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工程示范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率率 陆小游 +3 位作者 姜谦 刘和 郑志永 刘宏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29-2837,共9页
鉴于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技术的生产规模性研究较少,为深入了解城镇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工程的长期运行特征,基于0.3 t d规模的生产线平台进行了为期240 d的稳定运行研究,考察了长期运行条件下的污泥预处理效果、产酸水平... 鉴于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技术的生产规模性研究较少,为深入了解城镇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工程的长期运行特征,基于0.3 t d规模的生产线平台进行了为期240 d的稳定运行研究,考察了长期运行条件下的污泥预处理效果、产酸水平、VFAs回收和经济可行性.结果表明:污泥经热-混碱预处理后溶解性有机物浓度〔ρ(SCOD),以溶解性COD计〕比原污泥提高了29倍,水解率达到56%.当ρ(TSS)(TSS为总悬浮固体)分别为30和70 g L时,污泥预处理水解率分别为56%和59%;厌氧发酵产酸率〔以每g污泥有机物生产多少mg VFAs计,R VFAs〕分别为277和256 mg g;ρ(TVFAs)(TVFAs为总挥发性脂肪酸)最高可达9.1 g L,其中乙酸占61.6%.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联合调理能够有效提高发酵污泥的脱水性能,与对照组相比,泥饼的含水率由84.8%降至64.0%,发酵液的回收率由33.7%升至75.7%.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设置处理规模为100 t d时,运行成本为346.6元t,收益为451.4元t.研究显示,城镇污水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生产线运行稳定,能够实现较好的有机物生物转化与资源化效果,经济可行,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热-混碱预处理 碱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对城市污泥预处理和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韩鹏 刘和 +2 位作者 丁春华 刘宏波 符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8-244,共7页
利用蒸汽爆破技术对城市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压力和保压时间结合条件下蒸汽爆破对污泥理化性质和后续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蒸汽爆破预处理后,部分污泥絮体结构被破坏,污泥液相中SCOD、蛋白质、多糖和DNA浓度分别达到最... 利用蒸汽爆破技术对城市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压力和保压时间结合条件下蒸汽爆破对污泥理化性质和后续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蒸汽爆破预处理后,部分污泥絮体结构被破坏,污泥液相中SCOD、蛋白质、多糖和DNA浓度分别达到最高的9544mg/L、596.7mg/L,1515mg/L,9.1ng/μL(2MPa,4min),相比于对照组污泥分别提高37.7、19.4、12.5和3.64倍,同时能提高污泥可生化性;蒸汽爆破能有效减小污泥颗粒体积,相比对照组污泥平均体积粒径最高降低52.59%;蒸汽爆破后污泥经过厌氧发酵,产酸量分别达到最高的7.34g/L(1MPa,3min)、7.12g/L(1.5MPa,1min)、8.15g/L(2MPa,4min),相比于对照组污泥分别提高了1.55、1.51和1.72倍,最高产酸率为234.76mg COD/g VSS.进一步提高预处理强度能够改善污泥溶解性和发酵产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蒸汽爆破 厌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硕 时文歆 +2 位作者 王燕 于水利 李激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53,共6页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冬季污水处理能力降低,处理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周边环境,危害人类健康。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低温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以不同形态污泥(絮状污泥、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为出发点展开分析,通过对不同...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冬季污水处理能力降低,处理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周边环境,危害人类健康。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低温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以不同形态污泥(絮状污泥、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为出发点展开分析,通过对不同形态污泥的优缺点的对比,展望了低温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污水处理 絮状污泥 厌氧颗粒污泥 好氧颗粒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均质对蓝藻有机质释放与厌氧发酵产酸的促进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余甜甜 王率率 +3 位作者 张杰 郑志永 刘和 刘宏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5-162,共8页
