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3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大学化妆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云兴 樊晔 杨成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I0012-I0013,共2页
从化妆品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江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构建了以化妆品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分阶段、多层次和递进式的实验课程体系。实践证明,将实验教学作为有效载体和突破口,既顺应了新时代化妆品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又有效... 从化妆品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江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构建了以化妆品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分阶段、多层次和递进式的实验课程体系。实践证明,将实验教学作为有效载体和突破口,既顺应了新时代化妆品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培养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实验课程体系 应用化学专业 化妆品行业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证明 递进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木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汤力 王玮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4-199,203,共7页
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高压聚乙烯(LDPE)混合组成共混树脂;采用木粉和碳酸钙母料协同使用作为填料体系;以硬脂酸钙/硬脂酸/聚乙烯蜡为复合润滑剂体系;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增塑剂;以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 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高压聚乙烯(LDPE)混合组成共混树脂;采用木粉和碳酸钙母料协同使用作为填料体系;以硬脂酸钙/硬脂酸/聚乙烯蜡为复合润滑剂体系;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增塑剂;以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加工的方法来制备PE/木粉复合材料。另外,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和不同木粉含量对PE/木粉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熔融指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木粉 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 熔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壳聚糖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黄卫青 曹小凤 +3 位作者 王利魁 郭鸶 邓超 李川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0,156,共6页
三维多孔结构MXene气凝胶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负极电极材料。将盐酸、氟化锂刻蚀得到的Ti_(3)C_(2)T_(x) MXene与预交联的壳聚糖(CS)混合制成Ti_(3)C_(2)T_(x)/CS复合气凝胶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 三维多孔结构MXene气凝胶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负极电极材料。将盐酸、氟化锂刻蚀得到的Ti_(3)C_(2)T_(x) MXene与预交联的壳聚糖(CS)混合制成Ti_(3)C_(2)T_(x)/CS复合气凝胶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手段,对Ti_(3)C_(2)T_(x)/CS复合气凝胶膜的组成、层间距及形貌进行了分析。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S/MXene以1∶8的质量配比合成的复合气凝胶具有较大层间距,电化学性能最佳。以1A/g的电流密度测试时,比电容达到288.9F/g;当电流密度增至100A/g后,其比电容仍能达到222.2F/g,电容保留率高达72.1%,展现了优异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T_(x)MXene 气凝胶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牛玉莲 金鑫 +4 位作者 郑佳 李在均 顾志国 严涛 方银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78-1884,共7页
采用微波辐射与高温裂解相结合的二步还原法制备石墨烯。二步还原使氧化石墨被充分还原和剥离,所得到的石墨烯有较好的传导性,其比表面达675.4 m2.g-1。以此石墨烯为原料,水热法合成出石墨烯/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并考察了复合... 采用微波辐射与高温裂解相结合的二步还原法制备石墨烯。二步还原使氧化石墨被充分还原和剥离,所得到的石墨烯有较好的传导性,其比表面达675.4 m2.g-1。以此石墨烯为原料,水热法合成出石墨烯/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并考察了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散在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中,这改善了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的传导性和结构稳定性。在0.25 A.g-1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量是800.2 F.g-1。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 A.g-1,比电容量为386.5 F.g-1,恒电流充-放电500次后比电容量仍能保持99%以上,这些呈示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CdS量子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陶丽华 蔡燕 +2 位作者 李在均 任国晓 刘俊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2-916,共5页
