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7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技术法生产维生素C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静 刘立明 +3 位作者 刘杰 秦苏东 堵国成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共7页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饮料、化妆品和饲料等中。相对于"莱氏法"而言,生物技术法生产维生素C具有低成本、高品质等优势,其主要包括一步发酵工艺和二步发酵工艺,而后者又包括以葡萄糖为底物的串联...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饮料、化妆品和饲料等中。相对于"莱氏法"而言,生物技术法生产维生素C具有低成本、高品质等优势,其主要包括一步发酵工艺和二步发酵工艺,而后者又包括以葡萄糖为底物的串联工艺和以D-山梨醇为底物的工艺。在对比各种生产方法的基础上,鉴于以D-山梨醇为底物的发酵工艺是唯一用于工业生产的生产方法,重点介绍了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在发酵条件优化和一步发酵工程菌株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给出了生物技术法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2-酮基-L-古龙酸 发酵生产 一步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法处理对花生粕饲用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侯德宝 蔡国林 +2 位作者 朱德伟 吴殿辉 陆健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96,共4页
花生粕存在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易超标、非淀粉多糖含量高和蛋白质品质不佳等缺陷,利用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乳酸片球菌)发酵结合复合酶制剂处理花生粕,可以综合改善其饲用品质。研究表明:处理后花生粕中AFB_1的去除率为94.... 花生粕存在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易超标、非淀粉多糖含量高和蛋白质品质不佳等缺陷,利用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乳酸片球菌)发酵结合复合酶制剂处理花生粕,可以综合改善其饲用品质。研究表明:处理后花生粕中AFB_1的去除率为94.6%,非淀粉多糖含量由30%降低至10.5%,蛋白质含量由47.8%提高至61.5%,大分子蛋白明显降解为小分子蛋白,小肽含量由5.36%提高至25.21%,必需氨基酸总量提高了19.67%,乳酸含量由0.7%提高至2.8%。经过生物技术法处理,花生粕的饲用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粕 混合发酵 黄曲霉毒素B1 非淀粉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许伟 张晓君 +3 位作者 李崎 许泓瑜 许正宏 赵立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21-525,共5页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作为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生态学交叉而形成的学科,在传统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分子生态学实验技术角度,综述了目前一些传统发酵食品行业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作为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生态学交叉而形成的学科,在传统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分子生态学实验技术角度,综述了目前一些传统发酵食品行业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分子微生态学技术在传统发酵行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群落结构 功能 传统发酵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黄酒成品麦曲中微生物胞外酶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15
4
作者 孔令琼 管政兵 +2 位作者 陆健 张波 商曰玲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3-457,共5页
应用宏蛋白质组学理论和思想,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绍兴黄酒成品麦曲中主要包含各种微生物胞外酶的可溶性总蛋白。通过研究不同等电聚焦条件、不同pH值浸提缓冲液以及不同上样量等关键因素对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绍兴黄酒成... 应用宏蛋白质组学理论和思想,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绍兴黄酒成品麦曲中主要包含各种微生物胞外酶的可溶性总蛋白。通过研究不同等电聚焦条件、不同pH值浸提缓冲液以及不同上样量等关键因素对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绍兴黄酒成品麦曲微生物胞外酶的双向电泳条件,得到了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为进一步通过质谱分析手段全面鉴定麦曲中微生物胞外酶的组成,明确其微生物来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黄酒 麦曲 胞外酶 宏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及其代谢工程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伟国 郭燕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主要由细菌、真菌和植物合成,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在人类生命代谢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所以支链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及饲料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支链氨基酸主要采用发... 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主要由细菌、真菌和植物合成,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在人类生命代谢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所以支链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及饲料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支链氨基酸主要采用发酵法生产,生产菌种主要为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包括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作者主要分析了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控,并对支链氨基酸代谢工程育种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 发酵 谷氨酸棒杆菌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乙醇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柯 张建华 毛忠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5-231,共7页
