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盐浓度对Chlorella vulgaris生物合成蛋白与油脂的影响
1
作者 李昌灵 杨海麟 +2 位作者 李宇佶 张玲 王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6-130,136,共6页
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发酵过程中不同盐度对小球藻细胞生长、蛋白及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144h,小球藻在无NaCl培养基中生长最佳,其细胞干重、光合色素含量、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产强度分别为0.750g·L-1、39.50mg·... 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发酵过程中不同盐度对小球藻细胞生长、蛋白及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144h,小球藻在无NaCl培养基中生长最佳,其细胞干重、光合色素含量、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产强度分别为0.750g·L-1、39.50mg·g-1、0.225d-1和0.125g·L-1·d-1,且氮磷利用率高分别为96.4%及93.5%,其消耗效率分别为9.10、0.71mg·L-1·d-1,藻蛋白含量也最高为55.0%(W),其生产效率为68.40mg·L-1·d-1;而藻细胞培养在2.5%NaCl浓度下,在96h脯氨酸含量达最高为2.25%(W),最高与最低值之比超过20.0;小球藻培养在含2.5%NaCl培养基中,在144h油脂含量最高达15.5%(W),其生产效率为16.10mg·L-1·d-1。NaCl浓度不仅影响小球藻细胞对氮磷等营养的吸收,而且对生物量、蛋白质、脯氨酸及油脂等细胞组分的生物合成具有明显影响。藉此,提出了通过改变盐浓度,达到调控小球藻胞内生理代谢组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发酵 盐浓度 蛋白质 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快速选育高产DHA的裂殖壶菌突变株 被引量:16
2
作者 袁军 赵犇 +2 位作者 孙梦玉 王武 杨海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9-204,共6页
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快速便捷的诱变选育高产DHA菌株的方法。出发菌株Schizochytrium sp.ATCC 20888悬浮液经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处理后,涂布到2,2’-联吡啶平上板培养。将所得的突变菌株摇瓶发酵培养,通过磷酸香草醛油脂快速检测法... 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快速便捷的诱变选育高产DHA菌株的方法。出发菌株Schizochytrium sp.ATCC 20888悬浮液经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处理后,涂布到2,2’-联吡啶平上板培养。将所得的突变菌株摇瓶发酵培养,通过磷酸香草醛油脂快速检测法和气相色谱分析从突变菌株中筛选得到DHA高产菌株。结果表明,裂殖壶菌诱变选育条件为ARTP为处理时间15 s,气量10 L/min,电功率100 W;2,2’-联吡啶浓度为100μmol/L。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得高产DHA的菌株。其中D32菌株DHA生产能力提升显著,比初始菌株提升了29.8%,DHA产量达到7.31g/L。D32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主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05),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P<0.005)。经5次传代后性状稳定,本方法快捷高效,同时也为其他多不饱和脂肪的诱变选育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 裂殖壶菌 诱变育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氨酸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及失活机理 被引量:6
3
作者 仝艳军 辛瑜 +3 位作者 杨海麟 冯守帅 张玲 王武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9-1247,共9页
将来源于Bacillus sp.的肌氨酸氧化酶(SOX)基因在E.coli成功表达,并探索了肌氨酸氧化酶(sarcosine oxidase)酶学性质和失活机理。Bacillus sp.的肌氨酸氧化酶基因克隆入载体p ET28a,并转化至E.coli BL21(DE3)表达。经IPTG诱导8 h,对菌... 将来源于Bacillus sp.的肌氨酸氧化酶(SOX)基因在E.coli成功表达,并探索了肌氨酸氧化酶(sarcosine oxidase)酶学性质和失活机理。Bacillus sp.的肌氨酸氧化酶基因克隆入载体p ET28a,并转化至E.coli BL21(DE3)表达。经IPTG诱导8 h,对菌体破壁液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在43 kDa处有明显蛋白质条带。采用亲和介质分离纯化获得较高纯度SOX。SOX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3.8 kDa,最适反应温度40℃,最适反应pH值为8.0;20 mmol/L的Mn^(2+)对SOX具有明显激活作用;其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肌氨酸作为底物时的K_m值为141.6 mmol/L,V_(max)为0.115 mmol/(L·min)。结合SDS-PAGE凝胶电泳、荧光光谱和圆二色性光谱分析,探明了液态SOX的失活机理。在37℃恒温条件下,随储存时间延长,SOX酶分子内部疏水基团逐渐暴露且二级结构被破坏,导致酶分子变性以及最终酶活力下降。为进一步提高SOX的酶活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氨酸氧化酶 酶学性质 失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态氮对Nannochloropsis oculata生长及合成胞内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巩波 袁军 +3 位作者 陈金花 李昌灵 夏小乐 杨海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41-146,共6页