原位合成法制备石墨烯/CdS量子点复合材料,并考察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交流阻抗揭示电解质在石墨烯/CdS量子点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稳定的SEI膜,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264.7mAh/g,循环20次后可逆容量为888.9mAh/g.结果显示CdS... 原位合成法制备石墨烯/CdS量子点复合材料,并考察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交流阻抗揭示电解质在石墨烯/CdS量子点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稳定的SEI膜,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264.7mAh/g,循环20次后可逆容量为888.9mAh/g.结果显示CdS量子点提高了石墨烯结构的稳定和层间传导性,从而导致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单独的石墨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硫化镉 量子点 锂离子电池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牛玉莲 肖雪清 +1 位作者 顾志国 李在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1-756,共6页
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再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稳定的氧化石墨分散液。分散液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后,氧化石墨烯还原氯铂酸产生大量铂纳米粒子,铂粒子被牢固地锚在氧化石墨烯片上,最后将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铂复合物置于管式炉中... 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再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稳定的氧化石墨分散液。分散液与氯铂酸溶液混合后,氧化石墨烯还原氯铂酸产生大量铂纳米粒子,铂粒子被牢固地锚在氧化石墨烯片上,最后将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铂复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在Ar/H2气氛中于800℃下热裂解制备出石墨烯/铂复合材料。形貌与纳米结构分析表明,氧化石墨已被彻底还原成石墨烯,铂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间。电化学阻抗研究进一步揭示复合材料的电子转移阻抗明显小于石墨烯,呈示铂纳米粒子掺入石墨烯片层大大改善了导电性。石墨烯/铂复合材料应用于对苯二酚的电化学检测,检出限达1.6×10-7mol.L-1,这说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复合材料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Li[Li_(0.2)Ni_(0.16)Mn_(0.56)Co_(0.06)Al_(0.02)]O_2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叶艳艳 张海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7,共3页
用溶胶-凝胶法首次合成了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6Mn0.56Co0.06Al0.02]O2,它可以看成是Li[Li1/3Mn2/3]O2和LiNi0.4Mn0.4Co0.15Al0.05O2形成的固溶体。XRD测试表明该材料具有ɑ-NaFeO2层状结构,用SEM观察材料粒径为100nm左右。充放电... 用溶胶-凝胶法首次合成了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6Mn0.56Co0.06Al0.02]O2,它可以看成是Li[Li1/3Mn2/3]O2和LiNi0.4Mn0.4Co0.15Al0.05O2形成的固溶体。XRD测试表明该材料具有ɑ-NaFeO2层状结构,用SEM观察材料粒径为100nm左右。充放电测试得到,材料在2~4.8V范围内,0.1C的电流下,20℃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21.8mAh/g,库伦效率为85.3%;55℃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81.7mAh/g,库伦效率为93.0%;且该材料具有很好的循环稳定性及优良的倍率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测试分析了该材料的充放电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Li0 2Ni0 16Mn0 56Co0 06Al0 02]O2 层状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夏碧华 东为富 +3 位作者 董玉明 洪建权 储鸿 龚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2-172,共1页
有机化学在中国各大高校中都是重要的必修课程,更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诸多课程的基础,因此,分析和总结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革建议显得尤为重要。1有机化学的教学现状有机化学课程主要包括有机物的命名、... 有机化学在中国各大高校中都是重要的必修课程,更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诸多课程的基础,因此,分析和总结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革建议显得尤为重要。1有机化学的教学现状有机化学课程主要包括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理论模型及波谱等主要内容,内容涉及面广且偏理论性质。有机化学课程在我校江南大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配合以相关的PPT文件展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课程 有机化学教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期末考试成绩 课堂讲授 必修课程 分析和总结 教学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n比对改性LiMn_2O_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9