发展燃料乙醇是人类应对石油等化石燃料日渐枯竭及汽车尾气等环境问题的积极举措,也被许多国家视为维系能源战略安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因此,全球燃料乙醇产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急剧增加。但是,废水处理的问题与此同时也日益加剧... 发展燃料乙醇是人类应对石油等化石燃料日渐枯竭及汽车尾气等环境问题的积极举措,也被许多国家视为维系能源战略安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因此,全球燃料乙醇产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急剧增加。但是,废水处理的问题与此同时也日益加剧,目前已成为阻碍乙醇工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为了实现燃料乙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新型的废水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研究者开发出了许多乙醇废水处理技术,包括蒸发、回用、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生物制品生产、耕地灌溉、厌氧消化和乙醇-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等技术。作者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原理、特点和优缺点,以期为乙醇废水处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废水处理 厌氧消化 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及其代谢工程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伟国 郭燕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3-799,共7页
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主要由细菌、真菌和植物合成,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在人类生命代谢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支链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及饲料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支链氨基酸主要采用发酵法生... 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主要由细菌、真菌和植物合成,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在人类生命代谢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支链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及饲料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支链氨基酸主要采用发酵法生产,生产菌种主要为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包括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作者主要分析了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控,并对支链氨基酸代谢工程育种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 发酵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酸化技术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龚庆芳 孙军勇 顾国贤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1-64,共4页
生物酸化技术应用于啤酒生产可降低糖化醪pH值,实现对麦芽、糖化醪和麦芽汁的酸化,生物酸化可增加酶活。生物酸化技术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提高啤酒质量;但对乳酸菌和工艺有严格的要求。(孙悟)
关键词 生物酸化技术 啤酒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浸出工艺工业化进展(一)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海麟 康文亮 +3 位作者 张玲 冷云伟 冯守帅 王武 《现代矿业》 CAS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生物浸出作为一项最大限度地利用矿藏资源的绿色冶金技术,近年来其工业化应用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详细介绍了生物槽浸(Tank Bioleaching)和生物堆浸(Heap Bioleaching)两大类生物浸出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及最新进展。
关键词 生物浸出 工业化 生物槽浸 生物堆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浸出工艺工业化进展(二)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海麟 康文亮 +3 位作者 张玲 冷云伟 冯守帅 王武 《现代矿业》 CAS 2010年第4期6-10,共5页
生物浸出作为一项最大限度地利用矿藏资源的绿色冶金技术,近年来其工业化应用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详细介绍了生物槽浸(Tank Bioleaching)和生物堆浸(Heap Bioleaching)两大类生物浸出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及最新进展。
