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己酮单加氧酶的基因挖掘及高效催化合成奥美拉唑的研究
1
作者 张睿 席志文 +1 位作者 张荣珍 徐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2,共11页
【目的】为了提高奥美拉唑的合成效率。【方法】以来源于Acinetobacter johnsonii(A.johnsonii)的CHMO_(NCIMB 9871)和来源于Priestia megaterium(P.megaterium)的P450 BM3为模板,筛选出转化效率最高的单加氧酶并确定其蛋白质诱导的最... 【目的】为了提高奥美拉唑的合成效率。【方法】以来源于Acinetobacter johnsonii(A.johnsonii)的CHMO_(NCIMB 9871)和来源于Priestia megaterium(P.megaterium)的P450 BM3为模板,筛选出转化效率最高的单加氧酶并确定其蛋白质诱导的最适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确定该重组酶催化合成奥美拉唑的最优条件。【结果】来源于Pseudomonas sp.的环己酮单加氧酶CHMO_(KT2440)转化效率最高,其蛋白质诱导的最适条件为:菌体OD_(600)值0.6,诱导温度17℃,IPTG终浓度0.15 mmol/L。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在33℃、pH 9.0、FAD添加量0.05 mmol/L、底物质量浓度3.0 g/L、反应时间10 h的条件下,奥美拉唑的产率为78.9%。CHMO_(KT2440)催化合成奥美拉唑的回归方程为:y=60.78+9.56A-19.74B+9.55C+1.80AB+5.13AC+1.48BC-18.04A2-0.79B2-9.41C2。结合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最优转化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3.0 g/L,反应温度34℃,反应pH 9.0,FAD添加量0.05 mmol/L,反应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奥美拉唑的产率高达79.9%,较优化前提高了90.23%。【结论】筛选的环己酮单加氧酶CHMO_(KT2440)为奥美拉唑的合成提供了一个优秀候选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单加氧酶 同源酶挖掘 奥美拉唑 响应面优化 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融合标签的蜂毒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和抑菌研究
2
作者 彭鑫怡 席志文 +1 位作者 张荣珍 徐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5,共9页
蜂毒肽(Melittin,MET)是一种具有抗炎和抗肿瘤作用的小分子活性肽,其可溶性表达和无融合标签活性肽的纯化一直是个难题。基于类弹性蛋白(Elastin-like polypeptide,ELP)的相变特性和内含肽(Intein)的自裂解特性,构建重组表达菌株Escheri... 蜂毒肽(Melittin,MET)是一种具有抗炎和抗肿瘤作用的小分子活性肽,其可溶性表达和无融合标签活性肽的纯化一直是个难题。基于类弹性蛋白(Elastin-like polypeptide,ELP)的相变特性和内含肽(Intein)的自裂解特性,构建重组表达菌株Escherichia coli/pET21a-ELP-Intein-MET,在E.coli BL21(DE3)宿主细胞中实现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重组菌破碎上清液经过温度诱导的可逆相变循环纯化以及融合蛋白自裂解的pH、温度和时间优化,在pH 7.0、30℃的条件下自裂解32 h,再经过凝胶层析纯化,得到了纯度高于95%的无融合标签的蜂毒肽。纯化后的蜂毒肽用于Staphylococcus aureus、Bacillus subtilis 168和Escherichia coli JM109的抑菌研究,发现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氏阴性菌,蜂毒肽在3种菌中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2.5、50.0、100.0μg/mL。作者通过引入弹性蛋白和内含肽,不仅实现了蜂毒肽的高效可溶性表达,且通过较简便的蛋白质分离纯化获得无融合标签的蜂毒肽,该纯化活性肽的抑菌功能与商品化的蜂毒肽相似,有望为蜂毒肽的工业化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肽 ELP标签 内含肽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中药对灵芝菌液体发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林 章克昌 王玉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48,共3页
观察中药对灵芝菌液体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影响。麻黄、莱菔子、金银花和连翘4味中药对生物量有明显促进作用。黄岑对灵芝生长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中药 灵芝菌 液体发酵 生物量 胞外多糖 麻黄 莱菔子 金银花 连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流加培养诱导生产植酸酶的流加控制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金虎 肖杰 +2 位作者 段生兵 郑志永 史仲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2,16,共5页
