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民间晋绣服饰品图案艺术探析——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梁惠娥 赵宇婷 王中杰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84,共10页
晋绣作为深扎在黄河流域的一种古老的刺绣工艺,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份珍贵的传统服饰文化遗产。文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204件近代晋绣服饰品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晋绣起源与发展的脉络,由山西的地域人文环境归纳... 晋绣作为深扎在黄河流域的一种古老的刺绣工艺,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份珍贵的传统服饰文化遗产。文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204件近代晋绣服饰品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晋绣起源与发展的脉络,由山西的地域人文环境归纳出晋绣图案民俗化、宗教化、鲜明化的特点,并从晋绣图案结构、纹样题材、色彩特点、针法技艺四个方面对晋绣服饰品图案进行整理与艺术探析,总结了晋绣的发展溯源及晋绣图案饱满、丰富、艳丽的艺术特征,为晋绣图案风格的表达与审美意识的认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绣服饰品 图案组织形式 晋绣题材 图案色彩 工艺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窥三十年来的服色文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姣姣 梁惠娥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4,共7页
由于古代中国染色技术的限制,稀有的颜色被少数权贵阶级独享,因此,服色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区分尊卑贵贱的政治符号。随着阶级社会的消亡,近现代社会服色渐转变为强调自我的个性标签,但是国人意识里传统色彩审美呈现隐性状态。越来越多的... 由于古代中国染色技术的限制,稀有的颜色被少数权贵阶级独享,因此,服色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区分尊卑贵贱的政治符号。随着阶级社会的消亡,近现代社会服色渐转变为强调自我的个性标签,但是国人意识里传统色彩审美呈现隐性状态。越来越多的本土设计师运用传统服色文化创新设计,面对全球化进程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服色文化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文章对近三十年来服色文化的著作和论文进行梳理和分类,依据研究视角分为服色制度、服色审美、民族服色、服色颜色词、地理服色、传统染色技艺六个方面,指出研究现状之不足,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此举为研究当前服饰色彩经济、探索服饰色彩品牌打下基础,从而传承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之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色 传统色 色彩文化 现状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江南地区服饰及风尚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4
3
作者 牛犁 李莉 崔荣荣 《服装学报》 2022年第2期129-135,共7页
明代服饰研究一直被学术界关注和重视,江南地区作为明中后期服饰风尚的发源地,其服饰是明代流行服饰文化的精髓。以江南地区服饰研究为专题,通过文献调研法、数据统计分析等,对目前有关明代江南地区服饰研究的考古报告、国内相关著作、... 明代服饰研究一直被学术界关注和重视,江南地区作为明中后期服饰风尚的发源地,其服饰是明代流行服饰文化的精髓。以江南地区服饰研究为专题,通过文献调研法、数据统计分析等,对目前有关明代江南地区服饰研究的考古报告、国内相关著作、历史图像资料、古籍笔记小说、相关期刊论文等学术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当前江南地区服饰风尚研究的薄弱环节和可拓展的空间,最终提出,有关江南地区服饰风尚的研究可从江南地区服饰及纺织品艺术考古、江南地区服饰风格、江南地区服饰的传播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江南地区服饰 地域文化 服饰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我国女性内衣研究综述
4
作者 王馨子 梁惠娥 沈天琦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21世纪以来我国女性内衣研究成果丰富,为洞察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短板,通过Citespace软件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归纳我国女性内衣研究的专题成果,并对未来方向进行展望。研究发现:国内已有的女性内衣研究中,关于科技健康、市场驱动、女性... 21世纪以来我国女性内衣研究成果丰富,为洞察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短板,通过Citespace软件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归纳我国女性内衣研究的专题成果,并对未来方向进行展望。研究发现:国内已有的女性内衣研究中,关于科技健康、市场驱动、女性文化以及古今审美与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较为丰富。研究表明,在“文化自信”的国策下,未来可以从传统内衣的史实互证、设计元素的传承转化落地和内衣消费习惯变革与预测3方面展开研究,以推动本土内衣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内衣 当代内衣 市场需求 现代应用 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吴文化地区新式婚礼中女性婚服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中杰 梁惠娥 邢乐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91,共6页
