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蓖麻油-异山梨醇基水性光固化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何柳 钱豪峰 +2 位作者 陶伟 唐嘉 姚伯龙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28,共6页
为了解决水性生物基聚氨酯力学性能较低的问题,以生物基多元醇(蓖麻油与异山梨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羟甲基丙酸、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三乙胺为原料,合成了水性光固化生物基聚氨酯。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 为了解决水性生物基聚氨酯力学性能较低的问题,以生物基多元醇(蓖麻油与异山梨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羟甲基丙酸、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三乙胺为原料,合成了水性光固化生物基聚氨酯。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等对乳液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涂膜的力学性能、透过率、基本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异山梨醇含量的增加,涂层的拉伸应力从从4.9 MPa增长到26.8 MPa,断裂伸长率从269%下降至4.1%;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各涂层光透过率均维持在90%以上。因此,在合适的蓖麻油与异山梨醇的配比下生物基聚氨酯涂膜的力学性能显著提升,并且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良好的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基聚氨酯 生物基多元醇 光固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纳滤膜制备及染料去除性能实验教学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白云翔 陈鑫 +1 位作者 董亮亮 张春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将膜分离实验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设计了量子点复合纳滤膜制备及染料去除性能研究性实验。通过低温固相法合成氮化碳量子点,并以其为水相单体制备量子点复合纳滤膜。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膜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分析。氮化碳量子点... 将膜分离实验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设计了量子点复合纳滤膜制备及染料去除性能研究性实验。通过低温固相法合成氮化碳量子点,并以其为水相单体制备量子点复合纳滤膜。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膜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分析。氮化碳量子点与异氰酸酯发生反应,形成致密无缺陷的聚脲分离层。染料去除性能测试表明,制备的量子点纳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刚果红、甲基蓝、溴百里酚蓝钠盐、甲基红等负电性染料;随着氮化碳量子点浓度增加,复合纳滤膜水通量逐渐增大,甲基蓝去除率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实验涵盖了文献调研、材料制备、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可使学生掌握多种实验技能,充分激发创新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纳滤膜 染料去除性能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旋光UV固化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陶伟 何柳 +3 位作者 钱豪峰 黄卫青 唐嘉 姚伯龙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聚四氢呋喃(PTMEG-1000)、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左手性试剂S-联萘酚(S-BINOL)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含联萘基团的水性旋光光固化聚氨酯(BPU)。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 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聚四氢呋喃(PTMEG-1000)、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左手性试剂S-联萘酚(S-BINOL)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含联萘基团的水性旋光光固化聚氨酯(BPU)。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BPU进行了表征。以BPU为主要成膜物制备了水性光固化涂料,探究了联萘酚基团的引入对高分子聚合物的透明性能、隔热性能、热稳定性、应用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联萘基团引入到水性聚氨酯乳液体系中,可以有效地改善乳液成膜后的隔热性能,所制备的涂膜拥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力学性能。随着BPU中S-BINOL含量的增加,含有联萘基团的BPU红外发射率明显低于WPU,红外发射率随联萘基团含量的增加由0.892降低到0.672,刚性基团的引入对透明性影响不大,其在550 nm处的透光率均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 联萘单体 UV固化 旋光性 透明隔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纳米SiO_(2)/聚氨酯光固化疏水涂层及其性能
4