为提高蓝藻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的资源化利用率,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处理蓝藻以提高其厌氧发酵产VFAs(挥发性脂肪酸)的效率,通过对蓝藻进行不同压力和p H的高压均质处理,比较处理后蓝藻营养物质的释放情况,并确定该处理的优选运行条件;同时,... 为提高蓝藻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的资源化利用率,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处理蓝藻以提高其厌氧发酵产VFAs(挥发性脂肪酸)的效率,通过对蓝藻进行不同压力和p H的高压均质处理,比较处理后蓝藻营养物质的释放情况,并确定该处理的优选运行条件;同时,对未处理蓝藻、高压均质蓝藻、热碱蓝藻进行厌氧发酵试验,评估高压均质处理对蓝藻发酵产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高压均质的蓝藻所释放的有机质均较处理前有所提高,其中高压均质的优选条件为压力100 MPa和p H=11,该条件下ρ(SCOD)(SCOD为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可达22. 74 g/L,比对照组提高了52. 34倍.在厌氧发酵试验中,高压均质处理在促进有机质释放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底物的可生化性,进而提升产酸量.高压均质蓝藻产VFAs的质量浓度最高达8. 22 g/L,是对照组的2. 16倍.另外,高压均质处理蓝藻的CST(毛细吸水时间)由热碱预处理蓝藻的2 940 s降至1 940 s,减缓了有机质释放带来的脱水性能的恶化趋势.研究显示,高压均质预处理能够提高蓝藻细胞有机质释放、改善碳源可生化性、促进厌氧发酵产酸量,并且降低了分离回收碳源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高压均质 有机质释放 破壁 厌氧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厌氧消化反应器处理高含固污泥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梦 郑志永 +5 位作者 余雷 张丽慧 鲁帅领 崔敏华 刘宏波 刘和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24-1228,1233,共6页
采用容积为200L的卧式厌氧消化反应器(以下简称卧式反应器),对高含固污泥(总固体(TS)≥10%(质量分数))的厌氧消化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序批运行、低负荷半连续运行、提负荷半连续运行逐步提高污泥TS从10.09%至12.58%,并对污泥颗粒的运动... 采用容积为200L的卧式厌氧消化反应器(以下简称卧式反应器),对高含固污泥(总固体(TS)≥10%(质量分数))的厌氧消化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序批运行、低负荷半连续运行、提负荷半连续运行逐步提高污泥TS从10.09%至12.58%,并对污泥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模拟。结果表明,序批运行阶段污泥水解酸化特征显著;在低负荷半连续运行阶段,沼气产率平稳上升,在提负荷半连续运行阶段,沼气产率稳定在(0.359 2±0.011 0)m^3/(m^3·d),挥发性固体(VS)降解率稳定在22.05%±0.52%,高含固污泥在卧式反应器中厌氧消化产气性和稳定性良好。CFD模拟结果显示,污泥颗粒在卧式反应器中得到充分混合,卧式反应器运行稳定后,污泥厌氧消化剩余能量可达2.42MJ/(m^3·d),经济效益明显,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固污泥 卧式厌氧消化反应器 厌氧消化 计算机流体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巯基噻唑啉与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鸣 邹路易 +2 位作者 滕跃 杜宪正 房晓燕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8-264,共7页
2-巯基噻唑啉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抗腐蚀剂和光亮剂,然而它的一些残留物会对环境造成损坏,为探究2-巯基噻唑啉的毒性作用,采用光谱学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来考察2-巯基噻唑啉和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影响,其中酶活性实验表明2-巯基噻唑啉会... 2-巯基噻唑啉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抗腐蚀剂和光亮剂,然而它的一些残留物会对环境造成损坏,为探究2-巯基噻唑啉的毒性作用,采用光谱学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来考察2-巯基噻唑啉和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影响,其中酶活性实验表明2-巯基噻唑啉会抑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2-巯基噻唑啉会结合在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位点处,并最终导致过氧化氢酶空间结构和微环境的变化,根据荧光测试结果,表明2-巯基噻唑啉和过氧化氢酶之间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以及热力学常数,显示2-巯基噻唑啉与过氧化氢酶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结合。该研究从分子水平上考察了2-巯基噻唑啉对蛋白质的毒性作用,对于阐明污染物的毒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基噻唑啉 过氧化氢酶 多种光谱技术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控制MBR膜污染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印霞棐 李秀芬 +2 位作者 华兆哲 任月萍 李健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5,共9页
