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精调味料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检测及安全控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宗红 陆信曜 +5 位作者 诸葛斌 方慧英 孙进 冯倩 诸葛健 张慢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为提高鸡精调味品卫生质量,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分别对鸡精生产原辅料、加工流程及主要加工设备进行了微生物检测。食用玉米淀粉和葱姜混合物是鸡精生产原辅料中的主要微生物来源,水分含量是直接影响玉米淀粉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因素,当水分含... 为提高鸡精调味品卫生质量,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分别对鸡精生产原辅料、加工流程及主要加工设备进行了微生物检测。食用玉米淀粉和葱姜混合物是鸡精生产原辅料中的主要微生物来源,水分含量是直接影响玉米淀粉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因素,当水分含量>10%时,100 g玉米淀粉大肠菌群>70 MPN;葱姜混合物经30%质量分数的食用盐处理后可控制微生物的数量。鸡精生产工序过程中的搅拌后、造粒前后及流化干燥前微生物污染严重,其中搅拌后菌落总数最高,为1.2×104CFU/g,造粒前大肠菌群最高,为167 MPN/100g,搅拌和造粒是鸡精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环节。另外,造粒机筛网及侧槽的菌落总数达到908 CFU/cm2,高于食品车间卫生标准,表明造粒岗位是鸡精生产的一个关键控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精调味品 微生物检测 菌落总数 安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黄帝椒酶促褐变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宗红 诸葛斌 +5 位作者 方慧英 孙进 龚星慧 冯倩 楼笑笑 诸葛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02-205,共4页
本文采用丙酮法提取了海南黄帝椒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海南黄帝椒PPO的米氏常数K m为117.38mmol/L,最大反应速率V max为416.67U/min,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6.0。不同抑制剂对PPO活力的影响表明,较低浓度的... 本文采用丙酮法提取了海南黄帝椒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海南黄帝椒PPO的米氏常数K m为117.38mmol/L,最大反应速率V max为416.67U/min,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6.0。不同抑制剂对PPO活力的影响表明,较低浓度的柠檬酸、L-抗坏血酸、半胱氨酸盐酸盐对黄帝椒PPO活力具有一定的的抑制作用,而EDTA抑制效果较差;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黄帝椒酶促褐变的抑制剂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添加L-抗坏血酸0.35%、半胱氨酸盐酸盐0.02%和柠檬酸0.2%时,黄帝椒的褐变度最小。此研究结果为海南黄帝椒产品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椒 多酚氧化酶 酶促褐变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Cheese发酵过程中异黄酮、苷元及组分的研究
3
作者 李艳 方慧英 +2 位作者 诸葛斌 长野宏子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7,共5页
东方Cheese经毛霉发酵能去除某些过敏源,这种无盐制品深受日本民众欢迎。文中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东方Cheese中异黄酮的提取条件。采用了三波长二标样法和HPLC测定异黄酮含量和组成。检测了东方Cheese发酵过程中异黄酮含量及组成的变化:... 东方Cheese经毛霉发酵能去除某些过敏源,这种无盐制品深受日本民众欢迎。文中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东方Cheese中异黄酮的提取条件。采用了三波长二标样法和HPLC测定异黄酮含量和组成。检测了东方Cheese发酵过程中异黄酮含量及组成的变化:异黄酮的总量降低了37.90%;其中糖苷由34.02μg/mL降至3.11μg/mL(即已有90.86%糖苷转化为苷元),苷元含量则相应的由0.97μg/mL升至18.62μg/mL。认为异黄酮总量降低以及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糖苷到苷元分子质量的降低和样品含水量提高;发酵后期限制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酮 Β-葡萄糖苷酶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3波长2标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无枝酸菌ST2710转化洛伐他汀为无锡他汀的发酵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方 诸葛斌 +3 位作者 方慧英 饶志明 沈微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0,共4页
