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轴向准零刚度的机器人末端隔振技术研究
1
作者 王杨杰 俞哲 +3 位作者 俞建峰 钱陈豪 蒋毅 化春键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5-291,共7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末端作业时轴向低频隔振难的问题,设计一种由等边六边形拉簧装置和正刚度弹簧组构成的轴向准零刚度(Quasi Zero Stiffness,QZS)隔振器。首先,通过静力学分析初始高度对等边六边形拉簧装置负刚度性能和隔振器刚度特性的影... 针对工业机器人末端作业时轴向低频隔振难的问题,设计一种由等边六边形拉簧装置和正刚度弹簧组构成的轴向准零刚度(Quasi Zero Stiffness,QZS)隔振器。首先,通过静力学分析初始高度对等边六边形拉簧装置负刚度性能和隔振器刚度特性的影响;其次,建立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应用谐波平衡法推导力传递率,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振动幅值、阻尼比、初始高度和负载对力传递率的影响。最后,在不同外部激励下对轴向QZS隔振器和线性隔振器进行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的加速度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轴向QZS隔振器在载荷为20~80 N时能隔离3.2~20 Hz的振动;相较于其对应的线性隔振器,该隔振器的固有频率降低到1.8 Hz,起始隔振频率降低76.6%,隔振频带增宽1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工业机器人 低频隔振 准零刚度 力传递率 4阶龙格库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微波耦合干燥技术和设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崔政伟 陈丽君 +1 位作者 宋春芳 金光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21-1128,共8页
热风微波耦合干燥(简称耦合干燥)是微波与热风同时作用于干燥物料的新型干燥方法和技术,但微波加热不均匀性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作者综述了国内外耦合干燥及其实验设备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工业化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微波均匀... 热风微波耦合干燥(简称耦合干燥)是微波与热风同时作用于干燥物料的新型干燥方法和技术,但微波加热不均匀性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作者综述了国内外耦合干燥及其实验设备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工业化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微波均匀性的主要技术方案,探索了工业化耦合干燥器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技术 干燥设备 热风微波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选择多尺度图卷积网络的骨架行为识别
3
作者 曹毅 李杰 +2 位作者 叶培涛 王彦雯 吕贤海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849,共11页
针对目前骨架行为识别方法忽视骨架关节点多尺度依赖关系和无法合理利用卷积核进行时间建模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可选择多尺度图卷积网络(SMS-GCN)的行为识别模型。首先,介绍了人体骨架图的构建原理和通道拓扑细化图卷积网络的结构;其... 针对目前骨架行为识别方法忽视骨架关节点多尺度依赖关系和无法合理利用卷积核进行时间建模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可选择多尺度图卷积网络(SMS-GCN)的行为识别模型。首先,介绍了人体骨架图的构建原理和通道拓扑细化图卷积网络的结构;其次,构建成对关节邻接矩阵和多关节邻接矩阵以生成多尺度通道拓扑细化邻接矩阵,并引入图卷积网络,进一步提出多尺度图卷积(MS-GC)模块,以期实现对骨架关节点的多尺度依赖关系的建模;然后,基于多尺度时序卷积和可选择大核网络,提出可选择多尺度时序卷积(SMS-TC)模块,以期实现对有用的时间上下文特征的充分提取,同时结合MS-GC和SMS-TC模块,进而提出可选择多尺度图卷积网络模型并在多支流数据输入下进行训练;最后,在NTU-RGB+D和NTU-RGB+D 120数据集上进行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捕获更多的关节特征和学习有用的时间信息,具有优异的准确率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行为识别 图卷积网络 多尺度通道拓扑细化邻接矩阵 可选择多尺度时序卷积 可选择多尺度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ask R-CNN的对虾部位分割方法
4
作者 蔡礼扬 宁萌 +3 位作者 杨九洲 陈义亮 马泓睿 王雨芊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5,共9页