作者 钱豪峰 陶伟 +2 位作者 何柳 唐嘉 姚伯龙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1,共6页
为提高水性聚氨酯的疏水性和力学性能以扩大其应用范围,使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正硅酸四乙酯(TEOS)与疏水改性剂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制备了表面带有双键和长链烷烃的疏水改性纳米SiO_(2)分... 为提高水性聚氨酯的疏水性和力学性能以扩大其应用范围,使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正硅酸四乙酯(TEOS)与疏水改性剂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制备了表面带有双键和长链烷烃的疏水改性纳米SiO_(2)分散液,然后加入支链上含硅氧烷的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原位合成了纳米SiO_(2)/聚氨酯光固化疏水涂层。考察了改性纳米SiO_(2)含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改性纳米SiO_(2)含量占复合涂料质量的25%时,制备的涂层水接触角可达117.4°,24 h吸水率仅为1.1%,热分解温度提升了50℃,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纳米SiO_(2) 水性聚氨酯 光固化 疏水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封视黄醇棕榈酸酯和肌肽的二元神经酰胺醇质体的制备和性能
5
作者 梁蓉 贾利萍 杨成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5,232,共8页
为了提高醇质体的稳定性和经皮输送效果,采用无水乙醇/丙二醇(PG)混合物对视黄醇棕榈酸酯(RP)和肌肽(Car)进行包封,构建了RP-Car二元神经酰胺醇质体(RC醇质体)。结合粒径测定、T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表征,考察了RC醇质体储藏稳定... 为了提高醇质体的稳定性和经皮输送效果,采用无水乙醇/丙二醇(PG)混合物对视黄醇棕榈酸酯(RP)和肌肽(Car)进行包封,构建了RP-Car二元神经酰胺醇质体(RC醇质体)。结合粒径测定、T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表征,考察了RC醇质体储藏稳定性和透皮性能。结果表明,当V(无水乙醇)∶V(PG)=6∶4时,制备的RC醇质体为较规则的球状囊泡,平均粒径为70 nm左右;RC醇质体中RP的包封率为80.28%±0.10%,Car的包封率为47.20%±0.71%;RC醇质体在4、25和45℃下储藏120 d时,粒径无明显变化,且在25℃下储藏120 d时RP和Car的保留率也无明显变化;RP和Car经醇质体包封后,在透皮实验中12 h皮肤的累积量为(0.273±0.002)和(22.521±0.280)μg/cm^(2),Car在皮肤的渗透量为(20.559±0.120)μ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酰胺 二元醇质体 视黄醇棕榈酸酯 肌肽 乙醇注入法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铝离子配位构筑超分子聚合物网络膜及其H_(2)/CO_(2)分离性能
6
作者 周子豪 何悦 +2 位作者 董亮亮 张春芳 白云翔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6,共9页
基于铝离子和芳醚型聚苯并咪唑(OPBI)之间的配位交联反应,通过膜浸泡法制备了OPBI-Al^(3+)膜。研究了水溶液中Al^(3+)的浓度对膜物理化学性能及其H_(2)/CO_(2)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OPBI链段上咪唑环的=N-可以与水溶液中的Al^(3+)... 基于铝离子和芳醚型聚苯并咪唑(OPBI)之间的配位交联反应,通过膜浸泡法制备了OPBI-Al^(3+)膜。研究了水溶液中Al^(3+)的浓度对膜物理化学性能及其H_(2)/CO_(2)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OPBI链段上咪唑环的=N-可以与水溶液中的Al^(3+)发生配位交联反应,形成致密的交联结构。随着水溶液中Al^(3+)浓度的增加,OPBI-Al^(3+)膜的凝胶含量、交联度以及密度先增加随后几乎不再变化。当Al^(3+)浓度为8.44×10^(-2)mol/L时,在35℃下,OPBI-Al^(3+)-8.44膜的H_(2)渗透率为2.79 Barrer,略低于纯OPBI膜,而H_(2)/CO_(2)分离选择性达到了23.60,比纯膜提高了438.81%,分离性能突破了2008年的Robeson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醚型聚苯并咪唑 配位交联反应 H_(2)/CO_(2)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亲性Janus-SiO_(2)颗粒制备高稳定性O/W型Pickering乳液
7
作者 张可可 邹欢金 +3 位作者 樊晔 张永民 刘雪锋 方银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8,共8页
采用Pickering乳液模板法以亲水性二氨基硅烷和疏水性辛基硅烷制备Janus-SiO_(2)纳米颗粒,红外、热重、接触角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氨基硅烷和辛基硅烷分别成功接枝在SiO_(2)颗粒表面。以Janus-SiO_(2)颗粒稳定Pickering乳液,当均质强度为... 采用Pickering乳液模板法以亲水性二氨基硅烷和疏水性辛基硅烷制备Janus-SiO_(2)纳米颗粒,红外、热重、接触角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氨基硅烷和辛基硅烷分别成功接枝在SiO_(2)颗粒表面。以Janus-SiO_(2)颗粒稳定Pickering乳液,当均质强度为15000 r/min、Janus-SiO_(2)颗粒质量分数为1.0%、水油体积比5∶5时乳化效果最佳,液滴平均粒径约为56.6μm;且该Janus-SiO_(2)颗粒可制备高内相乳液并具有低能乳化及油相普适性。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乳液可在室温下稳定两个月以上并且在4~90℃环境下保持稳定;在水相pH较低或较高以及高质量浓度NaCl下均可成乳,表明该乳液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和耐电解质性,同时随着电解质质量浓度的增加乳液黏度有所增大。基于该Janus-SiO_(2)颗粒制备的O/W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高温、高电解质条件下在油污清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SiO_(2)颗粒 Pickering乳液 高稳定性 耐酸碱性 耐电解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热改性南瓜籽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乳化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秋博 王珂 +2 位作者 王颖 杨成 孙亚娟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70,86,共7页