对毕赤酵母流加培养生产植酸酶过程中的底物和诱导剂流加策略和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生长期采用基于DO/pH在线测量的人工神经网络状态模式识别控制法(ANNPR—Ctrl)特别有效。它可大幅度提高细胞生产强度,并使以甲醇为诱导剂的植酸... 对毕赤酵母流加培养生产植酸酶过程中的底物和诱导剂流加策略和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生长期采用基于DO/pH在线测量的人工神经网络状态模式识别控制法(ANNPR—Ctrl)特别有效。它可大幅度提高细胞生产强度,并使以甲醇为诱导剂的植酸酶诱导生产时刻提前。然而,在诱导期ANNPR—Ctrl和pH—Stat法等均不能有效地提高植酸酶酶活。为此,在生长阶段采用ANNPR—Ctrl法,当菌浓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引入一个5~6h的过渡期,并在此阶段继续利用ANNPR—Ctrl法流加葡萄糖和甲醇的混合物,使细胞对甲醇逐步产生适应。最后,利用纯甲醇和离线检测甲醇的控制方法开始诱导。在此阶段,离线控制可粗略地将甲醇浓度控制在5~15g/L的范围内,酶活高达320U/mL,比3种基本控制方式提高了5倍。同时,ANNPR—Ctrl法和离线检测甲醇控制模式的有效组合还缩短了酶活达到最高水平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植酸酶 流加培养 流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恒顺优质香醋理化指标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余鸣春 敖宗华 +3 位作者 陶文沂 吴珏 李国权 叶有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21,共4页
用费林滴定、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质联用(GC—MS)等方法对镇江恒颇优质香醋进行研究。发现其指标基本如下:总酸〉5.0g/100mL,还原糖范围在2.6~3.0g/100mL,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1000mg/100mL左右,以丙氨酸、亮氨酸、谷... 用费林滴定、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质联用(GC—MS)等方法对镇江恒颇优质香醋进行研究。发现其指标基本如下:总酸〉5.0g/100mL,还原糖范围在2.6~3.0g/100mL,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1000mg/100mL左右,以丙氨酸、亮氨酸、谷氨酸为最主要的种类,同时发现香气成分丰富,并各自具有其独特性。引入川芎素含量作为一重要理化指标,能快速检测醋样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 川芎嗪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 H23生产透明质酸营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立明 堵国成 +1 位作者 李寅 陈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34,共4页
在发酵罐水平上研究了酵母粉用量、初糖浓度和碳氮比以及补加葡萄糖对Strepto coccuszoopeidemicusH2 3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影响。利用上述条件在 5L罐上进行发酵实验 ,16h时发酵液中透明质酸质量浓度为 4 83g/L。
关键词 发酵生产 透明质酸 Streptococcus-zooepidemicus-H23 酵母粉用量 初糖浓度 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食醋中的苯甲酸和山梨酸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荼 舒畅 +4 位作者 敖宗华 陶文沂 吴珏 李国权 叶有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2,共4页
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食醋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新方法。以Zorbax SB C18(4.6mm×250mm×5μm)为分离柱,甲醇-0.05mol/L NaH2PO4溶液(磷酸调pH3.5)(35:6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波长230nm,进行... 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食醋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新方法。以Zorbax SB C18(4.6mm×250mm×5μm)为分离柱,甲醇-0.05mol/L NaH2PO4溶液(磷酸调pH3.5)(35:6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波长230nm,进行检测,方法回收率在95.0%~105.3%之间,日内、日间R.S.D.在1.1~2.1之间,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检测限可达0.5μg/mL和0.75μg/mL,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苯甲酸 山梨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融合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周丽仙 张荣珍 +1 位作者 李利宏 徐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33,共8页