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水质优良,可直接回用.然而,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膜污染问题依然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及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因素.电场是缓解膜污染、提高出水水质的有效且清洁的途径之一.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 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水质优良,可直接回用.然而,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膜污染问题依然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及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因素.电场是缓解膜污染、提高出水水质的有效且清洁的途径之一.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可将污水中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用于膜污染防治.利用MBR自生电场缓解膜污染的关键是导电微滤膜的制备.综述了电场控制膜污染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导电微滤膜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导电微滤膜的规模化生产及实际应用将是MBR膜污染机制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电场 膜污染 导电微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比林的臭氧降解和矿化效能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智勇 徐丹瑶 +1 位作者 阮文权 缪恒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以氨基比林(pyramidon,PD)为代表性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污染物,探讨了实验室条件下臭氧(O_3)氧化对PD的去除效果、动力学和降解机制,考察了反应条件包括温度、p H、阴离子和过氧化氢(H_2O_2)对PD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O_3氧化对PD的降... 以氨基比林(pyramidon,PD)为代表性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污染物,探讨了实验室条件下臭氧(O_3)氧化对PD的去除效果、动力学和降解机制,考察了反应条件包括温度、p H、阴离子和过氧化氢(H_2O_2)对PD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O_3氧化对PD的降解效果明显,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降解动力学常数(k_obs)在反应温度为20℃时最高(1.756×10^(-2)s^(-1));H_2O_2的投加对于k_obs具有低促高抑的效果,在H_2O_2浓度为0.135 mmol·L-1时达到最优效果(k_obs,2.108×10^(-2)s^(-1)).p H的升高和阴离子HCO_3^-、SO_4^(2-)、Cl^-的投加会降低PD降解速率,而NO_3^-离子对PD的降解有明显地促进效果.对PD O_3降解过程的矿化效率和副产物分析可知,O_3氧化无法有效矿化PD,PD的O_3降解机理主要包括亲电加成和取代、吡唑环直链化、羟基化、脱苯基和脱甲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比林 臭氧 降解 动力学 氧化 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肥料对作物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谷学佳 谭嘉怡 +3 位作者 王玉峰 孙琦 王硕 李激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8,共10页
农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肥料。无机化肥因其速效养分含量丰富、增产效果显著、施加方式简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缓解粮食短缺压力,但随着无机肥长期、过量投入,农作物糖分、蛋白质含量降低,土壤板结酸化、肥力下降,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也带来... 农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肥料。无机化肥因其速效养分含量丰富、增产效果显著、施加方式简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缓解粮食短缺压力,但随着无机肥长期、过量投入,农作物糖分、蛋白质含量降低,土壤板结酸化、肥力下降,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也带来不利影响。有机肥养分全面、原料易得,有利于减少作物中硝酸盐的积累,但其养分物质含量相对较低、肥效缓慢,单施有机肥并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求,且存在重金属、抗生素和病原菌污染问题。具有特定肥效的微生物肥料环保无公害,可以通过微生物作用均衡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进而提高作物品质,但尚存在产品活菌数低、效果不稳定、成本较高等问题。污泥含有大量N、P、K等元素和氨基酸、腐殖质等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积极作用的物质,但是传统的污泥农业应用方式(直接填土、堆肥、发酵)引起的重金属、病原菌污染问题是遏制其发展的瓶颈。污泥基营养激励素作为污泥农用的新方式,富集污泥中的有益养分,在提高作物品质、改善土壤质量方面潜力巨大。本文综述了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和污泥基营养激励素等不同类型肥料对作物品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及施用现状,为选择合理的施肥类型以提高作物品质提供参考,以期推进我国农业长效、稳定、安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品质 土壤质量 无机肥料 有机肥料 微生物肥料 污泥农用 污泥基营养激励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丽红 孙静雯 +1 位作者 王雯 周青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5-780,共6页
