDNA序列、丝状真菌ITS序列以及酵母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共88条,通过BLAST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所收集rDNA序列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有17条序列(19.3%)的长度过短,无法提供足够的系统发育信息;5条序列(5.6%)存在错误命名或测序不准确问题;58条序列(65.9%)没有相关文章发表;62条序列(70.4%)无法获取对应的微生物保藏物。从而提示了GenBank数据库的有限参考价值,在微生物分子鉴定过程中需要对相关rDNA序列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鉴定 GENBANK数据库 RDNA序列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食品防腐剂ε-聚赖氨酸的提取 被引量:4
6
作者 韩岱 陈旭升 +2 位作者 甄斌 刘庆瑞 毛忠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1-226,共6页
为建立从发酵液中高效分离提取ε-聚赖氨酸(ε-PL)的方法,比较了离子交换和膜分离以及二者组合对ε-PL分离提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离子交换之前增加一个30 k超滤操作能够很好地去除杂蛋白,并提高离子交换树脂对ε-PL吸附容量;最... 为建立从发酵液中高效分离提取ε-聚赖氨酸(ε-PL)的方法,比较了离子交换和膜分离以及二者组合对ε-PL分离提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离子交换之前增加一个30 k超滤操作能够很好地去除杂蛋白,并提高离子交换树脂对ε-PL吸附容量;最终样品纯度达到95.3%,收率65.4%;获得的样品聚合度分布范围为9~29,平均分子质量为2 602.3Da;且样品对细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这表明,离子交换和膜分离组合策略是从发酵液中高效分离与提取ε-PL的核心单元操作工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分离提纯 离子交换 膜分离技术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分固态发酵上部烟叶对其微生物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士林 王宜君 +2 位作者 张薄博 汤朝起 许赣荣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9-1325,共7页
研究了高水分固态发酵上部烟叶过程中烟叶微生物数量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水分、常温好氧发酵中,烟叶发酵到第二三天开始发霉,发酵被迫终止。发酵过程中好氧细菌逐渐减少,酵母和霉菌大量繁殖;高水分、常温厌氧发酵过程中,厌... 研究了高水分固态发酵上部烟叶过程中烟叶微生物数量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水分、常温好氧发酵中,烟叶发酵到第二三天开始发霉,发酵被迫终止。发酵过程中好氧细菌逐渐减少,酵母和霉菌大量繁殖;高水分、常温厌氧发酵过程中,厌氧细菌小幅度减少,酵母数量发酵前期迅速增加,发酵到第4天后数量趋于稳定;高水分、高温好氧和厌氧发酵过程中,酵母和霉菌不再生长,好氧细菌和厌氧细菌均大幅度减少;在这4种发酵方式中,烟叶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分发酵 上部烟叶 微生物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蛋糕中微生物菌群结构鉴定及其抑制方法的探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何艳霞 王凤 +4 位作者 杨文丹 陈佳芳 徐岩 黄卫宁 小川晃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8期91-96,共6页
[目的]研究蒸蛋糕在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探索延长其保质期的方法。[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对蒸蛋糕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主要微生物菌群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脱氢乙酸钠、丙酸钙和山梨酸钾3种防腐剂对蒸蛋糕保质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蒸蛋糕在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探索延长其保质期的方法。[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对蒸蛋糕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主要微生物菌群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脱氢乙酸钠、丙酸钙和山梨酸钾3种防腐剂对蒸蛋糕保质期的影响。[结果]蒸蛋糕在贮藏过程中主要的腐败是表皮霉变,在蒸蛋糕的贮藏过程中主要的细菌为Staphylococcus和Kocuria;主要的霉菌为Penicillium、Cladosporium和Aspergillus;3种防腐剂都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防霉变的能力大小依次为脱氢乙酸钠、丙酸钙、山梨酸钾。[结论]研究可为延长蒸蛋糕的保质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蛋糕 防腐保鲜 微生物菌群 分子生物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促腐剂在木薯酒糟污泥好氧堆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唐波 顾佳宇 +2 位作者 董存明 徐清辉 余晓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84-287,295,共5页
