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俗文化视域下武强年画文创产品设计策略
1
作者 房庆丽 苏军强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124,共5页
旨在探讨民俗文化视域下地域性文化资源的转化与发展路径。以武强年画为例,针对当下文创设计情感共鸣缺乏、价值关联缺失两个典型问题,从文化基因和文化体验角度,探讨地域文化基因的识别、提取、创新设计及与现代媒体传播技术相结合的方... 旨在探讨民俗文化视域下地域性文化资源的转化与发展路径。以武强年画为例,针对当下文创设计情感共鸣缺乏、价值关联缺失两个典型问题,从文化基因和文化体验角度,探讨地域文化基因的识别、提取、创新设计及与现代媒体传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四项设计策略:关联当下社会价值观,创设文化主题定位;感官体验设计注重文化显性基因的提取与再设计;互动体验设计需基于当代生活场景;情感体验设计中“形合”与“意通”是实现创意与叙事性相统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文化体验 武强年画 文创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瑶挑花纹样在女士皮包中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辉超 张毅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7,共9页
花瑶挑花纹样造型多样、设计精巧,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与应用价值,但将其创新应用至箱包设计领域的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从设计学角度出发,分析花瑶挑花的典型图案和文化内涵,归纳其核心元素特征;调查研析消费人群及其风格偏好,确立产品... 花瑶挑花纹样造型多样、设计精巧,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与应用价值,但将其创新应用至箱包设计领域的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从设计学角度出发,分析花瑶挑花的典型图案和文化内涵,归纳其核心元素特征;调查研析消费人群及其风格偏好,确立产品的设计定位;选取典型挑花纹样,运用形状文法和风格迁移算法分别进行创新再造设计,并结合3D数字化软件将创新方案应用于时尚女包设计中,开发出兼具民族特色和现代形式美感的革制品。通过将数字化技术手段与花瑶挑花纹样皮具的有机结合,既保证了挑花纹样的迭代与创新,又提高了革制品图案设计的创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花 纹样 女包 形状文法 风格迁移算法 创新 设计 花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式压迫止血功能作训裤设计
3
作者 徐丽丽 任雅苇 +2 位作者 施晓晴 刘金凤 苏军强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8,共8页
针对在现代战场中下肢创伤出血需要更加快速便捷的战伤救治的需求,依据气囊充气加压原理设计了一款气囊式作训裤。首先对气囊与下肢进行仿真模拟,对气囊的压迫效果进行检验分析;然后为作训裤止血部位设置3种不同设计方案,并与常用止血... 针对在现代战场中下肢创伤出血需要更加快速便捷的战伤救治的需求,依据气囊充气加压原理设计了一款气囊式作训裤。首先对气囊与下肢进行仿真模拟,对气囊的压迫效果进行检验分析;然后为作训裤止血部位设置3种不同设计方案,并与常用止血带的止血效果进行主客观实验对比,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主客观实验的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目标层的综合权重来看,参考旋压式止血带原理设计的作训裤方案权重最高,在具有压迫效果的同时,在舒适性和时间测量等其他方面性能最好,可为战伤止血装备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训裤 气囊式 压迫止血 AHP分析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运动服饰时尚设计变迁(1990—2023年)
4
作者 陈百超 王涛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51,共9页
运动服饰自清末民初由西方传入中国,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运动服饰设计几乎完全“临摹”西方,缺乏原创性。20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涌现大量运动服饰品牌,并逐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这为国内运动服饰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基于该... 运动服饰自清末民初由西方传入中国,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运动服饰设计几乎完全“临摹”西方,缺乏原创性。20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涌现大量运动服饰品牌,并逐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这为国内运动服饰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基于该时期各类型运动服饰的发展变迁,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图像资料及服饰实物,探讨国内运动服饰的设计变革,旨在厘清30余年间国内运动服饰设计的演变脉络。研究发现,国内运动服饰设计呈现“去西方化”趋势,逐渐扎根本土文化土壤;但在技术层面,却始终与国际标准接轨,且在演变过程中成为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的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服饰 设计变迁 服饰设计 中国设计 体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拼布艺术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服装设计应用