随着近年全球酸雨污染程度加重,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光合作用既是植物生物量和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理过程,因此研究酸雨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意义重大。综述了近年有关... 随着近年全球酸雨污染程度加重,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光合作用既是植物生物量和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理过程,因此研究酸雨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意义重大。综述了近年有关酸雨对植物叶片形态结构、叶绿体微结构、不同生态型、生活型和不同生育期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以及不同酸雨组成与复合污染对植物净光合速率影响的相关报道;并从气孔参数、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体微结构等方面分析酸雨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酸雨对植物光合作用器官叶片的影响由外向内递进,由结构向功能延伸;酸雨对植物的胁迫效果存在生态型与生活型差异;在作物不同生育阶段,酸雨对孕穗期影响最为明显;不同成分酸雨对植物影响存在差异,且硝酸型或混合型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大于硫酸型酸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酸雨 植物 光合作用 形态结构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碳转化对大气CO_2升高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栋 郁红艳 +1 位作者 邹路易 滕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56-1663,共8页
土壤有机碳是地球表层最大的碳库,其微小的变化将影响大气CO_2浓度,而使土壤成为CO_2的源或汇。在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大背景下,土壤碳库的转化与更新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改变。由于土壤本身及环境条件的差异性,土壤碳转化过程对CO_2... 土壤有机碳是地球表层最大的碳库,其微小的变化将影响大气CO_2浓度,而使土壤成为CO_2的源或汇。在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大背景下,土壤碳库的转化与更新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改变。由于土壤本身及环境条件的差异性,土壤碳转化过程对CO_2浓度上升的响应差异较大,要阐明这些差异,理清土壤"碳汇(源)"功能,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土壤碳转化对CO_2的响应机理。然而,长期以来,关于CO_2升高对土壤地上部碳输入的影响研究较多,而针对土壤有机碳对CO_2升高的响应,尤其是响应的内在机制研究不足。本文主要依据近10年相关研究报道,在论述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基础上,从微生物学、土壤酶活性及与其他影响因素的耦合效应揭示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有机碳转化内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相关研究的主要方向,旨在为将来农田土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土壤有机碳 碳转化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藻剂新洁尔灭与鲱鱼精子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振兴 李晨晨 +4 位作者 金旭琴 姜秋实 马阳春 吕春辉 滕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36-1641,共6页
新洁尔灭是一种重要的化学除藻剂,为了探讨新洁尔灭的二次污染问题及其对水生生物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本文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多种光谱技术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除藻剂新洁尔灭对鲱鱼精子DNA(hs-DNA)的作用机制,探讨了二者的结合特性... 新洁尔灭是一种重要的化学除藻剂,为了探讨新洁尔灭的二次污染问题及其对水生生物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本文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多种光谱技术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除藻剂新洁尔灭对鲱鱼精子DNA(hs-DNA)的作用机制,探讨了二者的结合特性和作用力类型,研究了新洁尔灭对hs-DNA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洁尔灭对hs-DNA没有荧光猝灭作用,新洁尔灭对hs-DNA的空间结构也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光谱技术和分子模拟,验证了新洁尔灭与hs-DNA是以沟槽作用相结合且二者作用力类型主要为范德华力.该研究从分子光谱学角度验证了新洁尔灭的低毒性,阐明了新洁尔灭与hs-DNA的结合模式和作用力类型,为评价新洁尔灭的二次污染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洁尔灭 鲱鱼精子DNA 多种光谱技术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体ATP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静雯 王丽红 周青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95-1899,共5页