为解决对虾加工中部位精准分割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完成对虾各部位的语义分割。融入SimAM空间注意力机制于语义分割模型Mask R-CNN的特征提取网络ResNet的残差块中,并采用Sobel算子进行边缘提取,增加边缘损失函数,提升... 为解决对虾加工中部位精准分割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完成对虾各部位的语义分割。融入SimAM空间注意力机制于语义分割模型Mask R-CNN的特征提取网络ResNet的残差块中,并采用Sobel算子进行边缘提取,增加边缘损失函数,提升模型边缘分割精度。结果表明,模型的平均交并比为94.14%,平均像素准确率为97.06%,头部轮廓交并比为84.12%,躯干轮廓交并比为83.79%,尾部轮廓交并比为94.31%。采用相同的数据集和试验环境与Unet,PSPNet,SegNet,Segformer进行对比试验,所提出的方法分割效果优于其他经典分割模型,可较好地完成对虾部位的分割任务。研究结果为对虾加工领域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部位分割 Mask R-CNN模型 边缘监督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孔结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3D打印制备与性能
5
作者 华晨曦 张涛 +4 位作者 徐势轩 刘衍均 宋欣雨 刘禹 王震宇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178,共7页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愈发重要。当前,电磁干扰和外力损坏是电子元器件面临的主要威胁,因此亟需兼具良好力学性能与出色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本工作通过冷冻干燥辅助三维(3D)打印工艺将纳米碳纤维/水性环氧树...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愈发重要。当前,电磁干扰和外力损坏是电子元器件面临的主要威胁,因此亟需兼具良好力学性能与出色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本工作通过冷冻干燥辅助三维(3D)打印工艺将纳米碳纤维/水性环氧树脂(CNF/WEP)浆料制备成多级孔结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流变性和电导率分析选定了添加质量分数10%CNF的打印浆料配比,并通过挤出压力和打印速度调控实现了400μm线宽的稳定成型。通过形貌图片表征了多级孔结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和孔分布状态。研究结果显示,多级孔结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毫米级网格孔隙和线条中的微米级孔隙,两级孔隙结构能够协同提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韧性和电磁屏蔽性能。同时本文系统探究了结构类型对多级孔结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面心立方结构(FCT)具备更优的力学和电磁屏蔽性能。该多级孔结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为开发兼具良好力学性能与出色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对保障电子元器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三维打印 多级孔结构 力学性能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食品冷链控温包装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潘嘹 卢立新 王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7-511,共5页
控温包装能有效保护生鲜食品在物流过程中不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生鲜食品腐败变质。本文作者基于控温包装控温时间预测模型,建立了控温包装设计模型,得到了控温包装可靠性边界,并提出一套用于冷链物流的控温包装设计方法。同时,... 控温包装能有效保护生鲜食品在物流过程中不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生鲜食品腐败变质。本文作者基于控温包装控温时间预测模型,建立了控温包装设计模型,得到了控温包装可靠性边界,并提出一套用于冷链物流的控温包装设计方法。同时,以小件类产品为例,设计了一套控温包装,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控温包装能够保持产品物流过程中处于临界温度以下,该控温包装设计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设计合理的包装方案,该研究成果为生鲜食品在物流过程中的保鲜提供了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食品 控温包装 冷链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C4.5算法的制造过程质量管理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涛 吉卫喜 宋承轩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4-136,141,共4页
针对大多数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只注重问题处理,忽略挖掘问题潜在原因,造成质量分析滞后、质量信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引入事先预警的理念,利用决策树C4. 5算法,对大量生产加工数据进行挖掘,建立制造质量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挖掘... 针对大多数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只注重问题处理,忽略挖掘问题潜在原因,造成质量分析滞后、质量信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引入事先预警的理念,利用决策树C4. 5算法,对大量生产加工数据进行挖掘,建立制造质量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挖掘质量数据中潜在的质量影响因素,找到影响生产的关键因素。文章以滚齿加工过程累积的质量数据来训练检测模型,试验表明,所建模型对数据分类准确率高,满足企业需求,为企业持续改进质量提供决策支持,降低了生产的不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 C4.5算法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电弧增材制造单焊道尺寸预测 被引量:7