比较了不同微生物促腐菌剂对木薯酒糟污泥好氧堆肥的应用效果。以木薯酒糟污泥作为堆肥原料,选用不同微生物促腐剂(商品化菌剂M1,前期试验制得的菌剂M2、M1和M2的复配菌剂M3)进行高温好氧堆肥发酵试验。测定不同阶段物料的理化指标,研... 比较了不同微生物促腐菌剂对木薯酒糟污泥好氧堆肥的应用效果。以木薯酒糟污泥作为堆肥原料,选用不同微生物促腐剂(商品化菌剂M1,前期试验制得的菌剂M2、M1和M2的复配菌剂M3)进行高温好氧堆肥发酵试验。测定不同阶段物料的理化指标,研究其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促腐剂均能加速木薯酒糟污泥堆肥腐熟,以微生物促腐剂M2处理的堆肥效果最为明显,比对照F0提前5 d达到高温期,显著缩短腐熟时间。堆肥结束,菌剂M2处理的堆肥含水率和p H值均最低、有机质降解最快,具有较好的养分保存作用。综合分析,自制促腐菌剂M2对酒糟污泥的堆肥效果最好,本研究对于微生物促腐剂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酒糟污泥 微生物促腐剂 堆肥 发酵 理化指标 腐熟时间 含水率 pH值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酒曲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米根霉制曲条件优化 被引量:24
10
作者 袁亦舟 张伟国 徐建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5,共7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分离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青稞酒曲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分离培养酒曲中的优势微生物,制作青稞酒纯种曲。结果表明,酒曲中真菌主要有根霉属、曲霉属、线虫草属和酵母属,其中米根霉是酒曲中真菌的优势菌株,同时也是主要... 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分离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青稞酒曲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分离培养酒曲中的优势微生物,制作青稞酒纯种曲。结果表明,酒曲中真菌主要有根霉属、曲霉属、线虫草属和酵母属,其中米根霉是酒曲中真菌的优势菌株,同时也是主要糖化菌;细菌主要有库克菌属、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微球菌属等。随后,在利用米根霉制作纯种曲时发现,培养温度30℃、麸皮青稞粉配比2∶1、料水比40%、培养时间72 h、种曲接种量3.5%时糖化酶活力为1 246.9 U/g,液化酶活力为61.4 U/g,比原曲酶活力分别提高了9.2、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酒曲 高通量测序 米根霉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变质微生物因素及乳酸菌在防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浪涛 房峻 +3 位作者 吴新 李兆雯 王晓珂 方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27,共6页
酱油是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独特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酱油中含有充足的营养物质,并且酱油发酵体系多为混菌体系,因此在酱油发酵、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因污染腐败菌出现“生花”、变馊、胀袋、沉淀、浑浊等现象,导致酱油的腐败... 酱油是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独特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酱油中含有充足的营养物质,并且酱油发酵体系多为混菌体系,因此在酱油发酵、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因污染腐败菌出现“生花”、变馊、胀袋、沉淀、浑浊等现象,导致酱油的腐败变质。该文详细阐述了酱油中存在的腐败微生物种类和由它们引起的酱油变质现象,以及通过发酵工艺优化、添加防腐剂和生物技术等手段防止酱油腐败的相应措施。最后概述了乳酸菌的抗菌代谢产物种类与抑菌特性,并讨论了乳酸菌在酱油防腐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开发保障酱油品质稳定和提升的方法提供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腐败菌 乳酸菌 抑菌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中终止子对下游转录单元基因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任家卫 张金鹏 +3 位作者 徐国强 张晓梅 许正宏 张晓娟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7,共15页