关键词 生物浸出 工业化 生物槽浸 生物堆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提高工业微生物代谢产物生成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海麟 杨胜利 王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4-67,共4页
以产胆固醇氧化酶短杆菌DGCD2(Brevibacterium sp.)、红曲霉YHQ70(Monascus sp.)、虎奶菇和乳酸脱氢酶菌株为出发菌株,研究超声处理对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分析了超声处理影响菌体代谢的原因。
关键词 超声波 生成量 工业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生物转化蛋白核小球藻发酵粗多糖的抑瘤实验
12
作者 杨从发 丁重阳 章克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86,共4页
在灵芝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小球藻粉,灵芝能对小球藻细胞进行生物破壁,同时进行生物转化。藻粉添加量以10g/L为最佳,产生的多糖最高达0.29mg/L。提取转化的多糖,并与灵芝多糖、小球藻提取多糖的混合物进行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产生的转化... 在灵芝基础培养基中添加小球藻粉,灵芝能对小球藻细胞进行生物破壁,同时进行生物转化。藻粉添加量以10g/L为最佳,产生的多糖最高达0.29mg/L。提取转化的多糖,并与灵芝多糖、小球藻提取多糖的混合物进行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产生的转化多糖抗肿瘤效果最好,在最适剂量(0.2g/kg.d)时,抑瘤率为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蛋白核小球藻 多糖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规模大曲发酵虚拟仿真与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靳光远 赵玉杰 +4 位作者 唐群勇 孙莹 周振苏 吴建峰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03-110,共8页
高温大曲制曲工艺在改造升级时,采用架子曲生产方式下顶温下降且维持困难,而现有控温策略仅考虑散热角度,无法满足生产要求。该研究从产热角度解析大曲升温机理,在20 L固态发酵体系,探讨通气(50、100、200 L/h)对大曲发酵产热的调控效... 高温大曲制曲工艺在改造升级时,采用架子曲生产方式下顶温下降且维持困难,而现有控温策略仅考虑散热角度,无法满足生产要求。该研究从产热角度解析大曲升温机理,在20 L固态发酵体系,探讨通气(50、100、200 L/h)对大曲发酵产热的调控效果。基于曲房热量平衡模型,基于COMSOL平台构建虚拟仿真,实现了大曲发酵的热量变化可视化。通过实验室培养箱制曲实验,对照组顶温52.23℃,通气50 L/h组顶温53.63℃,上升2.68%,通气100 L/h组顶温53.90℃,上升3.20%,通气200 L/h组顶温48.10℃,下降7.91%。经验证,对照组虚拟仿真效果较好,平均相对误差2.93%,相关系数R^(2)=0.97。而实验组仿真效果变差,证明了通气操作影响到了微生物代谢产热。研究基于虚拟仿真,结合散热和产热两个角度探讨了大曲温度的调控策略,证明了虚拟仿真技术在调控优化大曲发酵工艺方面具有应用前景,结论可为推进曲房固态发酵过程控制与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虚拟仿真 固态发酵 发酵热 发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臭假单胞菌F1表达P450酶催化柠檬烯生物合成紫苏醇 被引量:1
14
作者 底心怡 刘春立 +2 位作者 刘秀霞 杨艳坤 白仲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紫苏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单萜类化合物,在医药、日化、食品等行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利用柠檬烯生物合成中的过程中存在选择性不强、底物对宿主菌株有毒性等问题。为此该文选择恶臭假单胞菌F1这种对环境具有高耐受度的菌株,构建在大肠... 紫苏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单萜类化合物,在医药、日化、食品等行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利用柠檬烯生物合成中的过程中存在选择性不强、底物对宿主菌株有毒性等问题。为此该文选择恶臭假单胞菌F1这种对环境具有高耐受度的菌株,构建在大肠杆菌和恶臭假单胞菌中皆可扩增并表达目的基因的广宿主载体,过表达选择性羟化酶CymAa、CymAb,异源表达特异性氧化柠檬烯生成紫苏醇的P450酶CYP153A6,并在表达P450酶的基础上对柠檬烯底物添加浓度进行了调整,与大肠杆菌BL21(DE3)一同进行柠檬烯生物合成紫苏醇实验,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GC-MS分别测量菌株生长状况和紫苏醇产量。最终证明了恶臭假单胞菌F1在柠檬烯浓度为10 mmol/L内的环境中具有高耐受度,且添加1 mmol/L柠檬烯底物发酵48 h后获得最高产量75.6 mg/L,最高转化率达到49.66%,缩小了生物合成紫苏醇的底物添加范围,并获得对柠檬烯具有高耐受度的发酵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醇 细胞色素P450 CymAab 恶臭假单胞菌 广宿主载体 萜类化合物 耐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物酸化浸米技术生产黄酒 被引量:21
15
作者 谢广发 曹钰 +2 位作者 程斐 王哲迪 陆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223,共7页
将生物酸化浸米技术应用到黄酒酿造中,通过浆水的外观和气味,浆水pH、酸度,乳酸、乙酸和生物胺的质量浓度分析,并结合浸渍米的淀粉质量分数、淀粉糊化温度和碎米率等指标来评估生物酸化技术的浸米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生物酸化浸米技术... 将生物酸化浸米技术应用到黄酒酿造中,通过浆水的外观和气味,浆水pH、酸度,乳酸、乙酸和生物胺的质量浓度分析,并结合浸渍米的淀粉质量分数、淀粉糊化温度和碎米率等指标来评估生物酸化技术的浸米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生物酸化浸米技术对黄酒酿造过程和成品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GMCC7184的生物酸化浸米技术能消除浸米环节的臭味,改善米浆水的品质;能使机械化黄酒生产中达到合格酸度的浸渍时间至少缩短1 d,并且能提高米浆水中乳酸的质量浓度;能大幅降低米浆水中生物胺质量浓度,有利于生产的安全性;能明显降低碎米率,提高浸渍米的淀粉质量分数,降低淀粉糊化焓值,有利于节省蒸汽用量。采用生物酸化米进行黄酒酿造,其发酵过程正常,酿成黄酒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相比于采用自然浸米工艺酿造的黄酒,放大试验结果显示,生物酸化米酿造的黄酒在酒精度有所提高,总酸质量浓度略有降低,感观品评得分亦优于前者,表明生物酸化浸米起到赋予酒体风味更协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酸化 浸米 黄酒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CR-DGGE技术筛选分离海南黄帝椒产品微生物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汉文 诸葛斌 +3 位作者 方慧英 孙进 龚星慧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2,共5页