生物法制备蜂毒肽是实现大量制备蜂毒肽的关键技术。为实现蜂毒肽的高效表达,通过化学法合成含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的蜂毒肽基因promet和蜂毒肽成熟肽基因met,与麦芽糖结合蛋白基因mbp连接,克隆到载体pET15-b,构建重组质粒pET-MBP-ME... 生物法制备蜂毒肽是实现大量制备蜂毒肽的关键技术。为实现蜂毒肽的高效表达,通过化学法合成含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的蜂毒肽基因promet和蜂毒肽成熟肽基因met,与麦芽糖结合蛋白基因mbp连接,克隆到载体pET15-b,构建重组质粒pET-MBP-MET和pET-MBPproMET。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以0.1 mmol/L IPTG进行诱导,30℃下过夜诱导,融合蛋白MBP-MET、MBP-proMET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两种目标蛋白质经Ni柱和Dextrin Sepharose HP两步亲和纯化,得到了纯度达90%以上的融合蛋白MBP-MET、MBP-proMET,培养1 L大肠杆菌菌液能制备约20 mg纯蛋白质。通过牛津杯抑菌实验发现,MBP-MET、MBP-proMET能明显抑制细菌生长,产生明显的抑菌圈,MBP-MET和MBP-proMET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0μg/mL和140μg/mL。本研究首次实现了蜂毒肽的高效表达,并进行了抑菌功能验证,为生物法制备蜂毒肽提供了高效、安全的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肽 大肠杆菌 麦芽糖结合蛋白 高效表达 纯化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核糖醛缩酶与醇脱氢酶共催化合成(3R,5S)-6-氯-2,4,6-三脱氧己内酯 被引量:1
9
作者 旋凯昂 张荣珍 +1 位作者 饶俊超 徐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1,共7页
为实现生物法“一步”合成他汀类药物侧链中间体(3R,5S)-6-氯-2,4,6-三脱氧己内酯,采用生物偶联的方法分别构建不同抗性的两种重组质粒,即来源于Streptococcus suis的脱氧核糖醛缩酶基因与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的醇脱氢酶基因的重... 为实现生物法“一步”合成他汀类药物侧链中间体(3R,5S)-6-氯-2,4,6-三脱氧己内酯,采用生物偶联的方法分别构建不同抗性的两种重组质粒,即来源于Streptococcus suis的脱氧核糖醛缩酶基因与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的醇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将两种重组质粒共转化于大肠杆菌BL21同一细胞中,实现两种酶的可溶性共表达。以重组大肠杆菌为生物催化剂,全细胞催化两种底物:400 mmol/L乙醛与200 mmol/L氯乙醛发生反应,获得产物(3R,5S)-6-氯-2,4,6-三脱氧己内酯。在缺少标准产物对照的条件下,利用质谱(MS)以及氢谱(1H-NMR)进行产物鉴定,最终确定合成的产物为他汀类药物侧链中间体(3R,5S)-6-氯-2,4,6-三脱氧己内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侧链中间体 (3R 5S)-6-氯-2 4 6-三脱氧己内酯 生物偶联 全细胞催化 产物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离子和吲哚丁酸促进裂殖壶菌产DHA及发酵验证
10
作者 李亚妃 赵犇 +2 位作者 Martha Daniel Mbifile 杨海麟 王武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107,共8页
为提高裂殖壶菌产DHA的生产强度,筛选比较出对裂殖壶菌生长和产油有显著影响的促进因子,发现Fe^2+对Schizochytruim sp.AB-610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吲哚丁酸(IBA)对裂殖壶菌生长和产油有双重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因素(Fe^2+和I... 为提高裂殖壶菌产DHA的生产强度,筛选比较出对裂殖壶菌生长和产油有显著影响的促进因子,发现Fe^2+对Schizochytruim sp.AB-610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吲哚丁酸(IBA)对裂殖壶菌生长和产油有双重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因素(Fe^2+和IBA)、三水平响应面实验,通过响应模型得到最优添加方案。在摇瓶发酵中得到验证后,继而在NBS 7.5 L发酵罐内测定对照组Schizochytruim sp.AB-610的发酵特性曲线,依据其发酵规律,将发酵周期分为菌体适应期、快速生长期、油脂快速积累期、油脂返耗期。测定了Fe^2+和IBA对7.5 L发酵罐中裂殖壶菌培养和发酵的特征曲线,并与对照组进行多参数比对,发现添加双促进因子可加大快速生长期的细胞生长速率,延长生物量增长的时间,生物量和DHA产量皆得到提高。最终使Schizochytruim sp.的DHA生产强度提高了5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zochytruim sp.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发酵 亚铁离子 吲哚丁酸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