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在粗糙纳米孔中吸附和输运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佳乐 马妮萍 +2 位作者 国建华 赵军华 魏宁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8,共8页
从微观上理解固气表面的吸附和注气驱替原理,有助于完善页岩气开采理论.本文通过运用蒙特卡洛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甲烷在粗糙壁面结构孔隙中的吸附和流动行为.研究结果显示粗糙结构对甲烷的吸附量有显著影响,压力小于20 MPa时,粗糙... 从微观上理解固气表面的吸附和注气驱替原理,有助于完善页岩气开采理论.本文通过运用蒙特卡洛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甲烷在粗糙壁面结构孔隙中的吸附和流动行为.研究结果显示粗糙结构对甲烷的吸附量有显著影响,压力小于20 MPa时,粗糙模型中的吸附量更大.注气驱替时,粗糙模型中二氧化碳的突破时间和甲烷的采收率,相比光滑壁面模型明显增加.这是由于粗糙结构模型的页岩壁面表面积更大,在低压下气体吸附能力更强.矩形粗糙结构页岩模型的选择吸附性强于三角粗糙结构模型和光滑模型.研究阐明了甲烷吸附和驱替的微观机理,为提高页岩气采收率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分子动力学模拟 粗糙纳米孔 吸附 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瓶颈孪生自编码网络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2
作者 马路遥 罗晓清 张战成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24,共11页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中存在信息提取和特征解耦不充分、可解释性较低等问题,为了充分提取并融合源图像有效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瓶颈孪生自编码网络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DIBF:Double Information Bottleneck Fusion...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中存在信息提取和特征解耦不充分、可解释性较低等问题,为了充分提取并融合源图像有效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瓶颈孪生自编码网络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DIBF:Double Information Bottleneck Fusion)。该方法通过在孪生分支上构建信息瓶颈模块实现互补特征与冗余特征的解耦,进而将互补信息的表达过程对应于信息瓶颈前半部分的特征拟合过程,将冗余特征的压缩过程对应于信息瓶颈后半部分的特征压缩过程,巧妙地将图像融合中信息提取与融合表述为信息瓶颈权衡问题,通过寻找信息最优表达来实现融合。在信息瓶颈模块中,网络通过训练得到特征的信息权重图,并依据信息权重图,使用均值特征对冗余特征进行压缩,同时通过损失函数促进互补信息的表达,压缩与表达两部分权衡优化同步进行,冗余信息和互补信息也在此过程中得到解耦。在融合阶段,将信息权重图应用在融合规则中,提高了融合图像的信息丰富性。通过在标准图像TNO数据集上进行主客观实验,与传统和近来融合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能有效融合红外与可见光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在视觉感知和定量指标上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瓶颈 孪生自编码 解耦表征 红外与可见光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训练引导的力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
作者 于培师 董淑宏 +2 位作者 吴宏荣 袁方洋 赵军华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5期1037-1044,共8页
大学生创新训练是近年来兴起的课外引导式学习新途径。本文总结了基于创新训练的力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力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以力学探索研究为牵引的创新训练,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意识;在毕业设计... 大学生创新训练是近年来兴起的课外引导式学习新途径。本文总结了基于创新训练的力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力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以力学探索研究为牵引的创新训练,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意识;在毕业设计培养阶段,针对在课程学习和大创训练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设置以力学创新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毕业设计课题,帮助学生接受初步的科研尝试;在此基础上,发掘并引导优秀青年学子加入力学研究组继续深造,并精心指导其完成系统的力学科研训练,帮助其规划从事力学研究的职业生涯,为力学科学、工程事业培养后备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训练 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的全印刷柔性传感手套系统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帅 徐一博 +4 位作者 王海军 张宝兵 南思琪 张欣 张婕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6-885,共10页
设计并开发了一个Android系统下用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OT)的全印刷柔性传感手套系统,可实现微弱应变信号的捕捉,经控制电路接收传感器信号并通过蓝牙模块近场传输,在移动端接收数据进行同步模型仿真,通过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SVM)等多... 设计并开发了一个Android系统下用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OT)的全印刷柔性传感手套系统,可实现微弱应变信号的捕捉,经控制电路接收传感器信号并通过蓝牙模块近场传输,在移动端接收数据进行同步模型仿真,通过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SVM)等多特征分类算法识别不同的手势,用于监测人体手部的手指弯曲运动。用于信号捕捉的柔性传感器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碳纳米管(CNT)导电复合材料采用丝网印刷在聚酯纤维布料及丁腈橡胶手套等衬底上经过多层套印而成,将低成本、可丢弃的消耗品与可重复使用的硬件设备相结合,形成集成度高的混合电路系统。该系统在手部活动障碍人群的医疗复健监测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同时,一次性传感手套具有清洁、卫生并能有效控制交叉感染等特点,为居家护理和监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丝网印刷 可穿戴电子 ANDROID系统 功能训练(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基于PVP的有机双稳态存储器的电性能
5
作者 陆杨 朱睿 +3 位作者 江紫玲 吴国良 张奥 张婕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93-1200,共8页
在未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应用中,有机双稳态存储器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仍缺少对提升存储器性能的简单方法的探究。制备了一系列基于聚(4-乙烯基苯酚)(PVP)的三明治结构的柔性存储器,发现结构为氧化铟锡(ITO)/聚(3-己基噻吩)(P3HT)(二氯... 在未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应用中,有机双稳态存储器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仍缺少对提升存储器性能的简单方法的探究。制备了一系列基于聚(4-乙烯基苯酚)(PVP)的三明治结构的柔性存储器,发现结构为氧化铟锡(ITO)/聚(3-己基噻吩)(P3HT)(二氯苯(DCB))/PVP/Cu的存储器写入电压最低。使用全溶液方法在柔性基底上制备此结构的存储器,并测试了其电性能。结果表明,写入电压为1.0 V,开关(ON/OFF)比为1×10^(5),保留时间达到2×10^(4)s。同时,通过分析其开关机理解释了结构和材料影响存储器性能的原理,加入修饰层P3HT和将金属电极由Al改为Cu,均可使介电层和电极之间的能级更匹配,从而降低载流子运输需克服的势垒;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紫外-可见(UV-Vis)光谱仪验证了将P3HT的溶剂氯苯换为二氯苯,可增强P3HT分子的有序形态和结晶度,从而提高电荷传输能力以降低存储器写入电压。这将从设计材料和优化结构方面为提高有机存储器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双稳态存储器 柔性材料 聚(3-己基噻吩)(P3HT)溶剂效应 氧化铟锡(ITO) 全溶液方法 三明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