旨在为南瓜籽分离蛋白(PSPI)的改性提供新的策略,以南瓜籽为原料,经脱脂后,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PSPI,再采用碱热法(pH 12、温度100℃)对PSPI进行改性处理,得到碱热改性PSPI(AH-PSPI)。测定了AH-PSPI的分散性、乳化性、界面性质和蛋白质结... 旨在为南瓜籽分离蛋白(PSPI)的改性提供新的策略,以南瓜籽为原料,经脱脂后,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PSPI,再采用碱热法(pH 12、温度100℃)对PSPI进行改性处理,得到碱热改性PSPI(AH-PSPI)。测定了AH-PSPI的分散性、乳化性、界面性质和蛋白质结构,并与PSPI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碱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PSPI的分散性与乳化性能;与PSPI相比,AH-PSPI的三相接触角从(124.8±3.9)°降至(80.9±3.5)°,Zeta电位从(-29.86±0.55)mV降至(-36.04±1.13) mV,粒径分布从(603.67±26.01)nm降至(125.21±1.28)nm,且AH-PSPI具有更强的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表征结果显示,碱热处理可以改变PSPI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使蛋白质分子舒展,增加柔韧性,从而提高了PSPI的分散性与乳化性。综上,碱热法处理PSPI可改变其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增加PSPI的分散性和乳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分离蛋白 碱热处理 蛋白结构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消癥饮改良方的缓解皮肤炎症及机制研究
9
作者 章玲 刘静 +1 位作者 赵炳天 杨成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
文章旨在寻求解毒消癥饮改良方(MJXY)的协同抗炎最佳配比,并探究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体外抗炎活性及相关机制。以一氧化氮(NO)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MJXY中不... 文章旨在寻求解毒消癥饮改良方(MJXY)的协同抗炎最佳配比,并探究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体外抗炎活性及相关机制。以一氧化氮(NO)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MJXY中不同提取组分的抗炎和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依据协同效应得分情况,分别得到最佳ABTS清除(m(白花蛇舌草)∶m(鹿衔草)∶m(夏枯草)∶m(苦参)=20∶5∶6∶6)和NO清除改良方(m(白花蛇舌草)∶m(鹿衔草)∶m(夏枯草)∶m(苦参)=12∶12∶4∶3)。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MJXY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同时能够抑制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进一步的蛋白印迹实验结果表明MJXY可以通过下调炎症信号通路中JAK2和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发挥抗炎作用。综上所述,MJXY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并且可以通过干预JAK2/STAT3信号通路起到改善皮肤炎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消癥饮 RAW264.7细胞 皮肤炎症 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功能化壳聚糖微球高效降解染料研究
10
作者 谢欢 穆蒙 张永民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9-206,共8页
传统吸附剂只能对染料进行吸附而无法兼顾染料的降解。将二茂铁(Fc)作为芬顿反应活性基团及交联剂,壳聚糖(CS)作为骨架,通过乳液交联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功能化多孔微球材料(CS-Fc)。CS-Fc不仅能够对阴离子染料甲基橙(MO)迅速吸附,通过引... 传统吸附剂只能对染料进行吸附而无法兼顾染料的降解。将二茂铁(Fc)作为芬顿反应活性基团及交联剂,壳聚糖(CS)作为骨架,通过乳液交联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功能化多孔微球材料(CS-Fc)。CS-Fc不仅能够对阴离子染料甲基橙(MO)迅速吸附,通过引入催化降解也能够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B)实现迅速去除。其中,对MO的去除效率从32%提高到了99%,MB从5%显著提高到了99%。CS-Fc/H_(2)O_(2)体系在中性及高浓度废水条件下依然能保持95%以上的高去除率。通过自由基猝灭实验可知,羟基自由基是参与降解的主要活性氧。微球通过简单的离心、水洗快速回收,五次循环后去除率超过85%。这种功能化的绿色环保多孔微球有望成为处理广谱污染物有前途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微球 芬顿降解 阴阳离子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苯功能聚合物的合成及光响应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继航 张强 +3 位作者 徐梦国 董延茂 周兴 麻伍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9-34,共6页