为进一步明晰吴文化城镇地区新式婚礼中女性婚服的特征,通过对近代期刊资料的梳理与统计,并结合近代名人日记、小说进行比对,共收集吴文化地区结婚照片368张。分析结果表明:1859—1949年,吴文化地区女性婚服风格覆盖率以改良式为主;女... 为进一步明晰吴文化城镇地区新式婚礼中女性婚服的特征,通过对近代期刊资料的梳理与统计,并结合近代名人日记、小说进行比对,共收集吴文化地区结婚照片368张。分析结果表明:1859—1949年,吴文化地区女性婚服风格覆盖率以改良式为主;女性婚服发展经历了单一性、混合性与多样性的发展阶段,并且每一发展阶段都形成代表性、制式化的服饰搭配。女性婚服总体风格以淡雅、细腻为主,服装廓形种类紧跟西式流行款式,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度较高。婚服颜色倾向于淡色组合,传统色彩等级逐渐减弱。图案主要以细枝叶的植物花草图案为主,呈现出散点式、满铺式的图案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婚礼 女性 吴文化地区 婚礼服饰 特征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3D的博物馆服饰虚拟展示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柯莹 梁惠娥 王宏付 《服装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系统总结了基于Web3D的博物馆服饰虚拟展示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即三维服装建模、三维人体建模、碰撞检测以及Web3D虚拟引擎技术;在对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分析,阐述了各项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特点,指出制约馆藏服饰虚拟展示的技... 系统总结了基于Web3D的博物馆服饰虚拟展示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即三维服装建模、三维人体建模、碰撞检测以及Web3D虚拟引擎技术;在对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分析,阐述了各项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特点,指出制约馆藏服饰虚拟展示的技术瓶颈,并展望各关键技术在促进博物馆服饰虚拟展示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服饰 虚拟展示 三维服装模型 三维人体模型 碰撞检测 WEB3D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色衣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书华 梁惠娥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3-78,共6页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有着上下有序的等级制度,其中服饰色彩也是识别等级身份的方式之一。品色衣是用来区分官员等级的服色制度,分明的服饰色彩使品官之间的地位差异一目了然。文章阐述品色衣制度的萌芽、成长、鼎盛、逐渐消亡的过程,分析...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有着上下有序的等级制度,其中服饰色彩也是识别等级身份的方式之一。品色衣是用来区分官员等级的服色制度,分明的服饰色彩使品官之间的地位差异一目了然。文章阐述品色衣制度的萌芽、成长、鼎盛、逐渐消亡的过程,分析影响品色衣制度发展变迁的色彩规律及文化内涵,剖析影响品色衣制度发展变迁的因素。研究认为:品色衣制度的发展变迁遵循着一定的色彩规律,蕴含着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传统伦理、民族文化变革中的交融传承等文化内涵;同时,政权稳定程度、染织科技水平、色彩文化观念、礼制文化渗透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品色衣制度的发展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色衣 服色制度 发展变迁过程 色彩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女性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宋雪 崔荣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4,共5页
民国时期的女装形制多样且富有特色,而女性倒大袖上衣则是20世纪20年代女装的标志性符号。倒大袖上衣以其喇叭形衣袖和窄小的衣身构成了其独特的服装造型,以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文献资料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 民国时期的女装形制多样且富有特色,而女性倒大袖上衣则是20世纪20年代女装的标志性符号。倒大袖上衣以其喇叭形衣袖和窄小的衣身构成了其独特的服装造型,以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文献资料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的倒大袖上衣实物,通过实物测量数据将衣身造型分类整理,分析其衣身由直到曲、由宽至窄的造型特点及变化规律,同时绘制其结构图来研究倒大袖上衣衣身与衣袖间的造型关系,展现其在衣身造型较传统女上衣变短窄的同时也符合于传统服装和谐有序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大袖上衣 衣身 造型 结构 艺术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幞头形制变迁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冬蕾 梁惠娥 《服装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47-451,共5页
幞头是唐代盛行的冠式,唐代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皆可佩戴幞头,且幞头的材质、造型和功能在唐代也有较为丰富的变化。通过归纳唐代及唐前后幞头的演变,分析幞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得出幞头形制的变化发展是唐代政治文化、性别文化、等级... 幞头是唐代盛行的冠式,唐代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皆可佩戴幞头,且幞头的材质、造型和功能在唐代也有较为丰富的变化。通过归纳唐代及唐前后幞头的演变,分析幞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得出幞头形制的变化发展是唐代政治文化、性别文化、等级文化与服饰之间交融的体现,展现了各阶级之间以幞头演变为中心的积极互动。对唐代幞头形制的研究及文化内涵的分析可为传统头饰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幞头 头饰 形制 造型演变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物思想视域下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惠娥 侯玉莹 《服装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43-347,共5页
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和"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的研究概况,归纳其相关理论,指出近代汉族民间女衫在造物思想视域下的研究发展趋势,发现当前学术界在传统造物思想和近代汉族民间女衫... 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和"近代汉族民间女衫"的研究概况,归纳其相关理论,指出近代汉族民间女衫在造物思想视域下的研究发展趋势,发现当前学术界在传统造物思想和近代汉族民间女衫领域研究的空间。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传统造物思想视域下研究近代汉族民间女衫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传承传统造物思想、发扬民间造物先进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思想 近代 民间女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商路地域差异看民国晋商服饰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惠娥 方凌云 贾蕾蕾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134,共7页