在基因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通过识别启动子序列启动转录过程,而当其识别到位于3′-UTR的终止子序列后,转录复合物解离,转录过程终止。因此,转录单元内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发挥启动和终止转录的作用。然而,对于下游的转录单元,终止子... 在基因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通过识别启动子序列启动转录过程,而当其识别到位于3′-UTR的终止子序列后,转录复合物解离,转录过程终止。因此,转录单元内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发挥启动和终止转录的作用。然而,对于下游的转录单元,终止子除了终止转录本通读这一直接作用以外,其与RNA聚合酶之间的解离可能会影响后续转录单元中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的结合,从而间接改变下游转录单元的表达。这种跨转录单元的终止子和启动子之间的互作关系目前尚缺少研究,因此,明确终止子对下游转录单元的转录反应强度的影响对于精准调控基因表达、开发高效终止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one-pot技术将9种终止子、5种间隔序列和9种启动子进行组合构建了一个包含405种不同组合元件(终止子-间隔序列-启动子)的组装文库,基于FlowSeq技术对文库中所有组合进行测序和荧光强度分析,进而建立组合序列-下游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弱终止子、短间隔以及强启动子的组合更有利于提高下游基因的表达。通过对转录本的定量分析发现弱终止子不仅提高下游的渗漏转录(提高21~70倍),同时也促进了下游启动子重新招募RNA聚合酶进行重启转录(提高2~3倍)。本研究解析了终止子对下游转录单元基因表达的调控效果和机制,为利用终止子构建基因回路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止子 启动子 基因表达调控 one-pot组装 FlowSeq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对甘氨酸基序(Gly-Gly)对胶原蛋白稳定性及柔性的影响
13
作者 王宣婷 张萌 许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1-550,共10页
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各种组织维持其功能所必需的基质蛋白质,脊椎动物中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胶原蛋白在体内的功能与其序列和结构均有着密切联系。在天然胶原中,除了普遍的Gly-X-Y氨基酸序列,也存在一种特殊结构Gly-Gly-Y,为了探究其... 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各种组织维持其功能所必需的基质蛋白质,脊椎动物中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胶原蛋白在体内的功能与其序列和结构均有着密切联系。在天然胶原中,除了普遍的Gly-X-Y氨基酸序列,也存在一种特殊结构Gly-Gly-Y,为了探究其对胶原的影响,本研究依次在胶原多肽、长链胶原、胶原高聚物层次上构建含有Gly-Gly-Y的突变体,通过圆二色谱扫描表征突变前后胶原的热稳定性。同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胶原多肽的氢键成键概率以及弯曲度,解释胶原稳定性和柔性变化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含有Gly-Gly结构的突变体会降低样品的Tm值,但随着胶原三螺旋区域的加长以及蛋白质自组装程度的加强,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弱,降低的Tm值分别为5℃、3℃和1℃。同时,模拟结果显示,含有Gly-Gly结构的多肽弯曲度也有一定增加,表明突变位点附近结构有更强的灵活性。这为具有一定柔性的胶原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胶原蛋白 热稳定性 圆二色谱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协同曲霉制曲对成曲和酱油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韦林艳 王璟琳 方芳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4,共7页
该研究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沪酿3.042为主要制曲菌株,添加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3.350与戊糖足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WT9进行多菌株协同制曲,探究其对成曲及酱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3.350与戊糖足球菌WT9... 该研究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沪酿3.042为主要制曲菌株,添加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3.350与戊糖足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WT9进行多菌株协同制曲,探究其对成曲及酱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3.350与戊糖足球菌WT9协同米曲霉沪酿3.042制备的成曲及酱油综合品质最好。与单一米曲霉沪酿3.042制备的成曲相比,其成曲的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活力分别提高27.73%、27.52%、79.53%、7.46%,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9.65%、11.04%。