黄帝椒是海南特产高辣度辣椒。该研究以黄帝椒产品为原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了其微生物种群关系,并结合传统平板筛选法进行菌种分离及鉴定,获得了海南特辣黄帝椒产品优势微生物。研究结果显示,海... 黄帝椒是海南特产高辣度辣椒。该研究以黄帝椒产品为原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了其微生物种群关系,并结合传统平板筛选法进行菌种分离及鉴定,获得了海南特辣黄帝椒产品优势微生物。研究结果显示,海南黄帝椒产品平板筛选分离到了Pseudomonas stutzeri,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ctobacillus brevis等可培养的菌株;DGGE图谱中检测到了6个条带,其中,乳酸菌占总菌数的65%,处于最优势地位,假单胞菌占总菌数的16%,处于次要地位。该研究也首次提及了不同的微生物对黄帝椒产品的颜色、脆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椒 PCR DGGE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调控生物膜关键基因提高大肠杆菌耐酸性
17
作者 吴建菊 冯守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共7页
发酵过程中的酸胁迫限制了工业微生物的发展,精细调控生物膜形成是提升大肠杆菌耐酸性的有效策略。研究基于EL222蓝光诱导蛋白开发了具有8.6倍调控效率的双质粒调控系统,用于调节生物膜形成关键因子CsgD和二鸟苷酸环化酶M(diguanylate c... 发酵过程中的酸胁迫限制了工业微生物的发展,精细调控生物膜形成是提升大肠杆菌耐酸性的有效策略。研究基于EL222蓝光诱导蛋白开发了具有8.6倍调控效率的双质粒调控系统,用于调节生物膜形成关键因子CsgD和二鸟苷酸环化酶M(diguanylate cyclase,DgcM)的表达。结果表明,在pH 5.0和15 mW/cm^(2)蓝光照射条件下,CsgD和DgcM过表达菌株耐酸性分别提高了22.3%和16.4%,生物膜含量分别增加了2.7倍和3.4倍。生物膜组成分析显示,酸性环境下多糖和蛋白质的增加以及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减少促进了细菌聚集,有助于形成更稳定的生物膜结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结果证实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显著提升。本研究构建的蓝光调控系统通过调控生物膜形成关键基因成功提高了大肠杆菌的耐酸性,这将为微生物的有机酸发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蓝光调控 生物膜 耐酸性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提高花生粕营养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蔡国林 郑兵兵 +3 位作者 王刚 曹钰 王兴国 陆健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34,共4页
通过蛋白浓缩、氨基酸平衡、大分子蛋白的降解和有益代谢物的积累等指标考察微生物发酵对花生粕营养价值的改善情况。研究发现,采用干酪乳杆菌JD-17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JD-16进行花生粕的生物技术处理,发酵后的花生粕气味酸甜芳香,具有... 通过蛋白浓缩、氨基酸平衡、大分子蛋白的降解和有益代谢物的积累等指标考察微生物发酵对花生粕营养价值的改善情况。研究发现,采用干酪乳杆菌JD-17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JD-16进行花生粕的生物技术处理,发酵后的花生粕气味酸甜芳香,具有良好的适口性,粗蛋白从48.2%提高到52.8%,赖氨酸、蛋氨酸和总氨基酸的含量也相应提高,分别提高了15.6%、28.2%和18.3%,大分子蛋白明显降解成小分子蛋白,并积累了有益的代谢产物(乳酸含量达到了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粕 蛋白质 氨基酸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54
19
作者 蔡国林 杨旭 +1 位作者 曹钰 陆健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24,共4页
采用实验室筛选的菌种固态混合发酵豆粕,比较豆粕发酵前后大豆寡糖及抗原蛋白的降解情况,并进行动物饲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豆粕中的抗原蛋白发生了大幅度的降解,蛋白含量从46.2%提高到49.7%,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也有一定变化和提高,棉子... 采用实验室筛选的菌种固态混合发酵豆粕,比较豆粕发酵前后大豆寡糖及抗原蛋白的降解情况,并进行动物饲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豆粕中的抗原蛋白发生了大幅度的降解,蛋白含量从46.2%提高到49.7%,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也有一定变化和提高,棉子糖含量由原来的1.2%降解至发酵后的0.1%,水苏糖则被完全降解;动物饲养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豆粕产品在平均增重、料肉比和下痢率方面都有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发酵 抗原蛋白 大豆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和VB_1在谷氨酸棒杆菌过量合成缬氨酸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毅 章志兰 +2 位作者 姜绪林 杜大庆 张星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60,65,共5页
通过对谷氨酸棒杆菌突变株AATV341进行生物素和VB1添加量的实验,探讨了生物素和VB1添加量对该菌株菌体质量及缬氨酸产量的影响;同时根据对AATV341进行的胞内外某些特定氨基酸和有机酸检测,研究了这两种维生素对碳架代谢流的分布,尤其是... 通过对谷氨酸棒杆菌突变株AATV341进行生物素和VB1添加量的实验,探讨了生物素和VB1添加量对该菌株菌体质量及缬氨酸产量的影响;同时根据对AATV341进行的胞内外某些特定氨基酸和有机酸检测,研究了这两种维生素对碳架代谢流的分布,尤其是对丙酮酸节点处的代谢流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素添加量在40μg/L时,菌体质量和缬氨酸在胞外的累积明显提高,谷氨酸在胞外累积降低;VB1的适量添加,可提高缬氨酸在胞外的累积,降低发酵液中乙酸和草酰乙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氨酸 谷氨酸棒杆菌 生物素 维生素B1 碳代谢流 草酰乙酸 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