采用4-羟基偶氮苯和2-溴异丁酰溴反应制备了引发剂溴代异丁酸偶氮苯酯(AZO-Br),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以AZO-Br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通过改变AZO-Br和DMAEMA的配比,设计制备了一系列偶氮苯封端... 采用4-羟基偶氮苯和2-溴异丁酰溴反应制备了引发剂溴代异丁酸偶氮苯酯(AZO-Br),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以AZO-Br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通过改变AZO-Br和DMAEMA的配比,设计制备了一系列偶氮苯封端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AZO-PDMAEMA)。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和凝胶渗透色谱等对所得的AZO-Br引发剂及AZO-PDMAEMA聚合物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等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AZO-PDMAEMA聚合物的光响应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在325 nm处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照射37 min后达到平衡;聚合物中偶氮苯基团的相对含量越少越有利于光异构化反应的发生;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的交替照射下,AZO-PDMAEMA聚合物表现出了可循环的光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 功能聚合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光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紫外生物基不饱和聚酯/纳米木质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政 王玮 +1 位作者 王启程 冯槊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0,共8页
以生物基单体衣康酸、丁二酸、异山梨醇、1,3-丙二醇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制备全生物基不饱和聚酯(UP),以UP为基体,引入溶解-沉降法得到的纳米木质素(LNP)制备生物基UP/LNP复合材料。以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为手... 以生物基单体衣康酸、丁二酸、异山梨醇、1,3-丙二醇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制备全生物基不饱和聚酯(UP),以UP为基体,引入溶解-沉降法得到的纳米木质素(LNP)制备生物基UP/LNP复合材料。以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为手段,表征了生物基UP的分子结构与分子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表明LNP的形貌为棒状,长度180~220 nm、直径30~36 nm;同时利用万能拉伸机、热重分析仪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当LNP的添加量为0.5%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热分解温度(T d5%)分别为2222.67 MPa、259.67℃,与纯UP相比分别增加270.34 MPa、6.00℃。紫外老化实验表明,随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增加,UP以及UP/LNP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其中纳米复合材料的变化较为平缓;紫外照射200 h后,较之未照射样品,UP的拉伸性能出现了下降,而其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变化不大,表明LNP的加入提高了UP的抗紫外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 不饱和聚酯 纳米木质素 复合材料 抗紫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改性UV固化水性星型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健 姚伯龙 +2 位作者 姚旭 安炳辉 曹小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1,共7页
以全氟辛酸(PFOA)和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AMPG)自制含氟长链的二元醇(FMPG),采用HDI三聚体(HDT)和二乙醇胺(DEOA)合成了六羟基多元醇(HDPO),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含氟二元醇(FMPG)、二羟甲基丙酸(DM... 以全氟辛酸(PFOA)和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AMPG)自制含氟长链的二元醇(FMPG),采用HDI三聚体(HDT)和二乙醇胺(DEOA)合成了六羟基多元醇(HDPO),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含氟二元醇(FMPG)、二羟甲基丙酸(DMP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和六羟基多元醇(HDPO)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氟改性的UV固化水性星型聚氨酯(FWPU)。研究了FMPG含量对星型水性聚氨酯涂层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MPG含量的增加,材料疏水性与耐水性会提高,涂层材料的耐热性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当FMPG添加量在8%时对涂层材料的太阳光谱透过性能几乎没有影响,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二元醇 水性聚氨酯 星型 氟改性 UV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蛋白酶催化合成寡聚L-酪氨酸
