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2)——从“媒体应用”、“课程整合”到“学习技术” 被引量:38
1
作者 董玉琦 包正委 +2 位作者 刘向永 王靖 伊亮亮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3年第2期3-12,共10页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关注学习者发展的学习技术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者的新追求。从教育技术学研究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对优质研究文献的考量,分析了教育技术学现有的三种研究范式:"媒体应用"、"课程...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关注学习者发展的学习技术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者的新追求。从教育技术学研究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对优质研究文献的考量,分析了教育技术学现有的三种研究范式:"媒体应用"、"课程整合"、"学习技术"的形成背景、内涵、特征、发展现状及启示等,揭示了这三种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向前兼容的发展性特点。发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在文化视野下关注技术、学习内容、学习者的学习技术研究范式,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者的新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CL 研究范式 媒体应用 课程整合 学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教育视域下“灰色学生”逆反心理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加慧 沈贵鹏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29,共3页
一、价值教育背景 1.价值教育的内涵 香港大学设有价值教育文学硕士课程。近几年来频繁开设价值教育系列讲座等等迹象标明,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价值教育思潮方兴未艾。“价值教育日益成为学术研究和发展的热点,在当今流行话语和... 一、价值教育背景 1.价值教育的内涵 香港大学设有价值教育文学硕士课程。近几年来频繁开设价值教育系列讲座等等迹象标明,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价值教育思潮方兴未艾。“价值教育日益成为学术研究和发展的热点,在当今流行话语和学术著述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价值教育,是一种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实践活动,而非抽象的过程或某个研究性学科。它不局限于正式的教育组织中,在任何公共组织和机构中均可开展。而价值教育的促进者(facilitator)可以是学校教师、管理者、领导官员,甚至是高年级的学生。价值教育涵盖了精神关怀、宗教教育、个人与社会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及环境教育等领域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教育 逆反心理 学生 20世纪90年代 灰色 视域 教育背景 硕士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哲学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体系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向永 董玉琦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91,共5页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是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价值哲学视野下,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体系分为三个层级:个体内在价值、个体工具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个体内在价值包括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信息处理的方法与技能、能力培养、社...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是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价值哲学视野下,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体系分为三个层级:个体内在价值、个体工具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个体内在价值包括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信息处理的方法与技能、能力培养、社会责任以及情感与态度等;个体工具价值包括生存的价值、发展的价值、享受的价值等;社会价值包括实现信息公平、构建信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哲学 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价值 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热传导系数反问题的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娜 朱龙超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24期266-270,共5页
量子行为粒子群优化算法(QPSO)和Tikhonov正则化方法用来求解热传导反问题,近似估计平板随时间变化的热传导系数。由于热传导系数的函数形式是未知的,所以问题可以归结为函数估计问题。求解过程是基于最小二乘模型的,采用的是嵌在平板... 量子行为粒子群优化算法(QPSO)和Tikhonov正则化方法用来求解热传导反问题,近似估计平板随时间变化的热传导系数。由于热传导系数的函数形式是未知的,所以问题可以归结为函数估计问题。求解过程是基于最小二乘模型的,采用的是嵌在平板中的传感器所测量得到的温度,优化过程由QPSO算法来求解。给出了由L曲线方法选择正则参数的详细过程。提出算法的有效性经过了数值实验的验证。传感器的位置和数量对结果的影响也做了研究。给出了与共轭梯度法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系数 量子行为粒子群优化算法 TIKHONOV正则化 共轭梯度法 L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2005~2015年SSCI和CSSCI期刊论文比较 被引量:68
5
作者 马志强 孔丽丽 曾宁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49-57,102,共10页
目前混合式学习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和E-Learning培训领域中,而且是未来几年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受到国际研究机构的重视。从国际视角系统梳理混合式学习研究的基本脉络、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问... 目前混合式学习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和E-Learning培训领域中,而且是未来几年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受到国际研究机构的重视。从国际视角系统梳理混合式学习研究的基本脉络、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发现新的研究问题,推进重要主题的深入研究,以及比较和借鉴国际同行研究的差异和经验。通过对2005~2015年间刊发于SSCI和CSSCI期刊中关于混合式学习研究的论文进行多维分析发现:在研究主题上,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研究均与在线学习、远程学习及高等教育领域联系紧密,但对于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研究的切入点有所不同:国内研究倾向于先从理论上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然后再进行实证研究;国外研究更倾向于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从微观角度提出并验证混合式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研究在实证与理论构建研究的比例、混合式研究方法运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研究倾向于采用实证与非实证混合的方法,国外研究则倾向于采用多种实证分析法的混合。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国内外的理论模型构建研究都较多关注设计性研究,而较少关注探索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未来混合式学习研究的重要趋势可能是混合式学习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研究热点 趋势分析 国际比较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启示 被引量:17