此外,采用复合菌株制曲可使酱油中总酸、氨基酸态氮及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12.50%、19.61%和69.23%,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6.25%和31.87%,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8.12%和59.09%,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还原力分别提高41.79%和10.95%。综上,采用黑曲霉3.350和戊糖足球菌WT9协同米曲霉沪酿3.042制曲具有提高成曲酶系活力和改善酱油品质、风味及提高功能组分含量等方面的潜力,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酱油生产工艺和改善酱油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曲 酱油 混菌制曲 米曲霉 黑曲霉 戊糖足球菌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抗性筛选和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俊杰 王开方 +1 位作者 陈旭升 毛忠贵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79,共6页
聚赖氨酸产生菌Streptomyces albulus M-Z18的摇瓶产量较低,仅为1. 60 g/L。利用抗性筛选和基因组重排技术对S. albulus M-Z18进行菌种选育以获得高产ε-聚赖氨酸菌株。通过引入巴龙霉素抗性到S. albulus M-Z18中,获得两株性状优良的菌... 聚赖氨酸产生菌Streptomyces albulus M-Z18的摇瓶产量较低,仅为1. 60 g/L。利用抗性筛选和基因组重排技术对S. albulus M-Z18进行菌种选育以获得高产ε-聚赖氨酸菌株。通过引入巴龙霉素抗性到S. albulus M-Z18中,获得两株性状优良的菌株S. albulus P-1和S. albulusP-2,ε-聚赖氨酸产量分别为2. 20 g/L和2. 16 g/L,单位菌体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分别为0. 41g/g和0. 39 g/g,作为基因组重排的亲本菌株;运用正交实验优化实验条件,最终获得一株高产ε-聚赖氨酸的融合子S. albulus G12,产量为2. 73 g/L,相比M-Z18提高了70. 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Ε-聚赖氨酸 基因组重排 抗性筛选 巴龙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错PCR技术定向进化褐藻胶裂解酶Alg-2的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树 张伟 赵春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6-151,共6页
为提高褐藻胶裂解酶活力,采用易错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海洋细菌Tamlanasp.S12中具有代表性的酶组分Alg-2进行体外定向进化。经过2轮易错PCR及96孔板发酵筛选,分别获得2株正突变和2株负突变菌株,其酶比... 为提高褐藻胶裂解酶活力,采用易错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海洋细菌Tamlanasp.S12中具有代表性的酶组分Alg-2进行体外定向进化。经过2轮易错PCR及96孔板发酵筛选,分别获得2株正突变和2株负突变菌株,其酶比活力分别是亲本(2 675.2 U/g)的162%、241%、53%、11%。酶的动力学分析显示,正突变株P2-81的Km值比亲本降低50%,而负突变株N2-47的Km值比亲本提高106%,表明突变株对底物的亲和力有极大的上升和下降。基因测序及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lu、Thr、Ser、Asp和Tyr对褐藻胶裂解酶活力提高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而Lys的突变起到负面的消极作用,后续人工合成的定点突变则进一步证实Asp和Lys的正/负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褐藻胶裂解酶的催化机制,为后续利用理性设计手段改造褐藻胶裂解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错PCR 定向进化 褐藻胶裂解酶 氨基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合成β-丙氨酸
17
作者 梁姗姗 周丽 +1 位作者 张斌 周哲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8,共6页
β-丙氨酸是天然存在的唯一一种β型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有重要应用。该研究考察了以重组Escherichia coli发酵合成β-丙氨酸的可能性。在敲除副产物乙酸、甲酸、乙醇、琥珀酸、乳酸合成途径编码基因的Escherichia coli CIC... β-丙氨酸是天然存在的唯一一种β型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有重要应用。该研究考察了以重组Escherichia coli发酵合成β-丙氨酸的可能性。