无锡他汀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洛伐他汀经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ST 2710)转化产生。文中在摇瓶水平考察了底物浓度、溶氧和剪切力等因素对洛伐他汀(底物)转化为无锡他汀(产物)的影... 无锡他汀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洛伐他汀经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ST 2710)转化产生。文中在摇瓶水平考察了底物浓度、溶氧和剪切力等因素对洛伐他汀(底物)转化为无锡他汀(产物)的影响,并在5 L发酵罐上进行了分批发酵及材料分批发酵研究。摇瓶结果表明,菌株对溶氧要求较高,对剪切力很敏感,底物适宜添加浓度为1 g/L。在5 L发酵罐间歇发酵过程中。在控制溶氧不低于35%.搅拌转速为300r/min,产物产量达到最高,为0.77 g/L左右,发酵周期为80 h,较摇瓶发酵缩短16 h。采用补料发酵工艺后,有效减缓底物抑制,产物产量达到1.83 g/L。是分批发酵的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伐他汀 无锡他汀 拟无枝酸菌 微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无枝酸菌ST2710转化洛伐他汀为无锡他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付维来 诸葛斌 +2 位作者 于海 方慧英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27,共5页
无锡他汀是新发现的胆固醇合成途径中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是洛伐他汀的4倍,是一种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高效降脂新药。研究发现,转化过程中,伴随无锡他汀的形成,存在着另一种转化... 无锡他汀是新发现的胆固醇合成途径中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是洛伐他汀的4倍,是一种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高效降脂新药。研究发现,转化过程中,伴随无锡他汀的形成,存在着另一种转化化合物Ⅰ。通过液质联用和核磁共振测定及对所获图谱进行解析,获得产物Ⅰ的分子结构为2-甲基丁酸-1,2,3,7,8,8a-六氢-3-羟甲基-7-二甲基-8-[2-[(2R,4R-4-羟基-6氧代-2-四氢吡喃基]-乙基]-1-萘酯,与无锡他汀是同分异构体。同时发现产物Ⅰ的形成对无锡他汀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影响,这一发现为如何提高无锡他汀转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他汀 核磁共振 液质联用 同分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Amycolatopsis sp.ST 2710转化洛伐他汀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姜琳 方慧英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研究用海藻酸钠固定化ST2710的技术,确定了较好的制备工艺,并用该固定化细胞对转化洛伐他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浓度2%,CaCl2浓度为2%,固化时间为1 h,包埋量为2.5 mL菌悬液/100 mL凝胶的条件下,固定化细胞具有较好的机械强... 研究用海藻酸钠固定化ST2710的技术,确定了较好的制备工艺,并用该固定化细胞对转化洛伐他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浓度2%,CaCl2浓度为2%,固化时间为1 h,包埋量为2.5 mL菌悬液/100 mL凝胶的条件下,固定化细胞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较高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固定化细胞 洛伐他汀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他汀分离式分段发酵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牟琳 诸葛斌 +1 位作者 方慧英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1-54,共4页
无锡他汀是一种新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洛伐他汀经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ST2710)转化产生的产物之一。转化产物Ⅰ则作为洛伐他汀转化为无锡他汀的中间产物,是影响无锡他汀生成及其产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2种产... 无锡他汀是一种新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洛伐他汀经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ST2710)转化产生的产物之一。转化产物Ⅰ则作为洛伐他汀转化为无锡他汀的中间产物,是影响无锡他汀生成及其产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2种产物形成时的pH值有所不同。为提高无锡他汀产率,研究以pH值为主要调节因素,对发酵过程pH值调节、菌体补加和pH值协同调节,以及分离式分段发酵工艺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结果表明,分离式分段发酵模式最好,即将产物Ⅰ分离提纯后作为底物再次发酵生成无锡他汀,2个阶段的pH值分别为7.5和5.5。