6
作者 董玉琦 刘向永 钱松岭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6,共4页
2010年前后,在世界范围内,一些主要国家对本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展开了新一轮改革。该文通过对英国、日本、美国、印度和韩国等国家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总结了他们共性发展的规律与特征,课程实施形态分为学科... 2010年前后,在世界范围内,一些主要国家对本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展开了新一轮改革。该文通过对英国、日本、美国、印度和韩国等国家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总结了他们共性发展的规律与特征,课程实施形态分为学科课程和整合课程两种,具体为分科、合科、融入、工具四大类,并且出现了在低年级设置独立学科的态势;课程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价值与有助于终身学习的个人价值;各国家课程目标虽有不同理解,但总体指向综合的、全面的信息素养培养;课程内容呈现出向STS发展的趋势。最后基于上述综合比较,提出了对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国际比较 最新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与同伴学习粒子群算法求解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定会 孔飞 +1 位作者 田娜 纪志成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17-1622,1627,共7页
针对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提出了带Pareto非支配解集的教与同伴学习粒子群算法。首先,以工件的最大完工时间、最大机器负荷和所有机器总负荷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模型。然后,该算法结合多目标Pareto方法和教... 针对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提出了带Pareto非支配解集的教与同伴学习粒子群算法。首先,以工件的最大完工时间、最大机器负荷和所有机器总负荷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模型。然后,该算法结合多目标Pareto方法和教与同伴学习粒子群算法,采用快速非支配排序算法产生初始Pareto非支配解集,用提取Pareto支配层程序更新Pareto非支配解集,同时采用混合分派规则产生初始种群,采用开口向上抛物线递减的惯性权重选择策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对3个Benchmark算例进行仿真实验。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与带向导性局部搜索的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GLS)和带局部搜索的控制遗传算法(AL-CGA)相比,对于相同的测试实例,该算法能产生更多更好的Pareto非支配解;在计算时间方面,该算法要小于带向导性局部搜索的多目标进化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 Pareto非支配解集 教与同伴学习粒子群 停滞阻止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课堂视角论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转化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淼 郑友训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61-64,共4页
生态课堂是指一种生态状态下的课堂,其实现需要我们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堂的整体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仅强调大多数的和谐多样,还需关注少数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通过透析"边缘人"的成因,可以从关注学... 生态课堂是指一种生态状态下的课堂,其实现需要我们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堂的整体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仅强调大多数的和谐多样,还需关注少数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通过透析"边缘人"的成因,可以从关注学生的心理及需求、构建"我-你"新型师生观、实行切块拼接法教学、采用小班化教学等方面来促进边缘学生融入主流群体,在失衡与平衡的动态统一中,使课堂整体走向应然状态下的生态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人”转化 生态课堂 “我-你”师生观 切块拼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ICT到Computing:英国信息技术课程变革解析及启示 被引量:20
9
作者 牛杰 刘向永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国中小学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以下简称ICT)课程受到质疑和批判。2013年2月,英国教育部公布新的国家课程方案,将原有的ICT课程改名为计算(Computing)课程。从ICT到Computing,英国...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国中小学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以下简称ICT)课程受到质疑和批判。2013年2月,英国教育部公布新的国家课程方案,将原有的ICT课程改名为计算(Computing)课程。从ICT到Computing,英国信息技术课程变革的深层次原因包括三个方面:①社会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与普及;②理论发展:计算思维;③课程发展:区分自身内容。借鉴英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变革经验时,我国要超越操作技能,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取向要向学术性目标倾斜,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课程变革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技术(CTCL)范式下技术促进学习研究进展(3):小学数学《中位数与众数》单元教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董玉琦 王靖 +5 位作者 施智勇 张琦 毛露佳 白栋铭 乔沛昕 黄亚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123,共9页