8
作者 赵鹏 吕彦明(指导) +2 位作者 周文军 潘宇 白少昀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8-82,91,共6页
利用钨极惰性气体(TIG)保护焊电弧增材制造平台对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了焊接电流、焊接速度、送丝速度对焊道熔宽和余高的影响;建立了BP人工神经网络,利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得到了单焊道尺寸预测模型,并基于MATLAB... 利用钨极惰性气体(TIG)保护焊电弧增材制造平台对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了焊接电流、焊接速度、送丝速度对焊道熔宽和余高的影响;建立了BP人工神经网络,利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得到了单焊道尺寸预测模型,并基于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模块(GUI)创建了预测人工交互界面。结果表明:焊道熔宽随焊接电流增加而增大,随焊接速度增加而降低,随送丝速度增加则先增大后降低;焊道余高与送丝速度呈线性正相关,与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则呈负相关;该焊道尺寸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在6%以内,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单焊道的形状与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焊道尺寸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制造环境下设备资源云服务组合优选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宏轩 吉卫喜 +1 位作者 姜一啸 刘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1-187,共7页
在云制造环境下,设备资源数量众多、质量各不相同,难以实现资源需求方与资源提供方之间的快速有效匹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设备资源的云服务组合优选方法。首先,引入技术性能指标建立云服务能力指标体系,以时间最短、成本最低、... 在云制造环境下,设备资源数量众多、质量各不相同,难以实现资源需求方与资源提供方之间的快速有效匹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设备资源的云服务组合优选方法。首先,引入技术性能指标建立云服务能力指标体系,以时间最短、成本最低、质量最高和性能最佳建立了多目标组合优选模型;其次,在基于参考点选择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动态邻域搜索策略来扩大算法的搜索范围,同时提出一种精英个体选择机制来优化算法后期的解集质量;最后,对优选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一组可接受的服务方案,结合资源需求方的偏好要求确定最终的组合服务链。通过实际算例分析表明所提优选方法的可行性,通过算例分析和算法对比验证了算法改进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制造 多目标优化模型 NSGA-Ⅲ-NS算法 动态邻域搜索 精英个体选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169高温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焊道成形尺寸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宇 吕彦明 +3 位作者 赵鹏 白少昀 黄强 刘昊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02,共6页
采用GH4169高温合金焊丝进行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电弧增材制造,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方案建立了焊接电流、焊接速度、送丝速度与单道多层焊道层宽、层高尺寸关系的预测模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单道多层焊道层宽... 采用GH4169高温合金焊丝进行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电弧增材制造,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方案建立了焊接电流、焊接速度、送丝速度与单道多层焊道层宽、层高尺寸关系的预测模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单道多层焊道层宽和层高预测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5.22%,5.82%,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焊接速度、焊接电流和送丝速度对单道多层焊道成形尺寸的影响是相互耦合的,对单道多层焊道层宽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焊接电流,对层高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送丝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尺寸预测模型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硅片水下分离技术研究
