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从头合成木香烃内酯
1
作者 杨博楠 刘春立 +4 位作者 郝云鹏 许广博 刘秀霞 杨艳坤 白仲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77-83,共7页
木香烃内酯作为最简单的倍半萜内酯,表现出强大的抗炎和抗肿瘤特性,近年来已被探索作为各种肿瘤的潜在抗癌剂。然而,化学合成和植物提取等获取方法均无法满足可持续的发展需求;因此,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合成木香烃内酯已成为可行的替代... 木香烃内酯作为最简单的倍半萜内酯,表现出强大的抗炎和抗肿瘤特性,近年来已被探索作为各种肿瘤的潜在抗癌剂。然而,化学合成和植物提取等获取方法均无法满足可持续的发展需求;因此,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合成木香烃内酯已成为可行的替代方案。该研究使用大肠杆菌作为宿主生物,以葡萄糖为碳源,过表达吉马烯A合成酶、吉马烯A氧化酶、木香烃内酯合成酶、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并引入外源甲羟戊酸途径,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构建了木香烃内酯生物合成途径。通过一系列策略,包括筛选表达系统和木香烃内酯合成酶、补充血红素前体、引入代谢工程菌株以及发酵条件优化,最终在摇瓶中产生了6.19 mg/L的木香烃内酯,与起始菌株相比增加了81倍。结果证明了使用微生物细菌细胞工厂合成木香烃内酯的可行性,并为其他倍半萜内酯的合成提供了一种参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木香烃内酯 代谢工程 细胞色素P450 萜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酿酒酵母的选育及其改善枸杞酒香气品质的研究
2
作者 吴殿辉 赵苗苗 +3 位作者 赵智慧 董建方 马艳 陆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50,共8页
枸杞酒香气不足以及典型性不突出等问题限制了枸杞发酵酒行业的发展。从‘宁杞5号’枸杞果和果园土壤中得到26株非酿酒酵母,筛选出6株产β-葡萄糖苷酶(β-D-Glucosidase,β-G)能力较强的非酿酒酵母,通过生长曲线测定以及乙醇、渗透压耐... 枸杞酒香气不足以及典型性不突出等问题限制了枸杞发酵酒行业的发展。从‘宁杞5号’枸杞果和果园土壤中得到26株非酿酒酵母,筛选出6株产β-葡萄糖苷酶(β-D-Glucosidase,β-G)能力较强的非酿酒酵母,通过生长曲线测定以及乙醇、渗透压耐受性测定探究其生理特性,优选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Y11与酿酒酵母M-23-7-14混合发酵枸杞酒,以常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和感官品质为指标分析枸杞酒品质。结果表明,当酿酒酵母M-23-7-14与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11按接种量10∶1接种,且先接种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11,间隔12 h接种酿酒酵母M-23-7-14时,体系发酵性能最优。相较于纯种发酵,混菌发酵时枸杞酒风味物质的总质量浓度提高了21.7%,其中酯类物质的质量浓度比纯种发酵提高了85.8%。该研究为枸杞发酵酒行业提供了优良酵母,并优化了枸杞酒的发酵工艺,提升了枸杞酒香气品质,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酒 非酿酒酵母 Β-葡萄糖苷酶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培养基组分提高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活菌数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林丽 徐国强 +3 位作者 张秋萍 车巧林 史劲松 许正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76-2786,共11页
【目的】以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提高菌株活菌数,降低生产成本,为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的高密度培养及猪链球菌病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培养的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最高活... 【目的】以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提高菌株活菌数,降低生产成本,为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的高密度培养及猪链球菌病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培养的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最高活菌数为筛选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菌株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无机盐金属离子、磷酸缓冲液的最佳组分及浓度,并根据单因素筛选结果选择碳源浓度、有机氮源总浓度、有机氮源比例、磷酸盐缓冲液浓度4个因素各3个水平设计正交试验,并进一步进行多因素的筛选与验证。【结果】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发酵培养基最优条件为6.0 g/L蔗糖、1.0 g/L尿素、10 g/L酵母提取物YE7与20 g/L酵母蛋白胨Nucel 887混合氮源,1.0 g/L NaCl、9.58 g/L K_(2)HPO_(4)·3H_(2)O、1.09 g/L KH_(2)PO_(4)、1 mmol/L MgSO_(4)·7H_(2)O、0.3 g/L L-抗坏血酸。采用此最优组合,摇瓶培养猪链球菌2型NT15B活菌数最高达80.83×10^(8)CFU/mL,较优化前提高256.08%。【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能有效提高猪链球菌2型NT15B菌株活菌数,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发酵罐水平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活菌数 培养基组分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诚昊 兰佳鑫 +1 位作者 姬淑洁 李晓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151,共9页