学习技术(CTCL)范式下的研究将"基于认知发展的个性化学习"作为核心路径,探索技术如何为个性化学习赋能,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业水平。该文针对小学数学《中位数与众数》学习单元,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准实验法开展实证。首先,通过测... 学习技术(CTCL)范式下的研究将"基于认知发展的个性化学习"作为核心路径,探索技术如何为个性化学习赋能,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业水平。该文针对小学数学《中位数与众数》学习单元,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准实验法开展实证。首先,通过测查小学生对中位数与众数的认知起点,初步掌握认知起点的分布,并确定其测查工具;而后,基于不同的认知起点类型,设计个性化学习的资源与路径,并开发相对应的学习支持系统;最后,在四年级开展实证研究探索"基于认知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对学习者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恰当的技术应用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业成绩提升;个性化学习是技术促进学业成绩提升的重要路径;差异化的认知发展是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技术(CTCL) 认知发展 个性化学习 认知起点 中位数与众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认知理念下教学环境的改造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贵鹏 杭玉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55-59,共5页
暖认知是现代社会认知研究的新领域,相较于那些理智的、信息驱动加工的"冷认知",暖认知是更具动机性、更富情感色彩的认知加工。暖认知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学习理论,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强调在情感浸润、情境交互和协同合... 暖认知是现代社会认知研究的新领域,相较于那些理智的、信息驱动加工的"冷认知",暖认知是更具动机性、更富情感色彩的认知加工。暖认知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学习理论,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强调在情感浸润、情境交互和协同合作中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和自主建构,为构建新的教学环境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基于暖认知理念的教学环境改造能够塑造积极的动机状态,创生快乐的情感体验,营造温暖的课堂氛围。基于暖认知理念的教学环境的改造要聚焦主题教室、学习共同体和互联网技术在暖认知教学环境中的应用,从教学物质环境和教学社会环境两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认知 教学环境 教学物质环境 教学社会环境 主题教室 学习共同体 互联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性中的教师人文关怀——课堂教学的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惠恭健 吕红日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0-32,共3页
课堂教学视角下的教师人文关怀是公开性、利他性等公共性质的课堂教学反映。教师人文关怀表现在两个方面:课堂生命的关爱、课堂文化的开放。前者的价值内核是知识传授者和生命守护者角色的统一,后者则主要体现为教材的开放、教学过程的... 课堂教学视角下的教师人文关怀是公开性、利他性等公共性质的课堂教学反映。教师人文关怀表现在两个方面:课堂生命的关爱、课堂文化的开放。前者的价值内核是知识传授者和生命守护者角色的统一,后者则主要体现为教材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目标的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教师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竞技粒子群算法的DFIG参数辨识 被引量:10
13
作者 蒋莹莹 田娜 纪志成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 的控制,必须确保发电机参数的准确性。针对DFIG多参数辨识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竞技粒子群算法的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将DFIG数学模型...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 的控制,必须确保发电机参数的准确性。针对DFIG多参数辨识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竞技粒子群算法的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将DFIG数学模型转化为DFIG参数辨识的模型。然后针对竞技粒子群算法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对所引入的竞技机制进行了改进。在粒子迭代过程中,优胜的粒子仍需向个体最优和全局最优的粒子学习,从而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将改进竞技粒子群算法用于DFIG的参数辨识,并与粒子群算法、量子粒子群算法和竞技粒子群算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竞技粒子群算法能提高定子电阻、定子电感、转子电阻、转子电感以及定转子互感5个参数的辨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竞技粒子群算法 双馈风力发电机 参数辨识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珊瑚礁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全亚威 田娜 +1 位作者 纪志成 王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7-933,939,共8页
永磁同步电机参数的高精度辨识是进行控制器设计的基础。针对传统的粒子群算法以及最小二乘法在辨识电机参数时速度慢,误差大,可辨识参数少的缺点,提出了将珊瑚礁算法应用于求解永磁同步电机多参数辨识的问题。在dq坐标系下建立永磁同... 永磁同步电机参数的高精度辨识是进行控制器设计的基础。针对传统的粒子群算法以及最小二乘法在辨识电机参数时速度慢,误差大,可辨识参数少的缺点,提出了将珊瑚礁算法应用于求解永磁同步电机多参数辨识的问题。在dq坐标系下建立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模型,将珊瑚礁算法、粒子群算法、和最小二乘法应用于求解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问题,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珊瑚礁算法能同时辨识定子电阻、d轴电感、q轴电感、转子磁链等电磁参数并且具有较好的收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算法 永磁同步电机 参数辨识 粒子群算法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困境与机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刘向永 董玉琦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89,共5页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是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我们提出了应然的信息技术价值体系,但是,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如果只是分析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最终归宿在于价值的实现。目前信息...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是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我们提出了应然的信息技术价值体系,但是,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如果只是分析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最终归宿在于价值的实现。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中存在着严重的价值失衡,存在着社会价值压倒个人价值,科学价值覆盖了人文价值应有的地位等现象。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中呈现出"只见技术不见人"的困境。信息技术教师呈现出"什么实用教什么"的认识偏差。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基本机制,宏观机制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同轴强化、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共生;微观机制包括信息技术课程政策的制订与规范、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体系化、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价值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教师成功素质取向探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友训 陈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27,共3页