酸雨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然而,不同生长阶段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以模拟酸雨胁迫水稻(Oryza sativa)(孕穗期、灌浆期),利用植物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了水稻叶肉细胞叶绿体Mg2+-ATPase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光合磷酸化活性... 酸雨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然而,不同生长阶段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以模拟酸雨胁迫水稻(Oryza sativa)(孕穗期、灌浆期),利用植物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了水稻叶肉细胞叶绿体Mg2+-ATPase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光合磷酸化活性、ATP含量、植株相对生长速率(RGR)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研究酸雨胁迫下孕穗期、灌浆期水稻叶绿体ATP酶的变化及其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p H=4.5酸雨使孕穗期水稻RGR、Pn、叶片ATP质量比和光合磷酸化活性均显著提高,灌浆期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p H=3.5和p H=2.5酸雨使上述指标均下降,且随酸雨p H值降低,变幅增加。p H=4.5酸雨使孕穗期、灌浆期水稻ATP合酶基因表达量及Mg2+-ATPase活性升高;p H=3.5和p H=2.5的酸雨使孕穗期、灌浆期水稻ATP酶基因表达量减少,造成Mg2+-ATPase活性降低,且随酸雨p H值降低变幅增加。可以认为,酸雨通过影响ATP酶转录水平,改变Mg2+-ATPase活性、光合磷酸化活性和叶片ATP质量比,进而影响Pn,并最终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酸雨胁迫对孕穗期水稻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有低促高抑的剂量效应,而低强度酸雨对灌浆期水稻影响不明显。与灌浆期相比,孕穗期对酸雨胁迫较敏感,表明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酸雨胁迫响应存在差异,此发现应成为评价酸雨影响植物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酸雨胁迫 水稻叶片 孕穗期 灌浆期 叶绿体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有机负荷冲击对填料型MBR运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逸舟 李秀芬 +1 位作者 王新华 任月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85-1992,共8页
针对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有机负荷变化明显的特点,研究了填料型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2O-MBR)抗高有机负荷的能力,考察了高有机负荷冲击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悬浮和附着污泥性质以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负荷冲击期间污染物去... 针对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有机负荷变化明显的特点,研究了填料型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2O-MBR)抗高有机负荷的能力,考察了高有机负荷冲击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悬浮和附着污泥性质以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负荷冲击期间污染物去除稳定,氨氮去除率在冲击第3d从99.1%下降到78.5%,出水氨氮浓度高于5mg/L,随后去除率恢复至97.6%;悬浮和附着微生物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增加;附着生物量显著增加;细胞外聚合物(EPS)增加;高有机负荷冲击期间膜污染更严重,膜面污染层EPS含量显著增加;太阳能微动力A^2O-MBR系统能减少10%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有机负荷冲击 附着微生物 填料 污染物去除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及信号分子功能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宁 刘崇 +4 位作者 李玉光 张欣 沈斐 王硕 李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66-4675,共10页
在SBR中以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培养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结果表明自养硝化颗粒污泥启动时间长,污泥颗粒化进程控制难度较大,但是仍能形成沉降性较好的自养硝化颗粒污泥,氨氮去除率能够达到90%以上.TB-EPS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占比最高,在第70d时... 在SBR中以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培养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结果表明自养硝化颗粒污泥启动时间长,污泥颗粒化进程控制难度较大,但是仍能形成沉降性较好的自养硝化颗粒污泥,氨氮去除率能够达到90%以上.TB-EPS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占比最高,在第70d时TB-PN为90.69mg/gVSS,TB-PS为53.69mg/gVSS,TB-EPS作为污泥颗粒结构的最核心,在颗粒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疏水性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有利于SMP层和LB-EPS增强污泥间的粘附性,从而促进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的形成.8种疏水性氨基酸的相对占比由初始的34%上升到最高66%,也表明疏水性氨基酸在絮状污泥颗粒化的关键时期发挥重要作用.