类胡萝卜素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天然色素,其降解产物如紫罗兰酮、β-环柠檬醛等具有阈值低、香气品质好等特征,是食品和烟草产品的特征香气。作者采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可降解β-胡萝卜素的菌株,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 类胡萝卜素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天然色素,其降解产物如紫罗兰酮、β-环柠檬醛等具有阈值低、香气品质好等特征,是食品和烟草产品的特征香气。作者采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可降解β-胡萝卜素的菌株,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SPME-GC-MS)技术检测易挥发组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分析其活性组分的主要成分,结合分子对接和水解氨基酸谱研究菌株降解β-胡萝卜素的机制,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法分析活性组分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从黄酒酒曲中分离出一株高效β-胡萝卜素降解菌L-4,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其最佳降解条件为接种体积分数3%、培养温度37℃、pH 7.0,主要降解产物是β-胡萝卜素C9-C10双键裂解形成的β-紫罗兰酮和C7-C8双键裂解形成的β-环柠檬醛。活性组分FS1主要成分为RF1(ALTFR)、RF2(VYHYVTYQPPG)、RF3(WYMCC)、RF4(KKPVLLHA)共4条多肽,其中的疏水性氨基酸在降解β-胡萝卜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蜡样芽孢杆菌L-4能够高效降解β-胡萝卜素,其分泌的疏水性肽类破坏了β-胡萝卜素乳化液的稳态,使β-胡萝卜素在FS1组分的氨基酸残基和金属离子的作用下发生双键断裂和褪色。该研究挖掘的类胡萝卜素降解微生物资源对食品和烟草加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香气成分 微生物降解 蜡样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乙醇醋酸菌的选育及其在麦芽醋酿造中的应用
5
作者 钱沁 张明 +4 位作者 杨华 蔡国林 李晓敏 陆健 吴殿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3,共9页
【目的】旨在选育一株乙醇耐受性优良且适合麦芽醋酿造的醋酸菌,同时提高其原料利用率及醋酸产量,从而改善成品醋品质。【方法】比较了热带醋杆菌J-22(Acetobacter tropicalis J-22)、糖精葡糖醋杆菌J-15(Gluconacetobacter saccharivor... 【目的】旨在选育一株乙醇耐受性优良且适合麦芽醋酿造的醋酸菌,同时提高其原料利用率及醋酸产量,从而改善成品醋品质。【方法】比较了热带醋杆菌J-22(Acetobacter tropicalis J-22)、糖精葡糖醋杆菌J-15(Gluconacetobacter saccharivorans J-15)和沪酿1.01(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HN 1.01)在不同乙醇体积分数(6%~10%)啤酒中的发酵能力,以产酸量(以乙酸质量浓度计)、乙醇转化率及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综合评价最高的热带醋杆菌J-22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结合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技术,最终选育出1株热带醋杆菌J-2276。通过测定在不同乙醇体积分数下诱变菌株热带醋杆菌J-2276和出发菌株热带醋杆菌J-22的生长曲线和麦芽醋发酵性能,进一步验证了该诱变菌株的乙醇耐受性和发酵能力。【结果】诱变菌株热带醋杆菌J-2276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胁迫下的生长状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能耐受体积分数为11%的乙醇,其发酵的麦芽醋中乙酸质量浓度较出发菌株热带醋杆菌J-22提高了65.0%。较高的乙醇耐受性也使诱变菌株热带醋杆菌J-2276产生更丰富的风味物质,其发酵的麦芽醋中总有机酸质量浓度和总挥发性物质质量浓度较出发菌株热带醋杆菌J-22均提高了45.3%。【结论】该研究通过采用ARTP诱变和HTS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1株耐乙醇热带醋杆菌J-2276,且其连续传代7次后遗传性能稳定,有效提高了麦芽醋发酵的产酸量,改善了麦芽醋产品的滋味和风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醋 醋酸菌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高通量筛选 乙醇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温流化技术改良红小豆的蒸煮品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永富 介敏 +3 位作者 黄金荣 杜艳 史锋 陈正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4-69,共6页