作者 叶兰 张海朗 汝坤林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6-53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LiMn2O4进行Al,Mg,F的复合掺杂,并考察了Li/Mn比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进行表征,而其电化学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恒流充放电进行表征。制备样品的CV图具有尖晶石典...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LiMn2O4进行Al,Mg,F的复合掺杂,并考察了Li/Mn比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进行表征,而其电化学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恒流充放电进行表征。制备样品的CV图具有尖晶石典型的两对氧化-还原峰;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iAl0.03Mg0.03Mn1.91O4F0.05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这是由于在多元素复合掺杂的基础上,由于F的引入,使得Li/Mn比最小时,可以有效地抑制Jahn-Teller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掺杂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AlO_(2)包覆LiNi_(0.4)Co_(0.2)Mn_(0.4)O_(2)材料用于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桂娇康 张海朗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06-11112,11119,共8页
锂离子三元正极材料由于其结合了镍酸锂、钴酸锂、和锰酸锂材料的特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不同比例的三元材料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缺陷。LiNi_(0.4)Co_(0.2)Mn_(0.4)O_(2)材料虽倍率性能较好但是循环性能比较差,不能满足人们对日常生... 锂离子三元正极材料由于其结合了镍酸锂、钴酸锂、和锰酸锂材料的特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不同比例的三元材料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缺陷。LiNi_(0.4)Co_(0.2)Mn_(0.4)O_(2)材料虽倍率性能较好但是循环性能比较差,不能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更高的需求。因此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一直是学者们所追求的目标,掺杂和包覆是两种对材料进行改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共沉淀法制得LiNi_(0.4)Co_(0.2)Mn_(0.4)O_(2)并用NaAlO_(2)对LiNi_(0.4)Co_(0.2)Mn_(0.4)O_(2)进行包覆改性。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和电化学测试,证明了NaAlO_(2)包覆LiNi_(0.4)Co_(0.2)Mn_(0.4)O_(2)材料作为一种方法能明显提高LiNi_(0.4)Co_(0.2)Mn_(0.4)O_(2)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并对电化学性能改善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材料 LiNi_(0.4)Co_(0.2)Mn_(0.4)O_(2) NaAlO_(2) 包覆 快离子导体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合成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x)/3)Mn_((1-x)/3)Co_((1-x)/3)Cr_xO_2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源满 张海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7-78,109,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3Co(1-x)/3Mn(1-x)/3CrxO2(x=0,0.02,0.05,0.1)。利用XRD、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电化学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iNi(1-x)/3Co(1-x)/3Mn(1-x)/3CrxO2仍然为层状α-Na...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3Co(1-x)/3Mn(1-x)/3CrxO2(x=0,0.02,0.05,0.1)。利用XRD、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电化学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iNi(1-x)/3Co(1-x)/3Mn(1-x)/3CrxO2仍然为层状α-NaFeO2结构;当x=0.02,0.2C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95mAh/g,首次放电效率高达到91.7%,并且有着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x) 3Co(1-x) 3Mn(1-x) 3CrxO2 掺Cr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Ni_(0.7)Co_(0.3)O_2合成条件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涛 张海朗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21-42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Ni0.7Co0.3O2。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800℃、时间为12 h、Li/(Ni+Co)=1.05的正极材料LiNi0.7Co0.3O2具有α-NaFeO2型的六方晶体结构,在0.1 C下,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18.0 mAh/g和190.2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Ni0.7Co0.3O2。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800℃、时间为12 h、Li/(Ni+Co)=1.05的正极材料LiNi0.7Co0.3O2具有α-NaFeO2型的六方晶体结构,在0.1 C下,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18.0 mAh/g和190.2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7.2%,经过20次循环仍有171.5 mAh/g,容量保持率为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NI0 7Co0 3O2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高熵合金及其蔬果中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应用
13
作者 钱鑫 杜明亮 +2 位作者 朱罕 陆双龙 段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33-241,共9页