5
作者 梁惠娥 林文静 +1 位作者 邢乐 贾蕾蕾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5,共7页
为使中国传统拼布艺术的审美性、文化性、生态性等多重优良因子更好地融入现代服装设计,延续传统艺术文化内涵并提升现代设计多元价值,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设计实践法对其展开研究与应用。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在汉族传统服饰载体上将中国... 为使中国传统拼布艺术的审美性、文化性、生态性等多重优良因子更好地融入现代服装设计,延续传统艺术文化内涵并提升现代设计多元价值,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设计实践法对其展开研究与应用。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在汉族传统服饰载体上将中国传统拼布艺术细分为自然朴拙的百衲衣、韵律考究的水田衣、纷繁稚趣的百家衣,并对其色彩、图案、材质与工艺美学特征进行剖析;然后,在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分析归纳其在服装中的应用原则;最后通过设计实践法,采用去繁就简、借鉴容融、升级再造3种设计方法对其进行可持续性的服装创新设计实践并进行设计展示,为优秀传统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拼布艺术 美学特征 现代服装设计 创新设计 可持续服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中式婚服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康 马浩然 邢乐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4,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中式婚服设计开发方法存在费时及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到中式婚服设计中,采用基于Pix2Pix算法模型的生成式设计方法,通过爬虫技术获取中式婚服图像数据,并对样本数据进行筛选以及轮廓特征、边缘特征和语... 为了解决传统中式婚服设计开发方法存在费时及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到中式婚服设计中,采用基于Pix2Pix算法模型的生成式设计方法,通过爬虫技术获取中式婚服图像数据,并对样本数据进行筛选以及轮廓特征、边缘特征和语义特征的标注,进而展开由单特征控制条件生成与特征联合控制条件生成两组实验。研究表明,联合控制条件生成的“递进式生成法”结合了生成对抗网络与条件图像生成方法的优势,服装特征标注被用作条件以增加服装图像生成过程的可控性,相较于“单特征控制条件生成”的细节调控能力更强,该结果可为中式婚服设计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式婚服 深度学习 Pix2Pix算法 控制条件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宫春晓图》仕女服饰特征考析及数字化复原 被引量:2
7
作者 唐倩 邢乐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6-403,共8页
以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写实重彩仕女画《汉宫春晓图》为研究对象,借助图像比例分析法,比对文献及实物资料,确定人物与服饰比例关系,还原服饰形制、结构尺寸、纹样等;利用服装CAD和绘画软件完成二维结构样板、图案纹样、着装场景等绘制;... 以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写实重彩仕女画《汉宫春晓图》为研究对象,借助图像比例分析法,比对文献及实物资料,确定人物与服饰比例关系,还原服饰形制、结构尺寸、纹样等;利用服装CAD和绘画软件完成二维结构样板、图案纹样、着装场景等绘制;基于服装三维虚拟展示技术实现仕女服饰形制及面料材质的三维数字化复原。研究表明,相较于实物研究,基于图像比例分析法的古代绘画服饰数字化复原更容易获得服装与人体的比例关系及服装的结构尺寸;通过数字化复原展示古代绘画中具有东方特色的人物形象及古代服装,对古代绘画艺术与服饰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宫春晓图》 古代绘画 传统服饰 3D服装技术 服饰复原 虚拟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的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媚 吕成智 +1 位作者 吴艳 唐颖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8,共8页
为提升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识别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竞争力发展的关键指标,文章在对其品牌生态理解及以往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关指标进行系统性识别。共筛选出7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要素用... 为提升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识别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竞争力发展的关键指标,文章在对其品牌生态理解及以往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关指标进行系统性识别。共筛选出7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要素用以构建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分析指标间的关联关系,形成评价模型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优先级排序。研究结果显示,新构建的评价模型能够指导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能准确反应影响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提升其品牌竞争力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品牌资源筹供力、品牌形象力和品牌创新力,其中政策扶持力度、品牌集群激励指数、销售额增长率、设计师专业素质指数和市场占有率对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竞争力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 竞争力评价 评价体系 网络层次分析 品牌生态 设计师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的历史传承与现代演绎——评《旗袍文化与时尚设计》