以红小豆为原料,采用高温流化技术(流化温度215℃、流化处理时间55 s、进料速率62 kg/h)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分析红小豆籽粒结构、淀粉结构、糊化特性以及水分吸收、迁移和分布情况,探究高温流化技术改良红小豆蒸煮品质的机理。结果表明,... 以红小豆为原料,采用高温流化技术(流化温度215℃、流化处理时间55 s、进料速率62 kg/h)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分析红小豆籽粒结构、淀粉结构、糊化特性以及水分吸收、迁移和分布情况,探究高温流化技术改良红小豆蒸煮品质的机理。结果表明,红小豆经过高温流化处理后,籽粒致密结构变得疏松、子叶相邻细胞间毛细孔直径增大、部分淀粉颗粒结构破损。在98℃近沸水中蒸煮时,原料红小豆蒸煮60 min时的糊化度与高温流化红小豆蒸煮30 min时的糊化度相当;经过高温流化处理之后,红小豆的糊化黏度更低,回生趋势更小;蒸煮60 min时,高温流化红小豆吸水率为90.06%,比原料红小豆提高34.84%,吸水性能明显改善;高温流化红小豆颗粒内部的水分迁移速率明显加快且分布更均匀;高温流化红小豆煮饭的感官评分更高。综上,高温流化改良红小豆蒸煮品质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拓宽籽粒水分进入的通道、破坏吸水屏障来提高吸水性能,从而使淀粉吸水更充分、糊化更彻底,同时也改善了其煮饭的口感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高温流化 蒸煮品质 糊化特性 水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酸酵母的筛选及其在柠檬汁降酸中的应用
7
作者 吴叶 陈星光 +3 位作者 杨华 陆健 谢广发 吴殿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9,共10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能够高效降低柠檬汁中有机酸质量浓度的微生物菌株,并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筛选目标菌株,并优化其在柠檬汁降酸中的应用条件。【结果】经过筛选发现,酵母菌株Saturnispora diversa SD-59(S... 【目的】筛选并鉴定能够高效降低柠檬汁中有机酸质量浓度的微生物菌株,并评估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筛选目标菌株,并优化其在柠檬汁降酸中的应用条件。【结果】经过筛选发现,酵母菌株Saturnispora diversa SD-59(SD-59)在高效降低有机酸的同时能产生令人舒适的风味物质。在最优培养条件(接种体积分数1.0%,温度31℃,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60 h)下,柠檬汁的总酸质量浓度降低了97.9%,其中苹果酸和柠檬酸分别减少了100.0%和95.9%。【结论】SD-59具有高效的降酸能力,为生物降酸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有望在高酸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酸 酵母 筛选 柠檬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酯酶和木聚糖酶在大肠杆菌中共表达高效制备阿魏酸
8
作者 兰佳鑫 李诚昊 +1 位作者 姬淑洁 李晓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2,共10页
【目的】实现阿魏酸酯酶(feruloyl esterases,Fae)和木聚糖酶(xylanase,Xyn)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中的高效分泌表达。【方法】从7种信号肽中筛选出适于中国荷斯坦奶牛瘤胃宏基因组来源的Fae和骆驼瘤胃宏基因组来源的β-1... 【目的】实现阿魏酸酯酶(feruloyl esterases,Fae)和木聚糖酶(xylanase,Xyn)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中的高效分泌表达。【方法】从7种信号肽中筛选出适于中国荷斯坦奶牛瘤胃宏基因组来源的Fae和骆驼瘤胃宏基因组来源的β-1,4-内切木聚糖酶在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的信号肽,并构建相应的大肠杆菌工程菌,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实现2种酶的高效分泌表达。进一步以脱淀粉麦麸(de-starched wheat bran,DSWB)为底物发酵制备阿魏酸,确定了最佳发酵工程菌及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摇瓶发酵48 h,阿魏酸产量和释放率分别达314.1 mg/L和90.0%。【结论】以共表达Fae与Xyn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发酵制备阿魏酸,为提高阿魏酸的快速高效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酯酶 木聚糖酶 分泌表达 信号肽 阿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启动子的开发及其在大肠杆菌甲羟戊酸生产中的应用
9
作者 段元朔 付振浩 +1 位作者 刘秀霞 白仲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0,共10页