11
作者 俞建峰 张艺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83-85,89,共4页
硅片分离是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中重要的环节,硅片水下分离技术相对于其他分离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利用Fluent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主喷及侧喷压力条件下动压的分布状况,分析表明:随着主喷及侧喷水孔压力增大,动压作用范围变大,在距离主... 硅片分离是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中重要的环节,硅片水下分离技术相对于其他分离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利用Fluent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主喷及侧喷压力条件下动压的分布状况,分析表明:随着主喷及侧喷水孔压力增大,动压作用范围变大,在距离主喷40mm处动压分布不均匀;设计了一款具有水下分离装置的插片机样机,通过调节主侧喷水孔进水压力对硅片进行分离实验验证。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表明:主侧喷水孔压力对硅片分离效果影响明显,主喷水孔压力在0.05MPa左右、侧喷水孔压力0.15MPa左右时,可以达到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片 水下分离 数值模拟 太阳能电池 动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践平台设计 被引量:13
12
作者 左文娟 宁萌 +3 位作者 王琨 陈海卫 盛卫锋 崔旭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1,共6页
针对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以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问题,设计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将机器人工程专业物理实验室与虚拟实验室深度融合,学生可不受物... 针对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以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问题,设计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将机器人工程专业物理实验室与虚拟实验室深度融合,学生可不受物理设备、时间和空间限制开展实验,增强了实验安全性,完成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虚拟仿真 递阶式 机器人 实践平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BNNSs杂化材料对磷酸盐复合涂层高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文涛 王全龙 +2 位作者 王剑宇 王轶遥 李啸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4-44,76,共12页
目的通过在磷酸盐复合涂层中添加二氧化硅杂化氮化硼纳米片材料(SiO_(2)-BNNSs)来提升磷酸盐复合涂层的硬度和耐高温磨损性能。方法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BNNSs杂化材料,并作为纳米增强相加入到涂层中... 目的通过在磷酸盐复合涂层中添加二氧化硅杂化氮化硼纳米片材料(SiO_(2)-BNNSs)来提升磷酸盐复合涂层的硬度和耐高温磨损性能。方法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BNNSs杂化材料,并作为纳米增强相加入到涂层中。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SiO_(2)-BNNSs杂化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另外,采用喷涂法制备不同含量BNNSs和SiO_(2)-BNNSs的磷酸盐复合涂层,通过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探究涂层的摩擦磨损行为,对涂层磨痕形貌进行表征,并探讨涂层在高温条件下的磨损机理。结果XPS、SEM和TEM的分析结果表明,SiO_(2)成功修饰在BNNSs表面。SiO_(2)-BNNSs磷酸盐涂层相比零含量BNNSs涂层和纯BNNSs涂层表现得更加均匀致密,400℃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4%的SiO_(2)-BNNSs涂层硬度高达261.2HV。高温摩擦试验表明,BNNSs和SiO_(2)-BNNSs的加入,可以减轻涂层的磨损现象。同时,温度越高,涂层的耐磨损性能越好,400℃条件下,0.4%SiO_(2)-BNNSs涂层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分别为0.48和66.24×10–6mm^(3)/(N·m),耐高温磨损性能表现为最佳。结论SiO_(2)-BNNSs杂化材料的添加可以明显提升磷酸盐复合涂层的耐高温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纳米片 二氧化硅 杂化材料 磷酸盐复合涂层 耐高温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在粗糙纳米孔中吸附和输运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佳乐 马妮萍 +2 位作者 国建华 赵军华 魏宁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8,共8页