9
作者 牛犁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3-403,共1页
由崔荣荣、王志成合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旗袍文化与时尚设计》,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之一。该专著从设计学、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视角,梳理旗袍的历史沿革、设计要素及其时尚价值,并探讨了现代旗袍... 由崔荣荣、王志成合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旗袍文化与时尚设计》,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之一。该专著从设计学、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视角,梳理旗袍的历史沿革、设计要素及其时尚价值,并探讨了现代旗袍在继承传统旗袍基础上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设计 旗袍文化 传统旗袍 现代旗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历史传承 设计要素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化形状文法在传统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10
作者 孟媚 吴艳 +1 位作者 孔旭 刘新汶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84,共9页
为了有效促进传统艺术复活,弥补传统纹样设计方法低效及设计成果可控性较低的问题,以清式天花彩画装饰图案为例,提出基于参数化形状文法的图案设计演变策略。运用田野考察、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结合其文化语义从纹样、布局、色彩3... 为了有效促进传统艺术复活,弥补传统纹样设计方法低效及设计成果可控性较低的问题,以清式天花彩画装饰图案为例,提出基于参数化形状文法的图案设计演变策略。运用田野考察、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结合其文化语义从纹样、布局、色彩3方面对图案元素进行解析与提取,得到新的设计因子。采用Grasshopper参数化工具将形状文法图案推演规则转译为参数化语法表达,通过计算机辅助形状文法的形式控制图案的设计过程,实现基于参数化形状文法的清式天花彩画图案创新设计。最终导出6组图案设计方案用于模糊综合评价,并在CLO3D软件上进行数字化三维模拟呈现,以验证其设计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参数化形状文法的图案设计模型具有较好的实践应用价值,其生成结果能够良好地保留清式天花彩画原有的艺术特征,为传统图案的发展提供了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 形状文法 纺织品图案设计 清式天花彩画 图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难美学视域下电影《焚城》的视听语言特征
11
作者 沈袁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9-163,共5页
中国香港电影《焚城》通过其独特的视觉叙事,深刻诠释了灾难美学。电影运用镜头语言、色彩对比和空间构图等手段,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极具冲击力的灾难场景。影片中,宏大的火灾场面与细腻的人物情感交织,强化了故事的紧迫感和情感张力。... 中国香港电影《焚城》通过其独特的视觉叙事,深刻诠释了灾难美学。电影运用镜头语言、色彩对比和空间构图等手段,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极具冲击力的灾难场景。影片中,宏大的火灾场面与细腻的人物情感交织,强化了故事的紧迫感和情感张力。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以及多重视角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剧情层次,还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感受灾难的影响。灾难不仅是物理上的破坏,更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脆弱,展现了人们在危机面前的无畏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美学 《焚城》 视听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材料在服装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雨晴 唐颖 +1 位作者 袁久刚 孟媚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4,共8页