民国晋商商路发达,其服饰受各地域经济文化、民俗风尚等影响,形成了多样的艺术特征。文章从民国晋商涉足的三晋地区、蒙中地区、江南地区入手,分析各区域晋商的服饰特色,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研究认为,源起于三晋地区的晋商服饰是黄... 民国晋商商路发达,其服饰受各地域经济文化、民俗风尚等影响,形成了多样的艺术特征。文章从民国晋商涉足的三晋地区、蒙中地区、江南地区入手,分析各区域晋商的服饰特色,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研究认为,源起于三晋地区的晋商服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典型例证,通过恪守当地服饰保守简朴的特征,对儒商观念的信仰进行物化表达。蒙中地区和江南地区的晋商服饰根据环境决定形象差异,利用服饰表明身份符号,以便快速融入当地商贸环境并突破群体界限,寻得异乡文化认同,构建出多元一体、守随并蓄的民俗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服饰 地域差异 “一带一路”倡议 文化认同 多元一体 民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绒线编结时装所蕴含海派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竞琼 王楠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88,共6页
在中西交融的海派文化背景下,绒线编结时装发展成为近代上海服饰文化的代表。文章以海派文化的一般特征为研究基础,通过对绒线编结时装流行特征、造型结构和编结技艺的分析,概括出海派文化摩登、精致、融汇、爱国的精神内涵,且认为这些... 在中西交融的海派文化背景下,绒线编结时装发展成为近代上海服饰文化的代表。文章以海派文化的一般特征为研究基础,通过对绒线编结时装流行特征、造型结构和编结技艺的分析,概括出海派文化摩登、精致、融汇、爱国的精神内涵,且认为这些内涵是海派文化一般特征的延伸,再由此追溯出海派绒线编结时装中西交织的文化与历史渊源。研究认为:绒线编结时装是西洋工具、材料、技术与中国传统女红匠心精神共同蕴育的产物,在中国近代上海服饰发展文明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对当前中国海派绒线编结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线编结时装 海派文化 精神内涵 中西交融 近代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文明新装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惠娥 宋斯年 《服装学报》 2023年第1期42-49,共8页
文明新装作为近代女性代表服饰之一,是对传统服饰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外文化的融合与再生,对其梳理有利于完善近代服饰文化体系。运用文献调查法与综合分析法对文明新装进行概述,介绍目前国内外关于近代文明新装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 文明新装作为近代女性代表服饰之一,是对传统服饰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外文化的融合与再生,对其梳理有利于完善近代服饰文化体系。运用文献调查法与综合分析法对文明新装进行概述,介绍目前国内外关于近代文明新装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研究中的争议之处,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思考与展望,为研究近代服饰文化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学界对近代文明新装的研究已小有成果,但对其流行时间、地点的界定,以及名称的发展、款式变化等方面仍需探讨;目前研究总体呈现出“多通论,少专项”“多照片,少实物”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新装 学生装 袄裙 近代服饰 服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亚丝绸之路下的虾夷锦及其文化现象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惠娥 张华怡 《服装学报》 2023年第2期156-161,共6页
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通过整理中日学者关于东北亚丝绸之路下虾夷锦的研究,对明清时期东北亚丝绸之路以及虾夷锦的研究现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虾夷锦是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史的有力实证,也是对明清时期服饰文化创新和中日两国服... 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通过整理中日学者关于东北亚丝绸之路下虾夷锦的研究,对明清时期东北亚丝绸之路以及虾夷锦的研究现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虾夷锦是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史的有力实证,也是对明清时期服饰文化创新和中日两国服饰文化传播交流案例的有力补充,对其研究有助于填补因研究视角及历史资料局限导致的虾夷锦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以及传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丝绸之路 虾夷锦 民族服饰 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色彩融入本土女装设计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姣姣 梁惠娥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4-59,共6页
色彩之于服装是最具外显性的元素,也是影响消费者对服装感官判断的第一要素,在服饰品牌销售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随着西方色彩观念的介入,当下本土女装设计片面追逐西方主导的流行色体系,传统色彩的认知和应用日渐式微。近年来,立足... 色彩之于服装是最具外显性的元素,也是影响消费者对服装感官判断的第一要素,在服饰品牌销售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随着西方色彩观念的介入,当下本土女装设计片面追逐西方主导的流行色体系,传统色彩的认知和应用日渐式微。近年来,立足传统审美的本土女装品牌逐渐兴起,运用中国传统色彩的服饰赢得了国内消费者的青睐。文章通过三个本土女装品牌的传统色彩具体应用分析,探讨了从工艺、文化、技术方面应用传统色彩的设计路径,为本土品牌传统色彩设计提供审美上的帮助,以期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色彩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色彩 本土女装 民族化 时尚 设计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汉服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汪自欢 邢乐 王蕾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26,共10页