同时也考察了金属离子对发酵的影响,研究表明,Fe2+、Mg2+和Cu2+对2种产物的生成均有一定促进作用。经策略优化,无锡他汀转化率提高15%,缩短了发酵时间,并使最终产物更易纯化。这种利用同菌株分离式分段发酵模式广泛为生成过程中存在中间产物或发酵时间较长的发酵过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他汀 同一菌株分离式分段发酵 pH值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多糖对鸡肝酶解液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及其产物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晴 蔡皓雯 +2 位作者 陆信曜 诸葛斌 宗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9,I0001-I0003,共11页
该文研究了不同多糖对鸡肝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风味及抗氧化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应用探索。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多糖相比,平菇多糖(flat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FMP)与鸡肝酶解液的美拉德反应产物(FMP,chicken liver protease hydrolysat... 该文研究了不同多糖对鸡肝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风味及抗氧化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应用探索。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多糖相比,平菇多糖(flat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FMP)与鸡肝酶解液的美拉德反应产物(FMP,chicken liver protease hydrolysate 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CLPHM-FMP)在420 nm和294 nm处的吸光值分别提高了67%和20%,亮度值L^(*)降低显著,FMP可促进中间产物和褐变产物的形成;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FMP的添加有助于反应中氨基消耗,且其多羟基糖链与鸡肝酶解液结合程度最高;通过GC-MS分析发现,CLPHM-FMP中醇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含量分别提高了166.71%和53.37%,醛类化合物含量下降了73.12%,FMP减弱了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的腥味,增强其烘烤香味,对肉味形成具有重要贡献作用。FMP可以提高其MRPs的Fe^(3+)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OH清除率,分别提高了38%、39%和23%。对素鸡的物性分析结果显示,CLPHM-FMP的添加可有效保持素鸡的质构性能,且其中烃类、醇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含量分别提升了52%、22%和38%,有助于素鸡肉香味的形成。综上所述,FMP有利于鸡肝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风味的形成及其抗氧化功能的提升,在风味食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肝 美拉德反应产物 平菇多糖 杂环类化合物 肉香味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骨泥功能性双菌发酵 被引量:7
9
作者 秦斌钰 诸葛斌 +5 位作者 方慧英 宗红 孙进 龚星慧 楼笑笑 诸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97,共4页
为充分利用含有大量不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钙磷盐等营养物质的废弃猪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采用液态发酵法对猪骨泥进行功能性发酵,旨在同时提高骨泥中易于吸收且具有功能的小分子蛋白、多肽及可溶性钙的含量,强化发酵骨泥... 为充分利用含有大量不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钙磷盐等营养物质的废弃猪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采用液态发酵法对猪骨泥进行功能性发酵,旨在同时提高骨泥中易于吸收且具有功能的小分子蛋白、多肽及可溶性钙的含量,强化发酵骨泥的功能性。分别对单菌和双菌发酵骨泥的水解度、鲜味氨基酸和可溶性钙含量进行分析,并考察了骨泥发酵前后的表观变化。结果表明:双菌发酵后骨泥水解度达到42.5%,鲜味氨基酸含量达到2.01 mg/mL,可溶性钙含量达到1.16 mg/mL,比单菌发酵更有优势。双菌发酵蛋白酶系多样,水解更加充分,同时还能提高骨泥可溶性钙的含量,为猪骨深度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骨泥 蛋白水解度 鲜味氨基酸 可溶性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dR表达水平对克雷伯氏菌甘油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信曜 季广建 +1 位作者 宗红 诸葛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27,共4页