环保材料的应用是服装行业可持续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细菌纤维素(BC)作为一种环保无毒的生物材料,拥有在服装中应用的潜力与特征优势。为推动这一材料在服装领域中的应用进程,文章首先介绍了细菌纤维素循环低成本、稳定易获取及高效自... 环保材料的应用是服装行业可持续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细菌纤维素(BC)作为一种环保无毒的生物材料,拥有在服装中应用的潜力与特征优势。为推动这一材料在服装领域中的应用进程,文章首先介绍了细菌纤维素循环低成本、稳定易获取及高效自成型的生长特征,并从机械性能、染色性能与成形性能三方面,梳理了材料的服用性;其次,从学科交叉的角度论述了细菌纤维素材料在时尚服装、智能服装与防护服装中的应用潜力;最后,厘清了材料的舒适度与耐用性、设计方法革新与范式转变、生产的规模化与系统性相关的服用化问题,并从材料性能研究、服装应用方向及市场化推广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服装材料 生物材料 时尚服装 智能服装 防护服装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地女性传统“三条簪”头饰艺术及文化探析
13
作者 林文静 梁惠娥 吴玥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0-118,共9页
“三条簪”是闽地极具地域代表性的女性传统民俗头饰。本文基于福州市博物馆、福建省雨田古代玉器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所藏“三条簪”实物的考证,以及地方史志、近代刊物及摄影图像的搜集,系统探析“三条簪”头饰的历史源流、艺术表征、... “三条簪”是闽地极具地域代表性的女性传统民俗头饰。本文基于福州市博物馆、福建省雨田古代玉器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所藏“三条簪”实物的考证,以及地方史志、近代刊物及摄影图像的搜集,系统探析“三条簪”头饰的历史源流、艺术表征、服装配伍及文化意蕴,以期补充地域民俗服饰文化研究。研究表明:“三条簪”应为兵器造型饰物的在地性演化,其形象装配受福建民间信仰、佛道融入等多元文化影响,形成了固定的簪戴风格与妇女形象,体现闽地劳动妇女生活繁重负载的需求及地域女性审美,“三条簪”的特异装束亦成为近代闽地用以合理化族群分类、阶层分化及传扬女性教化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三条簪 地域头饰 民俗头饰 服饰艺术 文化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傈僳族火草布纺织技艺及其发展路径
14
作者 李竹语 衣卫京 柯莹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3,共7页
为促进火草布及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以实地调查和走访时获取的资料为主要依据,并结合相关的文献和实物,从原料的获取、火草线与火麻线的制作、火草布的织造、纺织机具和传承现状等方面,对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祥... 为促进火草布及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以实地调查和走访时获取的资料为主要依据,并结合相关的文献和实物,从原料的获取、火草线与火麻线的制作、火草布的织造、纺织机具和传承现状等方面,对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祥云县和漾濞县3地傈僳族火草纺织技艺进行详细地梳理与分析。针对其发展迟缓,濒临失传的困境,提出培育火草、改良工具、创新设计、拓展应用、加强推广、培养传承人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可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相关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草布 傈僳族 少数民族 纺织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坡巾的发展、形制及流行演变
15
作者 王涛 牛犁 唐颖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110,共8页
东坡巾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首服,盛行于宋明时期的士人群体。文章以图像为基础,采取文献法、艺术考古法及归纳总结法,就东坡巾的发展、构成及流行缘由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其与前朝首服迭代变迁密不可分,且最终在宋代完成了基本定型... 东坡巾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首服,盛行于宋明时期的士人群体。文章以图像为基础,采取文献法、艺术考古法及归纳总结法,就东坡巾的发展、构成及流行缘由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其与前朝首服迭代变迁密不可分,且最终在宋代完成了基本定型进而流传于后世。其材质主要为乌纱,并可以通过添加簪花、纹样等装饰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此外,依据图像样本,将不同款式的东坡巾分为加缀式、变形式和镶边式三种。最后从多角度探究东坡巾流行的原因,发现政策国令、崇古文化和商业行为推动了社会接纳东坡巾,苏轼的“名人效应”和士人群体的共鸣引发其在阶级间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巾 首服 士人群体 文化符号 苏轼 服饰流行 士人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民俗服饰研究现状与展望
16
作者 梁惠娥 林文静 贾蕾蕾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34,共9页
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对福建民俗服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归纳、揭示当前研究的总体特征与薄弱环节,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发现,福建畲族民俗服饰与海洋民俗服饰研究相对丰富且细分翔实,汉族及其客家民系传统民俗服饰研究相对薄... 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对福建民俗服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归纳、揭示当前研究的总体特征与薄弱环节,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发现,福建畲族民俗服饰与海洋民俗服饰研究相对丰富且细分翔实,汉族及其客家民系传统民俗服饰研究相对薄弱;国外相关研究多从属于福建民俗与民俗服饰的研究,聚焦于福建民俗服饰专题的研究较少。未来可从福建汉族传统民俗服饰、福建不同类别民俗服饰及闽台民俗服饰的比较、福建民俗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展开多维度研究,以图、文、物等多类型资料为支撑,注重福建民俗服饰“文化本真”与创意市场经济的有机衔接,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民俗服饰 畲族民俗服饰 海洋民俗服饰 客家民俗服饰 汉族传统民俗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祖容像服饰地域比较及其神格建构