双向启动子(bidirectional promoters,BDPs)是指在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左右两端7~25 bp内存在一个相反的转录位点的启动子,BDPs可以作为基因元件协调不同基因的表达,并且在单边元件受损的情况下会导致两边基因共同失活,从而实现共调控。... 双向启动子(bidirectional promoters,BDPs)是指在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左右两端7~25 bp内存在一个相反的转录位点的启动子,BDPs可以作为基因元件协调不同基因的表达,并且在单边元件受损的情况下会导致两边基因共同失活,从而实现共调控。然而,如何在原核生物中迅速筛选出高活性BDPs缺乏高效快速的手段。该研究构建了一种在原核生物中迅速筛选出高活性BDPs的方法。根据实验室前期工作,构建了一种BDPs活性探针载体p19BDP,用于完成平板上BDPs快速筛选,最终筛选出2个来自大肠杆菌以及1个来自谷氨酸棒杆菌的-10或-35区单区杂合的高活性BDPs。随后设计了7种对称性文库筛选出8个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具有双边活性的高活性BDPs,荧光检测发现这8个启动子在大肠杆菌中也具有双向性。最后将筛选出的BDPs应用到大肠杆菌甲羟戊酸(mevalonate,MVA)生产中,与添加0.5 mmol/L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的串联表达的T7启动子相比,双边分别表达单个基因的BDP-W6在24 h的MVA产量与对照菌产量相似,为19.8 mg/L,48 h的MVA产量为对照菌72.6%的产量,为32.2 mg/L。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大规模筛选BDPs的研究方案,同时验证了BDPs的有效性,与T7启动子的诱导表达相比,BDPs的双向高活性表达更具有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谷氨酸棒杆菌 双向启动子 甲羟戊酸 探针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处理对全麦粉贮藏稳定性与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李永富 李大辉 +1 位作者 史锋 黄金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1-218,共8页
射频是一种新型热处理技术。通过监测全麦粉常温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淀粉和蛋白质结构变化等相关指标,探究射频处理对全麦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将射频处理前后的全麦制粉,分为射频组、射频脱氧组和未处理组进行贮藏实验。贮藏6个月后,脂... 射频是一种新型热处理技术。通过监测全麦粉常温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淀粉和蛋白质结构变化等相关指标,探究射频处理对全麦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将射频处理前后的全麦制粉,分为射频组、射频脱氧组和未处理组进行贮藏实验。贮藏6个月后,脂肪酸值为射频组(50.89 mg/100 g)<射频脱氧组(52.18 mg/100 g)<未处理组(95.93 mg/100 g),过氧化值和自由基强度均为射频脱氧组<射频组<未处理组;与贮藏0 d的样品相比,未处理组、射频组和射频脱氧组淀粉结晶度分别下降了4.59%、2.94%、2.82%,巯基含量分别下降了18.29%、8.33%、11.11%。结合淀粉短程有序度及热力学性质变化结果和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分子质量分布变化结果,发现贮藏后全麦粉淀粉有序结构下降,蛋白质分子聚集,但射频组变化更为缓慢,添加脱氧剂作用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射频加脱氧处理能有效抑制全麦粉贮藏过程中脂肪水解氧化,且对淀粉与蛋白质结构的影响较小,可以有效改善全麦粉贮藏稳定性及品质,延长其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麦粉 射频 脱氧 贮藏稳定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休克蛋白调控恶臭假单胞菌对有机化合物耐受性
11
作者 李思寒 刘春立 +4 位作者 郝云鹏 白仲虎 刘秀霞 李业 杨艳坤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1,共7页
恶臭假单胞菌KT2440在内源或外源压力下表现出强大的耐受性。冷休克蛋白在极端条件下能够维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稳定。为深入研究在有机化合物存在下细胞的耐受性,基于恶臭假单胞菌KT2440构建了敲除和过表达冷休克蛋白CspAⅠ、CspAⅡ的... 恶臭假单胞菌KT2440在内源或外源压力下表现出强大的耐受性。冷休克蛋白在极端条件下能够维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稳定。为深入研究在有机化合物存在下细胞的耐受性,基于恶臭假单胞菌KT2440构建了敲除和过表达冷休克蛋白CspAⅠ、CspAⅡ的菌株。在紫苏醇的胁迫下,通过分光光度计和HPLC检测了细胞生长状态、半抑制浓度以及紫苏醇的产量。实验结果显示,在紫苏醇胁迫的情况下,过表达CspAⅠ的细胞的生长状态较好,其OD 600值为2.57,且回补CspAⅠ菌株的半抑制浓度是敲除菌株的1.88倍。此外,在外源添加柠檬烯催化产生紫苏醇的实验中,过表达CspAⅠ的细胞展现出最佳的生长状态,且产生的紫苏醇达到了156.49 mg/L。该结果表明冷休克蛋白的过表达有助于提高细胞对有机化合物的生存能力,并且稳定了细胞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胞菌 冷休克蛋白 紫苏醇 耐受性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过程中时空水平的动态调控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胜虎 毛银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77-283,共7页