采用静电纺丝结合高温石墨化技术,以静电纺丝碳纳米纤维(carbon nanofibers,CNFs)串联多金属,再通过高温石墨化技术成功在碳纳米纤维上原位合成了均一的高熵合金纳米颗粒(high-entropy alloy nanoparticles,HEA NPs)。基于FeCoNiCrCe/C... 采用静电纺丝结合高温石墨化技术,以静电纺丝碳纳米纤维(carbon nanofibers,CNFs)串联多金属,再通过高温石墨化技术成功在碳纳米纤维上原位合成了均一的高熵合金纳米颗粒(high-entropy alloy nanoparticles,HEA NPs)。基于FeCoNiCrCe/CNFs构建的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能实现同时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灵敏检测。在pH 5的0.1 mol/L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沉积电压和时间分别为-1.3 V和300 s条件下,本研究所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对Cd^(2+)、Pb^(2+)和Cu^(2+)的检测限分别为0.06、0.005μmol/L和0.005μmol/L(信噪比=3)。分析认为其优异的性能归因于特定的HEANPs提供了良好的导电性和催化活性,以及CNFs较高的比表面积暴露出更多活性位点,二者的协同作用有利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脱附,促进了重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电荷转移。本研究所制备的FeCoNiCrCe/CNFs/GCE电化学传感器在蔬果中检测重金属离子领域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电化学传感 高熵合金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掺杂高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Mn_(1.5-x)Cr_(x)O_(4)的合成与电化学表征
14
作者 桂林峰 张海朗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16-220,共5页
通过流变相法合成了正极材料LiNi_(0.5)Mn_(1.5-x)Cr_(x)O_(4)(0≤x≤0.06).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以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来研究结构和电化学性质.XRD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含量的Cr掺杂的LiNi_(0.5)Mn_(1.5-x)Cr_(x)O... 通过流变相法合成了正极材料LiNi_(0.5)Mn_(1.5-x)Cr_(x)O_(4)(0≤x≤0.06).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以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来研究结构和电化学性质.XRD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含量的Cr掺杂的LiNi_(0.5)Mn_(1.5-x)Cr_(x)O_(4)(x=0,0.01,0.03,0.06)显示了相同的尖晶石结构,并且Cr掺杂的正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当x=0.01时LiNi_(0.5)Mn_(1.49)Cr_(0.01)O_(4)具有最高的放电比容量.在0.2C倍率时,初始放电比容量具有137.6 mAh/g,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流变相法 正极材料 LiNi_(0.5)Mn_(1.49)Cr_(0.01)O_(4) CR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乙酰化木质素抗紫外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武莉 徐鹏武 +1 位作者 杨伟军 马丕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9,共5页
为改善木质素(EL)与生物基聚碳酸亚丙酯(PPC)间的相容性,并赋予PPC抗紫外性,通过乙酰化反应制备得到了乙酰化木质素(ACEL),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C基复合材料。当ACEL的含量达到15%(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从10 MPa提高至... 为改善木质素(EL)与生物基聚碳酸亚丙酯(PPC)间的相容性,并赋予PPC抗紫外性,通过乙酰化反应制备得到了乙酰化木质素(ACEL),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C基复合材料。当ACEL的含量达到15%(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从10 MPa提高至23 MPa,同时断裂伸长率达到725%。同时,ACEL的加入也赋予PPC优异的抗紫外老化性能,紫外光照射96 h后,PPC⁃ACEL⁃15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保持率均在80%以上,显著优于纯PPC和PPC⁃EL⁃15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木质素 抗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正极材料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x)Al_x]O_2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杜运 张海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103,10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层状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xAlx]O2(x=0,0.05,0.13)。用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CV)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00℃空气氛围下煅烧12h制...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层状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xAlx]O2(x=0,0.05,0.13)。用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CV)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00℃空气氛围下煅烧12h制备的Li[Li0.2Mn0.54Ni0.13Co0.08Al0.05]O2晶型较好,具有α-NaFeO2型层状结构。室温,2.0~4.8V下,0.1C倍率下最高放电比容量达到268.3mAh/g,0.2C倍率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依然高达238.1mAh/g,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正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 Al3+掺杂 Li[Li0.2Mn0.54Ni0.13Co0.13]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05)Mn_(1.95)O_(3.95)F_(0.05)及其电化学性能
17