14
作者 蒋晓晓 朱锦雯 +4 位作者 廖小凤 尹韦蔚 高鹏 杨长林 王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以菠萝蛋白酶为催化剂从L-酪氨酸甲酯聚合得到寡聚L-酪氨酸(O-L-Try)。以0.8U/mL蛋白酶在体积分数为7.5%的二甲亚砜(DMSO)缓冲液(pH=7.5,0.2 mol/L)中催化0.23g/mL L-酪氨酸甲酯在50℃下聚合反应5 h后,O-L-Try产率达到65%。通过基质辅... 以菠萝蛋白酶为催化剂从L-酪氨酸甲酯聚合得到寡聚L-酪氨酸(O-L-Try)。以0.8U/mL蛋白酶在体积分数为7.5%的二甲亚砜(DMSO)缓冲液(pH=7.5,0.2 mol/L)中催化0.23g/mL L-酪氨酸甲酯在50℃下聚合反应5 h后,O-L-Try产率达到65%。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氢核磁共振波谱仪(1 H NMR)、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技术手段表征了O-L-Try结构和性能特征。结果表明,MALDI-TOF-MS测定的O-L-Try的聚合度主要为10。1H NMR谱图分析得到的O-L-Try的平均聚合度为8。拉曼光谱显示,O-L-Try的肽键特征峰位于1623cm^-1(酰胺Ⅰ带)、1447cm^-1(酰胺Ⅱ带)、1270cm^-1(酰胺Ⅲ带)和648cm^-1(酰胺Ⅳ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蛋白酶催化 寡聚L-酪氨酸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基二元胺的聚氨酯-脲丙烯酸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皮峻逸 童杰祥 +1 位作者 谢素斌 刘仁 《涂料工业》 2025年第9期49-55,共7页
【目的】为了兼顾长碳链改性光固化涂层疏水性和硬度,制备了一种长碳链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方法】首先通过丙烯酸羟乙酯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中间体,再与生物基二聚二胺(Priamine 1074和Priamine1071)反应合成了聚氨酯-脲丙... 【目的】为了兼顾长碳链改性光固化涂层疏水性和硬度,制备了一种长碳链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方法】首先通过丙烯酸羟乙酯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中间体,再与生物基二聚二胺(Priamine 1074和Priamine1071)反应合成了聚氨酯-脲丙烯酸酯(PUUA-1074和PUUA-1071)。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验证了产物结构。【结果】由此制备的生物基PUUA涂层吸水率降至1%以下,表现出优异的疏水性。PUUA-1074展现了更优的综合性能,盐雾试验600 h后涂层表面未出现点蚀或起泡现象。同时,得益于脲基的氢键增强作用,PUUA-1074固化膜兼具了良好的拉伸强度(40.9 MPa)和表面硬度(铅笔硬度F)。【结论】引入脲基能够改善长碳链改性光固化涂层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聚氨酯-脲丙烯酸酯 脲基 防腐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脱木质素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伟军 张明通 +3 位作者 高梦滢 张雨 叶青 祝新利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4,共13页
木材是一种纯天然、低成本、可再生的材料,在微观结构上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多层骨架构筑而成。近年来,由于木材无毒、质轻、各向异性、高模量、高强度、高韧性等优点,已引起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通过结... 木材是一种纯天然、低成本、可再生的材料,在微观结构上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多层骨架构筑而成。近年来,由于木材无毒、质轻、各向异性、高模量、高强度、高韧性等优点,已引起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通过结合其结构优势与功能化设计,可以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功能化木材。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基质结合纤维素原纤维在木材中进行分层排列,在不改变纤维素原纤维分级排列的条件下去除木材细胞壁中的木质素,并添加不同功能材料可以制备功能化木材。鉴于此,本文总结了各类木材脱木质素的主要方法如酸法、碱法、低共熔溶剂法、过氧化氢法等,及其功能材料的应用如透明木材、导电木材、柔性材料、光热储能转换材料、高机械性能复合材料等,并展望了脱木质素木材的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脱木质素 功能化 透明木材 导电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支化修饰木薯淀粉及产物的理化性质研究
17
作者 吴昆蓉 李才明 +4 位作者 李兆丰 张宇飞 顾正彪 班宵逢 孔昊存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0,共10页