微生物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生长环境的不断变化增加了代谢调控的难度。此外,发酵系统是一个混合体系,同时存在着具有不同生产性能以及处于不同生长状态的细胞。因此,如何基于细胞内外环境变化动态调控代谢网络,实现所有... 微生物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生长环境的不断变化增加了代谢调控的难度。此外,发酵系统是一个混合体系,同时存在着具有不同生产性能以及处于不同生长状态的细胞。因此,如何基于细胞内外环境变化动态调控代谢网络,实现所有细胞的最佳生长和产物合成状态,是目前发酵工程和代谢工程的研究重点。该文以影响细胞代谢流量变化因素的时空分布特性为基础,分别介绍了物理化学环境、胞内产物和胞外产物驱动的动态调控策略,为发酵过程的精准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工程 代谢流量 生物传感器 胞内产物 胞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纯米酒与大吟酿清酒风味品质差异分析
13
作者 吕永轩 刘华 +2 位作者 陈星光 陆健 吴殿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93,共10页
为了研究大吟酿与纯米酒风味品质差异,采用理化指标、感官审评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两类清酒的感官品质及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并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变量投影... 为了研究大吟酿与纯米酒风味品质差异,采用理化指标、感官审评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两类清酒的感官品质及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并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变量投影重要性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进一步确定两类清酒的关键风味物质和香气差异化合物。结果表明,大吟酿与纯米酒在理化指标、感官品质和关键风味物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吟酿的乙醇体积分数和氨基酸态氮质量浓度相对较高,而总糖与总酸质量浓度相对较低。大吟酿口感浓厚,香气呈吟酿香略带甜香;纯米酒口感单调,香气呈谷物香带草木香。两类清酒共鉴定出6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酯类在大吟酿中的质量浓度占比最高,而醇类在纯米酒中的质量浓度占比最高,均超过50%。两类清酒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中均表现出明显的聚类分离,通过OAV和VIP确定了己酸、己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丁酸乙酯、异戊醇、辛酸乙酯、庚酸乙酯和庚醇是造成两者差异的关键物质,其中辛酸乙酯、庚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是大吟酿仅有的关键香气成分。该研究得到的差异物质可为深入解析大吟酿与纯米酒品质差异及国内清酒生产与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酒 纯米酒 大吟酿清酒 风味品质 吟酿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青梅醋酿造的醋酸菌选育
14
作者 姬玉丹 吴殿辉 +3 位作者 杨帆 宁鹏飞 胡燕 陆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0,共10页
以腐烂的青梅为筛菌对象,采用平板分离、产酸定性和青梅果醋发酵实验筛选出一株产酸能力强的热带醋酸杆菌(Acetobacter tropicalis)J-27。进一步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和高通量筛... 以腐烂的青梅为筛菌对象,采用平板分离、产酸定性和青梅果醋发酵实验筛选出一株产酸能力强的热带醋酸杆菌(Acetobacter tropicalis)J-27。进一步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和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1株具有高耐酸性且酿造后具有典型青梅醋风味的醋酸菌J-2736。用该菌株进行青梅醋发酵实验,发酵结束时总酸质量浓度为62.47 g/L,且菌株对乙醇、乙酸耐受性良好,可以耐受体积分数10%的乙醇和40 g/L的乙酸。对青梅醋中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其中醇类物质、酯类物质和羧酸类物质质量分数较高,分别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11.7%、36.0%和45.9%。因此选育的热带醋酸杆菌J-2736能够较好适应青梅的高酸特性,具有工业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醋 热带醋酸杆菌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乙酸耐受性 乙醇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节浓香型白酒基酒风味物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竞一 柴丽娟 +4 位作者 高涛 蒲春 张龙云 张晓娟 许正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4-171,共8页