17
作者 邢乐 唐倩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0-127,共8页
封建社会服饰制度规范严谨,是维护等级序列、伦理秩序的有效工具,祖容像中的服饰却呈现出规制再现与逾制想象并存的现象。本文采用交叉图像学与设计学研究方法,系统比对齐鲁、江南、闽南地区186幅民间祖容像服饰艺术特征。研究表明:祖... 封建社会服饰制度规范严谨,是维护等级序列、伦理秩序的有效工具,祖容像中的服饰却呈现出规制再现与逾制想象并存的现象。本文采用交叉图像学与设计学研究方法,系统比对齐鲁、江南、闽南地区186幅民间祖容像服饰艺术特征。研究表明:祖容像服饰与人物坐姿、表情、使用空间、时序等共同完成了祖先神格化的塑造,但三地服饰在形制、色彩及纹样题材上各具特色,彰显出差异性的身份构成、世次组合、民间信仰及审美趋向,对于深入理解明代祖容像绘制的动机,以及国家礼制与民俗传统、儒家正统文化与地域文化互动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祖容像 地域比较 服饰符号 民间信仰 崇拜图像 神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式男礼服在近代上海跨文化传播与流行的条件探析
18
作者 丁乾琨 贾蕾蕾 梁惠娥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9,共9页
近代上海西式男礼服的流行反映出城市化进程、中西礼仪文化交流及服装新思潮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相关研究较少。文章依据公元19—20世纪中英文报刊、地方志等史料,系统阐释西式男礼服在近代上海跨文化传播与流行的条件。研究表... 近代上海西式男礼服的流行反映出城市化进程、中西礼仪文化交流及服装新思潮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相关研究较少。文章依据公元19—20世纪中英文报刊、地方志等史料,系统阐释西式男礼服在近代上海跨文化传播与流行的条件。研究表明:其一,西方社会工业化转型、上海开埠通商及城市化进程为西式礼服的传播提供了外在基础条件;其二,西式男礼服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款式及礼仪级别,且制作工艺完备、功能性较好,具备对外传播的内在必要条件;其三,近代上海自由、平等、摩登的新思潮和文化包容性是西式礼服流行的重要引导和推动条件。西式礼服的传播经历了由颇受争议、到逐渐被吸纳、至最终融入上海各类礼仪活动的过程,为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将中国传统礼仪服饰推向世界舞台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服 跨文化传播 工业化 城市化 服装思潮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节日赏赐宋锦的历史成因及文化内涵
19
作者 吴志明 杜程 孙涛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7-220,共4页
宋代节日赏赐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的柔性纽带,也是礼制秩序的具象化表达。采用图史互证法,系统梳理宋代节日赏赐体系中宋锦的名目沿革与使用场景,剖析其纹样符号的艺术特质与生成逻辑,探究其... 宋代节日赏赐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的柔性纽带,也是礼制秩序的具象化表达。采用图史互证法,系统梳理宋代节日赏赐体系中宋锦的名目沿革与使用场景,剖析其纹样符号的艺术特质与生成逻辑,探究其承载的政治隐喻与文化基因。研究表明:在宋代,宋锦是节日赏赐体系中的重要物质载体;统治者制定了详细的宋锦赏赐制度,体现着其在政治上以赏固权、思想上以赏显德的双重治国策略;宋锦赏赐制度推动了宋锦在技术层面的不断革新,呈现“以赏促技”的特点。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宋锦文化的传承,还原宋代节日的真实风貌,为宋代赏赐制度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锦 节日赏赐制度 纹样 赏赐成因 宋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融合视域下“胸背”的发展演绎
20
作者 牛犁 曾玉琴 温少华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6-124,共9页
“胸背”原是身体的两处部位,在服装中指的是前胸后背处一块装饰图案的名称。本文以“胸背”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分类考据的方式梳理各类史料汇编,认为“胸背”来源可追溯至盛唐时期用于区分官员等级的“铭襟背衫”,铭袍背有鸟兽纹饰。... “胸背”原是身体的两处部位,在服装中指的是前胸后背处一块装饰图案的名称。本文以“胸背”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分类考据的方式梳理各类史料汇编,认为“胸背”来源可追溯至盛唐时期用于区分官员等级的“铭襟背衫”,铭袍背有鸟兽纹饰。其次通过图像和实物资料分析,从图案的装饰位置、纹样内容、构成形式角度切入,发现唐代武则天时期的袍服胸前鸟兽纹饰的构成形式为圆形或近似圆形,且唐代以后一直流行,元代胸背处还发展出方形的构成形式,与后世“文官禽、武官兽”补子的构成形式一脉相承。最后通过分析归纳发现,“胸背”在发展演绎过程中展示了民族间的脉络传承、审美表达及融合创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 补子 民族融合 服装符号 民族传承脉络 服饰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