教师成功素质取向是优秀教师基于对教师素质结构全面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自身素质做出的价值抉择。教师素质的均衡发展是优秀教师成功素质的应然选择,但当前不合理的教师素质评价体系导致了优秀中小学教师成功素质取向偏差,即重知识轻品... 教师成功素质取向是优秀教师基于对教师素质结构全面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自身素质做出的价值抉择。教师素质的均衡发展是优秀教师成功素质的应然选择,但当前不合理的教师素质评价体系导致了优秀中小学教师成功素质取向偏差,即重知识轻品德、强教学弱科研以及忽视身心素质。因此,应重新审视教师素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教师素质全面均衡发展。提升优秀教师成功素质的具体措施为:为师为范知识与品德并重;教研相长:以科研促进教学;固本培元:身心健康而后职业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教师 成功素质 为师为范 教研相长 固本培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支持对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基于县域视角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磊磊 柳欣源 李凯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57,共11页
留守儿童的社区支持是其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支持促进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极具价值意义。基于文献梳理,可以提出留守儿童学校适应与社区支持间的关系假设。通过设计学校适应及其社区支持的测量问卷并开展调研与数据分析,... 留守儿童的社区支持是其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支持促进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极具价值意义。基于文献梳理,可以提出留守儿童学校适应与社区支持间的关系假设。通过设计学校适应及其社区支持的测量问卷并开展调研与数据分析,对关系假设进行修正,发现社区支持可以影响留守儿童学校适应:行为适应为关系适应作用于学习适应的中介变量;关系适应为社区支持作用于行为适应的中介变量;心理适应为社区支持作用于关系适应的中介变量。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社区支持路径选择需关注三个方面:关系构建为先,塑造利于乡村教化的社区氛围;心理支持为重,构建社区心理疏导及关爱机制;行为引导为辅,打造助力学习的社区联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学校适应 社区支持 影响效应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概念转变调查--基于CTCL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心理研究(3)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靖 董玉琦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4年第4期14-29,共16页
基于CTCL研究范式,对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概念转变进行了研究,利用自行开发的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前概念测试工具——二阶选择题问卷,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共涉及到全国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2所学校12个班级的639位学生,共回收有效问... 基于CTCL研究范式,对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概念转变进行了研究,利用自行开发的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前概念测试工具——二阶选择题问卷,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共涉及到全国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2所学校12个班级的639位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588份。得到了对于五个学习单元的18个测试知识点,学生存在的69组前概念及相应理由,并得出了课堂教学之后这些前概念及相应理由发生的变化。据此,提出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促进学生概念转变的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CL 高中学生 信息技术 概念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转变视域下的概念类型及结构研究——基于CTCL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心理研究(4)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靖 董玉琦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5年第1期93-99,共7页
在概念转变视域下,对学生头脑中的概念类型及结构进行了讨论。针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部分内容,采用改进的二阶诊断测试方法,对学生的前概念以及经过学习之后,这些前概念会发生的变化进行探究,之后对得出的69组概念进行分类,得到了(基... 在概念转变视域下,对学生头脑中的概念类型及结构进行了讨论。针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部分内容,采用改进的二阶诊断测试方法,对学生的前概念以及经过学习之后,这些前概念会发生的变化进行探究,之后对得出的69组概念进行分类,得到了(基本)科学、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由表及里、性质使然、生活推理六种概念类型,继而通过对比学生概念图与科学概念图,得出了各种概念类型的结构特征、结构类型、外显行为。最后提出了教学中针对每种非科学概念类型的应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转变 信息技术 学科学习 概念 类型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动力分析与可能路径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向永 郭鹏飞 张贵芹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42,54,共6页
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生存常态。发展动力研究是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逻辑起点。该文尝试从外源动力、內源动力两个角度对于促进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社会、技术、学生等发展需求构成了当前我国... 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生存常态。发展动力研究是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逻辑起点。该文尝试从外源动力、內源动力两个角度对于促进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社会、技术、学生等发展需求构成了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外源动力。理论牵引、国际示范、研究推动以及实践引领构成了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内源动力。综合核心指导思想、核心内容以及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该文提出了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发展 动力分析 可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