为探索不同季节、不同摘酒阶段浓香型白酒基酒的风味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季节、不同馏段基酒中有机酸和挥发性成分等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酒中总酸和四大酸(即己酸、乙酸、乳... 为探索不同季节、不同摘酒阶段浓香型白酒基酒的风味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季节、不同馏段基酒中有机酸和挥发性成分等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酒中总酸和四大酸(即己酸、乙酸、乳酸和丁酸)含量在二段酒中均低于三段酒,总酸及各有机酸含量均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到108种挥发性物质,二段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高于三段酒,其中二段酒中酯类含量更高,酸类和酮类则较低;不同季节基酒中醇类物质含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酸类物质含量在春夏季中高于秋冬季,醛类在二段酒中随季节呈上升趋势,而在三段酒中则呈下降趋势。以挥发性化合物建立不同季节、不同馏段基酒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分类模型,分类效果明显,并根据模型的变量权重系数(>1)筛选出关键差异化合物,表征不同季节、不同馏段浓香型白酒基酒中挥发性物质的特征规律。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不同季节摘酒工艺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分段摘酒 酿造季节 有机酸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胁迫萌发对青稞籽粒中β-葡聚糖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婷玉 杜艳 +3 位作者 陈正行 周文菊 涂兆鑫 李娟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35,共6页
以青稞种子为原料,采用金属离子、亚硒酸钠和低温胁迫等处理方式,研究不同胁迫方式对青稞籽粒中主要功能性成分β-葡聚糖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青稞籽粒发芽后β-葡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GABA... 以青稞种子为原料,采用金属离子、亚硒酸钠和低温胁迫等处理方式,研究不同胁迫方式对青稞籽粒中主要功能性成分β-葡聚糖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青稞籽粒发芽后β-葡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GABA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种金属离子(Fe^(2+)、Fe^(3+)、Cu^(2+)、Mg^(2+)、Zn^(2+))胁迫萌发青稞籽粒,有利于β-葡聚糖的降解,且抑制了GABA积累。亚硒酸钠胁迫萌发青稞籽粒中β-葡聚糖、GABA含量低于对照组,表明亚硒酸钠促进了β-葡聚糖的降解,且不利于GABA的积累。低温-20℃胁迫青稞籽粒发芽后,其β-葡聚糖和GABA含量均比15℃和低温5℃组高。因此,低温-20℃胁迫有利于抑制青稞籽粒中β-葡聚糖降解,同时促进了GABA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籽粒 胁迫萌发 Β-葡聚糖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青稞的营养品质及降血压效果 被引量:9
17
作者 杜艳 梁锋 +6 位作者 李婷玉 周文菊 陈正行 涂兆鑫 杨静 樊梅香 李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52,共9页
作者以发芽前后青稞中β-葡聚糖、γ-氨基丁酸、游离氨基酸、总多酚等营养成分的质量分数以及β-葡聚糖酶、蛋白酶等酶活性为指标,并结合高血压大鼠收缩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萌发对青稞营养品质和其降血压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 作者以发芽前后青稞中β-葡聚糖、γ-氨基丁酸、游离氨基酸、总多酚等营养成分的质量分数以及β-葡聚糖酶、蛋白酶等酶活性为指标,并结合高血压大鼠收缩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萌发对青稞营养品质和其降血压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青稞β-葡聚糖、淀粉和蛋白质质量分数随萌发时间延长而降低,γ-氨基丁酸质量分数在萌发48 h达到最高,总多酚、总黄酮质量分数以及β-葡聚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力随萌发时间延长而增加。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尤其是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经萌发处理后显著升高(P<0.05),表明发芽能提高青稞营养价值。此外,与青稞相比,发芽青稞更利于降低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心率、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生成素(P<0.05),表明发芽青稞有更好的缓解高血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发芽 营养成分 辅助降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国强 张栋 时伟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20,共4页
对槐花黄色素提取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提取温度、时间、物料质量浓度等影响因素对色素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时间1h,物料质量浓度0.1g/mL,在100℃下提取3次。
关键词 槐花 黄色素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