木薯淀粉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但通常需要经过改性才可用于食品中。相较于传统的改性手段,酶法改性因环保安全、副产物少、产物得率高等优点成为淀粉领域的研究热点。采用来源于极端嗜热菌Rhodothermus obamensis STB05(R.obamensis ST... 木薯淀粉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但通常需要经过改性才可用于食品中。相较于传统的改性手段,酶法改性因环保安全、副产物少、产物得率高等优点成为淀粉领域的研究热点。采用来源于极端嗜热菌Rhodothermus obamensis STB05(R.obamensis STB05)的淀粉分支酶(GBE)对木薯淀粉进行高支化修饰,并分析了高支化修饰对木薯淀粉分子结构、稳定性及体外消化性能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酶添加量为100 U/g、反应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对木薯淀粉进行改性,所得产物中α-1,6糖苷键摩尔分数达到7.85%,比天然木薯淀粉增加152.41%;木薯淀粉分子中长链比例降低,短链比例上升,平均链长降低。木薯淀粉糊液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经高支化修饰后,木薯淀粉糊的溶解度、凝沉性、透明度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等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体外消化性能提高。该研究结果为木薯淀粉生物改性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高支化修饰 分子结构 稳定性 消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没食子酸酯化纳米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18
作者 王启程 王玮 +1 位作者 冯槊 叶晨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2,共7页
本文以自制三乙酰基没食子酰氯为单体,以1-烯丙基-3-甲基氯化咪唑离子液体为溶剂,调节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控制反应条件,通过溶液反应,制备高取代度的改性纤维素;而后控制再生条件,并脱乙酰化,制备了高取代度的没食子酸酯化纳米纤维素(PHN... 本文以自制三乙酰基没食子酰氯为单体,以1-烯丙基-3-甲基氯化咪唑离子液体为溶剂,调节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控制反应条件,通过溶液反应,制备高取代度的改性纤维素;而后控制再生条件,并脱乙酰化,制备了高取代度的没食子酸酯化纳米纤维素(PHNC10-1)。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元素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证明了PHNC10-1的成功制备。随后将PHNC10-1引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通过溶液浇铸的方式制备复合膜。拉伸性能测试表明,当PHNC10-1的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膜的拉伸性能最优,与PBAT膜相比,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4.5%和7.0%;继续增加PHNC10-1的质量分数,PHNC10-1在基体中团聚,导致复合膜的拉伸性能下降。热重分析和热氧老化实验表明,PHNC10-1可有效地提升PBAT的热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没食子酸酯化纳米纤维素 复合膜 拉伸性能 热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麻酸油凝胶稳定非水相泡沫的研究
19
作者 马玉婷 徐坤华 +2 位作者 邹欢金 樊晔 方银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63-2266,共4页
采用从桐油中提取的较高熔点的共轭亚麻酸(CLN)粗产品,与低熔点的橄榄油在高温下混合再快速降温的方法,诱导体系形成含有结晶颗粒的油凝胶,经搅打后制备非水相泡沫。结果表明,泡沫溢出量随着油凝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5%CLN粗产品形成的... 采用从桐油中提取的较高熔点的共轭亚麻酸(CLN)粗产品,与低熔点的橄榄油在高温下混合再快速降温的方法,诱导体系形成含有结晶颗粒的油凝胶,经搅打后制备非水相泡沫。结果表明,泡沫溢出量随着油凝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5%CLN粗产品形成的油凝胶最大发泡率为77%,室温下稳定时间超过92 h,并且具有较好的温度敏感性。光学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泡沫由体系中细小的结晶颗粒吸附在界面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相泡沫 共轭亚麻酸 油凝胶 结晶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玻璃微球/BiFe_(1-x)Al_(x)O_(3)近红外反射复合颜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0
作者 安炳辉 姚旭 +2 位作者 宋健 曹小凤 姚伯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4-268,共5页
采用水热法和液相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环境友好型多彩近红外反射颜料,结构通式为HGM/BiFe_(1-x)Al_(x)O_(3)(x=0、0.1、0.2、0.3、0.4),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UV-Vis-NIR分光光度计对颜料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等... 采用水热法和液相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环境友好型多彩近红外反射颜料,结构通式为HGM/BiFe_(1-x)Al_(x)O_(3)(x=0、0.1、0.2、0.3、0.4),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UV-Vis-NIR分光光度计对颜料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BiFe_(1-x)Al_(x)O_(3)均匀的沉积在中空玻璃微球(HGM)的表面,随着Al^(3+)掺杂的增多,颜料的禁带间隙从1.81eV增加到2.02eV,粉末颜色由红棕色变为黄色,颜料的近红外反射率最高达87.16%。由其制备的涂层反射率高于类似颜色常规涂层的反射率,而且颜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因此,这些颜料有望作为“冷”颜料在建筑隔热等涂料方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掺杂 近红外反射率 “冷”颜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