聚合链相对占比的升高可以增强污泥间的结合力,β-折叠能提供较多的疏水位点从而促进硝化污泥的聚集,有利于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的形成.C4-HSL浓度达到112.00ng/L,其可与LuxR蛋白结合可促进蛋白酶活性和EPS的产生.C6-HSL和C8-HSL对硝化菌群生物膜的形成具有调节作用,C6-HSL在第30d时达到30μg/L,其含量最高表明其在自养硝化颗粒污泥的信号传递中占有重要地位.3OC6-HSL和蛋白质类物质呈正相关,其与SMP-PN和LB-PN的相关性系数为0.77和0.71,可能通过指导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以增强污泥的粘附性从而有利于污泥微粒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硝化颗粒污泥 胞外聚合物 EPS荧光光谱 蛋白质二级结构 EPS氨基酸 AH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曲霉菌对Cd胁迫下芥菜种子萌发、生长和Cd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涛 张海利 +3 位作者 邹路易 郁红艳 黄振兴 滕跃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共8页
为了探明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Bain.et Sart.)Thom et Church]对芥菜[Brassica juncea(Linn.)Czern.]种子萌发、生长和Cd吸收的影响,以聚多曲霉菌菌株DJ515-2为供试菌株,对1 mmol·L^(-1)Cd胁迫下接菌组(接种浓度为1.0&#... 为了探明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Bain.et Sart.)Thom et Church]对芥菜[Brassica juncea(Linn.)Czern.]种子萌发、生长和Cd吸收的影响,以聚多曲霉菌菌株DJ515-2为供试菌株,对1 mmol·L^(-1)Cd胁迫下接菌组(接种浓度为1.0×108CFU·mL^(-1)的DJ515-2菌悬液)和对照组(未接种DJ515-2菌悬液)芥菜的种子萌发状况进行了比较,并采用盆栽法对0、28、56和112 mg·kg^(-1)Cd胁迫下接菌组和对照组芥菜单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d含量、单株Cd吸收量及根际土壤有效态Cd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接菌组的种子发芽率、根长、茎长和种子活力指数分别升高了20.0%、52.4%、56.3%和83.7%。在不同质量浓度Cd胁迫下,接菌组的单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d含量、单株Cd吸收量及根际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并且,除地上部Cd含量外,28 mg·kg^(-1)Cd胁迫下接菌组的其他指标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随着Cd质量浓度的提高,对照组和接菌组的单株地上部鲜质量及单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质量总体上逐渐降低,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d含量、单株Cd吸收量及根际土壤有效态Cd含量总体上逐渐升高。研究结果显示:聚多曲霉菌菌株DJ515-2能够促进芥菜种子萌发、生长和Cd吸收,并能提高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对芥菜修复低浓度(28 mg·kg^(-1))Cd污染土壤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曲霉菌 芥菜 种子萌发 生长 Cd吸收量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化剂特性及其耦合微波强化污泥破解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子文 张正豪 +7 位作者 王燕 杨叙军 杨汉文 李冲 王瑞 陈安怡 王硕 李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86-1593,共8页
采用污泥活性炭(SAC)、TiO2/SAC、Fe3O4/SAC作为敏化剂,结合微波处理技术对污泥进行了预处理,通过分析滤液中COD、DNA、氮、磷、有机物的含量及组分,探索微波+敏化剂的最佳处理条件.SAC负载TiO2和Fe3O4后强化了其对电磁波的介电损耗和... 采用污泥活性炭(SAC)、TiO2/SAC、Fe3O4/SAC作为敏化剂,结合微波处理技术对污泥进行了预处理,通过分析滤液中COD、DNA、氮、磷、有机物的含量及组分,探索微波+敏化剂的最佳处理条件.SAC负载TiO2和Fe3O4后强化了其对电磁波的介电损耗和磁滞损耗,tanδε分别增加了1.8和1.3倍,tanδμ分别增加到0.26和0.67.TiO2/SAC投加量为0.25g/gSS时,样品滤液的COD浓度是1900mg/L,是原污泥和单独微波处理的4.52倍和1.86倍;Fe3O4/SAC投加量为0.35g/gSS时,样品滤液的COD浓度是2540mg/L,是原污泥和单独微波处理的6.05倍和2.45倍,Fe3O4/SAC强化污泥破壁效果更好.此时,样品滤液中TN、TP、蛋白质、多糖浓度分别为原污泥的7.7倍、16倍、7.49倍和71.69倍,微生物胞内和胞外聚合物中的物质大量释放,滤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大大增加.微波+敏化剂的预处理方法有利于对污泥中氮、磷及有机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与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敏化剂 吸波性能 污泥破解 有机氮 有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纳米线导电微滤膜的制备、性质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印霞棐 李秀芬 +2 位作者 华兆哲 任月萍 王新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729-3738,共10页
