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物炭负载锌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吸附磷酸盐和Cr(Ⅵ)的研究
1
作者
俞水
詹旭
+5 位作者
郭倬瑞
吴婧雯
汪雨婷
孟子琦
孙连军
黄俊波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139,共10页
通过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芦苇秸秆生物炭负载锌铝层状双氢氧化物(ZnAl-LDHs)复合材料(ZnAl-LDHs@BC),考察了复合材料中ZnAl-LDHs质量分数、溶液pH、共存阴离子对水中磷酸盐〔Cr(Ⅵ)〕的吸附性能,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
通过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芦苇秸秆生物炭负载锌铝层状双氢氧化物(ZnAl-LDHs)复合材料(ZnAl-LDHs@BC),考察了复合材料中ZnAl-LDHs质量分数、溶液pH、共存阴离子对水中磷酸盐〔Cr(Ⅵ)〕的吸附性能,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模拟分析,最后考察了复合材料对磷酸盐和Cr(Ⅵ)二元废水中磷酸盐、Cr(Ⅵ)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ZnAl-LDHs和生物炭之间存在协同效应,76.7%ZnAl-LDHs@BC对磷酸盐〔Cr(Ⅵ)〕表现出优异的去除效果。ZnAl-LDHs@BC复合材料吸附去除磷酸盐、Cr(Ⅵ)的最佳pH分别为4、6。共存阴离子对ZnAl-LDHs@BC吸附磷酸盐效果的影响大小为Cl-<SO_(4)^(2-)<CO_(3)^(2-),对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大小为Cl-<HPO_(4)^(2-)<SO_(4)^(2-)<CO_(3)^(2-)。Langmuir模型拟合得到的最大磷酸盐和Cr(Ⅵ)吸附量分别为191.8 mg/g和109.7 mg/g,其吸附机制均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ZnAl-LDHs@BC复合材料处理磷酸盐-Cr(Ⅵ)二元体系研究表明,Cr(Ⅵ)的存在对复合材料吸附磷酸盐具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Hs@BC
芦苇秸秆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锌铝复合改性海泡石的磷酸盐吸附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詹旭
王婷婷
+3 位作者
王蒙
杨龙
黄俊波
孙连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7-144,共8页
为探究锌铝复合改性海泡石(H^(+)-ZnAl-Sep)对磷酸盐溶液的吸附特性及其机理,文章用共沉淀法制备吸附剂,并对改性前后吸附剂特性用SEM、XRD和FTIR进行表征,用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拟合H^(+)-ZnAl-Sep对磷酸盐溶液的吸...
为探究锌铝复合改性海泡石(H^(+)-ZnAl-Sep)对磷酸盐溶液的吸附特性及其机理,文章用共沉淀法制备吸附剂,并对改性前后吸附剂特性用SEM、XRD和FTIR进行表征,用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拟合H^(+)-ZnAl-Sep对磷酸盐溶液的吸附过程,分析吸附机理,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pH、温度和初始浓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对磷吸附量影响。结果表明,H^(+)-ZnAlSep对磷酸盐溶液的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磷酸盐的吸附为自发吸热的多分子层吸附,反应过程为熵增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的进行;H^(+)-ZnAl-Sep对磷酸盐的吸附机制主要是吸附剂表面的-OH与磷酸盐发生了络合反应和静电吸引作用。响应面结果显示,R_(adj)^(2)=0.9957,回归模型显著,失拟项不显著,3个因素对响应值皆为显著影响;最佳吸附条件下磷吸附量为60.37 mg/g,与预测值62.23 mg/g相近,优化结果与拟合回归方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锌铝氧化物
改性
吸附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炭负载锌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吸附磷酸盐和Cr(Ⅵ)的研究
1
作者
俞水
詹旭
郭倬瑞
吴婧雯
汪雨婷
孟子琦
孙连军
黄俊波
机构
江南大学
环境
与生态学院
江苏
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无锡工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研究生工作站
出处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139,共10页
基金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BY2020-083)。
文摘
通过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芦苇秸秆生物炭负载锌铝层状双氢氧化物(ZnAl-LDHs)复合材料(ZnAl-LDHs@BC),考察了复合材料中ZnAl-LDHs质量分数、溶液pH、共存阴离子对水中磷酸盐〔Cr(Ⅵ)〕的吸附性能,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模拟分析,最后考察了复合材料对磷酸盐和Cr(Ⅵ)二元废水中磷酸盐、Cr(Ⅵ)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ZnAl-LDHs和生物炭之间存在协同效应,76.7%ZnAl-LDHs@BC对磷酸盐〔Cr(Ⅵ)〕表现出优异的去除效果。ZnAl-LDHs@BC复合材料吸附去除磷酸盐、Cr(Ⅵ)的最佳pH分别为4、6。共存阴离子对ZnAl-LDHs@BC吸附磷酸盐效果的影响大小为Cl-<SO_(4)^(2-)<CO_(3)^(2-),对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大小为Cl-<HPO_(4)^(2-)<SO_(4)^(2-)<CO_(3)^(2-)。Langmuir模型拟合得到的最大磷酸盐和Cr(Ⅵ)吸附量分别为191.8 mg/g和109.7 mg/g,其吸附机制均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ZnAl-LDHs@BC复合材料处理磷酸盐-Cr(Ⅵ)二元体系研究表明,Cr(Ⅵ)的存在对复合材料吸附磷酸盐具有增效作用。
关键词
LDHs@BC
芦苇秸秆
协同效应
Keywords
LDHs@BC
reed straw
synergistic effect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锌铝复合改性海泡石的磷酸盐吸附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詹旭
王婷婷
王蒙
杨龙
黄俊波
孙连军
机构
江南大学
环境
与土木
工
程学院
江苏
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
无锡
工
源
环境
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江苏
省
研究生
工作站
无锡
工
源
环境
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7-144,共8页
基金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BY2020-08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30145)。
文摘
为探究锌铝复合改性海泡石(H^(+)-ZnAl-Sep)对磷酸盐溶液的吸附特性及其机理,文章用共沉淀法制备吸附剂,并对改性前后吸附剂特性用SEM、XRD和FTIR进行表征,用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拟合H^(+)-ZnAl-Sep对磷酸盐溶液的吸附过程,分析吸附机理,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pH、温度和初始浓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对磷吸附量影响。结果表明,H^(+)-ZnAlSep对磷酸盐溶液的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磷酸盐的吸附为自发吸热的多分子层吸附,反应过程为熵增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的进行;H^(+)-ZnAl-Sep对磷酸盐的吸附机制主要是吸附剂表面的-OH与磷酸盐发生了络合反应和静电吸引作用。响应面结果显示,R_(adj)^(2)=0.9957,回归模型显著,失拟项不显著,3个因素对响应值皆为显著影响;最佳吸附条件下磷吸附量为60.37 mg/g,与预测值62.23 mg/g相近,优化结果与拟合回归方程合理。
关键词
海泡石
锌铝氧化物
改性
吸附
响应面法
Keywords
sepiolite
zinc aluminum oxide
modification
adsorpti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物炭负载锌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吸附磷酸盐和Cr(Ⅵ)的研究
俞水
詹旭
郭倬瑞
吴婧雯
汪雨婷
孟子琦
孙连军
黄俊波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锌铝复合改性海泡石的磷酸盐吸附研究
詹旭
王婷婷
王蒙
杨龙
黄俊波
孙连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