研究了硝态氮对Nannochloropsis oculata C170细胞生长及胞内组分合成的影响。以硝酸钠为氮源考察不同氮浓度下藻细胞生长、氮消耗及油脂含量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氮限制处理时油脂、总糖及蛋白等胞内组分合成差异。结果表明:N.oculata... 研究了硝态氮对Nannochloropsis oculata C170细胞生长及胞内组分合成的影响。以硝酸钠为氮源考察不同氮浓度下藻细胞生长、氮消耗及油脂含量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氮限制处理时油脂、总糖及蛋白等胞内组分合成差异。结果表明:N.oculata C170在42.5mg/L氮浓度时生长最佳,其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及产率最高,分别为0.59g/L、0.275d-1和50.98mg/(L·d)。油脂含量与氮浓度呈明显负相关,氮浓度为12.5mg/L时,油脂含量和产率最高,分别为29.17%和11.40mg/(L·d)。而胞内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随着氮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其中EPA含量由8.06%升高到18.76%。此外藻细胞在限氮培养时,其油脂含量增加至23.07%,为最初含量的2.8倍,同时总糖含量升高了76%左右,叶绿素a和蛋白含量则分别下降了大约29%和24%。高浓度硝态氮有利于N.oculata C170细胞生长及胞内EPA积累,低浓度硝态氮诱导藻细胞油脂积累并与糖类合成、色素和蛋白降解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微绿球藻 细胞生长 胞内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耐受定向驯化强化嗜酸喜温硫杆菌浸出贫黄铜矿 被引量:4
5
作者 崔亚铨 冯守帅 +2 位作者 黄兴 陈金才 杨海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102,共8页
生物浸出贫黄铜矿后期,累积的Cu^2+会对微生物产生胁迫效应从而影响浸出效率,因此该类微生物的铜耐受性定向驯化变得非常关键。对嗜酸喜温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进行6个月铜耐受定向驯化,将出发菌株与驯化菌株在不同铜胁迫... 生物浸出贫黄铜矿后期,累积的Cu^2+会对微生物产生胁迫效应从而影响浸出效率,因此该类微生物的铜耐受性定向驯化变得非常关键。对嗜酸喜温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进行6个月铜耐受定向驯化,将出发菌株与驯化菌株在不同铜胁迫浓度下(0、1和3g/LCu^2+)纯培养及浸出贫黄铜矿,并比较分析关键参数变化。在纯培养体系中,3g/LCu2+胁迫下最高比生长速率(μmax)由驯化前0.21d-1(13d)提升至0.54d-1(10d)。在0、1和3g/LCu^2+浸出体系中,菌株驯化后铜浸出率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17.64%、70.93%及306.09%。扫描电镜(SEM)分析矿渣形貌差异表明伴随胁迫作用增强菌体对矿物腐蚀程度变弱,在相同铜胁迫水平下,驯化菌株浸出体系矿渣表面呈现更多潜在的吸附位点及明显腐蚀痕迹。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矿渣表面关键官能团变化,驯化菌株浸出体系的矿渣呈现更多含硫基团。X射线衍射(XRD)分析矿渣成分表明驯化菌株浸出体系中呈现较为丰富的铁硫衍生物如Fe3O4、FeS。综上,驯化后A.caldus具备较强抵御铜胁迫能力,在浸出体系中保持了更活跃的生化浸出效应,有望在类似的工业生物浸出过程中发挥其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贫黄铜矿 嗜酸喜温硫杆菌 铜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模式对微藻Chlorella vugaris代谢与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6
作者 李昌灵 杨海麟 +1 位作者 李宇佶 王武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2,共7页
研究不同培养模式对小球藻蛋白合成的影响。分别采用自养、异养和混养模式培养小球藻生产蛋白质。结果为混养时藻细胞更易积累生物量,其比生长速率和产率高达0.526 d-1和0.318mg/(L·d),且其蛋白质质量分数和产率分别为35.6%和0.097... 研究不同培养模式对小球藻蛋白合成的影响。分别采用自养、异养和混养模式培养小球藻生产蛋白质。结果为混养时藻细胞更易积累生物量,其比生长速率和产率高达0.526 d-1和0.318mg/(L·d),且其蛋白质质量分数和产率分别为35.6%和0.097 g/(L·d),自养时蛋白质质量分数却最高为52.1%;3种方式培养小球藻均含18种氨基酸,且必须氨基酸比例均超过总的40.0%;异养和混养方式下各氨基酸组成比例基本相似,而与自养时相比,Cys-s、Tyr和Met比例差异显著,Cys-s比例分别高了约78.57%,而Tyr及Met分别低27.59%和33.33%左右。营养方式显著影响小球藻蛋白质合成及氨基酸组成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蛋白质 氨基酸 发酵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