作者 于福新 张海朗 +1 位作者 张明星 周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5-46,65,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温度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05Mn1.95O3.95F0.05。使用X射线衍射对合成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烧结温度对其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尖晶石型结构越来越完整,初始放电比容量增大...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温度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05Mn1.95O3.95F0.05。使用X射线衍射对合成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烧结温度对其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尖晶石型结构越来越完整,初始放电比容量增大,但循环性能却逐渐变差。在750℃下烧结温度12h得到了性能较好的LiNi0.05Mn1.95O3.95F0.05,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9.7mAh/g,5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01.6mAh/g,适合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05Mn1.95O3.95F0.05 溶胶凝胶法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T_(x)-纳米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18
作者 曹小凤 黄卫青 +3 位作者 王利魁 刘竞 刘宏治 姚伯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45,149,共6页
将纳米纤维素(CNF)与Ti_(3)C_(2)T_(x)MXene按不同的质量比制备气凝胶。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形成了泡沫状的三维分层结构,MXene的层间距得以扩大,其中丰富的孔道加速了离子的传输,较大的比表面积为电化学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当... 将纳米纤维素(CNF)与Ti_(3)C_(2)T_(x)MXene按不同的质量比制备气凝胶。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形成了泡沫状的三维分层结构,MXene的层间距得以扩大,其中丰富的孔道加速了离子的传输,较大的比表面积为电化学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当纳米纤维素/MXene质量比为1∶5时,该N_(1)M_(5)气凝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最佳。N_(1)M_(5)气凝胶电极在0.5A/g时,比电容为208F/g,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A/g时,显示出85.1%的高容量保留率。在5A/g下充/放电100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7.3%,循环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Ti_(3)C_(2)T_(x) MXene 纳米纤维素 气凝胶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阻抗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石慧 孙秀兰 +2 位作者 王洪新 张银志 李在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3-637,共5页
基于1,6-己二硫醇自组装技术和纳米金吸附作用相结合的方法固定微囊藻毒素抗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及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并优化了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阻抗变化值与MC—LR... 基于1,6-己二硫醇自组装技术和纳米金吸附作用相结合的方法固定微囊藻毒素抗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及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并优化了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阻抗变化值与MC—LR标准品质量浓度分别在0.25~2.0μg/L和2.0—95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4和0.9972,检出限达0.085μg/L(S/N=3);电极的重现性及稳定性较好,连续测定12次,相对标准偏差为7.8%;4℃下储存60d后阻抗响应信号无明显变化;应用于饮用水中MC—LR的测定,样品的回收率为93%~118%;检测时间为15min。该传感器无需标记、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快速检测饮用水源水中的MC—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传感器 微囊藻毒素-LR 1 6-己二硫醇 纳米金 交流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纳米颗粒@富勒醇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和修护性
20
作者 万洁 张立青 +2 位作者 张琼 洪流 杨成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0-536,共7页
以富勒醇和CuCl_(2)•2H_(2)O为原料,通过光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铜纳米颗粒@富勒醇复合物(简称复合物)。利用FTIR、TGA、TEM、XPS和动态光散射(DLS)对富勒醇和复合物的组成结构、微观形貌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和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 以富勒醇和CuCl_(2)•2H_(2)O为原料,通过光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铜纳米颗粒@富勒醇复合物(简称复合物)。利用FTIR、TGA、TEM、XPS和动态光散射(DLS)对富勒醇和复合物的组成结构、微观形貌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和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与斑马鱼损伤修复模型实验探究了复合物的抗氧化与生物修护性。结果表明,富勒醇的化学分子式为C_(60)(OH)_(24)•11H_(2)O,平均粒径为8.6 nm的铜纳米颗粒成功地包覆在富勒醇表面,形成了平均粒径约为534 nm的复合物;质量浓度为0.1 g/L的复合物水分散液对DPPH自由基抑制率趋近100%,半抑制质量浓度为0.0145 g/L;质量分数为6.25×10^(–5)的复合物抗炎修护功效最佳,修护功效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醇 铜纳米颗粒 抗氧化性 自由基 生物修护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