从微观上理解固气表面的吸附和注气驱替原理,有助于完善页岩气开采理论.本文通过运用蒙特卡洛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甲烷在粗糙壁面结构孔隙中的吸附和流动行为.研究结果显示粗糙结构对甲烷的吸附量有显著影响,压力小于20 MPa时,粗糙... 从微观上理解固气表面的吸附和注气驱替原理,有助于完善页岩气开采理论.本文通过运用蒙特卡洛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甲烷在粗糙壁面结构孔隙中的吸附和流动行为.研究结果显示粗糙结构对甲烷的吸附量有显著影响,压力小于20 MPa时,粗糙模型中的吸附量更大.注气驱替时,粗糙模型中二氧化碳的突破时间和甲烷的采收率,相比光滑壁面模型明显增加.这是由于粗糙结构模型的页岩壁面表面积更大,在低压下气体吸附能力更强.矩形粗糙结构页岩模型的选择吸附性强于三角粗糙结构模型和光滑模型.研究阐明了甲烷吸附和驱替的微观机理,为提高页岩气采收率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分子动力学模拟 粗糙纳米孔 吸附 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滚动轴承振动特性及动刚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光海 王全龙 +1 位作者 武美萍 韩志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研究滚动轴承在高速周期载荷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基于滚动轴承的动力学方程,以61896深沟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开展轴承在简谐周期力作用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探究滚动轴承的振动响应特性,明确对轴承影响最大的模态频率及幅频关系,并以此探... 为研究滚动轴承在高速周期载荷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基于滚动轴承的动力学方程,以61896深沟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开展轴承在简谐周期力作用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探究滚动轴承的振动响应特性,明确对轴承影响最大的模态频率及幅频关系,并以此探究激振频率、轴承球体材料及数量等轴承参数对轴承动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结构1阶固有频率为轴承共振位移最大点,其内圈和滚子破坏较为严重。而且,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轴承振动位移值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达到共振频率时,位移值急剧增加。此外,在达到1阶频率之前,轴承的动刚度随激振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球体个数的增加而增加;球材料变化时,轴承动刚度随频率的变化曲线也随之改变,其中陶瓷氮化硅Si3N4动刚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简谐周期力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动刚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桥联复合材料的双材料直写制备及电磁屏蔽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朋朋 徐势轩 +4 位作者 华晨曦 宋欣雨 程昌利 刘禹 王震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60-2667,共8页
以高黏度硅橡胶为固相墨水、炭黑/低黏度硅橡胶为液相墨水,使用双材料直写工艺制备了固液桥联复合材料。采用超景深数码显微镜与X射线三维动态显微成像平台对固液桥联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不同液相桥联跨度(0.4、0.8、1.2 mm... 以高黏度硅橡胶为固相墨水、炭黑/低黏度硅橡胶为液相墨水,使用双材料直写工艺制备了固液桥联复合材料。采用超景深数码显微镜与X射线三维动态显微成像平台对固液桥联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不同液相桥联跨度(0.4、0.8、1.2 mm)固液桥联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电导率及总电磁屏蔽效能,并评价了固液桥联复合材料在应变作用和循环载荷作用下的总电磁屏蔽效能稳定性。结果表明,固相和液相两者交替排列为规则的三维网格状结构,实现了固液桥联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的协同提高。固液桥联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电导率及总电磁屏蔽效能均随着液相桥联跨度的增大而提高,液相桥联跨度为1.2 mm的固液桥联复合材料(SL-1.2)的断裂伸长率最高,为233%,电导率最大,为0.45 S/m,总电磁屏蔽效能最强,为27.41dB。SL-1.2在75%的应变作用下,其总电磁屏蔽效能比未拉伸状态增加了0.49%,在循环载荷(1000圈)作用下,其总电磁屏蔽效能一直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复合材料 双材料直写 固液桥联结构 3D打印 电磁屏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柔性微网格的应变传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衍均 华晨曦 +4 位作者 宋欣雨 邵朋朋 程昌利 刘禹 王震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5,共7页