在敲除副产物乙酸、甲酸、乙醇、琥珀酸、乳酸合成途径编码基因的Escherichia coli CICIM B0016-050(ack A-pta pfl B adh E frd A ldh A)菌株中,考察叠加敲除β-丙氨酸的竞争途径天冬氨酸激酶、泛酸合成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EⅡCBGlc)的编码基因(lys C、pan C、pts G)以及过表达来源于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的pan D基因对合成β-丙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叠加敲除上述基因后,β-丙氨酸的合成量依次提高了12.5%、39.3%和13.3%;过量表达pan D基因,β-丙氨酸合成量提高了86.2倍;经发酵条件优化,菌株B0016-080BB/p PL-pan D摇瓶发酵可合成(5.0±0.2)g/Lβ-丙氨酸,体积生产强度达到(0.12±0.01)g/(L·h)。该结果为发酵法合成β-丙氨酸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丙氨酸 大肠杆菌 L-天冬氨酸-α-脱羧酶 代谢工程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后酸化酸奶发酵剂的筛选 被引量:19
18
作者 徐成勇 吴昊 +3 位作者 郑思聪 苏永红 诸葛健 郭本恒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3,16,共3页
酸奶在贮存、运输、销售、食用前这一过程中发生后酸化现象,酸奶后酸化现象导致的结果是酸奶无法长期贮存,酸奶贮存期短的缺陷困扰着酸奶的消费。控制酸奶后酸化的措施有很多种,最好的控制措施是选育在高温条件下产酸较强、在低温条件... 酸奶在贮存、运输、销售、食用前这一过程中发生后酸化现象,酸奶后酸化现象导致的结果是酸奶无法长期贮存,酸奶贮存期短的缺陷困扰着酸奶的消费。控制酸奶后酸化的措施有很多种,最好的控制措施是选育在高温条件下产酸较强、在低温条件下产酸甚微的菌株作为发酵剂。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对几种有潜力的酸奶发酵剂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汉森公司的YF-L812发酵的酸奶后酸化程度很小,在6℃条件下贮存30d时酸度仅上升了14.5°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后酸化 嗜热链球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 发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对染料脱色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章燕芳 李华钟 +1 位作者 华兆哲 陈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21,共5页
通过控制培养基中Mn2 +的浓度获得只含有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LiP)或锰过氧化物酶 (MnP)的单一酶培养物 ,用于比较LiP和MnP对染料降解脱色的条件和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 ,LiP对橙Ⅰ降解脱色的最佳条件为H2 O2 0 15mmol L ,pH 3 0 ,温度 ... 通过控制培养基中Mn2 +的浓度获得只含有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LiP)或锰过氧化物酶 (MnP)的单一酶培养物 ,用于比较LiP和MnP对染料降解脱色的条件和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 ,LiP对橙Ⅰ降解脱色的最佳条件为H2 O2 0 15mmol L ,pH 3 0 ,温度 4 0℃ ;MnP为H2 O2 0 15mmol L ,pH 3 5,温度 4 0℃。最佳条件下 ,考察LiP和MnP作用下染料浓度和染料类型对脱色的影响 ,发现LiP作用下脱色率明显高于MnP作用下的脱色率 ,表明LiP可作用的染料浓度比MnP高 ,可作用的染料范围比MnP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孢原毛平革菌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锰过氧化物酶 脱色 染料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深层发酵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崔凤杰 陶文沂 +2 位作者 许泓瑜 许正宏 敖宗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71,80,共6页
采用15 L搅拌式发酵罐研究灰树花的扩大培养条件,主要考察了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菌丝量、胞外多糖产率、溶氧、菌丝形态以及发酵液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和通气量能显著影响灰树花的生长,并且通过对灰树花菌丝球的大小... 采用15 L搅拌式发酵罐研究灰树花的扩大培养条件,主要考察了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菌丝量、胞外多糖产率、溶氧、菌丝形态以及发酵液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和通气量能显著影响灰树花的生长,并且通过对灰树花菌丝球的大小、形态以及胞外多糖的分泌影响发酵液的粘度.并得出较为优化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通气量0.75 vvm,搅拌转速80 r/min,装液量60%;在此条件下,发酵10 d后,灰树花菌丝体最大得率为22.95 g/L,胞外多糖的得率为1.521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扩大培养 搅拌转速 通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