通过过量表达和反义RNA抑制改变budR表达水平,考察budR表达水平对克雷伯氏菌甘油代谢的影响。过表达budR使得Bud B和Bud C的酶活提高了48.7%和69.7%,1,3-丙二醇产量降低了12.6%,2,3-丁二醇含量增加了73.3%,同时乙酸含量显著降低。反义RN... 通过过量表达和反义RNA抑制改变budR表达水平,考察budR表达水平对克雷伯氏菌甘油代谢的影响。过表达budR使得Bud B和Bud C的酶活提高了48.7%和69.7%,1,3-丙二醇产量降低了12.6%,2,3-丁二醇含量增加了73.3%,同时乙酸含量显著降低。反义RNA抑制budR表达后,Bud B和Bud C酶活分别降低了56%和78%,重组菌的生物量、2,3-丁二醇(BDO)、乙酸、乳酸等均表现为略有降低,1,3-丙二醇含量达到23.4g/L,提高约10%。上述结果进一步丰富了budR基因在调控bud操纵子的表达水平、2,3-丁二醇合成及克雷伯氏菌甘油代谢中的作用,为后续代谢改造克雷伯氏菌合成1,3-丙二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R 克雷伯氏菌 甘油代谢 1 3-丙二醇 2 3-丁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转移酶系统关键基因敲除对Klebsiella pneumoniae产1,3-丙二醇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竞争 任顺利 +4 位作者 诸葛斌 陆信曜 宗红 方慧英 宋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26,共5页
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在以葡萄糖作辅底物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1,3-propanediol,1,3-PDO)过程中,由于细胞存在碳分解代谢抑制现象,葡萄糖优先于甘油被菌体吸收代谢用于细胞生长及副产物的累积,影响1,3-PDO的合成。基于K... 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在以葡萄糖作辅底物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1,3-propanediol,1,3-PDO)过程中,由于细胞存在碳分解代谢抑制现象,葡萄糖优先于甘油被菌体吸收代谢用于细胞生长及副产物的累积,影响1,3-PDO的合成。基于K.pneumoniae葡萄糖转运及碳代谢调控相关的磷酸转移酶系统(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PTS),利用Red重组技术对PTS系统中与葡萄糖特异性转运相关的基因ptsG(编码葡萄糖特异性转运膜透性酶EⅡBC^(Glc))、crr(编码胞浆可溶性葡萄糖特异性转运酶EⅡAGlc)分别进行敲除,并考察上述基因缺失对细胞生长、1,3-PDO合成和副产物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敲除ptsG、crr基因后,甘油转化率较野生菌分别提高26.2%和42.7%,其中突变株K.pneumoniaeΔcrr的1,3-PDO的产量达到23.1 g/L,提高35.8%。上述结果表明,敲除ptsG、crr基因改造PTS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底物甘油利用率,强化1,3-PDO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r ptsG 磷酸转移酶系统 克雷伯氏菌 1 3-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一种新型羧肽酶M32制备低苦味豌豆低聚肽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沈利 毛炳杰 +2 位作者 陆信曜 诸葛斌 宗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59,共6页
该文研究了利用一种新型羧肽酶M32制备低苦味豌豆低聚肽的方法并进行了功能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羧肽酶M32酶解的最适条件为60℃,pH 7,酶解时间2 h,底物质量浓度60 g/L;羧肽酶M32结合碱性蛋白酶制备的豌豆低聚肽(pea protein isolate hydr... 该文研究了利用一种新型羧肽酶M32制备低苦味豌豆低聚肽的方法并进行了功能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羧肽酶M32酶解的最适条件为60℃,pH 7,酶解时间2 h,底物质量浓度60 g/L;羧肽酶M32结合碱性蛋白酶制备的豌豆低聚肽(pea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ed by alkaline protease and carboxypeptidase M32,PPIACP)的溶解性和水解度分别为80.6%和15.4%,与碱性蛋白酶单酶制备的豌豆低聚肽(pea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ed by alkaline protease,PPIA)相比,分别提高了37.4%和33.4%;PPIACP中分子质量在0.2~1 kDa的短肽与PPIA相比显著增加(P<0.05),增加了36.2%;鲜味氨基酸提高了3.8%,苦味氨基酸His、Arg、Val、Leu含量显著增加了17.4%(P<0.05),表明羧肽酶M32可将苦味肽C端的疏水性氨基酸(多为苦味氨基酸)释放出来,使其呈游离状态,降低苦味;电子舌结果显示,苦味值由5.09变为3.93,降低了22.8%;鲜味由18.9变为21.7,提高了20.9%;DPPH自由基清除率、•OH清除率分别为98%和90%。综上所述,结合羧肽酶M32的双酶法可以显著降低豌豆低聚肽的苦味并提高其功能特性,该羧肽酶在植物蛋白生物活性肽制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肽酶M32 豌豆分离蛋白 抗氧化 脱苦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