本工作通过直书写式三维(3D)打印工艺将碳黑/聚二甲基硅氧烷(CB/PDMS)复合材料精准成型为不同结构类型的柔性微网格。利用光学显微镜表征了复合材料的成型质量和结构差异,通过流变性和电导率测试确定了打印浆料的配比。通过打印速度和... 本工作通过直书写式三维(3D)打印工艺将碳黑/聚二甲基硅氧烷(CB/PDMS)复合材料精准成型为不同结构类型的柔性微网格。利用光学显微镜表征了复合材料的成型质量和结构差异,通过流变性和电导率测试确定了打印浆料的配比。通过打印速度和挤出气压等制造工艺参数的优化,实现了600μm线宽的稳定成型。系统研究了结构类型对力学和传感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后的简单立方微网格结构的应变灵敏度可达10.33,响应时间为370 ms。验证了柔性微网格在可穿戴器件领域的应用,展现出了优异的实时动态监测的能力。本文为柔性多功能器件的快速、低成本制造提供了新思路,在柔性电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复合材料 柔性应变传感器 碳黑 聚二甲基硅氧烷 微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的燕窝杂质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龙星 宁萌 +2 位作者 蔡礼扬 凤鹏锦 陈义亮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5,共8页
为满足燕窝领域的杂质自动化检测,实现对燕窝中羽绒杂质的快速精准分割,提出一种应用于燕窝领域的两阶段杂质检测算法。第一阶段,基于U-Net++模型引入注意力模块,以抑制因燕窝强度不均所引起的图像分割不精准和密集卷积造成的干扰噪声;... 为满足燕窝领域的杂质自动化检测,实现对燕窝中羽绒杂质的快速精准分割,提出一种应用于燕窝领域的两阶段杂质检测算法。第一阶段,基于U-Net++模型引入注意力模块,以抑制因燕窝强度不均所引起的图像分割不精准和密集卷积造成的干扰噪声;第二阶段,针对特征提取输出的概率张量,通过二值掩膜以实现对燕窝杂质和非杂质区域的精确分类。采集并预处理燕窝图像,通过消融试验对比分析杂质检测算法与U-Net,U-Net++,传统图像方法在同等条件下的测试集数据。试验表明,杂质检测算法的F1系数为94.80%,较其他3种算法分别提高2.78%,1.12%,20.71%,召回率为97.90%,精确率为91.89%,整体检测结果优于对比算法。研究为燕窝杂质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U-Net++ AG 杂质检测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电磁屏蔽环氧复合材料的3D打印工艺研究
19
作者 曲道鹏 张涛 +4 位作者 华晨曦 宋欣雨 程昌利 刘禹 王震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29,共6页
通过双喷头直书写3D打印工艺将高强纳米二氧化硅/环氧树脂(SiO2/EP)复合材料和高导电炭黑/环氧树脂(CB/EP)复合材料有序组装为三维交替排列的纳米二氧化硅/炭黑/环氧树脂(SiO2/CB/EP)复合材料。通过流变性能分析,添加11.6%(质量分数,下... 通过双喷头直书写3D打印工艺将高强纳米二氧化硅/环氧树脂(SiO2/EP)复合材料和高导电炭黑/环氧树脂(CB/EP)复合材料有序组装为三维交替排列的纳米二氧化硅/炭黑/环氧树脂(SiO2/CB/EP)复合材料。通过流变性能分析,添加11.6%(质量分数,下同)纳米二氧化硅和10%炭黑的环氧树脂具备优异的可打印性,并通过挤出压力和打印速度的调控实现了线宽为400μm的线条稳定成型。结果表明,SiO2/CB/EP复合材料展现了优异的成型精度和规则有序的三维结构;所制备的SiO2/CB/EP复合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弯曲强度分别为35、64、120 MPa,相较于SiO2/EP未出现严重衰减;同时,其电磁屏蔽效能最高可达25 dB,且主要以电磁波的吸收为屏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三维打印 电磁屏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螺旋切割优化A^(2)/O曝气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20
作者 程坤 崔政伟 +4 位作者 胡海涛 苗盈 黄莉莉 金政翰 刘浩伍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5,共7页
A^(2)/O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好氧段的曝气方式通常采用传统的底部曝气,溶氧效率较低。为了实现对污水高质高效的处理,基于气-液传质强化和流体力学理论,自主开发了一种无动力驱动静态螺旋切割器,可将气-液混合溶液中的大气... A^(2)/O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好氧段的曝气方式通常采用传统的底部曝气,溶氧效率较低。为了实现对污水高质高效的处理,基于气-液传质强化和流体力学理论,自主开发了一种无动力驱动静态螺旋切割器,可将气-液混合溶液中的大气泡切割细化成微纳米量级的小气泡,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溶氧,且控制气体流量即可实现对溶氧量的调节。对无曝气、传统底部曝气采用静态螺旋切割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底部曝气工艺相比,静态螺旋切割对固体悬浮物(SS)的去除率提高了12.3%,对COD的去除率提高了5.6%,对氨氮(NH_(3)-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约8.1%和8.5%,饱和态溶氧(DO)浓度提高了48.2%。静态螺旋切割器具有结构简单和经济性好的优势,因此对于优化污水处理曝气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处理 静态螺旋切割器 优化曝气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