将适量铜纳米线(Cu-NWs)添加到常规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通过相转化法制备Cu-NWs导电微滤膜,表征其过滤及导电性能,并将其置于膜生物反应器(MBR)中长期运行,研究其污染物去除效果及膜污染行为,可为污水处理MBR系统的低成本稳定运... 将适量铜纳米线(Cu-NWs)添加到常规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通过相转化法制备Cu-NWs导电微滤膜,表征其过滤及导电性能,并将其置于膜生物反应器(MBR)中长期运行,研究其污染物去除效果及膜污染行为,可为污水处理MBR系统的低成本稳定运行提供新途径.结果表明,添加适量基于铸膜液质量的Cu-NWs,所得微滤膜的膜通量为721.9L/(m^2·h),膜面接触角为57.9°,同时,其起始电势、欧姆内阻及活化内阻分别为315.0mV、2.4?和6.9?,均优于商用PVDF微滤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Cu-NWs在膜面活性层交织形成了良好的导电网络.将其制作成膜组件安装于MBR系统中,兼用作阴极,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1.5%、99.3%、76.3%和76.2%,高于对照MBR系统.连续运行146d,TMP始终低于25kPa,无需清洗膜组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表明,膜面污染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多糖,膜面EPS含量远低于商用PVDF膜.所制备新型Cu-NWs导电微滤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耐用性和抗污染性,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线 导电微滤膜 导电性能 抗污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紫青霉菌吸附锌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宪正 王涛 +3 位作者 邹路易 郁红艳 顾文秀 滕跃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59-1363,共5页
选用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出的对重金属锌有较高耐性的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BC109-2,研究了锌胁迫下菌株的生长状况以及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对该菌株吸附锌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该菌株的吸附性能进行了... 选用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出的对重金属锌有较高耐性的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BC109-2,研究了锌胁迫下菌株的生长状况以及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对该菌株吸附锌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该菌株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C109-2在Zn^(2+)初始摩尔浓度为3mmol/L时生长状况最好,最适pH为8,饱和吸附时间为10h。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BC109-2菌丝吸附锌后表面呈褶皱状。傅立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BC109-2在吸附锌过程中,—COOH、C=O以及芳烃基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在最佳条件下该菌株对锌的吸附量达到217.47mg/g。可见,该微紫青霉菌对锌具有较高抗性及吸附性能,具有极大潜力成为重金属污染水体生物修复技术中的高效耐受吸附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吸附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营养激励素对番茄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谭嘉怡 郝家厚 +5 位作者 李羽志 李左月 蒋志坚 宋联 王硕 李激 《中国环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1期125-135,共11页
为探究污泥基营养激励素的施用对作物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4种施肥类型:不施肥组(CK)、施加化肥组(HF)、叶面喷施污泥基营养激励素组(F_CJS)、土壤表面施加污泥基营养激励素组(S_CJS),对比分析污泥基营养激励素对微型汤姆番... 为探究污泥基营养激励素的施用对作物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4种施肥类型:不施肥组(CK)、施加化肥组(HF)、叶面喷施污泥基营养激励素组(F_CJS)、土壤表面施加污泥基营养激励素组(S_CJS),对比分析污泥基营养激励素对微型汤姆番茄口感风味与营养品质、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HF相比,F_CJS可以增加微型汤姆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_CJS可提高维生素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从而提高糖酸比值,改善番茄果实的口感风味与营养品质.S_CJS处理后的土壤有机质(SOM)含量显著高于HF组,硝态氮含量远低于HF组.与CK相比,S_CJS提高了土壤中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丰度,同时其中参与碳循环的微生物丰度也约为HF组的2倍,污泥基营养激励素的施加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此外,对比CK和HF,叶施和土施污泥基营养激励素中Arthrobacter、Sphingomonas、Stretomyces、Skermanella和Massilia等土壤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MND1等致病菌丰度降低.土施污泥基营养激励素还可减少Terrimonas和Bradyrhizobium等反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污泥基营养激励素显著影响了微型汤姆番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对土壤质量的调节发挥正向作用,还具有降低土壤N2O排放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基营养激励素 微型汤姆番茄 营养品质 土壤有机质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