汉服近几年已成为社会文化现象和热点,但学界缺乏对国内汉服研究发展动向的整体论述。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337篇汉服论文为依托,文献计量为导向,内容分析为核心,探析国内汉服研究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该领域研究主要从基础概... 汉服近几年已成为社会文化现象和热点,但学界缺乏对国内汉服研究发展动向的整体论述。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337篇汉服论文为依托,文献计量为导向,内容分析为核心,探析国内汉服研究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该领域研究主要从基础概念阐述、汉服复兴及创新设计、汉服文化传播研究、汉服消费与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展开;汉服研究热点演进呈现缓慢发展期、稳定增长期、活跃拓展期三个阶段;研究不足表现为汉服研究未形成合作集群、研究缺乏系统性、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未来研究可从深化汉服消费理论、汉服创新引入科技、传统工艺与汉服相结合、构建汉服体系与规范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服 汉服运动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 热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台灯光对服饰视觉色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奕君 李磊 陈国庆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舞台表演中,舞台灯光对人物服饰色彩的视觉体验有很大影响。文章基于光源、布料光谱信息和CIE-1931色度模型,模拟出计算面料色彩推测公式。并选取三种不同色调的LED光源作为舞台灯光,分别对七种面料进行色彩分析,发现深长春花蓝色、... 在舞台表演中,舞台灯光对人物服饰色彩的视觉体验有很大影响。文章基于光源、布料光谱信息和CIE-1931色度模型,模拟出计算面料色彩推测公式。并选取三种不同色调的LED光源作为舞台灯光,分别对七种面料进行色彩分析,发现深长春花蓝色、中蓝色面料在三种灯光下的色相变化不明显,与太阳光下呈现色彩接近;丁香紫色和兰花紫色面料与灯光色彩倾向一致;金黄色、橙红色和兰花紫色三种颜色在蓝光强烈情况下的色彩视认性更强。最后,结合舞台色彩的视认性和色彩的意象,为舞台服装设计与灯光设计在视觉色感的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灯光 服饰色彩 CIE-1931 视认性 视觉色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民间服饰中祈寿纹样造型及文化意蕴探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邢乐 付雅雯 梁惠娥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祈寿纹样是指传达祈求长寿愿望的纹样,构成题材与造型表现多样。文章基于江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和东华大学服饰博物馆的93件带有祈寿纹样传世服饰品,从装饰题材和形式美的角度,对祈寿纹样的造型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比较出祈寿纹样在... 祈寿纹样是指传达祈求长寿愿望的纹样,构成题材与造型表现多样。文章基于江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和东华大学服饰博物馆的93件带有祈寿纹样传世服饰品,从装饰题材和形式美的角度,对祈寿纹样的造型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比较出祈寿纹样在近代男装、女装、童装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并进一步结合实例探析祈寿纹样的文化意蕴。研究认为,祈寿纹样造型包括艺术化变形与具象写实两种,纹样组合自由多变,在不同着装人群服饰中造型差异明显;祈寿纹样作为一种装饰载体,是民间百姓“护子佑子”的精神寄托,婚庆佳节和谐合好、生日诞辰长寿不老的美好祝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民间服饰 祈寿纹样 纹样题材 造型表现 吉祥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帉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坤元 梁惠娥 《服装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45-249,共5页
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国内外明清时期"帉帨"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相关理论,提出当前学术界在明清"帉帨"研究的不足与缺失。"帉帨"的研究对完善中国服装史有一定理论意义,对服饰配件研究具有直接价值,... 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国内外明清时期"帉帨"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相关理论,提出当前学术界在明清"帉帨"研究的不足与缺失。"帉帨"的研究对完善中国服装史有一定理论意义,对服饰配件研究具有直接价值,对反映明清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帉帨” 明清 服装史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运河影响下清代江南服饰时尚传播的途径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付雅雯 梁惠娥 邢乐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京杭运河作为明清时期国家的交通大动脉,对江南服饰时尚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整理了清代江南服饰时尚的发展脉络,并基于“5W”传播理论选取与运河密切相关的漕运旗丁、运河商人、外国运河旅行者三种人群作为传播者,分析京杭运河影... 京杭运河作为明清时期国家的交通大动脉,对江南服饰时尚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整理了清代江南服饰时尚的发展脉络,并基于“5W”传播理论选取与运河密切相关的漕运旗丁、运河商人、外国运河旅行者三种人群作为传播者,分析京杭运河影响下清代江南服饰时尚传播的途径及其原因。研究表明:清代江南运河沿线服饰时尚的传播途径包括商品流通的贸易传播、社交网络的人际传播、纸质媒介的大众传播;漕运政策、财富积累和社会流动分别是服饰时尚传播的制度支撑、经济支柱和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清代 贸易传播 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江南时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